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选.docx
《秦观词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观词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观词选
秦观词选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纤云弄巧:
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
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
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
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
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
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
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
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
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
“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在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
这里,秦观却写道:
“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
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
“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
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
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点绛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释】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记》的开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
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
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
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
“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紧接一句“山无数”,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上下片意脉不断。
值此迷惘之际,忽然风起茫落,只见“乱红如雨”。
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
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
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
“不记来时路。
”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
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在其中。
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
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
词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
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在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在“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在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在内。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
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
但在本篇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
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在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
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
“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
“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
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
”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
“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以及张泌的《浣溪沙》: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
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
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
“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
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在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
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在,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
西园借指西池。
曹植的《公宴》写道: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曹丕《与吴质书》云:
“白日既匿,继以朗月。
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
”又云:
“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
”
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在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
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在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
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在目前。
“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
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
今天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
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
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
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
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
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樱。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释】
此词当写于绍圣四年(1097)作者初被谪时所写。
词分今昔两层写,在写作上运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往日光景,再写今日情景,反衬今日的落寞情怀。
整首词语言清丽,形象鲜明,感情丰富。
上片从写景开端,写的是春末的风光。
天破晓了,骤雨刚过,云开天晴,天从人愿,可以外出春游了。
作者从广阔的空间,大笔挥洒,春景的美好,人意的舒畅,融成一体。
作者在园林里游赏,开旷的古台旁,建筑着临水的楼阁,周围繁花似锦,一片灿烂。
飞燕穿花,把粉红色的红瓣纷纷踢落;榆荚随风飞舞,慢悠悠地把一片片飞落下来。
河中的绿水也已高涨到与桥相平了。
燕舞花飞,绿水盈岸,处处洋溢着迷人的春光。
作者的笔已由辽阔的远景转到了近景。
“秋千外”,最后凝聚到一点,另外开拓出一个境界来。
秋千设置在人家花园内,这里用了一个“外”字,表示在园处所见。
这里点出秋千,由园林景色转入朱门歌舞。
从那柳丝掩映的朱门里,随着温煦的乐风,传出低按小秦筝的音乐声。
至此,一个辨音识曲,盈盈雅丽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过片以“多情”承上片的“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也紧接下片的行乐生活。
作者以“珠钿”两句极写扬州春游之盛。
古代女子乘车,男子骑马。
她乘的车,有珠子的嵌金装饰,车盖上还缀有翠羽;他骑的马,用玉装饰马缰绳,还垂着红色的穗子。
“珠钿翠盖”指车,以代女子;“玉辔红缨”指马,以代男子。
男女共同出游,尽情欢乐,逐渐至酒空人倦,方才罢休。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蓬瀛”本仙境,借指行乐之地,“花”是指同游的女子。
下面“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两句一反前意,点出以上所写,皆属前尘旧梦。
两句用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意。
十年如梦,屈指一算,使人感到心惊。
“堪惊”两字,点破感伤往事的主题。
结语“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由追忆往日旧游转入抒写今日感情。
作者凭栏久立,惟见傍晚时分薄薄的雾气和淡淡的斜阳向城墙落下。
对比前文的明媚春光,欢娱游事,一种人事全非的怅惘油然而生。
这首词写今昔景况,但不在换头转换词意,而从起笔到“花困落蓬瀛”追叙昔日游乐情景,自“豆蔻梢头”以下写而今落寞情怀。
其中描写往日的物态人情,精细入微。
全词章法上对比鲜明,反衬有力,大起大落,构织绵密。
行香子
树绕村庄,
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
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
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
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
此词以朴实、生动、清新、通俗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轻松的情致,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朴质、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达的词的节奏和词人的情感之间和谐的统一。
