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944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docx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单元教学设计

一、表内乘法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

6根小棒和18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几个几”

1课件演示“校园情境图”

教师:

你看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

我看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子,我想问一共有多少扇窗户。

教师: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2:

一共有27扇窗户。

教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2:

我是一扇一扇数的。

学生3:

我是一层一层数的。

每层有9扇,一共3层(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9+9+9=27(扇)。

(教师板书算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可能会说出:

树的棵数:

5+5=10(棵)。

参加接力赛人数:

8+8+8=24(人)。

花的盆数:

9+9=18(盆)。

坐跷跷板的人数:

4+4+4=12(人)或2+2+2+2+2+2=12(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以上算式)

2初步体会“几个几”

教师:

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1:

都是加法。

学生2:

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教师:

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学生:

相同的加数是9,有3个9。

教师: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

学生:

是3个9相加。

教师:

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

(回答略)

二、设置疑点,导入新课

教师:

该校二年级2个同学坐一张桌子,一共坐了100张桌子,你知道该校二年级有多少同学?

你会列式吗?

试试看。

(稍停片刻)

教师:

列完了吗?

学生:

没有。

教师:

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1:

太长了。

学生2:

太麻烦了。

学生3:

有没有简便方法?

教师: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想学吗?

(板书课题:

乘法)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植树图”。

教师:

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学生1:

一共植了32棵。

教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

我是一棵一棵数的。

学生2:

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8棵,一共有4排(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也就是4个8,所以列成算式是8+8+8+8=32(棵)。

学生3:

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

(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也就是8个4,4+4+4+4+4+4+4+4=32(棵)。

(教师板书算式)

(2)改写算式、理解意义。

教师:

4个8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4表示,也可以用4×8表示。

教师介绍读法。

8×4读作:

8乘4;4×8读作:

4乘8。

教师:

想一想,8×4等于多少?

学生1:

8乘4等于32。

教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

8+8+8+8和8×4都表示4个8,所以都应等于32。

教师:

你真聪明!

4×8等于多少?

学生2:

4×8等于32。

教师:

看到这两个乘法算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1:

用乘法真简便!

学生2:

用加法算要用“+”,用乘法算要用“×”。

教师:

“×”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也可以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同桌相互说一说8×4=32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

学生1:

用4×8表示。

教师: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

4+4+4+4+4+4+4+4=32表示8个4相加,所以可以写成4×8。

学生2:

8个4相加,除了用加法和4×8表示,还可以用8×4表示。

2教学例2

教师提出要求:

每次摆3盆花,照这样摆6次。

学生动手操作小圆片,让一名学生到展台上摆。

教师:

你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

学生1:

3+3+3+3+3+3=18(个),我一共摆了18个。

学生2:

3×6=18(个)。

教师: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2:

每次摆3个,摆了6次,也就是6个3,所以可以写成3×6=18。

学生3:

6个3相加,我写成6×3=18。

3引导发现

教师:

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学生1:

我发现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学生2:

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

……

四、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上课堂活动的内容第1题:

让学生看算式,并读一读,掌握读法。

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第3题:

同桌协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算式。

2学生将校园图(课件出示)中的几个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100个2相加是多少?

怎样写比较简便

五、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学生:

(回答略)。

 

1,2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实物投影仪。

学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

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

学生:

正在摆筷子。

教师:

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

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

学生2:

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

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

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师:

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

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学生1:

我两根两根地数,因为6双12根,往后数2个,13,14,7双就有14根。

学生2:

我用加法算的,多1双筷子就加上1个2,6双有12根,12+2=14,7双就是14根。

教师:

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教师: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

加数都是2。

学生2:

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加了一个2。

学生3:

算式越来越长。

学生4:

这样的加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教师:

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

2×2=42×3=6……2×9=18

教师:

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1:

我是根据加法算式得到的。

学生2:

看着小兔的表格,也可以得到。

教师:

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

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

2的乘法口诀)

教师:

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

(板书:

二二得四)

教师:

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

学生试说,并交流。

(板书:

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

请同学们听一听:

“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学生:

第二句。

教师:

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

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

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学生1:

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学生2:

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

(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学生3:

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出:

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

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

2×4=8。

教师:

用哪句乘法口诀算?

学生:

用“二四得八”。

教师:

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

4×2=8。

教师:

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

引导学生说出:

还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2)游戏:

对口令。

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

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

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

学生活动略。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1,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

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1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第5,6,7题。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编口诀

教师出示1根小棒。

教师:

这是几个几?

