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889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docx

钦州市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

钦州市2005年高考语文科质量分析

及2006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钦州市教研室梁和礼

一、2005年高考钦州语文成绩概况

2005年高考广西语文的平均分为100.82分,难度为0.67。

理科语文权值:

一本140.77分(04年137.54)、二本123.29分(04年119.36)、三本109.76分(04年113.86);文科语文权值:

一本144.48分(04年136.14)、二本129.11分(04年121.91)、三本119.12分(04年117.16)。

广西语文最高分143分。

市二中关安福140分。

广西理科总分前100名考生的语文平均分为127分,文科总分前50名考生的语文平均分为123分。

钦州市理科语文平均分101.25分,高出广西平均分0.43分,在广西排第9名;文科语文平均分100.39分,比广西平均分少了0.43分,在广西排第8名。

文理科成绩相加刚好达到广西平均分。

可见,钦州市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处在广西中下水平。

钦州市高考文理科语文在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的贡献值都排在数学、英语科之后,综合科垫底。

各校平均分排在前10位的是,理科:

市二中、浦中、灵中、市一中、小董中学、大寺中学、灵山二中、新洲中学、市六中、寨圩中学;文科:

市二中、灵中、市一中、浦中、小董中学、武利中学、灵山二中、新洲中学、大寺中学、寨圩中学。

二、2005年高考试卷简评

(一)2005年高考语文考点。

1、语文知识和语文表达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⑤辨析并修改病句;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⑦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⑧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⑩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⑾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⑿识记文学体裁常识;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古代诗文阅读

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⒃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⒅筛选文中的信息;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⒇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现代文阅读

(2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4)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6)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9)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0)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写作

(32)符合题意;(33)符合文体要求;(34)感情真挚,思想健康;(35)内容充实,中心明确;(36)语言通顺,结构完整;(37)书写规范,标点正确;(38)深刻;(39)丰富;(40)有文采;(41)有创新。

(二)2005年高考全国语文卷

(二)考了多少个考点。

第一题:

语言知识,设计4道小题(12分),考了①、④、⑤三个考点。

第二题:

说明文阅读(自然科学),设计3道小题(9分),考了(23)、(24)、(25)考点。

第三题: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设计3道小题,考了(14)、(18)、(19)考点。

第四题:

古代诗文鉴赏(唐诗),设计3道小题(23分),考了(17)、(21)、(22)考点。

第五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设计4道小题(22分),考了(26)、(28)、(30)考点。

第六题:

语言运用,设计3道小题(15分),考了⑧考点。

第七题:

作文。

2005年高考语文卷,除作文10个考生外,在31个考点中,考了16个考点。

这16个考点都是中学语文的主干知识。

三、对2006年复习备考的启示与建议

研究分析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有利于我们梳理明晰2006年高考复习的基本思路。

只要我们能克服以往复习备考中的某些问题,同时注意研究外部信息,2006年的高考复习一定会成为科学高效的成功经验。

(一)审视:

以往复习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1、教学计划制订较为粗线条,或者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两张皮。

2、集体备课不能持之以恒,或者是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3、对考纲的“变化”部分较重视,而对“不变”部分研究不够;或者是针对考纲要求的相应措施和对策研究不够。

4、课堂教学有以下问题:

①新授课。

对高三第五、第六两册课本的处理不当,有的三年课程两年上完,为了赶时间,教得不深,学得不透,有的完全置之不理,也有的耗时过多,效果却不理想。

②专项复习课。

一是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不够,对每一考点的“化虚为实”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二是有的训练题典型性不够。

三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领悟、归纳、总结的时间不够,让学生中的不同意见进行碰撞太少或者碰撞的展开很不充分。

四是方法归纳的操作性不够。

③综合训练课。

有不少老师进入综合复习后图省心省力而照搬套用现成的试卷。

④写作指导课。

作文教学不扎实,不到位。

特别是评改给予学生的针对性提升不够。

5、高三教学忽略心理暗示的作用,对学生的鼓励、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还不够。

(二)前瞻:

