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243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教研室

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2020年3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明堂,最早在传说时代出现,专门用来祭祀西周时“明堂”一般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正教之堂”,是为“天子之庙”,利用祭天的手段来辅佐君王统治。

西周设立“明堂”的意义在于

A.王权披上神圣外衣B.借助神权巩固皇权

C.表明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D.彰显周天子的“天下大宗”地位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

“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思想主张与该创作精神相符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兼相爱,交相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宫省制度,中央政府官员分成中朝官(也称宫中官)、省内官(也称禁省官)和外朝官(也称外廷官)三大系统,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这一变化

A.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强调集体议决以防止大臣专权

C.揭示出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D.有利于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

4.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太守刘护闻而召之,并署“门下孝”这反映出

A.孝道开始受到时人的推崇B.统治者重视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护

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D.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

5.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

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在商业领域,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

这说明宋代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社会结构根本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6.明“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而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言“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

然学者苟能随事察,明辨的确,处处事事合理,物物所得,便是尽性之学。

”材料表明

A.阳明心学是社会主流B.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C.明代学术思想自由开放D.出现了批判空谈误国的学风

7.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8.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

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

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

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这一现象

A.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B.表明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

C.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D.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9.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

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10.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积极维护国家的主权

C.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D.请熟国际外交规则

11.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几变其政治理论,从“醉心民约之洋学生”到“自命时髦之旧官僚”,受众广泛。

严复批评他:

言论多变、无固定操守,是戊戌政变后中国乱象环生的罪魁祸首。

梁启超也承认自己“性喜论议,信口辄谈,每或操觚,已多室阂”。

梁启超几变政治理论主要原因是

A.梁启超性喜论议,性情所致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D.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12.19世纪末,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到五四运动时期,成为最活跃的思想流派之一。

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转变过程中都曾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近代小农经济普遍存在B.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推动

C.无政府主义思想深入人心D.北洋政府加强了对政治思想控制

13.1932年10月,鄂豫皖“剿匪”总部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

“限制每一业主所有田地面积之最高额自一百亩起至两百亩止”,“对超过最高额部分之田租,应依累进法征收其所得税。

”这一规定

A.有利于中共土地革命的开展

B.践行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

C.意在拉人民群众,遏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满足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限制了地主的封建剥削

14.下表为《1913—1948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

万元)

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合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优势地位B.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C.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

15.某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

“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

此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也是一种进步。

”材料中的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三军挺进中原D.百团大战

16.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

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8

197.65

1954

166.52

1959

169.68

1955

183.94

1960

143.85

1956

192.75

1961

136.50

1957

195.05

1962

154.41

对表中关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变化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50中期年代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了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17.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

A.未给新中国带来积极作用和加剧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B.不利于新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

C.违背了独立自主原则和便于苏联控制中国

D.利于新中国接受苏联的援助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

18.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

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这种参政方式表现了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B.充满了人类理性主义精神

C.实行较原始的直接民主D.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19.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罗马法与时俱进B.重视法律形式C.罗马法体系完善D.法律伸缩性小

20.美国实行代议制,建国之初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只有拥有财产或纳税的成年白人男子才有选举权,代议民主制具有强烈的贤能政治色彩,属于精英民主的范畴。

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现了普选,用以界定美国政治体制的关键词已从“自由”与“共和”转换为“民主”。

这表明美国

A.由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变B.精英政治岌岌可危

C.民主政治是混合政制的共和版本D.共和政治出现了腐化

21.列宁说过,“(巴黎公社)通过革命后取得了政权的广大无产阶级群体在未经任何特别复杂的立法手续程序,就实行了社会制度民主化,从而废除了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实现了官吏由广大人民及其无产阶级通过选举的制度而产生”。

这说明巴黎公社

A.彻底废除了资本主义制度B.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C.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D.借鉴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22.“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

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

“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

这里的“积极的和平”是指

A.古巴导弹危机B.美苏冷战C.“911事件”D.福利国家的建立

23.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表明

A.联邦德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各国追求和平与发展

C.实现国家的发展是最终目的D.欧洲实现了一体化

24.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

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

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

这一措施

A.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

25.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及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

以下艺术作品与这一主张思想一致的是

A.《西风颂》B.《人间喜剧》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

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不管当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在二级和三级,还是四级、五级之间往复交替,县都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且数目变动不大,大致都在一千个以上。

同时,历代封建王朝都通过设置职能性官员来分解地方高级行政组织的职权,但县级行政却始终集赋税、司法、治安、教化于一体,全能而完整,并且县的建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区间差别较大,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单单依靠一个人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