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8373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docx

经济学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我总结复习资料

第一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与中外经济关系

[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阶段。

【多选、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

(1)  传统农业十分发达;

(2)  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

【单选】据统计,我国人口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增长,从明嘉靖、万历时的约1.2亿增至清嘉庆末年的4亿。

【单选】XX由于窑火不绝呗戏称为“四时雷电镇”。

【单选】明清以来商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主要集中于南方。

【单选】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

【单选】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静听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助耕。

【名词解释】自然经济:

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

【多选、简答】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有:

(1)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

(2)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性。

(3)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显著的稳定性。

(4)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典型的同构性。

【单选】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多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占有者是地主、国家和自耕农,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单选】土地商品化是自耕农所有制广泛存在的经济前提。

【单选】租佃制经营是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最有利、最获益的土地经营形势。

【多选、简单、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体内存在和发展的,在商品经济中渗透着深深的自然经济性质。

(2)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手工业虽然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势头,并几度辉煌,但是封建社会手工业无力承担揭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序幕的历史任务。

(3)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业十分繁荣和活跃,但是它瓦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能力却很有限。

(4)  中国封建社会政府所实行的一整套重农抑商的政策和措施,不仅严重地抑制和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压抑和摧残着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章   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多选】鸦片输入我国的历史是很早的,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

【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危害有:

(1)  鸦片贸易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使中国从19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地由一个出超国转变为入超国。

(2)  鸦片的大量输入,使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和反动。

(3)  鸦片的泛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萎缩。

(4)  鸦片的泛滥,使本来消费水平就很低、购买力就十分有限的中国人把项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吸食鸦片,社会购买力日益低下。

(5)  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成为入超国,而且也引起了中国的通货。

【单选】XX的大量外流,这势必在国内引起金融恐慌,财力枯竭,导致银钱比价急剧变动,出现银贵钱贱现象。

【单选】黄爵滋于1838年提出的《严重漏卮以培国本疏》很有斥责性。

【单选】在林则徐严厉缉拿和有效措施的威力下,共缉拿鸦片两万余箱。

【单选】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也就是《XX条约》。

【单选、多选】1843年7月和10月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后一条又称)《虎门条约》作为《XX条约》的补充。

【多选、简答】《XX条约》及其附约的主要内容有:

(1)  割让XX;

(2)  五口通商;

(3)  勒索巨款;

(4)  协定关系;

(5)  取消洋行制度;

(6)  开设租界;

(7)  领事裁判权;

(8)  片面最惠国待遇。

【名词解释】五口通商:

《XX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

条约要求中国开放XX、XX、XX、XX、XX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

实际作用使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单选、多选】《XX条约》要求中国开放XX、XX、XX、XX、和XX五处为通商口岸。

【单选】《XX条约》中的赔款数额约当清政府当时财政收入的1/3强。

【单选】英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管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这一规定,无疑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极大损害。

【单选】开设租界使英国人可以携其家眷到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居住。

【名词解释】片面最惠国待遇:

英国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向清政府要求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一条严重危害中国主权的条款,中国只要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都可以同样享受,英国将总是享受中国给予最为优惠条件的国家。

【单选】中美于1844年7月3日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多选】美国通过《中美望厦条约》取得了除英国已取得的特权以外的权利,如:

(1)扩大领事裁判权的X围;

(2)明确协议关税;(3)肆意侵略中国的领海权。

【简答、论述】《XX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

西方列强攫取的各种经济特权。

中国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协定关税、取消行会制度、承认领事裁判权等,并被迫对列强实行最惠国待遇。

中国独立主权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单选】中国近代独特的二元经济格局是促使自然经济结构解体的深刻经济因素。

【多选、简答】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解体过程表现在:

(1)  防止分离;

(2)  耕织分离;

(3)  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单选】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清政府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

【单选】1845年,英国通过《XX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

【单选】19世纪60年代中期,XX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

第二节              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化

【单选】19世纪70年代以前鸦片一直是外国对华输出的大宗商品。

【单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1873~1910年中国出口商品的分类比重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急剧下降,未经加工的原料出口的迅速上升。

