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678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docx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该部门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政府指导、项目审批和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

中国服装协会是中国服装业自律性、非营利性、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并以推动中国服装产业发展为宗旨,为政府、行业、社会提供与服装业相关的各种服务。

中国服装协会及各级地方协会、各领域专业委员会主要从事行业和市场研究、行业自律管理、信息咨询等工作,包括维护知识产权,反对不公平竞争,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参与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代表会员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参与制订、修订国家行业标准;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及产业指导性服务,组织各类人才教育和培训;组织品牌海内外展示,组织国际对话,开展行业外交等。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006年4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加快行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保持纺织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知》要求,“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创建具有公共属性的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有明显提高”。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也对服装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2009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纺织行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从五个方面指明了未来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

未来纺织行业将侧重向高技术,品牌化发展,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提高竞争力。

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四要优化区域布局。

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

2009年9月26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在纺织工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时期,以服装、家纺等纺织终端产品为重点,加快推进纺织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指导意见》指出,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形成健康、规范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培育发展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服装、家纺企业;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塑造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

服装行业正在进行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1、国际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已转向高端产业,在研发和应用新型纺织品方面始终处于世界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领先位置。

欧美的服装企业一方面以先进的工业技术为支撑,将大量高水平生产技术、设备应用于生产,减轻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以研发为先导,主导着整个国际服装的发展趋势,并将环保、特殊功能的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生产,增加服装的附加值。

就服装行业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品牌意识很强,知名品牌服装占销售份额的比重较高。

对于品牌而言,其设计和营销是品牌塑造的核心,有些品牌,比如“耐克”专注设计与销售,而将生产外包,实行虚拟化经营,节约了大量的生产基建投资、设备购置费用以及人工费用,将生产外包给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厂家,在保证其生产质量的同时又能赚取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

近年来国际服装行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专用设备功能趋向集成化

专用设备功能集成化,即一个操作工人可操作几台设备。

目前已出现钉扣、锁眼、缝领、包边带缝合、熨烫等组合设备,操作工只要在一台送料装置上放上裁好的衣片,组合机就能自动完成送料、定位、缝制、折叠等动作。

电脑控制技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服装的设计将采用三维立体设计,能把服装效果图转换成样版图;还可模仿面料的质地、织法、悬度实现电脑三维模拟表演等,使设计的服装在屏幕上显示出完美逼真的形象。

不少国家正加快研制机器人,谋求实现无人操作的服装生产系统。

(2)服装设计研究趋于个性化、款式更趋向多样化

服装的整体设计更加注意人体全身的对称与和谐,不仅考虑穿衣者的上衣与裤子的协调,而且还考虑与其它商品(如鞋、帽、裙、衬衣、领带、携带的小包等)是否相配,甚至连其发型、脸型、体型、皮肤、头发颜色等也在考虑范围之内,设计生产出能使全身更加漂亮的整套服装。

现代社会人们的服饰都有各自的要求,款式、用料、色彩、配件等方面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服装必须小型化、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才能与之相适应而发展。

(3)电子商务技术在服装界广泛应用

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在因特网上的广泛应用,使所需服装信息一旦从网上发出,服装品牌、服装设计、服装文化、服装面料、服装企业等一系列电子商务活动就会同时进行,企业即可按订单快速组织生产。

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新时装产业结构,大大缩短了原料--成本--货币的转换时间,使商品和原料的规划同步进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2、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已经呈现出整合、调整和提升的趋势,进入更加复杂的经营竞争格局,已进入产业、品牌、商务、文化、社会以及资源价值、商业规则和社会责任的系统复合经营的深度竞争时代。

传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经营、配套服务以专业细化形态继续发展;而品牌经营使服装制造商和经营商将淡化传统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模式,品牌复合运作和品牌商业模式将成为品牌运营的轨道。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转型加剧

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近年来淘汰率明显上升,企业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

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商品营销,个别企业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牌口碑和附加值。

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专柜,占据稳定的市场,但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渠道的纵深延伸。

(2)国内市场成为企业发展重点,竞争加剧

受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增速明显放缓。

据海关统计:

2007年服装、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幅分别较2006年同期回落了约9.74%、8.49%和10.65%,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重下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内需增长已经超越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

由于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阻,上半年的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

全行业约2/3的企业一度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

2009年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88%。

2007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活跃。

2007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增加了23.26%。

服装零售的年度总量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同比增长率继续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年度增长率,说明纺织品服装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是稳步增长的。

2008年纺织服装外销市场需求变脸,内销市场平稳走强。

我国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产品同比增长25.9%。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国内纺织零售额累计298.6亿元,同比增长11.09%;服装零售额累计1,999亿元,同比增长21.28%。

除2月外其余月份的零售都保持了正增长且逐月扩大。

8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23.96%,创下了2008年10月来的最高增速。

来自全国规模以上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的零售数据表明,5月份以后,服装零售额增速达到25%以上,特别是10月份以后是服装业的传统旺季,服装内销增速继续攀高。

