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234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docx

大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手册

 

平安知识宣传手册

 

生物系分团委、学生分会

 

2021年9月

 

防震减灾篇

中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太原更是在地震带之上。

想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大家还记忆犹新。

如何在地震中减少损失,值得我们每个人考虑。

大家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在灾难降临时才能临危不乱。

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非常广泛,也是非常具有破坏力。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承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涉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带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间隔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

横波使地面程度晃动。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程度晃动。

 

第一章地震的前兆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早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响。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答应以觉察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屡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那么不然。

那些感觉非常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慌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家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响动物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确实有道理。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如:

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

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

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

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

假设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构造、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局部地声是临震征兆。

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

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亲密相关。

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

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

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

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非常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8、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屡次,直到发生地震。

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第二章地震中的逃生

1.假设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分开住房,转移到平安的地方。

地震时假设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挪动,要等到地震停顿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假设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平安、最有效的方法是:

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假设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假设已经分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假设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平安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假设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猫,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自然地蜷缩起身体。

地震时,你也应这么做。

这是一种平安的本能。

而你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便可做到。

靠近一个物体,一个沙发,或一个大物体,结果它仅受到细微的挤压。

8.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最结实。

木头具有弹性,并且与地震的力量一起挪动。

假设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

砖块材料那么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

砖块会造成人员受伤,但是,被砖块压伤的人远比被水泥压伤的人数要少得多。

9.如晚上发生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简单地滚下床。

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平安的空间。

如地震发生,你正在看电视,不能迅速地从门或窗口逃离,那就在靠近沙发或椅子的旁边躺下,然后蜷缩起来。

10.大楼倒塌时,被发现很多人在门口死亡!

这是怎么回事?

如你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你会被头顶上的屋顶砸伤。

如门框向侧面倒下,你会被压在当中,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受到致命伤害!

11.千万不要走楼梯!

因楼梯与建筑物摇摆频率不同,楼梯和大楼的构造物会不断发生个别碰撞。

人在楼梯上时,会被楼梯的台阶割断,会造成很恐惧的毁伤!

就算楼梯没有倒塌,也要远离楼梯,哪怕不是因为地震而断裂,还会因为承受过多的人群而坍塌。

12.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分开建筑物。

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

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途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

13.假设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去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第三章地震后的自救和互救

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

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

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历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天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

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局部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假设受伤,要想法包扎,防止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

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防止塌落,扩大平安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平安宽阔、有光亮的地方挪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尽量保存体力。

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者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4、假设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方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后的互救方法: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

据有关资料显示:

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

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因此,救人应领先从最近处救起,不管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

震后救人的原那么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防止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

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构造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去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去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展营救。

7、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分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去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8、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防止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防地震歌诀

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

只摇摆,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假设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

跨度小,较平安。

主震后,瞅时机,下楼梯,快转移。

居平房,不宜跑,靠床边,先卧倒。

家具下,墙角躲,

梁檩落,砸不着。

往外跑,不平安,墙倒塌,最危险。

卧倒时,要得法,讲科学,免遭祸。

双臂交,枕额下,

闭嘴眼,呛不着。

鼻嘴前,留空隙,呼吸畅,防窒息。

震过后,勿迟疑,快脱身,速撤离。

防余震,再袭击,

争分秒,必成功。

离家走,别忘记,手电筒,收音机。

急救箱,不可离,吃与喝,备应急。

撤离时,须警觉,

断电源,关煤气。

防火灾,勿大意,高压线,应远离。

窄巷中,莫躲避,高墙下,勿站立。

在山区,需注意,

防滑坡,避滚石。

靠水库,应警觉,防塌方,避溃堤。

灾害中,急救护,你我他,同舟济。

 

消防知识篇

“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大学属于高密度人群聚集地。

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大学生要进步消防意识,掌握相关知识,警钟长鸣!

1、怎样正确使用“119〞或校内报警?

报警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心慌,二是要讲清楚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的姓名、所在的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络。

报警后,本人或派人到通往火场的交通路口接应消防车;二是要早报警,为消防灭火争取时间,减少损失。

2、保卫部〔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学校保卫部是学校平安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即预防和制止敌对权利的浸透和破坏活动〕和治安稳定,保护和开展消费力〔即人、财、物平安〕,保障师生不受腐朽的、反动的思想文化损害,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校改革和开展提供必要的平安保障。

3、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风灾等引起。

4、为什么冬季火灾事故多?

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多。

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消费、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无视消防平安,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

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

5、防火的根本措施有哪些?

防火的根本措施有:

①控制可燃物。

用非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采取局部通风或全部通风的方法,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浓度;对能互相作用发生化学反响的物品分开存放。

②隔绝助燃物。

就是使可燃性气体、液体、固体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等助燃物接触,即使有着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与而不致发生燃烧。

③消除着火源。

就是严格控制明火、电火及防止静电、雷击引起火灾。

④阻止火势蔓延。

就是防止火焰或火星等火源窜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或空间,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中扩展,或者把燃烧限制在一定范围不致向外延烧。

6、灭火的根本原理是什么?

