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975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 含答案 精品.docx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2含答案精品

学案22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点一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

1.文艺复兴的兴起

(1)背景

①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②基督教神学垄断束缚人们的思想。

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2)兴起:

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彼特拉克与《歌集》

①代表作:

《歌集》寄托了作者关于美和精神品质的理想,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主张:

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③地位:

皮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的《十日谈》

《十日谈》以爱情和机智为主题,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3.影响:

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点拨]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形成雇佣关系。

在商品生产竞争中,手工业分化出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

他们雇佣的大批学徒和帮工成为雇佣劳动者。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深度点拨]

文艺复兴为何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形式表达反封建思想?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其他思想。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

(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概念辨析]

文艺复兴并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传统,但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只能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它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是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深度分析]

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宗教神学控制下万马齐喑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艺及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发展;为消灭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

探究点 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希腊、罗马文明反封建的原因

材料 15世纪,就在大多数人还把他们的命运和世界现状看成为上帝所赋予的时候,有些人,主要是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试图从这个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图像中解放出来。

但他们并不是面对未来,而是首先再次回到古希腊、罗马时的世界,他们认为那个时代要比现在更为光明。

这个时代有一个名字,叫“文艺复兴”。

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形式表达反封建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①当时封建神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其他思想。

②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希腊、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

③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①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②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③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④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⑤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3)对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评价

①积极性:

人文主义者一般都强烈要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对于建立民族统一集权的国家有过积极贡献。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争取自由平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局限性:

文艺复兴运动中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做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立。

知识点二 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

1.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兴起:

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大教堂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欧洲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最初出现在德意志,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

[重点精讲]

宗教改革首先兴起于德意志的原因

(1)德意志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2)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了德意志,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在德意志受到挑战。

(3)德意志是罗马教会压迫最严重的地区,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4)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德意志人民的强烈不满。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马丁·路德

①著作:

《九十五条论纲》

②思想主张:

a.教徒通过对上帝和基督耶稣的虔诚信仰、对《圣经》的认真理解和自身的行为悔改,就能使灵魂获救。

b.人人都有能力与上帝直接沟通,并不需要罗马教廷做中介。

c.反对通过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来实现自己的信仰。

d.号召德意志民族的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2)加尔文

①著作:

《基督教原理》。

②思想主张:

a.主张“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信仰耶稣而直接与上帝沟通。

b.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他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生前从事业的成败中体会到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不少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组织。

②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

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

[链接阅读]

解读“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通过这一段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欧天主教会是如何对教徒进行精神控制和聚敛财富的,从而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深度点拨]

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是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的?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地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概念比较]

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及其宗教思想,并不反对宗教。

文艺复兴运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探究点 马丁·路德改革的局限性

材料 路德博士谨致皇帝陛下与信奉基督教的贵族们:

崇高无比的皇帝陛下和可敬可爱的贵族老爷们,深愿你们永受上帝保佑!

以我这样一个渺小不足道的人,而竟敢上渎皇帝陛下和老爷们的尊听,并不是由于我胆大妄为,实在是因为整个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阶层都受着无比的痛苦,陷入凄惨的境地,人人都要大声呼喊,请求援助,不只是我个人。

因为我也骨鲠在喉,吐不能吐,要大声疾呼祈祷上帝降灵于某人,使他向可怜的人伸出援助的手。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改革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 ①马丁·路德改革所依靠的力量是德意志贵族,而不是人民群众。

②从改革的内容看,只是在对神的信仰范围之内进行改革,认为只有依靠神的力量,人民才能得到赦免。

全面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1)原因

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思想条件。

③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导致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

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必然形势。

④直接原因,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的活动,终于点燃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2)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意义

①政治上,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经济上,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上,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

1.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主张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他的一部作品中讲了一百个故事,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性。

该作品是(  )

A.《神曲》B.《唐璜》

C.《十日谈》D.《哈姆雷特》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薄伽丘”“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等确定该作品为《十日谈》。

3.但丁在《神曲》中批判道: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这里的“你”是指(  )

A.专制君主B.封建教会

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答案 B

解析 但丁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他在《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4.下列漫画的寓意为“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D.表达了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在宗教改革前,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非常严重。

5.“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

A.信仰得救B.因信称义

C.因行称义D.先定论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向教民兜售赎罪券时的说教,即因行称义。

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

“基督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答案 A

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不需要教会做中介,基督徒就可以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强调了基督徒是自由和独立的,故A项正确。

[基础达标]

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答案 A

解析 “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角度、生产力方面去考虑,本题选择A。

2.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  )

A.神秘主义B.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D.人文主义

答案 D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故选D。

3.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赞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教会贪腐的作品是(  )

A.《神曲》B.《十日谈》

C.《哈姆雷特》D.《九十五条论纲》

答案 A

解析 《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故A项符合题意。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著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著作,《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发表的。

4.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在理性上是多么高贵!

”这些对人性的赞美之词,出现在(  )

A.智者运动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B

解析 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理性”等可以判断其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

5.“青春是多么美丽啊!

但是,留不住这似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闲暇。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中流传的一首歌曲。

歌曲蕴含了(  )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文艺复兴时期”可知,这首歌曲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

6.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作品,它所表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强调人权B.宣传宗教改革

C.表现人性D.倡导民主精神

答案 C

解析 根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作品”可知,图画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人性的一面。

7.下图画作中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洋溢着人世间的幸福、美好。

这反映了(  )

《花园中的圣母》(1506年)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运动成果显著

D.西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画创作的时间“1506年”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题干解说“洋溢着人世间的幸福、美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选B。

8.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将神性与人性融为一体,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体现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

图一         图二

A.人文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B.否定了教会权威

C.人们开始摆脱宗教信仰,趋向科学

D.引发了启蒙运动

答案 B

解析 “因信称义”主张人只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不需要教会作为媒介,这就否定了教会权威。

因此选B项。

9.宗教改革中的下列主张,直接推动欧洲各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是(  )

A.简化宗教仪式

B.世俗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权力

C.信仰即可得救

D.每个人都可阅读和解释《圣经》

答案 D

解析 A项主张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B项主张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者民族、国家的利益,打击了天主教会;C项主张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D项主张使得《圣经》可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书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10.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否定主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

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C.论证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对等地位

D.强调世俗权力对教权的遵从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可知马丁·路德强调世俗权力与教权同等重要。

[能力提升]

11.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年)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  )

A.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B.人文主义流行

C.宗教改革正在进行

D.无神论已经兴起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有效信息:

地点:

意大利,时间:

14、15世纪,描写:

政治生活,可以判断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

而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故选B。

12.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

这应归功于(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英国革命D.智者学派

答案 A

解析 抓住“思想家”这一关键词,C项属于政治运动,排除C项。

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不是“纯粹的世俗”,排除B项。

从“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排除D项。

文艺复兴追求现世的享受,故选A项。

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所以D项正确。

14.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

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 B

解析 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因此A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错误,D项是客观结果,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是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

15.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 D

解析 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说明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

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

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

我不能那样做。

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思潮:

人文主义。

主旨: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原因:

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