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1.docx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1
农村初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国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而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进程。
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崭新的课题,近年来得到不少学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德育改革、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措施。
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而提高孩子课上抗挫的能力又是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农村的教育速度和质量明显存在落后的趋势,,有不少制约教育发展的不利条件,研究农村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对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农村中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0%。
开展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专题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又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农村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这些都是心理缺陷的外在反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
因此,开展“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证明:
就“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目前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起点高、范围广、多角度,其中包括:
认知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情绪情感、交际心理等角度来进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还有就写作、英语、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家长、教师、网络等对象对学习的影响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如《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思考》(李文献)、《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杨丹)等。
这些研究在学术上也确实从不同的视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借鉴。
但暂时还没有“农村初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研究”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因此,我们推出了对农村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中国学生在课上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问题,探索解决不同层次中学生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找出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不同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抗挫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将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校本教研”,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提高农村中学生课上的抗挫能力,提高农村教学的质量,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更重要的能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的能力,从而使现代农村中学教育更具时代性、科学性、广泛性,以期全面改善农村中学教学,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能正确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的压力,增强他们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抵御各种不利于心理发展因素的能力,从而张扬个性,放飞思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培养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在悄然地随着变化,抗挫的能力日益在下降。
从许多资料中的显示以及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发现:
农村中课上抗挫折的能力下降的越来越严重。
根据开题中的实施方案,结合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特点,我们课题组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实施了研究:
1、厌学现象
主要表现:
在上课时不专心,作业时不用心,预习、复习没有恒心,在学习上没有自控能力,对家长和老师的合理要求有抵触情绪,即使想学习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产生了厌学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
2、上课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时,学习习惯不好,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还影响了身体健康。
这种想象主要表现在:
喜欢边吃东西边学习,严重影响课堂的秩序和气氛。
还有比例非常很大的一部分同学喜欢趴着或躺着看书,不仅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还会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脊柱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容易造成内脏的挤压和伤害。
3、自制力差
主要表现在:
上课不集中精神,说话开小差。
这点在课堂上表现在的最为突出,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时期,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和需求严重侵扰学生的心灵,使孩子在课上总是忍不住在课下发生的一些事,严重影响学习,造成这种想象的原因很多,在农村初中学生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原因的调查报告里都有阐述。
自制力差还表现:
不管课上还是课下,相当比例的学生遇事忍不住要发脾气。
无论是老师还是其他学生影响到他们,也不论事情大小,自己是对还是错,这部分学生就无法克制自己,随便的发脾气。
4、缺少坚持学习的恒心
主要表现在:
感觉学习很累,不感兴趣。
农村中学生因为经济条件不是很优越,学习知识时感到累了,就不想再学习了,从而对一节课甚至是一个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
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上课的是一大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有许多新讲授的知识接受起来有困难,就不想再学习了,缺少坚持学习的恒心。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教师讲授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没有听懂,就不再坚持下面的学习了。
5、自卑的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不爱发言,不懂也不问。
害怕自己答错,老师批评,同学们嘲笑。
上课的时候不主动回答问题,如果教师主动提问自己,大部分同学也不敢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明显没有自信,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
因为自卑,不会的问题不会主动与同学交流,更不敢主动请教老师,问题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荡然无存了,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也自卑,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6、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不管对错都想试试,不动脑思考,浅尝辄止
主要表现在:
课上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不管对错都想试试,对于课上出现的问题不是认真的思考之后在回答,而是盲目的举手回答问题,结果却是答非所问。
表面上课堂上表现的很积极,事实上没有学到知识,有时候还会严重影响课堂的秩序和气氛。
7、逆反现象。
主要表现在:
经常口是心非,从不表露真实的自我,与老师明里暗里的对抗。
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
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思想情绪上对师长教导、要求和行为准则反感、不服气,在言行上采取对立、抵触、反抗,是一种具有反向性、偏执性、极端性甚至破坏性的心理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对本课题实施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调查法主要是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谈话调查研究等。
文献资料调查研究:
本着科学研究的态度,在研究中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依据、内容、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实施研究。
问卷调查研究: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我们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采取了必要的问卷调查,搜集“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及时进行了分析、对比、验证。
社会调查研究:
走向社会,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发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为寻找解决学习心理问题对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谈话调查研究:
师生之间亲密的谈话勾通,能缩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距离,能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能很快地知道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
