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5425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docx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

企业变化与改革开放40周年(10篇)

(篇一)

送给母亲的一双棉鞋

“单位给您发的棉鞋。

”八个汉字,一句话语,却是我三十年前说给母亲的谎言,多少次想对母亲坦白,可我一直没有勇气。

时至今日,当看到母亲坟前一棵棵生长旺盛的柏树,那句谎言在我心头却愈发沉重,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对母亲说谎时的情景。

1984年的12月,我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这是我转工后第一次探家,我的心按捺不住飞到父母身旁,其实母亲早在五里外的停车点等候我,看到我从车上下来,满头花发的母亲就踉踉跄跄迎面跑来,她的眼睛噙满了泪水,脸上的笑容却像绽放的菊花。

这是母亲第二次接我回乡探亲,不同的是我第一次探亲穿的是军装,而这次穿的却是一套崭新的工作服,母亲已经知道,我由一名铁道兵战士转为一名铁建工人了。

回到家里,母亲就像一个小孩子,拽着我的手跟出跟进,问这问那。

我觉得,母亲的好奇心是随我离家时间增长而增长的。

单位上的工作环境、人员结构、生活待遇、住宿条件等等,都是母亲询问的话题,而我总是一个劲的说“好”,生怕稍有闪失,让她担惊受怕。

母亲听了我的描述,眼睛总是露出兴奋与喜悦的光彩。

是呀,一个农家孩子,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工人,正是母亲梦寐以求的心愿。

就在母亲没完没了的询问中,我拿出专门给她买的一双棉鞋,也许受母亲喜悦心情的感染,也许是想在母亲面前炫耀一下单位。

我一脸真诚地对她说:

“单位给您发的棉鞋。

”母亲似乎一愣,急忙接过那双浅灰色平绒棉鞋,她一边翻看一边对我说:

“娃呀,单位这么好,你可要好好工作,不要让领导操心。

”看到母亲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想那句谎言等以后有机会了再给她说明。

其实,说出那句谎言,我就不敢面对母亲畅想单位美好的幸福表情,因为,当时单位的现状与母亲的想象相距甚远。

1984年6月,我们从新疆乘坐闷罐车来到河南密县,参加宋达铁路建设,由于没有房屋,我们就住在一个废弃的牛圈内。

白天,我们拿着铁锨、斧头,沿线清表、砍树。

晚上,成群的蚊子无端使我们身上鼓起许多疙瘩。

谁知,两个月后,这条铁路线下马了。

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开进**,参加黄浦江引水工程,而我所在的四处三段则进入河南新乡,参加京广线改造施工。

在列车运行间歇中,我们抽换轨枕,更换道岔,一天下来,过往列车煽起的黑灰常使我们成为非洲来客。

为了抵御刺骨寒风,大家穿着部队时期发的棉袄,大部分的棉袄已经破损露出棉花,要点施工结束,许多职工累的瘫坐在路基边。

当时,附近村民中流传一段顺口溜:

“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一问才是工程段的。

”听到这样的顺口溜,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到无地自容,觉得单位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那么脆弱。

尽管如此,我们从没有失去信心,坚信强企富工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单位当时的窘境,母亲是无法知道的。

就是在这种艰苦创业的背景下,每次探亲见到母亲时,总是嘴不由己对她说了许多谎话。

也许我在母亲心目中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尽管我已经娶妻生子了,而母亲依然改不了见面时拉我双手、抚摸我面庞的习惯。

为此,我每次探家前几天,都要特意买一袋雪花膏,使劲往脸上、手上涂抹,我平时不习惯使用这些护肤品,但希望见到母亲时我的双手不是那么粗糙、脸上的皮肤不是那么黝黑。

每当母亲抚摸到我起茧的手掌时,她的眼睛就会溢出泪水,那一刻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流淌,深切感受到“儿劳母不安”的真实含义。

细心的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现我对她说了很多谎话,母亲也不责怪我,总是安慰我说:

“年轻人吃些苦好,现在吃苦,以后的日子就会甜起来。

”我觉得“单位给您发的棉鞋”那句谎言母亲深信不疑,因为那双棉鞋成了母亲替我宣传单位的代言品,她十分珍惜,只是偶尔走亲戚时穿一下。

1994年10月,也是我兵转工后的第十个年头。

身患癌症的母亲生命垂危,临终前她希望穿着“单位发的棉鞋”上路,我内心万分沉重,我是用谎言给母亲营造快乐的人。

母亲似乎带着微笑静静的走了,她把自己心中对儿子单位那份美好的情怀带入了天国。

母亲呀,您真的就没有察觉到“单位给您发的棉鞋”是一句谎言吗?

