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3919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

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

何小兵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写字板块的编排特点解读

(一)写字板块的几个变化

1.关于增加的内容一是增加了对田字格的认识。

部编教材在学生第一次学习书写汉字时就明确地呈现出《认识田字格》栏目,见一年级上册第8页。

二是增加了新笔画的呈现。

每逢新笔画,都会在相应字田字格的左上方出现,如一年级上册第8页等。

三是增加了书写的具体要求。

部编教材将学生要达成的书写要求具体地用“小贴士”的形式呈现。

如一年级上册第8页对汉字在田字格中所居的位置,第16页对坐姿、握姿,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第77页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如一年级下册第13页先外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第52页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的笔顺规则,第99页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四是增加了对“斜钩”的掌握。

2.关于减少的内容

首先,减少了一年级的写字量。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会写100字,下册要求会写200字。

比现行教材的350字少了50字。

其次,减少了重复书写的次数。

部编教材对每个字重复练写的次数都是三次,一年级上册描红两遍,独立练习一遍(而现行教材重复练写的次数最多高达七次之多)。

一年级下册描红一遍,独立练写两遍(与现行教材一致)。

再次,减少了“竖折撇”和“横折折折钩”这两个笔画(可能是放到了二年级)。

3.关于改进的内容

第一,创新了笔顺的呈现形式。

部编教材将笔顺完整地呈现在字的上方,不再像现行教材那样占用田字格,而且用红色将顺序笔画凸显出来。

这样,不会为完整地呈现笔顺而让学生机械重复地多练写。

用醒目的红色标注的顺序笔画能够帮助刚入学的儿童清晰地观察笔顺,便于按笔顺规则写字。

第二,调整了部分笔画的先后顺序。

将现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横斜钩”调整到一年级下册,见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页(但教材没有明示)。

将现行教材下册中的“撇点”提前到一年级上册,见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3页。

将下册中的“提”调整到一年级上册,见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3页“虫”。

(二)写字板块的编排思路

1.先认先写“300基本字表”,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部编教材一年级,要求书写的300字中有225个都是“300基本字表”中的字。

剩下的75个字绝大部分的部件也是在“字表”中出现过的。

2.减少写字量,切实做到“多认少写”、减负提质。

相比现行教材,部编教材在一年级的书写量由350字降到了300字。

此举也正是为了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提高书写质量。

3.书写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拔高。

一年级上册第8页让学生先认识田字格,认识横中线与竖中线,并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这是学生开始学习写字必然要经历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后面的教学中掌握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收笔,占哪几格。

一年级上册第16页提出了“坐端正,握好笔”的要求,实际上就是明确对坐姿与握姿作了要求。

可见书写的要求明确具体,且要求逐渐拔高,是课程标准写字教学要求的具体化,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很科学。

4.强化基本笔画的掌握,夯实基本功。

一是将笔画“提”调整到一年级上册第13页,这实际上强化了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是构成现代汉字的8种主要笔画,部编教材在学生学写汉字之初就将其集中呈现,这为后面各汉字部件的书写夯实了基本功。

二是每逢有新要掌握的笔画,就会把该笔画用红色呈现在生字的左前方。

不光是要让学生认识其笔画名称,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运笔、收笔以及所占的格子位置,也就是书写基本笔画的基本技能。

这样,为写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5.突出形近笔画的对比。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对于形近笔画的掌握应该是书写的难点之一,为此,部编教材在形近笔画的对比方面体现得很充分:

一是及时对比。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3页,“云”字中的笔画“撇折”与“山”字中的笔画“竖折”的对比。

二是延时对比。

如一年级上册第73页的“卧钩”与第81页的“斜钩”的对比。

之所以有及时与延时之分,全由难度大小而定。

撇折与竖折书写难度小,可以同时比较;卧钩与斜钩书写的难度大,所以两者之间要经历一定的间隔时间,待学生消化以后再进行比较效果会更好。

6.笔画数量前多后少,呈现出前紧后松的趋势。

一年级上册一共出现了22个常用笔画,一年级下册只出现了4个笔画。

就拿一年级上册来说,各单元也呈现出前紧后松的趋势:

识字单元一出现11个笔画,课文单元一出现了6个笔画,识字单元二出现了2个笔画,课文单元二出现了2个笔画,课文单元三出现了1个笔画。

之所以前紧后松,是因为学生可以利用后面大部分的时间对前面密集出现的笔画进行反刍、消化、巩固,学生越学越轻松,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7.笔画呈现出先易后难的规律。

如由“提”到“竖提”,再到“横折提”,比现行教材中由“竖提”到“横折提”再到“提”更科学。

如由“弯钩”“横折钩”到“竖弯钩”,比现行教材由“竖弯钩”到“横折弯钩”“弯钩”“横折钩”更科学,因为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弯钩”“横折钩”比“竖弯钩”更易于掌握。

又如由“横折”“竖弯钩”到“横折弯钩”,再到“横斜钩”,比现行教材由“竖弯钩”到“横折弯钩”“横折”,再到“横斜钩”更科学,都是在简单的基础上再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8.字的形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汉字的特点,利于保护学生在书写中产生的成就感。

二、写字教学的操作要点建议

(一)提高写字教学的认识

新增设的“对田字格的认识”“‘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这些以前不曾见过的笔顺规则”、一个个“新笔画的呈现框”以及一幅幅精美的小贴士,无不表现出部编教材对写字教学的高度重视。

(二)明确写字教学的目标

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目标有三个:

