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疏理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疏理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疏理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疏理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习发展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心理咨询活动中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使我们了解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趋势均不同程度地呈现适应性的特点,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发展观,全面了解个体发展的纵向图景。
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更好的记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发展的内涵: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心理发展”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是学习发展心理学首先需要弄清的。
心理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的种系发展
2.心理的种族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
Ø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发生,二
是发展
Ø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
Ø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Ø婴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Ø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
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
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
4、“关键期”问题:
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Ø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Ø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它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称为发展性。
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Ø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Ø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
适用性时效性缺点:
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一一优点:
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
时效性较差被试容易流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这是横向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
Ø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
Ø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Ø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Ø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Ø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Ø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寒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Ø最近发展区:
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Ø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Ø任何学习都存在着最佳期限,如果在这个最佳时期提供教学,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Ø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
1、以个体的发展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Ø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
2、前运算阶段〔2〜6、7岁)思维有了质的飞跃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名称
主要发展任务
良好的人格特征
婴儿前期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幼儿期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
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格
成年中期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
成年晚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智慧、贤明品质
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是指:
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
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
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敏感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口”。
◆关键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一段时间的“窄窗口”。
◆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获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
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
◆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者。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
◆发展心理学界把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公认为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经典著作。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
Ø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
Ø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
Ø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Ø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被认为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
Ø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
它们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被称为生存反射。
Ø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有抓我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
它们会在出生后的4一6个月内自行消退。
Ø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Ø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1、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2、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3、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
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
◆模仿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
◆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
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
◆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
◆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听觉技能的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
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模式知觉深度知觉(六个月开始有)。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在12个月之前:
以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为主导。
◆在12个月之后:
以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的水平。
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
◆婴儿发音的阶段性:
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
◆词汇量的发展:
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至60个左右。
3岁儿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婴儿句子的发展:
单词句到多词句简单句到复合句。
◆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气质
1、按活动特性划分: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2、按三种类型划分: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社会现象
婴儿兴趣的发展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1.自发性微笑阶段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
3.主动操作性的哭
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婴儿自我的发展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在8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
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识。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约在两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识。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
幼儿期是指3岁至6、7岁的儿童时期,相当于幼儿教育阶段。
幼儿心理的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1.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2.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3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游戏的发展
1.机能游戏:
主要是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
3.规则性游戏:
童年期及以后,主要规则性游戏
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以主题游戏为主
1.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
主要是指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可视为非社会性游戏向社会性的过渡形式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
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幼儿思维的发展
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
(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
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1)由近及远〔2〕由表及里(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4)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
2.幼儿概括能力发展
(1)实物概念的发展
(2)类概念的发展
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1)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2)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
●幼儿想象的发展
1.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曰益丰富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
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1.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
2.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
3.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4.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3岁儿童的词汇量为一千个左右;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6岁儿童的词汇量为三千个左右,7岁儿童的词汇可多达四千个左右。
其中3〜4岁儿童的词汇量发展最快,幼儿期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
●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
词义笼统含糊词义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级增加
●理解句子的策略:
语义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
●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
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个性的初步形成:
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因素
●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2.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3.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4.“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大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
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
●概括能力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掌握守恒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第三元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1.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
程度等、这些都是小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
2.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
3.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认知和策略榜样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
能力的影响。
●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
第二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第三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约3〜5岁):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约6〜9岁):
单向帮助关系
第三阶段(约9〜12岁):
双向帮助关系
第四阶段(约12岁左右〕: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父母控制(6岁前)
共同控制〔6〜12岁)
儿童控制〔12岁以后〕
第五节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身心
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险期。
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生理发育加速
1.身体成长加速:
青春发育期也称第二加速期。
●身高快速增长
●体重迅速增加
2.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3.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
●性器官发育
●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身体形态上的性别特征,也称副性征)
●性功能成熟
青春发育期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平均提早两年。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
●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1.心理生物性紊乱
2.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在可归纳为: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内容包括:
①.从心理上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熟度
②.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
③.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
④.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半成熟现状是指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从童年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1.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2.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
●思维的发展
1.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少年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属于形式逻辑思维,特点为: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
●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
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②.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③.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有很强的自尊心
●情绪的变化
1.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早期时,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
后期时,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
2.情绪变化的特点:
●烦恼增多:
为在公众面前的个人形象而烦恼;为在同伴集体中的个人尊严和社会
地位而烦恼;为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和情感疏离而烦恼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
1.独特自我:
一种个人的虚构,是一种以个人的意愿作为独立推理体系的模式。
2.假想观众:
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观众。
●第二逆反期
1.少年逆反期的表现
●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的碰撞
2.反抗的主要对象:
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
3.反抗的形式
●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
●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
4.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
●年龄时段:
①.第一逆反期:
2〜4岁期间。
②.第二逆反期:
10〜11岁至15〜16岁。
●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
①.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
②.两个反抗期的儿童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反抗期的儿童具有
长大感”,第二反抗期的儿童具有“成人感”。
●两个逆反期的不同:
①.第一逆反期:
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他们所要求的独立作为中,许多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实际的。
②.第二逆反期:
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关方的控制。
5.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
帮助少年儿童度过逆反期,父母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
●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
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成癮
1.网络成瘾者的主要表现:
①.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
②.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③.一旦停止网络游戏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
④.在网络游戏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无限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2.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过程
①.初期:
精神依赖
②.中期:
躯体依赖
③.再后:
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
3.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
娱乐性、互动性、虚拟现实性等
●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自我保护、心理抵御能力弱而容易沉溺于游戏中
●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主要表现:
思维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等
先兆:
在真正患病之前常常出现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并缺乏幽默感等现象
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迅速带来的种种不适应和不平衡以及困难和危机感、青春发育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初恋失恋等诱因而导致患者常对性的妄想等
●自杀倾向
1.自杀倾向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
2.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心理障碍
●庭环境命
●学校的强大压力
●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
3.自杀倾向的先兆
●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1.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①犯罪率增加
②.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
③.犯罪在性别上有性增加的趋势
④.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团伙化趋势,犯罪类型几种在抢劫、强奸和盗窃,这类犯罪类型占全部犯罪的八成以上
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的年龄范围约在17~18岁到35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生活空间扩大
●开始恋爱、结婚
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二元论阶段
2、相对性阶段
3、约定性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做出正确的反应。
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
●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为: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1.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解能力。
2.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①.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
②.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
③.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
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
包括三分:
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品行成分。
1.自我概念的特点
●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3.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
●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自我
●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