您知道吗,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所在的中国铁建,已经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健壮的青年了。

我们再也不用住牛圈了,那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已经替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单位的变化又何止是我当初用谎言给你描述的那般呀。

母亲呀,原谅我说给您的谎言,单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在天国看到了吗!

(篇二)

亲历改革开放40年,从天之骄子到“技术控创业家”

在芦村欧美工业园的华东减震器有限公司,总能看到一个忙着搞研究的身影,他就是王建华。

“貌不惊人”是公司的第一感觉,“不善言辞”则是王建华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然而,当谈到减震技术时,这个穿着普通蓝色工作服,总是眉头紧锁中年男子,竟然打开了话匣子,但凡涉及到“隐身技术”“海军装备”等相关话题,他总能侃侃而谈,脸上神采飞扬。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从国营厂下海创办合资企业,再从外资企业辞去高管职位回头操持民办企业,王建华一生兜兜转转却始终未改对减震技术的研究热情。

就是这样一个“技术控”,一手孵化出了能给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提供主动力减震装置的企业。

爱技术、爱军队、爱创业。

如果要给王建华贴上一个流行的标签,“技术控创业家”再合适不过。

“技术控”带领十二精英,下海创办扬名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1981年,王建华毕业于**交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天之骄子”。

大学期间不但攻读了材料专业,还把减震降噪专业也学了个透。

与夫人张来萍一同从大学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了国营**减震器厂,也把对技术的痴迷和钻研劲儿带到了工作中。

在这里,他开始接触为之钻研一生的“隐身技术”。

“造舰艇的都知道,舰艇有很多震动源,通过声呐可以探测到,而隐身技术就是通过减震降噪设备将震动源‘隐藏’起来,使自己不被敌舰发现,中国很需要搞这个技术。

”王建华讲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海军事业,国营**减震器厂就肩负着中国舰艇、核潜艇等海军装备隐身技术研发的重任。

“当时虽然是国营企业,但技术水平仍然非常落后,毫不夸张地说,与欧美要有几十年的差距。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光靠引进苏联技术提高太慢,怎么办?

王建华借鉴大学模式,在厂里成立了第一个中心实验室,然后在他的力促下又成立了减震技术研究所,担任常务副所长,负责具体事务。

有了研究所专门研究开发减震器、阻燃材料、波纹管等隐身产品,厂子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立马上了一个台阶。

王建华骄傲地告诉说,当时国内大部分舰艇、核潜艇、坦克、导弹、卫星发射、飞机等等的隐身技术产品都是由**减震器厂提供的。

不但军品越做越有起色,同时主管销售的王建华还敏锐地发现民品市场的需求,试水汽车减震器的研发制造。

短短几年时间,工厂的销售额就从两三百万元跨进千万元级别。

1994年,改革春风正劲,正当工厂效益蒸蒸日上的时候,王建华却递上了辞职信。

舍掉众人眼中的金饭碗,王建华没有一丝犹豫。

“我是做技术的人,不会玩弄权术那套,干脆自己出来干。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感受到环境的改变,王建华决定出来自立门户。

这一走给厂里带来不小的震动,当即就有12名精干表示愿意追随他一同去创业。

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生产经理,有的是销售经理,无一不是震动器厂的骨干。

“因为我有技术,所以他们对我百分之百信任。

”王建华说。

王建华果然没有辜负同伴的信任,手握多项专利,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他非常顺利地找到了美国投资方,创办了扬名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中美合资通用**橡胶工程有限公司,继续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深耕发展。

凭着业内多年的好口碑和知名度,这家起步没多久的公司很快吸引到了有意拓展中国市场业务的德国沃可集团的注意,这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动提出控股要求,并在**建立生产基地。