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
层层绿树,环绕着村庄;一泓绿水,涨满了陂塘。
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倚东风、豪兴徜徉。
”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
“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与路线。
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
这里有红艳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
色彩鲜明,香味浓郁,只用清新明快的几个短语道出,偏写尽了无限春光。
下片移步换形,从眼前的小园转向远处的茅堂小桥。
远处是一带逶迤缭绕的围墙,墙内隐现出茅草覆顶的小屋,在小桥流水近旁,飘扬着乡村小酒店的青旗。
这几句不但动静相间,风光如画,而且那隐现的茅堂和掩映的青旗又因其本身的富于含蕴而引起游人的遐想,自具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这两句叙事,插在前后的写景句子中间,使文情稍作顿挫,别具一种萧散自得的意趣。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是步过东边的小山冈以后展现在眼前的另一派春光。
和上片结尾写不同色彩的花儿不同,这三句写的是春天最活跃的三种虫鸟,以集中表现春的生命活力。
词人用“啼”、“舞”、“忙”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三种虫鸟的特性,与上片结尾对映,进一步强化了生机无限的春光。
在唐、五代和北宋的词苑中,描绘农村田园风物的词并不多见。
从这一意义上说,秦观的这首《行香子》,在词境的开拓方面,起了比较大的作用,堪与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相提并论。
在秦观的作品中,格调如此轻松、欢快的作品也是不多见的。
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
夭骄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注释】
此词名扬于时。
苏轼有题跋云:
“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
乃录本使藏之。
”黄庭坚跋此词云: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
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
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
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三、四两句,紧承前意。
“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在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
“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
“小溪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在,黄鹂或许正在树上栖息。
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
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在碧空中飞舞。
“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
“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
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
它象征着词人在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
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
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
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在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
在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
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
“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
‘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
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
”
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
因结语有“醉卧古藤州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死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临江仙
千里潇湘挼蓝浦,
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
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
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注释】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
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
起两句总叙:
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
桡,船桨。
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
《楚辞·九歌·湘君》:
“桂棹兮兰枻。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
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
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
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在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
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
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在水中。
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平静。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说在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
“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
“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
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
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在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全词渗透着楚骚情韵,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调笑令
辇路,
江枫古。
楼上吹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尘污。
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
啼笑两难分付。
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
草上霜花匀似翦。
西楼促坐酒杯深,
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
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
独有春红留醉脸。
如梦令
楼外残阳红满,
春入柳条将半。
桃李不禁风,
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肠断,
人共楚天俱远。
阮郎归
褪花新绿渐团枝,
扑人风絮飞。
秋千未拆水平堤,
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
怨春春怎知。
日长早被酒禁持,
那堪更别离。
梦扬州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满庭芳咏茶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
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
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
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
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注释】
这是一首饶有情韵的咏茶词,上片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片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
上片前三句写群贤高会宴饮的情状,为下文咏茶作铺垫。
“雅燕”,即雅宴,高雅的宴会。
“飞觞”,举杯饮酒。
觞,古代盛酒器,呈雀形,称羽觞,故谓举觞为飞觞。
挥麈清淡,本魏晋名士风习,常执麈尾(拂尘),挥动以助谈兴。
如《晋书·王衍传》谓衍“终日清谈,⋯⋯每捉玉柄麈尾”。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这里当指周熟仁。
此三句既点出主人风姿之高雅,又点明宴集之盛大,群贤之脱俗,为写品茗助兴作好了辅垫。
“密云”二句入题。
“密云”,茶名,又名密云龙、密云团。
“双凤”,茶名,即双凤团。
“密云”、“双凤”皆珍贵的茶饼。
“破”,谓擘开茶饼。
“缕金团”等名茶皆为贡品,皇帝又每以分赐大臣,即所谓“赐茶”。
“外”二句,写生炉子煮水。
古人煮茶,非常讲究选水。
扬水江南水,有“天下第一泉”之号,词中的“一品香泉”,也许就是指这最佳的泉水。
“轻涛”三句,细写烹茶的情状。
宋人很讲究煮茶的方法:
把泉水倒进茶瓶,用风炉加热,小沸即可(即术语的“蟹眼”),再把研碎了的茶叶投入,便有白色泡沫浮在茶汤上面,称为“玉乳”、“雪花乳”,然后轻轻搅拌,便可斟饮。
这片四句,写美丽的侍女高擎茶具款客的动人场面。
“红莲”,指女子的脚步。
“坐中”二句,紧承上文。
对着名茶美女,怎能不感到良宵太短呢?
反愁歌阑酒醒时,人将归去。
“点上”二句,说月已当轩,夜深矣,而马弄月影,已不耐烦、暗示已到该离去之时。
“频相顾”三句,偏写座客尚未尽欢,流连不忍离去。
“相顾”,与上文“娇鬟”呼应。
此词既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的程序,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坐客的流连,表现了高会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
南歌子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