能写一个乘法算式吗?

学生:

1个1,1×1=1。

教师:

1个1得1,能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

一一得一。

教师出示2个1根小棒。

注意1根1根地出示。

教师:

现在是几个几?

怎样用算式表示?

口诀可以怎样编?

学生:

2个1,1×2=2,一二得二。

教师:

1×2=2表示什么?

一二得二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学生:

1×2=2表示2个1得2,也可以表示1个2得2。

一二得二可以计算1×2=2,也可以计算2×1=2。

教师出示3个1根小棒。

教师:

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

1×3=3,一三得三。

2.学生独立编口诀

教师:

刚才我们编了1的乘法口诀的前三句,你想一想,1的乘法口诀可能还有几句?

学生:

我想1乘1,1乘2,直到1乘9,应该有9句。

教师:

我们刚才已经编了3句口诀,你还能边摆小棒、边写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吗?

教师:

请注意,在摆小棒时,每次要1根1根地摆,先摆小棒,再写算式,最后编出口诀。

学生自行摆小棒,写算式,编口诀。

教师参与、合作、指导。

3.交流理解

教师:

刚才你们编出了1的乘法口诀,能把你们编的口诀向大家交流吗?

学生:

我先1根1根摆了4根小棒,写出的算式是1×4=4,编的口诀是:

一四得四,表示4个1是4;也可以表示1个4是4,因此这句口诀还可以算4×1=4。

……

 

3的乘法口诀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

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

教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你能说一说吗?

按你的理解,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

学生:

3的乘法口诀。

(板书:

3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教师:

图上画的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

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

(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

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

(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

教师:

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学生:

24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人数、8个组的24人(闪烁印证)。

教师:

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学生:

3×4=12(或4×3=12)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用课件显示算式3×4=12或4个组跳绳的12人(闪烁印证)。

教师:

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

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学生:

7个组有21人在跳绳,可以用3×7=21(或7×3=21)来表示。

教师课件显示7个组的21人和算式3×7=21。

教师: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

应该用哪个算式?

学生: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教师用课件闪烁27人,口诀、算式(变色印证)。

(3)读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

(4)找特征,总结规律。

教师:

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

学生1:

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学生2:

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学生3:

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学生4:

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师: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

教师:

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

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件出示:

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引导学生回答(略),课件印证。

(5)熟记口诀。

教师:

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

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2教学例2

教师:

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

3×6=□7×3=□

教师: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

计算结果是多少?

再把积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学生:

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

3小结

教师:

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

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

(2)课件显示美丽的动画,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摘桃子”的游戏。

教师:

小猴想吃桃子,但你必须用鼠标在众多桃子中选择出能把口诀补充完整的那一个桃子,小猴才会走过去接住它。

四、课堂小结

教师: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

 

3的乘法口诀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3、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体验乘加、乘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

1.口算对口令

3×2=4×3=8×2=1×1=2×4=4×4=3×3=2×2=

2.读口诀,说算式

二三得六(2×3=6,3×2=6)一四得四(4×1=4,1×4=4)三四十二(4×3=12,3×4=12)

3.根据图示写算式

算式是:

(3×3=9)或者(3+3+3=9)算式是:

(3×4=12)或者(3+3+3+3=12)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要点:

3个3是多少?

4个3是多少?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出示主题图:

班级活动小组按主题图所示分组,参加活动的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小组交流

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

预设:

①用加法计算——3+3+3+2。

②点数的方法——挨个数。

③点数的方法——先数前三组,再接着点数。

2.引导学生构建计算方法

老师引导:

先点数前3组就相当于先算出前3组有多少人,算式可以怎样列?

(3×3)然后再接着点数就相当于再增加几人?

因此算式又可以怎样列?

(3×3+2)强化理解,抓3个要点:

①3×3表示什么?

学生:

3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②为什么要“+2”?

学生:

比3组小朋友要多两人。

③3×3+2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

比3个3多2。

3.比较两种方法(连加和乘加),哪种更好乘加计算更快、更简便。

4.引导形成方法的多样性

还可以乘减——3×4-1。

对比分析理解,抓3个要点:

①为什么不加要减?

为什么要“-1”?

(结合图示课件展示)学生:

还差一人才能组成4个3。

②为什么“×4”?