(3)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服装市场重新“洗牌”,品牌和市场细分已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体的深度细分,深度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市场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市场细分也成为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

(4)加工企业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近年来,中国服装企业纷纷实施了“耐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即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将产品制造业务外包,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该模式既可使品牌在短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的高增长,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又可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该模式加速了专业加工企业与经销商的分化,促成了“职业经销商”的诞生和成长。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5)服装品牌商业发展活跃,国内外品牌商业竞争全面展开

服装品牌是整个服装行业的风向标,也是服装商业金字塔的塔尖。

服装品牌的商业表现,往往带动整个行业的商业潮流;服装品牌的高商业价值,给具有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通常服装加工环节,只能获得服装品牌10%~20%的商业价值;商业渠道运营,能够获得服装品牌的30%~40%的商业价值;而品牌运营,则可拥有40%~50%的商业价值。

中国的服装品牌多以生产制造为主,少数基于商业流通起家的服装企业,给中国商业资本带来了新气象。

目前国外一线品牌已进入中国,国际二、三线商业品牌通过开设大型自有品牌专卖店的模式抢占市场,国内外品牌的竞争全面展开。

(6)产业供应链发展趋势更加成熟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活动加以协调和整合,使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设计由概念变成产品,及时、高质量、低成本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增强各企业的供应能力和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性壁垒的减少,国际运输和通讯成本的持续降低,使得世界各地的市场变得更加容易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条件更加成熟。

许多公司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联络上下游企业,整合、协调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张自身的供应链环节,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竞争力,寻求更多新的收入来源,占据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在我国服装行业内部,很多企业也在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营造电子商务环境,增加新的业务能力,外包非主导业务,整合、延伸供应链,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行业竞争情况、主要企业、进入障碍、供求状况

1、行业竞争情况

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准入门槛比较低,资金介入也比较容易,所以大到上市公司、服装企业集团,小到几台机车的家庭作坊,都能在市场上分到自己的一杯羹,整个市场的集中度低。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低端服装企业由于缺乏品牌、档次较低,企业自主定价能力较弱,尤其是当前国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只能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来获取市场份额。

而生产高档服装的企业,竞争的重点由最初市场销售手段的竞争,上升到产品、技术和管理等层面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产品设计、开发的速度和能力、市场应变和快速反应等方面的综合竞争;该类企业在产品拥有的自主品牌,自主开发能力、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市场网络建设、营销方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距离明显缩小;随着当前国内服装消费不断升级,逐渐向较高消费层次转移,中高档服装销售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初步具有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直接竞争的能力。

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缺失品牌战略的企业往往只能借助经济的繁荣周期得到暂时的发展,一旦经济周期下行或经营环境恶化,这类企业往往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2、市场容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内需方面来看,我国2006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5.5个百分点;2007年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我国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11.9个百分点;我国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4.3个百分点。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也带来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

自2003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内销占比持续上升,2006年达到73%,2007年上升为75.04%,2008年继续上升为76.7%。

可以预计庞大的人口在高速成长的经济环境下,中国服装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3、产量及产地分布

2007年前5名服装生产大省占全国比重保持在80%以上,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其中广东省仍然位居服装生产榜首,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24.67%,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增长比较平稳,福建省服装产量增幅达到33.64%。

2008年前三季度前5名服装生产大省产量占全国比重保持在80%以上,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广东省仍然位居服装生产榜首,占全国服装总量的23.85%。

前5名服装生产大省中除广东省出现负增长,其他四省增速放缓。

2007年内陆省份中发展最稳定的是江西省、安徽省和辽宁省,其他省市近一年半来表现出较大的震荡。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0.07%,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比重提高了1%。

2008年内陆省份中发展较稳定的是江西、河北和辽宁,安徽、河南产量逆流而上,增幅较大。

产业集群是现代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多是以单一品种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点,各区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

目前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或出口,形成了众多区域产业集群。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各地区的调查,全国有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生产能力集中在服装产业聚集地,集群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服装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4、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品牌障碍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是居民消费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

2007年4月《商务部关于“促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生活服务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示范带头作用的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

近年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纷纷涌入中国且表现不俗。

人均GDP、政策鼓励及国际品牌的涌入证明了中国服装品牌的消费升级正在逐渐兴起。

而企业要创立自主品牌,尤其是著名的品牌,是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文化、工艺技术、管理服务和市场网络等方面长期发展、累积、沉淀形成的,创立知名的服装品牌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需要企业管理者精心培育,新入行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市场的认可。

(2)销售渠道建设的障碍

对于服装生产企业来说,销售渠道非常重要,稳定的销售渠道是所有营销活动的基础。

建立庞大的、完善的、稳定的销售网络需要服装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而且需要漫长的时间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更新,新进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形成一个完善、稳定的销售渠道。