根据燃烧的根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响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7、灭火的根本方法有哪些?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

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顿。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

如用泡沫灭油类火灾。

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响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响停顿。

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8、常用的灭火器有哪些?

常用的灭火器有:

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9、水不能扑救哪些物质火灾?

水不能扑救的火灾有:

①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

因为水与碱金属〔如金属钾、钠)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热,容易引起爆炸。

②碳化碱金属、氢化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

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氯化镁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响,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③轻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原那么上不可用水扑救。

④熔化的铁水、钢水不能用水扑救。

因铁水、钢水温度约在1600℃,水蒸气在1000℃以上时能分解出氢和氧、有引起爆炸危险。

⑤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不能用强大水流扑救,必要时,可用喷雾水流扑救。

⑥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扑救。

10、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本卷须知?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方法:

先拔出保险栓,再压下压把(或旋动阀门),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本卷须知:

使用时要戴手套,以免皮肤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防止冻伤。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电器火灾时,假设电压超过600伏,应先断电后灭火。

11、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样,但应注意的是:

干粉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在使用ABC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使灭火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应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外表,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因干粉的冷却作用甚微,灭火后一定要防止复燃。

小时后再用。

12、什么是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

凡存在违犯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造成火灾危害的,均为火灾隐患。

凡存在严重违犯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为重大火灾隐患。

13、点燃的蚊香为什么要注意防火?

蚊香具有很强的阴燃才能,点燃后没有火焰,但能长时间持续燃烧。

蚊香燃烧时,中心温度高达700℃,超过了多数可燃物的燃点,一旦接触到可燃物会引起燃烧,甚至扩大成灾。

14、用蜡烛照明为什么要注意防火?

蜡烛作为一种可以挪动的火源,稍不注意,就可能烧熔、流淌,或者倒下,遇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

15、香烟头为什么能引起火灾?

烟头外表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假设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16、电脑着火怎么办?

假设电脑着火,即使关掉机子,甚至拔下插头,机内的元件仍然很热,仍会迸出烈焰并产生毒气,荧光屏、显像管也可能爆炸,应对的方法是:

电脑开始冒烟或起火时,马上拔掉插头或关掉总开关,然后用湿地毯或棉被等盖住电脑,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也可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即使已关掉的电脑也是这样,因为温度突然降下来会使炽热的显像管爆裂,此外,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

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

17、发生火灾时为什么不能随意开启门窗?

房间门窗紧闭时,空气不流畅,室内供氧缺乏,因此,火势开展缓慢,一旦门窗被翻开,新颖空气大量涌入,火势迅速开展;同时大量烟气涌入,容易使人中毒、窒息而死亡。

同时,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火焰就会向外窜出,所以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随意开启门窗。

18、陈旧电线为什么要及时更换?

陈旧电线受日晒雨淋或敷设在潮湿、高温、有酸性气体的环境里,绝缘层易发硬、老化、绝缘剥落或产生裂纹,致使电线发生短路、漏电而引起火灾事故,因此陈旧电线应及时更换。

19、火场逃生有哪些方法?

一般地说,火场逃生的方法主要有:

①利用登高消防车,挂钩梯两节梯连用逃生;②利用建筑物通道或建筑物内设施逃生;③自制器材逃生;④寻找避难处所逃生;⑤互救逃生;⑥利用身边消防器材或其他器材边灭火边逃生。

20、身上着了火正确的灭火方法是什么?

一旦身上着了火,首先应当将衣服脱下,将火扑灭;或就地翻滚,窒息火灾。

但不要滚动过快,更不要跑动。

假设附近有水池、河塘等水源,可迅速跳入水中,或及时就近取水将身上火浇熄。

但身体被烧伤时,应注意不要跳入污水中,以防感染。

21、如何预防火灾在学生宿舍中发生?

学生宿舍内要预防火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不私拉乱接电源线。

⑵、不乱扔烟头。

⑶、不躺在床上吸烟。

⑷、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⑸、不燃烧杂物,点蚊香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⑹、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⑺、不使用热得快、电炉、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不使用电热毯、劣质电器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电器。

⑻、不使用酒精炉、液化器灶具生火做饭。

⑼、要人走断电。

嗅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⑽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用电平安篇

用电平安是高校平安工作的重点。

不慎用电会引发火灾等平安事故,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直接导致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短路

〔一〕定义:

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

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那么电流将突然增大。

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详细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才能。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

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间隔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

9.高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耐压程度过低,引起线路的对地短路。

〔四〕防止短路的措施

1.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

2.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

3.距地面2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

4.绝缘导线切忌用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

5.定期对绝缘电阻进展测定。

6.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

7.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

二、过载〔超负荷〕

〔一〕定义:

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平安载流量或平安电流。

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平安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

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

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度。

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二〕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平安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才能。

〔三〕防止过载的措施

1.合理选用导线截面。

2.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的接入负载。

3.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

4.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

三、接触电阻过大

〔一〕定义:

导体连接时,在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