学生:

把这些同学看做4组。

③3×4-1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

比4个3少1。

5.计算答案,并小结方法

第一个算式3×3+2,先求出3组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组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

再看第二个算式,3×4-1,先求4组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

因此,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练习巩固,熟练计算

1.列式并计算

2.第18页课堂活动,摆一摆,说一说

3.第19~20页练习四1~5题

 

3的乘法口诀(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结合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口算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3.结合情境,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

小朋友,你们课外活动时做些什么?

学生1:

跳绳。

学生2:

踢毽。

学生3:

……

教师:

你们是几人一组呢?

教师:

有一天,二

(1)班的小朋友在课外也开展了丰富的活动,老师把活动场面录制了下来,想看吗?

学生:

想。

把第18页例3的情境图制作成课件,小朋友先从教室出来,然后自然组成几组开展活动,最后把画面固定下来,成教科书上那样的情境图。

教师:

他们玩得愉快吗?

这当中有很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学生1:

气象小组有几人?

学生2:

航模小组和抛硬币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3: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

嗯!

这些问题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探索,学习

例3

1.探讨解决办法

教师:

数一数每组同学的人数,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

有3个组是每组3人,有1个组是2人。

教师:

这些数真有特点。

有3个组都是3人,有一个组比3人少1人,也就是2人。

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数吗?

请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2.汇报交流,理解运算顺序

教师:

你们解决了“求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吗?

哪些组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想法和解决办法?

学生1:

我们用加法做:

3+3+3+2=11(人)。

学生2:

我们先算出3个3人一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用3×3=9(人),再加上2人,是11人。

教师:

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学生2:

3×3+2=11(人)。

学生3:

我想如果把气象组增加1人,每组都是3人,一共有4个组,用3×4=12(人),再减去多算的1人,是11人。

教师:

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3:

3×4-1=11(人)。

教师:

真不错,用了假设这种方法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

教师:

(指3×3+2)这个算式是先算3×3,还是先算3+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因为3×3+2表示3个3人一组再加上2人得到一共有多少人,这就是先把3人一组的这3个组的总人数算出来,所以,3×3+2应先算3×3,再用3×3的积加2。

教师:

你们想一想3×4-1先算什么呢?

教师:

(指3×3+2,3×4-1这两个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

乘加、乘减。

(板书:

乘加、乘减计算)

教师:

一个算式中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你知道先算什么吗?

学生:

先算乘,再算加或减。

三、尝试运用,促进内化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课堂活动第1题

(l)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再由学生说出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的算式。

(2)同组活动,一人摆,另一人说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l)创设情境,出示画面。

(2)学生提出问题。

(3)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

4.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四、反思小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练习。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基本能背诵4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进行口算。

3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

前边我们学习了1~3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

学生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

教师: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4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二、编制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汽车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

我从图上看见一辆汽车有4个车轮,一共有9辆汽车。

教师:

观察得真仔细,你能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试试看,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

汽车辆数123456〖〗789车轮个数48121620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表格填完整,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

我们组是这样填的,1辆汽车有4个车轮,2辆汽车有8个车轮……9辆汽车就有36个车轮。

教师:

你们的意见和他们小组一样吗?

(一样)那2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

该怎样列式解决?

用哪句口诀计算出结果?

学生:

可以用4×2这个算式,口诀是“二四得八”。

教师:

那3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呢?

学生:

3×4=12,口诀是“三四十二”。

教师:

那4辆、5辆、6辆、9辆汽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

你又该怎样列式?

怎样得到结果?

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组织汇报。

学生:

4辆汽车的车轮算式是4×4=16。

教师:

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学生:

因为表格中已经填写出4辆车的车轮个数是16。

教师:

真聪明,还有其他想法吗?

学生:

我是这样算出结果的,因为3辆汽车有12个车轮,所以4辆就在3辆的基础上加一个4,就得到4辆汽车的车轮个数。

教师:

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学生继续交流5辆、6辆……9辆的汽车的车轮个数的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出乘法算式:

4×4=164×5=204×6=244×7=284×8=324×9=36

教师:

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

想好后,把它填写在书上。

学生试着编制4的乘法口诀,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

我编出的口诀是:

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教师:

你们编出的口诀和他的一样吗?

(一样)请你再小声读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声读口诀后找规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1:

我发现这些口诀中的第一个因数都是四,第二个因数从四起,一个一个地增加1。

学生2:

口诀中的积,从十六起,依次增加4。

……

教师:

你们真会观察,找到了这么多规律,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学生1:

我想多读几遍就记住了。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