一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二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8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曾经的写字课堂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蜻蜓点水式”。

教师们认为写字教学是非本体的任务,一堂课会“精选”那么一个字作为彰显自己课改理念的所谓“亮点”,其整个过程都是在两分钟内“秀”完。

二类就是“本末倒置式”。

有的教师在写字教学仅有的几分钟内,会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给学生分析字形、板书示范、总结规律、提醒要点,把百分之十的时间给学生练习,最后再用百分之十的时间来亲自点评。

这严重有悖于课标关于“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写字要求。

部编教材的写字教学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必须保证让学生做回学写汉字的主人,必须保证学写的过程都是他们亲历。

那么,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革命性的改变,提供三种可参循的教学策略。

1.“导、练、展、评”策略

部编教材将点、横、竖、撇、捺、提、折、钩这八种最基本的笔画提前集中放置到第一个识字单元里,足见要夯实学生笔画书写基本功的用意。

对于刚入学就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用这种教学策略比较恰当。

案例:

一年级上册第8页,笔画“横”的教学片断。

(1)导

师:

课件出示笔画“横”。

生:

热情地招呼。

师:

仔细观察,怎么样才能写好笔画“横”?

生1:

要写得平平的、直直的。

生2:

要写得长一点。

师:

“横”的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师范写,学生跟着书写。

(2)练

生描红、练习,并尝试写“一”“二”“三”,教师巡视指导。

(3)展

生:

用投影展示自己写在课本上的字,并表述:

“一”要写在横中线上,左边低右边高。

“二”的第一横比第二横要短一些,“三”的最后一横最长。

生1:

他的“一”写得好,可是“二”字第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不是横中线上。

生2:

“三”字第二横比第一横稍微短一点,不要短太多了。

生3:

我认为在写好“二”字的基础上,把最短的那一横写在横中线上就是“三”了。

生:

错啦!

不是把“二”字写好后再添中间那一横,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才对。

(4)评

师: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每一画的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正因为要学生掌握的笔画多,而学生的写字基础又薄弱,所以先启发学生发现笔画的特点再范写。

接着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独立练习,后展示交流,最后评价。

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可主体还是学生。

这是基于学生处于书写的最初水平而采用的策略。

2.“练、导、练、评”策略

部编教材一年级当中的27种笔画分布前多后少,呈现前紧后松的趋势。

待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的书写技能后,就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教学策略。

案例:

一年级上册第69页,“鸟”字的教学片断。

(1)练

生:

独立在书上的田字格练习“竖折折钩”,先描红两遍再书写一遍。

师:

巡视搜集学生遇到了哪些困难,发现有的把下面的“折钩”部分写得太扁,有的把“竖折”的“折”写得太长。

(2)导

师:

回忆一下“竖折”和“横折钩”的书写要领。

生1:

“竖折”要写得直一些。

生2:

“横折钩”的折钩要向左边斜,最后的“钩”要提笔出尖。

生3:

折画处要顿笔。

师:

那么书写“竖折折钩”要注意什么?

生:

“竖折”与“横折钩”两部分基本要写得差不多宽。

生:

两个折画处必须要顿笔。

(3)练

生:

练习“鸟”字,描红两遍再独立书写一遍。

师:

巡视指导。

(4)评

师:

用展台呈现一学生书写的“鸟”字。

生1:

第二笔“横折钩”所处的位置要靠近竖中线。

生2:

折画处顿了笔的。

生3:

“横折钩”和“竖折折钩”的折钩都做到了向左方倾斜。

生4:

最后那一横的起笔应该要多靠左边些。

过了笔画密集的呈现时段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书写技能,所以就可以尝试让他们先练习,在练习中去碰难题(正因为笔画密集出现而导致了一些笔画掌握不牢固,正好唤醒他们的回忆,反刍、消化、巩固),教师就在他们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给予指导,然后再练习、评价,效率高。

3.“练、评、展、导”策略

部编教材一年级中字的形体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以及基本字的书写技能后,可以大胆运用这种教学策略了。

案例:

一年级下册第23页

(1)练

生:

自主练习“种、样、伙、伴”,先描红一遍再练一遍。

师:

巡视,参与并指导。

(2)评

生:

各组成员有序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交流,推举一名代表准备汇报。

师:

参与并相机指导。

(3)展

生1: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我们小组把它们写得左窄右宽。

生2:

我们同意第一组的意见,但是他们组把四个字左右两边都写得一样高。

我们就把“种”字左边的禾字旁写得要低一点点。

生3:

我们组也是写得左窄右宽,你们看。

生4:

我们小组把平撇和斜撇的不同之处写出来了。

(4)导

师:

刚才你们都注意到了左窄右宽,而且第二组的同学还提到左右部件的高低问题。

但还不具体,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只有“种”这个字要写的左低右高吗?

生:

不是,还有“伴”和“样”也是的。

师:

很好,其实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左右部件有些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

比如“样”字,木字旁的最后一笔就要写成一点(师范写,学生跟着书写),这样就是为了把空间留给右边的部件,字才紧凑漂亮。

瞧,咱们的汉字多懂得谦让啊!

生:

根据老师刚才的指导把四个字再写一遍。

这是一种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完全是先让学生独立去写、交流、展示之后才进行指导的课堂。

但这种教学策略是科学的:

一是因为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书写基础之上。

二是根据全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指导,这是顺学而导。

这种教学策略极大地保证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在有限的时间发挥了无限的效率。

此外,加强书写习惯的指导,注重书写效果的评价等策略,对写字教学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