从对农村初中学生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及原因的调查,到农村初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过程及其农村初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过程成果的调查,都需要通过大量的行动来进行验证,以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为实验基地,以班级为实验载体,以学生为实验个体,按不同层次分别选取个体和整体实验样本,就课上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行动研究。
开展特色的抗挫训练班。
针对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
分别开展特色抗挫训练班。
①训练班上有特色阅读。
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名人、伟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些挫折时的做法。
为学生树立榜样。
②开展特色的师生对话活动。
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一对一的进行心理辅导。
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开心结。
开展心理咨询,建立部分学生心理档案,对特殊个案作专门研究;③成立学生联谊会。
帮助那些心灵闭塞,不善交往,甚至恐惧交往的学生找回自信,从新回到集体的温暖怀抱。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帮助学生重塑美好的人生。
④开展心理抗挫训练的大课堂。
课堂是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
学科教学渗透。
各学科可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围绕着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⑤心灵教育手记。
开展心语心愿活动,本着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的宗旨,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全校师生互动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享那一份“我爱你们有多深,你们离我有多近”的美好校园生活。
⑥其他媒体。
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栏、热线电话、图书阅览室、心理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⑦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心理教育网络的模式。
⑧邀请有关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座;
3、总结法
为确保各阶段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我们逐阶段进行总结交流。
及时召开交流会和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做到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及时调整研讨思路,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以利于研究方案的稳步实施。
交流探讨:
在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突破或存在的困惑,我们都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或进行小组集中交流,或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探讨,寻求更好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
课题组成员在对实验的个体进行心理辅导、个案追踪、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的研究中及时做了研究记录,总结出了有效的解决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撰写了总结报告,为课题的顺利结题提供了大量的有效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历程
本课题自开题来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研究(2011年6月~2013年10月)。
在整个研究的历程中,共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开题阶段(2011.6-2011.9)
在本阶段中,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组建课题组,选题,课题论证,研究员分工
在选题和课题论证中,由本课题组组长王红兰、乔普利两同志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生课上存在的不良现象,选取了本课题,并得到了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论证认可,将本课题作为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中,第一组长王红兰同志是中学高级教师,曾主持过市县级科研课题,并成功结题。
,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5篇,其中两篇论文获省级二等奖,有着丰富的学术经历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理论基础扎实,组织领导能力强。
第二组长乔普利,中教一级物理教师,,曾经多次取得区级优胜教学成果奖,2010年区级优秀班主任,善于从学生心理入手进行教学工作。
多篇论文在县级以上科研刊物上发表;实现了一把手亲自抓科研、亲自参与科研。
课题组其它研究人员均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学骨干,个个都有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得过不同的等次奖或在教研刊物上有发表;多数成员获得县级或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称号,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课题组主要成员:
王洪兰、张继环、朱玉燕、乔普利、李玉宝、李坤玲、张春燕、何满、张继林、孙兆香
闫宝林、栾凤霞
具体分工:
王洪兰同志负责课题宏观调控和专业引导;乔普利同志负责协调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把握研究方向,成果验证及经费保障;李玉宝同志负责协助课题研究管理与策划;朱玉燕、李坤玲、张春燕、何满、张继林、孙兆香、闫宝林、栾凤霞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文献检索,资料整理、课题简报的编辑出版,撰写阶段性总结,成果验证准备等工作,张继环同志负责撰写《结题报告》。
2、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统一认识,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第二阶段:
调查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1、为了更加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农村中学生年龄段特点,将课题组分为三个学段研究组,并分别确定了各组研究的任务,即:
七年级组:
承担农村中学生七年级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不良现象形成原因的调查。
组长:
李坤玲组员:
张继林、乔普利、朱玉燕。
八年级组:
承担农村中学生八年级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不良现象形成原因的调查。
组长:
张春燕,组员:
孙兆香、栾凤霞、何满。
九年级组:
承担农村中学生九年级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不良现象形成原因的调查。
组长:
闫宝林,组员:
王洪兰,张继环、李玉宝
2、分年级制定了相应的调查方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社会调查等,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分析了农村中学生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不良现象形成的原因,初步拟定了对策设想。
3、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研究问题成因,结合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撰写了专题论文,并及时进行了阶段性研究总结,制定了对策方案。
第三阶段:
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1、根据在调查阶段形成的对策方案,各年级研究小组及时拟定了实验方案。
2、建立实验个体资料档案,在实验中各学段组对实验的个体分别进行了心理辅导,个案辅导,家访、谈心等方式的实验,并及时记载了辅导方式、过程,记录了研究日志,撰写了家访札记,进行了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及分析。
3、课题组成员均以各自的实验对象,结合本课题举行公开课和示范课,组织专家进行了评析、交流和探讨,初步形成“农村初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过程”的框架。
4、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利于学生抗挫训练的活动。
开展特色阅读活动,开展特色的师生对话活动,开展特色的师生对话活动。
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一对一的进行心理辅导。
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开心结。
开展心理咨询,建立部分学生心理档案,对特殊个案作专门研究。
成立学生联谊会。
开展心理抗挫训练的大课堂。
展开心灵教育手记活动。
利用媒体形成学校生活家庭一体的网络联系,对问题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抗挫折心理训练,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心身的健康成长,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5、分层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切磋交流,查遗补漏,归类整合,撰写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为下一阶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6、搜集了大量的在实验阶段中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变化过程性资料,研究员及时撰写了实验阶段性论文,并有部分论文在县级以上论文参评中获得了等次奖。
第四阶段:
提高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结合本课题继续深入课堂教学实践,上了两节示范课,对已形成的基本框架进行了验证和提高,以求不断巩固、完善和更新。
2、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列入“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再分层次对全体学生推广验证的结果进行一次普查,搜集和整理农村中学生经过课上抗挫训练之后的转变。
3、收集、整合各类研究资料,撰写了阶段性论文。
第五阶段:
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各学段组对本学段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2、召集课题总结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拟定结题报告提纲,确定结题报告撰写者。
3、撰写《结题报告》。
4、整理全部研究材料,出版课题研究的《材料汇编》。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经过近两年半的时间的课题研究,通过归类、整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如下成果。
1、完成了《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不良现象形成原因的调查报告》