【单选】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仍然是传统的生丝和茶叶。

【单选】1891~1893年豆类(豆及豆饼)出口增长最为突出。

【单选、多选】中国所产茶叶,主要是红茶、绿茶、砖茶三类。

中国红茶主要销往英国,绿茶主要销往美国,砖茶主要销往俄国。

【单选】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生丝出口受到来自日本生丝的竞争威胁。

【单选】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殖民地形态的对外贸易结构。

这种贸易结构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典型的不等价交换。

【多选、简答】中国对外商品结构和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

(1)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2)  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工业品的市场和原材料生茶基地;

(3)  由贸易顺差变为逆差,中国成为入超国。

第三节   农村经济的萧条与危机

【单选】洪秀全的科举功名幻想破灭,开始信仰基督教,走上推翻封建制度的道路。

【简答、论述材料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政策主X包括:

(1)      在土地制度方面,主X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均天下天地给农民耕种。

(2)      在社会生产方面,赞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3)在对待劳动性别地位方面,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在经济生活中主X妇女享有平等、独立的地位。

(4)在对外关系方面,反对闭关自守,主X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发展对外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

【简答】《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

《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上这种农民革命所提出的唯一完整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革命纲领和理想社会方案。

作为革命纲领,它目的在于摧毁以地主地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实现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作为理想社会方案,它设想建立一个处处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人间天国。

他的经济思想,对后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过一定的影响。

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

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第四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单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以期多少能够抑制西方的商品倾销,成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节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单选】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

【简答、论述】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与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区别。

(1)  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原因不同。

(2)劳动者的来源不同。

(3)货币财富的积累方式不同。

(4)所处的内外环境及政府的作用不同。

第二节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工业

【单选】中国的近代工业首先是由清政府出资创办的。

【名词解释】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率先投资举办近代军事工业,继而又于70年代开始兴办民用工业,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高潮,被称为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包括了军事、政治、外交等内容,但这场运动的核心则是在经济方面的建树。

【单选】求强是清政府在19世纪60、70年代积极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单选】清政府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企业——XX内军械所,并于19世纪60、70年代掀起了一场创办军事工业企业的高潮。

【单选】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为数量多,他先后创办了5家。

【单选、多选】近代军事企业主要是以生产枪、炮、弹、药为主。

【单选】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多选、简答】清政府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初期,主要为解决军事工业的下列问题:

(1)原材料制约。

(2)能源制约。

(3)交通运输制约。

(4)经费短缺制约。

【单选、多选】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主要集中在航运、煤矿、冶炼、电讯和纺织等工业部门。

【多选】近人民用工业主要有:

轮船招商局、基隆煤矿、开平煤矿、漠河金矿、XX电报总局、XX机器织呢局、XX机器织布局、XX纺织官局、汉阳铁厂等。

【单选】轮船招商局是1872年李鸿章责成朱其昂在XX所创办。

它是清政府创办经营的第一家民用企业。

第五章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控制权的争夺

第一节中国半殖导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危机的加深

【多选、简答】《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XX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后辽东半岛被清政府以银三千万两赎回。

(2)承认日本对朝鲜控制。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开放沙市、XX、XX、XX为通商口岸。

(5)允许“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名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简答、论述】《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危害:

(1)它允许外国资本任意在中国投资设厂,根本不受中国政府的限制,这无疑对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一个沉重的打击。

(2)条约规定中国要向日本赔偿各种损失二亿两,加上辽东半岛的赎金三千万两,共计达二亿三千万两之巨。

这对于每年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两的清政府来讲,其经济负担和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3)《马关条约》第三条,中国割让XX、辽东半岛这样大面积的国土给日本实在也是空前的。

【单选】《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入资本输出为主。

【单选】戊戌维新是清政府进行改良的首次尝试。

【单选】《辛丑条约》中国政府赔偿战争损失XX四亿五千万两,通常这笔赔偿被称为“庚子赔款”。

【简答】《辛丑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1)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这后这个政府只有对外国俯首帖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了。

