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
第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72人,分为两个教学班。
经过半年时间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大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对于后进生也不能忽视。
不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大部分上学期的后进生在学期末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这也增加了我这学期数学教学的信心。
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
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
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
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
”“有多少只贼鸥?
”“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
6、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 1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
(1)方位的认识;
(2)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五、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
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
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
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
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七单元: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
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
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六、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中。
3、重视培养能力。
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
就第二册数学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100以内不进位加、不借位减的口算能力和100以内进位加、借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
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学习教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5、重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
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训练。
七、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积极。
而且学生的数数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
是他们的求知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对发展学生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使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
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的意义。
2、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
3、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前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材知识结构: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
1、来到南极——100以内数的组成,计数单位和数位。
2、观察贼鸥——读写100以内的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课时划分: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
1、来到南极——100以内数的组成,计数单位和数位。
(2课时)
2、观察贼鸥——读写100以内的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课时)
3、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教学教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来到南极
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到100。
2、认识数位百,知道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
4、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
教学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出示课本信息窗1)
师:
认识上面的动物吗?
企鹅生活在哪儿?
你了解南极吗?
在我们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来了两位小客人,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
二、活动二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有多少只企鹅的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先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学到了与他们相关的知识时我们再来解决。
师:
请你先估一估,有多少只?
学生答:
(90、98、89、95……)
师:
谁估计得正确?
要想知道准不准,要怎么办?
师:
同学们打开书第二页,拿起铅笔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学生活动,自由数数,老师巡视,对学生的数法进行帮助。
师:
谁来说你是怎么数的?
数了多少只?
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一只一只,两只两只,五只五只,十只十只〕
师:
你觉得哪种数法能数得又对又快?
同桌说一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
师:
数桌子上的小棒,用你喜欢的方法数
板书10根10根地数
师:
100里面有几个十?
(10个十),所以10个10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老师着重强调“百”。
师:
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指着数位表说: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四、活动四
用自己的方法数贼鸥和海豹,用学具表示数出来的数。
交流,说明数了多少只?
用什么方法数的?
为什么这样表示?
怎样摆最清楚?
让摆的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最后老师摆数,让学生说所摆的数,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
在计数器上拨出23或者24,说说是怎么拨的,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
五、活动五
1、数学游戏:
师说数,生用不同的方法数。
如90,89,88,87,86,85,……
90,80,70,60,50,40,……
90,85,80,75,70,65,……
90,91,92,93,94,95,……
2、根据圈出来的10个苹果,估一估一共有多少个?
板书设计:
来到南极
一只一只,两只两只,五只五只,十只十只
10根10根地数
百位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90,89,88,87,86,85,……
90,80,70,60,50,40,……
90,85,80,75,70,65,……
90,91,92,93,94,95,……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
2、复习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及其计数单位。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计数单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师:
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苹果图,先估一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
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看谁估计的最接近准确的数?
师:
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再数完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数法,看哪种数法更好,选出自己喜欢的数法。
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全班交流
师:
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先估一估其他三种物体的数量,然后再数一数。
集体交流。
二、自主练习2
师:
老师说一个数,小朋友们接着往下数,你想怎么数就怎么数。
师:
说得真好,可以往前数,也可以往后数,可以一个一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也可以10个10个数。
师:
你说一个数,让小组的同学接着数。
三、自主练习3
师:
请看第一幅图,每个盒子里有几枝?
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十,2盒就是2个十,外面有3枝,就是3个一,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枝?
师:
谁能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
师:
说得真好,你能把第二幅图填出来吗?
四、自主练习4。
师:
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道题要求我们干什么?
师:
自己连一连。
师:
跟同位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教师巡视,然后
集体订正。
五、自主练习5
师:
请小朋友们看图,先估一估,再说一说
学生自已试做,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集体订正。
六、自主练习6
师: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请先看书上的图,谁能看懂图中说了什么意思?
你会玩吗?
跟同位的小朋友玩这个游戏。
板书设计:
数法:
一个一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也可以10个10个数。
练习3教学图练习5教学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100以内数的写法及比较
教学目标:
1、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数的比较
教具准备:
投影、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在南极,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动物,想不想数出它们的数量,并记录下来,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提问:
小朋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观察教材第12主题图)
先让学生数一数三种动物的数量,并把你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然后合作写法,注意小组说时,要把你的数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后,让学生汇报。
学生交流,充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写?