2006年高考复习必须关注的问题。

1、密切关注《考试大纲》及其权威解析等信息。

每年二三月份颁布的《考试大纲》及其权威解析包含着最主要的考试信息,考纲是命题者命题、老师指导和学生复习的最主要依据,是高考公认的“游戏规则”,必须认真研究分析。

此外,《中国考试》刊登的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有关省市撰写的《试题评价报告》、教育部“高考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课题组1月份的年度报告以及各省市《招生考试报》八九月份刊发的省市阅卷点撰写的评价报告都包含重要信息。

如果2006年广西制订独立的《考试大纲》的说明,那就尤其值得关注。

2、关注可能的重大变化。

2005年国家考试中心所命三套课题,试卷结构和要求有较大变化:

Ⅰ卷30分(减少12分)。

第一大题减少两个题(6分),字音、字形选考一个,没有考标点符号。

第二大题(说明文阅读)9分(减少3分)三个小题(减少一个)。

第三大题(文言文)9分(减少3分)三个小题(减少一个)。

Ⅱ卷120分(增加12分)。

第四大题23分(增加5分),其中翻译增加2分,诗歌鉴赏增加2分,默写增加1分。

第五大题散文阅读22分,增加了4分,多项选择题也改为简答题。

第六大题15分,增加了3分。

其他省市的13套试卷也有不少重大变化,如湖南卷现代文阅读的多项选择题改为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重庆卷第六大题赋分15分;北京卷文言文考5道选择题(15分)和一道断句题(5分);天津卷的命题作文;福建卷的70分作文(要求900字左右)等等。

了解这些变化,有利于备考。

(三)凝眸:

日常复习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研究2005年的高考语文卷以及近3年来的高考试题,吃透高考要求,准确把握高三教学复习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认真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高三教学工作计划,并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于能根据新的情况做出新的调整。

高三第五、六两册教材的内容,要纳入全学年的教学复习视野之中,特别是高中语文读本。

今年全国题和省命题,都有引用高中语文读本中课文阅读的材料。

第三,根据不同课型制定不同策略,大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第一轮考点复习课。

要讲究实效,无论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还是发展思维、激励创新,都要力求到位。

决不能煮“夹生饭”,更不能“走过场”。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纸笔训练,减少师生间一问一答式的训练,提高课堂训练的实效。

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把复习材料变为提升学生适应高考能力要求的训练材料,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的目的。

同时,要认真研究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思考、感悟,抓住规律,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第二轮专项复习课。

一要吃准、吃透考点要求、命题走向、题型种类,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二是筛选训练材料,“精”字当头,“以一当十”。

三要讲究训练方法,提高训练实效。

突出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训练,让学生悟深悟透,举一反三,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3、第三轮综合训练课。

要根据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和复习教学实际,精选试题,形成“拼卷”。

训练中重视考试速度、考试规范、考试技巧、考试态度、考试心理等等方面的指导,做到“严格要求,训练有素”。

营造实战气氛,收获理想效果。

4、每周考练讲评课。

在认真批改学生测试卷、科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测试中的典型问题和普遍性的问题,确定讲评的重点。

建议在讲评中尽可能地剖析学生答案,突出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训练,使之悟深悟透,举一反三;明确答题的规范,尤其是答题的语言表述的规范。

教师的讲解要科学、准确,语言表述简明、扼要、规范,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要对学生练习中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分析,解决某一方面或某一类问题。

讲评后,要有巩固性的强化练习,提升应考能力。

5、平时写作指导课。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应该是备考的重点。

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如印发一些“千字文”,短小精悍的时文),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激励学生走向社会,关心生活,思考生活;帮助和指导学生对阅读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中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体验、感悟和提练,分门别类加工成为写作的半成品,搜集在记忆的仓库里,以便随时提取和选用。

另外,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最后,要重视写作文体的训练,要求学生写什么文体的文章就要象什么文体。

写作训练既要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方面的要求。

总之,高三语文课必须是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努力做到“目标明、难度宜、容量大、节奏快、方法优、训练实、效果好”。

第四,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打好“整体战”。

一要分工合作,具体实在,资源共享;二要措施扎实,落实到位;三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四)启迪:

