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675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103

第三章物态变化

设计意图

为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教材以“水”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水的形态的观察和研究,感受水的三种形态的区别,并通过举例和说明,引出其他物质的三态,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物体所具有的固、液、气三态有一些基本了解。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出发,先探究蒸发、沸腾,再探究液化,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以及升华和凝华。

这样,避免了一开始就涉及晶体和非晶体这两个概念,减小了探究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

基本特征。

2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

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

3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

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6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

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

3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

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

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

的情况。

教具和学具

学案: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对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网络进行归纳。

寻找生活实践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并尝试解释。

生活实践还有哪些是你关注到,但尚没明白的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

 

2016-201

7学年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

教案

篇数

 

课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

(1)

授课

日期

布置

作业

 

【复习计划】

教材以“水”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水的形态的观察和研究,感受水的三种形态的区别,并通过举例和说

明,引出其他物质的三态,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物体所具有的固、液、气三态有一些基本了解。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出发,先探究蒸发、沸腾,再探究液化,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以及升华和凝华。

这样,避免了一开始就涉及晶体和非晶体这两个概念,减小了探究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固

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3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6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3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学生总结

展示学生归纳的知识网络。

二、复习导入

不知大家在预先的复习中是否注意到物态变化这部分知识里涉及到图片和图象较多,今天就让我们首先通过对图片和图象的识

别来挖掘物态变化的内在关系,并解释生活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播放电脑幻灯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

三、看图片归纳物态变化。

解释一些现象,播放电脑幻灯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

提问1:

下图中两人对话说明什么?

它含有什么物态变化?

 

提问2:

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有什么好处?

提问3:

汽化还有什么方式?

请填写蒸发与沸腾异同点的表格

提问4:

你注意水沸腾时的情景吗?

图片中说明什么?

 

提问5为何壶嘴旁反而没有“白气”?

 

提问6烧水时的液化气它是如何装入罐中?

提问7液化的方法是什么?

提问8口腔医生要把小镜子放在火上稍稍烤一下,才放入病人的口腔,这是为什么?

 

提问9雾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10发烧的病人是用冰袋降温,还是水袋降温,为什么?

 

提问11在南极科考,使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提问12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不同?

 

提问13霜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14舞台上喷洒干冰会出现“白雾”,那么白雾是

怎样形成的?

 

1汽化现象,刚从游泳池上岸的人,身上有水,水要蒸发,蒸发要吸热,所以会感到冷

 

2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

3蒸

发和沸

 

4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破裂开来,把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出来

5壶嘴处温度比较高,水蒸气在这里没有液化

6加压的方法

7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8口腔医生要把小镜子放在火上稍稍烤一下:

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看不清楚。

9雾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0应该用冰袋降温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要吸热。

11在南极科考,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低

1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13霜的形成:

空气突然降温,空气中水

蒸气凝华形成的

14喷洒干冰会出现“白雾”:

干冰升华要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雾”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四生活中其他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态变化的现象,你能找到它们,并

且能解释吗?

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并解答

进一步放开,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例题分析

例1: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

你能从下图中读出哪些物理信息?

 

例2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上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例3通常情况下,物体处于那种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请你根据下面的表格,确定下列物质的状态(1标准大气压)

物质

熔点/℃

沸点/℃

328

1740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218

—183

(1)80℃的酒精是态

(2)400℃的铅是态

(3)—220℃的氧是态

(4)—39℃的水银可能是态。

也可能是态,还有可能是

态。

例4下图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2)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则是水沸腾时的图象

(3)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选较大或较小),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4)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当时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大气压。

(5)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6)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前4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你还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有:

 

4

5

 

(7)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选填“能”、“不能”)继

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8)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图线Bb图线

Cc图线Dd图线

 

六小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们可以回去上“江苏教育资源网”或“中国基础教育网”查询。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剧烈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达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才能发生

温度变化

自身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温度不变(等于沸点)

教学评析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活动量比较大。

这一节课侧重课堂的师生对话交流,从精选的题目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让学生讨论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