根据学生的汇报,和实际情况小结: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二、活动二
师:
谁还能提出问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并作记录,把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
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
天上的贼鸥多?
还是冰上的贼鸥多?
怎样才能知道呢?
比一比47和32的大小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4个十比3个十大,所以47比32大。
或47比40大,32比40小,所以47比32大。
……]
抽生答。
师:
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你能在本上写出来吗?
47>3232<47
师:
根据你数出来的数,你还可以写出其他的比较式吗?
生自己写。
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最后集体交流
三、活动三
1、同学们请看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
注意读数时要从它的最高位读起。
师:
同学们把这三个数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结起来吗?
2、师:
自主练习2,想一想,填一填。
师:
认真观察填好的表,你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先小组讨论,
再集体交流。
四、活动四
师:
小朋友,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写法及比较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
才能知道呢?
比一比47和32的大小就可以了。
47>3232<47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熟练、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巩固100以内数的比较。
3、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重、难点:
会熟练、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投影,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3
师:
请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计数器,再填一填,比一比。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二、自主练习4
师:
你会算吗?
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集体交流。
三、自主练习5
让学生看练习5,激励学生我们现在来一个小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让学生独立做。
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四、自主练习6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小玲拍了40下,小亮拍的比小玲多得多,小芳拍的比小玲少一些,小亮可能拍多少下?
小芳可能拍多少下?
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
让学生独立探索,对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多人合作。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到前面来跟大家说说他的想法?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五、聪明小屋
教师先读题:
一个数在70和90之间,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差2。
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理解提题意后独立思考。
师:
自己想一想,写一写。
把结果写下来。
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以辅导。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六、小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让学生理解:
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板书设计:
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自主练习3自主练习4
自主练习5自主练习6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复习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会数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会比较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出示教学挂图
师:
同学们请看挂图或课本第10页教学图,图中都有哪些数?
同位一起读一读。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做相应辅导。
然后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数?
自己数一数。
学生活动。
师:
按数的顺序连一连,看看连成以后像什么?
学生活动,
师:
同位两个同学任意圈出一个数,比一比,谁的大?
学生活动
师: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圈出一个数,比一比,四个数哪一个最大?
哪一个最小?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
活动二
师:
想一想,这个单元我们都学过哪些内容?
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师:
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哪些方面比较满意?
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
师:
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全班交流。
家庭作业:
(小调查)
1、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多少岁?
谁的年龄最大?
2、校园里有多少棵树?
3、用100以内的数的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板书设计:
教学挂图
图中一共有几个数?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题
一、顺序填数
38
39
42
97
96
92
二、看图写算式
□○□=□□○□=□
三、填空
1、2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0个十是()。
3、8个一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4、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9,第二位是6,这个数是()
5、65的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
四、计算
40+5=4+60=75-5=86-5=
0+20=60-50=90-30=50+40=
四、小调查
1、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多少岁?
谁的年龄最大?
2、我们学校年级有几个班?
每班各有多少人?
哪个班的人数最多?
哪个班的人数最少?
3、校园里有多少棵树?
4、用100以内的数的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下雨了
——学看钟表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看钟表是一年级学生所要接触的新知识,不过大部分学生对钟表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学看钟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
有着对时间学习的渴望。
因此,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接受会相对较快。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题:
借助下雨了,学生何时到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呈现的是以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故事——“下雨了”为背景,以老师打电话询问学生到家的时间为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四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到家的时间为话题引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体会认识时刻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引出“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巧妙的串在一起,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弘扬浓浓的师生情和亲情,渗透人文思想,下雨了,学生何时到家牵动着老师的心,这对我们的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4、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渗透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方法: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钟表、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题:
下雨了——学看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4、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渗透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
钟表、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解说)放学后,老师冒雨把学生护送到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放心不下。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
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2:
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3:
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4:
小青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5:
小林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6:
谁到家最早呢?
师: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不错。
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就要学看钟表。
(板书课题:
学看钟表)
活动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把实物钟表调出小力到家的时间出示,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以相应辅导。
师:
哪个小组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1:
小力是5点到家的。
组2:
小力是5点到家的。
因为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点。
师: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组3:
我们还知道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6就是6点。
师小结:
同学们想的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在钟面上(指着实物)这个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是分针指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
(出示钟表)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1:
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
组2:
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
组3:
时针转过5,又不到6就是5点半。
组4:
是6点半。
师:
刚才有的组说是5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