高三复习教学树立六大“意识”。

1、“双纲意识”。

即“大纲”和“考纲”意识,应从双纲的结合中整理出复习备考的总体框架和总的复习计划。

对于学校来讲,今年语文复习应考可注意这么几点:

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也不可随意漏掉一个考点。

②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③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④作文训练要到位。

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多种形式和内容要顾及到。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训练审题能力。

即使是如近年的开放式作文,审题不当也很难写出内容深透的好文章;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既有话题类,有命题作文,也有供料作文,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二要关注生活,关注优秀文化传统,关心社会,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能力。

三要重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矩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四要加强思想修养,进行思想感情训练。

五要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

2、“课本意识”。

首先要用好高中语文第五、第六两册教材,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认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等,并用“心”去“悟”,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充分发挥读本的作用,选择读本中的课文,精心设计练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另外专项复习特别是文言文阅读部分一定要回归课本。

3、“能力意识”。

复习训练强调能力立意。

如语言知识的复习备考,要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操作技能。

同时训练中重视考试速度、考试规范、考试技巧、考试态度、考试心理等等方面的指导,做到“严格要求,训练有素”;平时训练,营造高考时的氛围,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马马虎虎、拖拖沓沓、轻轻松松的练习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4、“品位意识”。

即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意识,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强化自己的文化意识,积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并将优秀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化为自己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睿智、语言生动均达到一定的程度。

特别在写作复习备考中,应要求学生多思、深思、精写,要能快速反应机敏应对,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文化积淀,将经典文化与考场文化对照起来,使得自己的起点高、视野广,能站在文化巨人的肩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解读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现象,使自己从较高的层面去感悟生活理解社会。

要引导学生关注媒体的走向,学会倾听社会的各种声音,走进最新思考和最佳视角,关注社区热点,偿试演讲辩论,回顾总结自己的写作,梳理自制的名言警句,锻炼自己腹稿成篇的能力,让文章的闪亮与创新更加充分。

5、“策略意识”。

对高考复习的五大板块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如“语音”、“汉字”“名句名篇默写”就必须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

如古诗鉴赏的“积累+技巧”策略。

如写作中的“对话与展示”的策略,把高考作文视为用笔与阅卷者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

由此,如何选择对话的角度,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还可采取中规中矩策略(即命题者要求什么,我就给什么);扬长避短策略(选择最擅长的文体和题材);勇于创新策略(张扬个性、创造“亮点”)等等。

至于作文,对于大部分考生需要进行入格和书写训练。

特别注意开头点题、结尾呼应和主体内容充实。

考场作文,议论散文容易得分。

有人主张第一段结合话题以议论抒情方式入题,第二段引用、第三段选择精当的例子、第四段扣住文题结尾。

6、“时间意识”。

一是指单元复习、专题训练、综合测试、模拟考试各阶段的时间分配要科学合理。

二是指各板块之间,即语言知识、古代诗文、现代文和写作的复习备考的时间分配要科学合理。

语言知识、古代诗文和现代文三个方面所化的时间与精力也要均衡。

一定要避免“前松后紧”、顾此失彼等不良现象。

三是指完成一张试卷各道试题的时间分配要科学合理。

四、2006年高考阅读教学备考策略

(一)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1、选材。

传记文依然是文言选材重点,难度与今年相当。

如果有变化,是在人物类型上,如可以是古代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隐士)的传记文。

另外,人物形象也会有历史上褒贬不一,甚至反面人物的出现。

备考中应有一些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言散文、寓言、游记等阅读训练。

因为它们在文言作品中比传记文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2、设题。

题量应保持05年的题量不变:

3个客观题(9分),一个主观题(翻译10分)。

今年考了实词的含义,复习要抓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今年没有考虚词,但不等于明年不考。

复习要抓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同一词语在两个句子(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的异同。

文言翻译赋分加大了,很值得重视。

要求直译,字字落实,句意通顺才可能得满分。

3、复习策略。

①立足课内,辐射课外。

高考题无论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无一不是源自课内。

复习就要抓住课本中的重点课文复习,尤其是新增的文言文篇目。

以单元为单位,抓重点篇的知识要点,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配以一定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