2、完成了《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的过程报告》
3、撰写了题为《改变不良情绪,塑造阳光心态》的论文。
4、
八、探究了农村中学生课上不良现象及形成的原因
农村中学生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是复杂多样的,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统计我们找到了七个方面(其中包括是十个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不良现象。
它们是:
厌学现象;缺少坚持学习的恒心;自制力差;上课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的现象;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不管对错都想试试,不动脑思考,浅尝辄止;自卑的现象。
同时调查和统计了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原因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
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他们常抱怨、甚至批评父母、教师和社会。
从而导致学生上课时虽然也知道应该学习,却又忍不住相对抗父母和教师,表现出来的就是没有坚持学习的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自我意识的出现,形成了他们偏激、扭曲的个性。
他们因知识、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对事的评价常常是偏激的,不成熟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性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他们的恐慌和盲目表现,常引发一些超常行为的发生。
随着生理发生的变化,青春期性心理开始萌动,他们内心不安、恐慌,同时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吸引异性的举止上。
有时,他们为了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做些超常行为
当然这些因素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也并不是天生的,均与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有着直接的原因。
2、客观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①、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要求苛刻。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顾子女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打骂,导致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学旷课现象;有的家长,缺乏民主观念,对孩子严肃过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忽视孩子不安、委屈和恐惧的内心感受,孩子一有差错,就用棍棒解决,不容辩白,家长的打骂非但没能改变其错误行为,反而使其滋生了“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念头,同学间一有矛盾,他们就用拳头来说话,不许反抗,行为极为蛮横、粗鲁。
②、不利的家庭环境,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频繁、严重,更能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离异家庭、“隔代监护”家庭、“留守孩子”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和矛盾家庭。
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评价体制的不足。
导致老师们“重智育,轻德育”,导致老师们加班加点的进行课业辅导,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心理辅导。
②、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某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厌恶老师等情绪。
社会因素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①、急剧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冲击。
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不平衡,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社会风气与中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
②、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
一段时间以来,格调低下的,充满暴力的,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农村“六害”中的“几乎全民参与”的赌博,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给学生塑造了不良心理行为模式,无意中成为孩子模仿对象。
大众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世俗文化的宣传使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向低俗化。
中学生审美的低俗化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他们更愿意去追求浅显直接,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九、农村中学生课上抗挫训练的过程
1、厌学现象的训练
①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转变自我的关键。
通过开着特色班,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
②通过开展心理抗挫训练的大课堂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爱好是学习的动力。
教师不端正的教学态度,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时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这时,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份慈爱,少一份严厉;多一些关心,少一点冷漠。
多留心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特长、爱好,关注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和最不感兴趣的学科。
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转变他们的思想,让原来讨厌的学科变成爱学的学科。
变不愿做的事情为愿做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③通过建立的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心理教育网络的模式,经常联系家长,关心理解学生。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同时邀请有关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座,邀请问题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一起参与进来,让“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在额外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质和水平,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统一为一个整体。
让家长多看一看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生活。
④通过心灵教育手记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对待不幸的学生。
作为老师应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学习情况等,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面对一些单亲的或父母离异的学生更应给予照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上课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建立起来的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心理教育网络的模式,形成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主旨是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三方面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圈。
同时在生物课上利用人体生理课,从营养学和消化系统保健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明白:
边学习边吃东西对消化和吸收的不良影响。
躺着看书严重影响视力,并对脊椎的正常生理弯曲造成影响,容易形成驼背,脊椎侧弯,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会对内脏形成挤压,容易造成内脏疾病。
英国哲学家普德曼说: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克服或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良药。
而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加大监督力度,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
3、自制力差
通过建立起来的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心理教育网络的模式,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为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创造必要条件。
父母、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不给学生施加压力,以谈话教育为主,以情导行。
开展丰富多彩的抗挫训练大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下学会自控,改变自制力差的毛病。
4、缺少坚持学习的恒心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开展了特色阅读的训练班。
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名人、伟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些挫折时的做法。
为学生树立榜样。
利用名人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已有能力做好。
开展特色的师生对话活动,针对有问题的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心理辅导。
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开心结,让学生有毅力。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是他们明白水滴石穿,铁杵成针,让他们明白:
恒心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真正建立起来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5、自卑现象
成立学生联谊会。
帮助那些心灵闭塞,不善交往,甚至恐惧交往的学生找回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