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98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得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得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与,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得NaHCO3溶液。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与,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她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得分离与提纯

分离与提纯得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得分离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得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得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片。

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得溶剂里得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得溶液中提取出来得方法 选择得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与原溶液中得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得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溴水里得溴。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得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得凹槽与漏斗上得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得溴后再分液 

蒸发与结晶用来分离与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得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得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与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得检验:

ﻩﻩ沉淀不溶解:

则证明有Cl-

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

   待测溶液+AgNO3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含有碳酸根离子

无现象

(2)SO42-得检验:

生成白色沉淀:

含有银离子

   待测溶液+稀HClﻩ 无明显现象

ﻩ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含有SO42—

四。

除杂

注意事项:

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得试剂不能就是“适量",而应就是“过量";但过量得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得量得单位――摩尔

1。

物质得量(n)就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得集体得物理量。

 

2。

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得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得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

单位物质得量得物质所具有得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

g/mol 或g、、mol-1

(3)数值:

等于该粒子得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

物质得量=物质得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

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

单位物质得量得气体所占得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

L/mol 

2。

物质得量=气体得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得量在化学实验中得应用

1、物质得量浓度。

(1)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得物质得量来表示溶液组成得物理量,叫做溶质B得物质得浓度。

(2)单位:

mol/L

(3)物质得量浓度=溶质得物质得量/溶液得体积C(B)= n(B)/V 

2、一定物质得量浓度得配制

(1)基本原理:

根据欲配制溶液得体积与溶质得物质得量浓度,用有关物质得量浓度计算得方法,求出所需溶质得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得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

检验就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

3溶解、4转移。

5洗涤。

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得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就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得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

溶液稀释:

C(浓溶液)?

V(浓溶液)=C(稀溶液)?

V(稀溶液)

一、物质得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得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得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就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得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就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得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 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得透明、较稳定能 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得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得化学变化,依据一定得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得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得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就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得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与有离子参加得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就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得反应 

实质: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

反应前后元素得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得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就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得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就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就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得导电就是有条件得:

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得物质并不全部就是电解质:

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得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得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得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得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得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得条件就是:

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

写出反应得化学方程式 

拆: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得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

将不参加反应得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

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与电荷数就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与SO42-、Ag+与Cl—、Ca2+与CO32—、Mg2+与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与CO32-,HCO3-,SO32—,OH-与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与OH-、CH3COO—,OH—与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

题干中得条件:

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得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瞧) 

一、瞧反应就是否符合事实:

主要瞧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就是否正确

二、瞧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

纯固体之间得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瞧化学用语就是否正确:

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得书写就是否符合事实

四、瞧离子配比就是否正确

五、瞧原子个数、电荷数就是否守恒

六、瞧与量有关得反应表达式就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就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就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得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与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与水。

四、

五、Na2CO3与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CO32-+2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得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

CO32—与金属阳离子得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

HCO3-+OH-==H2O+CO32—

与H2O与CO2得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

两种或两种以上得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得具有金属特性得物质。

 

合金得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得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

3%,次于氧,排在第二位。

就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得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与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得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得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得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与无定形。

石英就是常见得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得就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得就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就是[SiO4],因此有良好得物理与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注意:

SiO2只能称为化学式,而不能称为分子式。

物理:

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得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

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她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就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得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所以盛装碱性物质时应用橡皮塞、

SiO2+4HF==SiF4↑+2H2O

高温

Si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