此外,每天分头给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在课内找例解,以“每天5—10个”的量进行,让学生烂熟于心。

②掌握正确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对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考生心理比较紧张,常常读完一遍就去选答案。

这是不正确的,要教会考生的答题技巧:

第一步:

泛读,浏览或跳读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

精读,落实答题的字、词、句、段的所在,较易题可以在这步完成,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

重点句、段认真读,利用好出题人所给信息。

如实词的解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还原到文中的句与段,挑出错误的,这样就大大提高准确率。

(二)古代诗歌阅读备考策略。

诗歌鉴赏总的思路是:

语言—意象—意境—主旨(情感)。

诗歌鉴赏的方法是:

从原作中找根据。

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用好教材。

应当把新教材里的古诗(词、曲)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必要的归纳、梳理。

因为,新教材里的这些古诗词(曲)篇目多是经典性的作品,是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整理,总体上了解中国古诗词(曲)的概况,这对于赏析的入题、解题是极有好处的。

如从思想内容上,可以把这些作品分成表现爱国,或抒写报国无门感慨的;咏史抒怀的;抒写思乡(亲)情怀的;抒发个人志向的;表现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的以及赠别、互勉的等各种类别,把各类的诗篇找出来,然后把它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整理。

最后,对每一类思想内容常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归纳、琢磨、记忆。

这样,鉴赏中国古诗词(曲)的知识可能就基本掌握了。

其次,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与技巧,最有效的是加强训练,熟能生巧。

(三)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

1、小阅读解题步骤大致分为两点:

第一步,粗读原文,了解文本大意。

其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①明确解说、阐释的对象,根据作者大致的见解倾向。

②把握段落大意,并把中心词或关键句画出,或在段边写出初步的概括认识,如“功能”、“作用”、“意义”等,为后面寻找选项的对应区域作好准备。

第二步,做题。

这其中的步骤和要求是:

①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

②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

如果选择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

③对原文与选项相关部分仔细比较,调动常用的设题方法知识进行分析。

④再一次分析题干要求,确认选项正误。

对这些技能性知识,在不断实践与总结中,就能形成能力;能力的生长离不开实践,只有在一次次阅读训练的心理体验中,能力才能增长。

2、大阅读解题的规律性方法。

(1)审清题意——明要求。

一般说来,大阅读简答题大致有四种类型:

①词句的指代义或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②词句在文中含义。

③文中相关说法的原因、理由、依据等。

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有关内容形象的概括等。

具体题目,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但题干的设置是科学的,它能给考生提供多方面的解题信息,概括地说有3个方面:

一是提示答题角度;二是限定答题范围;三是暗示命题意图。

这些需要审题时去挖掘,明确命题人要“考我什么”,就能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搜索信息——善筛选。

高考现代文简答题,不仅考查对重要词句的理解阐释,而且要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

因此从全文中、从上下文中去搜索筛选信息很重要。

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主旨弄清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理清了,就可以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整体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关系。

(3)因题施法——循规律。

①借用中心主旨句表述法。

高考大阅读简答题,不少考生望而生畏。

其实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方法技巧可用的。

有的题目只需要借助中心主旨句就能解决问题。

②整合信息的表述法。

高考大阅读的能力考查,还要求考查考生整合信息的能务。

因此把有关关键句子及其关键词进行组合起来表述,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③归纳要点条分表述法。

高考大阅读也常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居高临下,驾驭全文,并且要树立分合意识。

先分后合,是解答限定字数的简答题的有效方法。

“分”就是要分条解析,尽可能完整地解析出回答问题时所涉及的所有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合”就是归纳综合,将分解出的多项内容归拢起来,进行概括,以达到以简驭繁的表述效果。

将教学重心转移到阅读方面来,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策略。

鉴于目前的高考评分实际,作文在42—50分之间的要占85%左右,而能得50分以上的仅8%左右,只有不到5%的作文在40分以下。

真正能拉开距离的是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上。

我建议分配好复习时间,周密计划,重点攻破阅读主观简答题,是高考语文备考的教学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