摇身一变,王建华又成了外资企业的副总经理。

不甘“隐身技术”边缘化,辞去外企高管重拾军品减震研发

时间走到2019年,已经在外资企业做了多年高管的王建华却平添一份愁绪。

“我原来就是做军品的,虽然从国营厂出来以后就一直没再接触,但始终没有失去对那个领域的关注。

”王建华回忆道,就在2019年左右,他从校友、同学、包括国营厂的老同事、老领导口中得知,目前国内舰船减震技术非常糟糕,这么多年来几乎在原地踏步,这让王建华非常焦急。

他了解到,自从国营厂被外资企业全资收购以后,工厂重点都在搞汽车减震,军品减震就留了两台老设备,仅有两三个人在负责生产,不但技术落后还经常出质量问题。

“军品品质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可是关系到军队战斗力和国防实力的大问题。

”恰在这个时候,德国公司又把一个难得的机会放到了王建华面前,他们有意让王建华留学德国一年,待深造回国后全权接管沃克在**公司的所有事宜。

“当时我很矛盾,如果答应去德国就要在外资企业干一辈子了,军品这块我就再没法做。

”王建华不是没有犹豫。

这时候从部队退伍的老丈人点醒了他,“我老丈人说你们原来军品做得好好的突然不做了,什么时候才能为我国海军服务一下做点贡献?

没有强大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经济发展就如建立在泡沫之上毫不牢靠。

眼见自己曾投入热血研发的“隐身技术”有着被边缘化的危险,王建华再也坐不住了。

“我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沃可,到我夫人的工厂来做军品,一定要把隐身技术给搞上去。

”从2019年到**年,王建华用八年时间重新研发、改进减震产品,设备购买经费、研发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全靠夫人经营民品减震器赚来的钱一点一点养着。

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厂,在王建华的带领下,现在已经专为海军水下船、水上船提供关键的动力减震设备,就连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动力减震器也是在这里做出来的。

“别看我们厂不大,但产品从没出过质量问题,军方对我们非常满意。

“有技术什么都不怕。

”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建华始终坚信只有技术进步才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

发展遭遇困境,企业只有靠自己、拼技术才能真正强大

五年前,中船重工集团与王建华共同出资组建了齐耀华东隔振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做舰船减震、主动力减震等军品。

王建华说,现在两个公司已经做了业务分割,舰船及军品、轨道交通减震设备、风电减震都在齐耀华东,其余的则由原来的工厂继续生产。

业务的分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销售、利润齐降,但是王建华却觉得很骄傲,因为这是给国家做了贡献。

“你比如说,有的公司追求低价,就在平板硫化机上做产品,而我们坚持在先进自动注射硫化机上做,因为它可以把橡胶熔融状喷到模具里去,不存在分层问题,而拼板上会出现粘合度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提出的改进意见。

”王建华说,为了消除军用减震器内在质量隐患,他们提出了很多生产设备改进意见、配方改进意见,并取得了多项专利,受到军方认可。

“我们花了大量资本在孵化,可以说前十年赚的钱都在养军品,现在我们情况确实比较艰难,但是我们无愧于国家。

近几年外资企业订单下滑很快,对于王建华而言等于说是“割掉一块肥肉,吃又吃不饱”,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尽管嘴上抱怨着做实业太累、太难赚钱,但落到行动上倒是干脆利落地另谋出路。

“这几年我们开始着重给自主品牌汽车做配套,中国车是要跟外国车竞争的,我们得帮自己人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东减震器有限公司的产品陆续进入江铃、北汽等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名单,弥补了此前的订单不足。

用王建华的话来说,对企业而言,只有靠自己、拼技术才能真正强大。

透过他的介绍,我们才明白为何在办公桌上有着“辽宁号”的模型、坦克车、装甲车、军舰等大大小小的军事模型和照片。

这些不是他的个人爱好,而是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因为这些强大的军事装备上都装有华东减震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减震设备。

从国营厂下海创办合资企业,再从外资企业辞去高管职位回头操持民办企业,王建华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亲历者,但他一生兜兜转转却始终未改对减震技术的研究热情。

如果要给王建华贴上一个流行的标签,“技术控创业家”再合适不过。

(篇三)

被打破的“铁饭碗”

我,是一个90后的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