(3)设计研发能力的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对服装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它的基本功能,更主要的是对其时尚、美观、品味、潮流、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要求服装企业在研发、设计上要紧跟流行趋势、不断推陈出新,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的研发阶段即能够与国际流行趋势接轨,并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这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服装行业的竞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生产工艺的障碍

高档服装的生产越来越趋于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对服装企业设计和生产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生产高档服装产品要求企业具有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和成熟的工艺技术,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5)原材料采购渠道建立的障碍

虽然国内面料生产商通过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近年来产品质量与档次大幅提高,但普遍在技术上仍难以达到国内高档服装生产企业对面料的要求,部分高档服装生产企业仍须向国外进口优质面料及辅料,因此与全球高档面料、辅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高端品牌的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6)管理能力

服装企业的采购管理、渠道管理、工艺流程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都是企业在长期实际运作过程积累出来的经验,新进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形成上述的管理能力。

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情况

2007年以来服装行业受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综合成本有所上升,但因国内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自有品牌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纺织服装行业仍保持了较平稳的发展态势。

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分析显示,2007年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00以上,最高达到142。

另外,根据上海服装鞋帽协会对上海重点商业零售企业服装销售调查显示,2007年11月份主要服装商品价格较2006年同期有明显提高。

由于大型商场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代表中、高档服装,而CPI中的衣着类居民价格指数主要代表大众消费,这两个指标出现背离,反映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中高档商品的消费逐渐增加,而对于廉价商品的需求在减少,这一趋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仍将持续。

与普通服装产品相比,品牌类服装将更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具有自主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服装类企业将在未来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7年服装行业销售毛利率为14.23%,利润率为4.36%,总资产贡献率为12.38%,劳动生产率18.83万元/人,资本生产率6.53%,比2006年的销售毛利率13.86%,利润率4.27%,总资产贡献率为11.48%,劳动生产率16.22万元/人,资本生产率6.16%,都有所增长。

2008年全年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一度大幅下滑,年底下滑趋势得到抑制,但仍比2007年年底下降了3.57%,行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增幅达19.64%,一亿元生产用工量减少了15.13%。

---以上数据摘自《2007-2008、2008-2009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行业发展主导方向明确

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在经过多年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快速发展以后,“十一五”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重要的转型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适应国际大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我国纺织行业要想继续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产业升级、产品优化、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009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将对纺织行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2)市场环境的改善

服装是一个永续产业,在经历了产业化、品牌化的改造后,中国服装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崛起,服装行业内需市场也不断增长,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趋于成熟与理性,讲究品味与舒适,服装业的市场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3)内需拉动稳步增强

近年来,国内纺织服装销售一直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00年至今,限额以上服装、鞋帽及纺织品类零售额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2002年增速基本保持在10%,2004年-2006年增速接近20%,2007年服装、鞋帽及纺织品的零售又创新高,达到3,024.1亿元,增速高达25.5%,比上年同期增长6.7%。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服装出口增幅下降,但内销仍呈现快速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日益增加,2000年国内纺织行业内需比为66.80%,2007年这一比重提升至75.04%,2008年继续上升为76.7%。

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显著加快,内需的旺盛已经成为国内纺织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支撑,并将继续成为行业未来几年抵御其他负面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数据来源:

中国服装协会)

(4)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

我国的纺织行业具有十分完整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化纤生产国,原料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这为行业的专业分工、节约成本、提高上下游配套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构成了我国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扎实基础;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经历过多年竞争,应对市场风险具有较好的自我调整能力。

2、不利因素

(1)品牌建设薄弱

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定位、品质、营销、延伸等方面进行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

中国服装企业优势在于加工,但是在品牌定位、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普遍还欠缺与国际一、二线品牌展开正面竞争的实力。

众多企业对品牌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品牌意识还不强,只注重眼前利益,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品牌的管理人才匮乏;部分企业将品牌建设理解为“品牌的知名度”,采取简单的巨资投入广告的方式,仅造成暂时的轰动效应,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发展的动力。

(2)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我国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软肋,整体设计水准还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缺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大师。

众多企业还是以简单抄袭仿版为主,不能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

国内的服装企业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及个性风格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因此,服装产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快技术进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3)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

近年来在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比较优势削弱的情况下,周边国家如印度、泰国、巴基斯坦、越南等地正凭借丰富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行业,逐渐成为与国内纺织企业争夺国际订单的主要竞争对手。

(4)人民币持续升值趋势

自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且在2008年7月之前的三年中呈单边升值态势,一度升至6.81,2008年10月中旬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胶着于6.83附近。

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将面临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同时也承受着国内出口下滑和资金流出带来的贬值压力。

对于纺织服装这样出口比重大、平均利润率低的行业来说具有很大压力。

(5)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随着中欧、中美特保设限的即将到期,国际市场正在利用其他手段对中国纺织出口设置障碍。

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各种手段将成为特保设限取消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长期存在的贸易壁垒。

另外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各国积极推进“经济爱国主义”、贸易救济措施以抵御进口商品冲击,维护本国产业和企业利益,这将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