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758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docx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培训资料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

 

有效课堂图解

目标

有效课堂

↑↑

支柱

教师

(导的主体)

学生

(学的主体)

↓↓

准备

导学案设计

课前预习

↓↓

实施

步骤

问题引导

发现新的问题

独学对学群学

自主

学习

探究

合作

↓↓→

问题解决

预设

问题

展示

交流

展示

适度

拓展

疑难

问题

展示

因材

矫正

↓↓→

练题呈现

达标

反馈

↓↙↓

小结

课后反思

延伸实践

如何向课堂要质量-------明确一个“目标”、明白两个“支柱”、做到两项“准备”、实施三个“步骤”,做好一个“总结”。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

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即:

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

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

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

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

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2、操作载体:

师生共用“导学案”。

“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化。

3、导学案编写原则:

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

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实施范例(定西、劳动街小学、梁家墩中心学校):

(一)“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结合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

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做好发言准备。

⑵讨论阶段(核心环节):

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

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

①学案的设计意图。

②学案的使用方法。

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

⑶完善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

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现两个前置:

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

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

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

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四、“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要求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思考: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如:

你认为是怎样的?

你判断的依据?

你的理由?

你的发现:

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

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

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

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

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五、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

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

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

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

如:

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

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

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六、导学案编写流程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

先“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个人修订,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

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七、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

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

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八、关于导学案的使用和管理

一、使用:

(关键词:

发挥导学作用、规范流程、确保质量)

1、课前:

导学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每一节导学案编写的意图,指导学生体会本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导学案中的问题自主预习,通过思考生成新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对于学生预习的检查,教师要通过批改及时掌握学情,并对学情进行分析和归类,把握完成的质与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中:

一般要按照以下几个部分:

(1)教师引入新课,亮目标;

(2)学习小组讨论(校正学案,检查目标,解决困惑,收集问题)班内公开展示交流;

(3)教师指导点拨,师生合作释疑;

(4)当堂检测;

(5)拓展延伸。

教学中做到:

准备充分,不做表面文章,不就题说题,要体现知识,形成能力。

对于易学、易懂的问题要简单处理,重点、难点引发交流和研讨,教师适当点拨。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即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归纳,思想让学生生成固化,知识让学生梳理,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即使评价:

要对学生和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公平的评价,并指出存在问题的所在,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课后:

——

(1)、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实施导学案的课后反思。

(2)、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3)、引导学生做好当堂回顾、纠错工作,特别是把那些需要教师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自己做错的题目、本节课的体会感悟等写进学习笔记。

二、管理:

(关键词:

整理有序、便于复查)

1、使用规程:

上课前教师要把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认真阅读文本,提前完成课时预习,记录下个体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上课时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批阅,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

下课后要及时收上来,当作作业来处理。

2、批改: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也是学生的学习作业。

下课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导学案收回,当成作业来批改。

同时,要把下节课的导学案发下,并就主要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2、书写:

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建议要求学生使用双色笔。

圆珠笔,让学生完成导学案时使用;钢笔或者碳素笔,在课堂上其他同学展示后或老师点拨后,学生补充完成或纠错时使用。

这种方法,便于老师进行教后反思,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避免使用红色笔,因为这样容易和教师的批阅混淆,不容易做出判断。

3、装订:

教师的导学案由科任老师保存,包括:

封面、教学导案、教师复备后的学生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