(2)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3)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外国建立各种政治经济联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了清洗,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之下,清政府日益成为一个亲外国的傀儡政府。

第六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

第一节民国初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其变化

【单选、多选】对于民国政府来说,财政收入主要有两大来源,即国家税收和内外借款。

【单选、多选】国家税收田赋、关税、盐税是主要的三项。

【单选】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输德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贷款,称为“善后大借款”。

【单选】“西原借款”是段祺瑞政府通过他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向日本借的一系列债款。

【名词解释】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为巩固其独裁统治,以办理善后为名,1913年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以中国盐税、关税及直隶、XX、XX、XX四省的中英税款作担保,并聘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

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被外国列强控制(或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名词解释】西原借款:

1917~1918年,日本对华的借贷资本输出(或日本通过政治贷款来支持和控制北洋军阀政府),解决北洋军阀政府的财政危机。

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款,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被称为“西原借款”。

段祺瑞政府为取得“西原借款”,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全面侵占中国东北埋下隐患。

第二节民国初期的商业,金融业和城市公用事业

【单选】1897年,在XX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

【单选】1905年,在出现中国第一家由国家经营的银行,即户部银行。

【多选】在XX、XX等城市出现的XX商业储蓄银行、XX兴业银行、XX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

【多选】在、XX等城市出现的“盐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被称为“北四行”。

第三节民国初期的中外经济关系与对外贸易

【简答】民国政府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外国在华贸易投资的增加,外商的经营网由城市伸向农村,从沿海伸向内地,这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农副产品的直接收购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国商品的销售量。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的购销领域,尤其在铁路修通、轮船通航、汽车通行后,使各种货物进出便利快捷,有些原来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货物,也开始成为大宗出口货物。

(3)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扩大了进出口贸易量,仅就进口而言,各种机器设备、钢铁等物品的进口也在不断增加。

 

第七章1927~1937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国民政府的经济方针和政策

【单选】1927~1937年财政赤字共计43.6亿元。

【单选】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与各国签订了《关税条约》,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与领事裁判权。

【单选】到1937年前,关税总平均税率一直没有超过1925年关税特别会议30%的限制。

【名词解释】统税:

是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个税种。

它是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

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

【单选】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决定实行“废两改元”,并制定了“废两改元”的原则。

【名词解释】废两改元:

国民政府废止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的一次币制改革。

规定自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

废两改元客观上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为实施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4日起,国民党公布实施“币制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作为法币,统一货币发行权。

实行XX国有,并确定法币的对外汇率,先后与英镑和美元挂钩。

该政策使国民党政府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为国家资本实现其对金融的垄断和控制提供了条件。

【单选】法币本向没有法定的含金量,其价值需外汇汇率来表示,属外汇本位制。

【单选】在外汇汇率上,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

【多选】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格稳定起见,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单选】美国迫使国民政府与其在1936年5月签订了《中美XX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为法币100元等于美元30元。

【单选】1930年通过的《矿业法》中。

该法明确规定,矿藏均为国有,非取得矿业权不得探采。

适用于该法的矿藏达50种之多。

第二节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的建立

【单选】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是1928年10月5日设立并于11月1日开业的中央银行。

【多选】国民政府授予中央银行的特权主要有四项:

(1)遵照兑换券条例发行兑换券;

(2)铸造及发行国币;(3)经理国库;(4)募集或经理国内外公债事务。

【多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两个银行。

【名词解释】四行二局:

是国民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中,建立国家金融垄断组织的核心机构。

四行是指: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

二局是指:

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第八章日本对中国的殖民侵略

第一节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殖民掠夺

【单选】1933年3月1日,在驹井德三亲手炮制下,得到日本关东军和内阁同意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正式出笼。

【简答】“七·七”变革后,日本对华的侵略行径:

“七·七”事变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北平、XX、XX、XX、XX、XX等大城市相继沦陷,中国关内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农业发达地区均被日军占领。

日军对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狂轰滥炸,使中国的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目的在于摧毁我国的民族企业,使辽阔的中国成为日本推销商品的市场。

第二节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统制经济

【多选】“满铁”与“满业”是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的两大机构。

【名词解释】“满铁”:

是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诏书指令成立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总部设在XX。

【多选】1936年1~9月,日本又先后成立“满洲拓殖股份公司”和“满鲜拓殖股份公司”,作为移民机构。

【单选】日本移民共在东北侵占土地3900多万垧。

【名词解释】“粮食出葆”:

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的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

【多选】“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地区称为“四行号”的是东三省官银号、XX永衡官银号、XX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

【单选】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治,主要是通过伪满洲中央银行来实现的。

【单选】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依照伪满政权《货币法》的规定,发行伪满币。

规定伪满币与日元比价固定在等价的联系上,实现了“日满货币一元化”的目标。

第三节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的掠夺

【多选】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采取“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几种形式进行。

【多选】以“中日合办”的形式被掠夺的工厂分为两类:

一是日本成立的两个所谓“国策会社”,即“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分别掌握华北与华中的“统制事业”。

二是一般工业企业,即“统制事业”。

【单选】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国土计划设定要纲》,提出了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适地适产主义”。

【多选】日本在华北着重发展盐业和矿业。

【单选】日本对沦陷区的农业生产也采取了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在华北则增产日本所不足的棉花。

【单选】1941年1月,日本又在汪伪政府所在地XX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

【多选】日伪政府打击和破坏法币的手段有:

(1)进行所谓“收兑法币”,禁止法币流通。

(2)强使法币贬值。

(3)限制人民持有法币。

【单选】由于滥发伪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飞涨。

【单选】1938年5月,日本的正金银行正式接管了英国汇丰银行代管中国海关税收的权力。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

【单选】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农旷工商管理条例》,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进行全国统制。

【多选、简答】国民政府采取的战时财政政策措施有:

(1)  增加税收;

(2)  举借内债;

(3)  求助外债;

(4)  田赋征实。

第二节工厂内迁与国统区经济

【名词解释】工厂内迁:

是指抗战开始后,为使战时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工业基础,避免沿海民营工业遭到灭顶之灾,或防止其留下加强日军的侵华实力,国民党政府将沿海工业内迁的措施。

沿海工厂的内迁与复工,对后方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选】为了在战时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工业基础,避免沿海民营工业遭到灭顶之灾,并防止未日军所侵占,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工业内迁。

【单选】1937年8月10日,行政院第324次会议通过了工厂内迁这一提案,以资源委员会主办机关,严密监督,克日迁移。

【多选、简答】工厂内迁对后方经济的作用:

(1)  工厂内迁奠定了内地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工业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2)  工厂内迁为后方带来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力量,这对的工业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3)  内迁工厂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后方的军需民用。

【单选】抗战期间,办理以重工业为主的国营工矿业的主要机构是资源委员会。

【单选】1938年11月,为寻求新的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缅铁路(XX至缅甸)和叙昆铁路(叙府至XX)。

【单选】抗战初期即完成兰(州)新(疆)公路,从而达到了与苏联铁路衔接的目的,该路长达3400公里。

【单选】中美英三方合作开辟飞越经喜马拉雅山驼峰的中印航空线。

【单选】抗战后期对人民生活影响大的因素,就是通货膨胀的不断升级。

第一节   抗战时期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消长

【多选、简答】1937到1942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的原因:

1937年到1942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是由抗战后政治、经济、军事的特殊形势造成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1)  大后方急剧增加的人口有效地拉动了市场需求。

(2)  进口商品的锐减和外国在华投资减少。

(3)  大后方出口锐减,为后方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4)  工厂内迁不仅使私人资本流入后方,而且也带来了精良的设备与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

【多选、简答】私人资本衰落的原因:

私人资本普遍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政府国家垄断资本恶性膨胀,扼杀了私人资本的发展道路。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货膨胀政策。

(2)  捐税政策。

(3)  经济统制政策。

第十章国民党政治独裁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崩溃

第一节接受敌伪资产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多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同时利用接收的名义,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并掠夺人民的财富。

第二节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及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单选】1945年为例,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60%。

【单选】美国为了排斥其他国家在华势力,实现独占中国市场的目的,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