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092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docx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

构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

  [摘要]辽宁省葫芦岛市自2007年起,在全市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其主要做法有:

通过出台相关文件,构建总体框架;研制等级标准,描绘工程愿景;明确培训原则,建立制约机制;选拔骨干教师,组建培训队伍;开辟“绿色通道”,拓宽培训途径;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通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的研制,使教师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在教师的培训中实行任务驱动,强调突出问题解决、凸显案例教学,通过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锻炼了培训队伍;建立常态的网络培训机制,开辟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体通道。

  [关键词]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葫芦岛市自2007年起,在全市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制订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

截至2008年8月,对全市220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专业素养一级、二级培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教师教育的标准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一、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出台相关文件,构建总体框架

  2006年下半年,葫芦岛市教育局在教师进修学院的主体参与下,组织人力研究制订工程实施的有关文件。

2007年4月,市教育局出台《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制管理办法》,对工程实施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安排。

文件规定: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从2007年启动,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高中阶段、初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素养培训和考核,3年离岗培训120学时。

培训以模块形式按年度逐级推进,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

  

(二)研制等级标准,描绘工程愿景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的研制,是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应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体系,关于这一点,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可供参考的先例。

我们大胆尝试,研制出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等级标准共分4级,每个等级7个模块,每个模块设有内容标准、考核形式、推荐书籍和培训建议4个项目。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时代性。

在设计《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着名专家、学者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或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使《等级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二,实践性。

《等级标准》强调实践性学习,体现强烈的实践意识,促使教师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独立反思与合作研讨解决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第三,研究性。

《等级标准》设计了校本教学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师的实践反思、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等模块,凸显了教师的研究。

第四,实效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着眼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际需要,寻找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确保培训收到实效。

第五,整体性。

《等级标准》中的内容以学科专业素养为主,又兼顾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等内容,同时又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是基于教师的专业生活与生命的整体l生、多层次的思考。

第六,动态性。

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坚持动态生成性,既保持相对的稳定,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培训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加以生成、调整和完善。

  (三)明确培训原则,建立制约机制

  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分级负责的原则。

本工程遵循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市县分级负责,“谁培训谁考核”的原则。

培训和考核由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市县两级分别实施。

第二,全员覆盖的原则。

实现受培训教师的全员覆盖是本工程的主要特点。

第三,务求实效的原则。

本工程以追求实际效果,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为主要目标。

不走过场,务求实效。

第四,严格管理的原则。

市教育局在《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一级标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对不参加培训学习的或考核不及格的教师,除不获得市教育局统一颁发的学科专业素养等级证书外,视为继续教育不合格,不发给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学科专业素养等级制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等级按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学前和特殊教育类别,各分4个等级进行测试。

达到各等级标准的教师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发《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等级证书》。

一级证书为教师任职的必要条件;二级证书为评选县级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三级证书为评选市级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四级证书为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以上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

各级证书均纳入相应评先选优、教师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

二级以上证书在评职晋级中赋予一定分数;三级以上等级证书是教师高级职务聘任的必要条件。

要认真组织,严格考核,保证学科专业素养等级制的严肃性。

  (四)选拔骨干教师,组建培训队伍

  2007年7月6日,市教育局召开了县(市)区教育局、进修学校、局直学校领导,市教师进修学院各部室主任、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等260多人参加的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启动大会。

从2007年7月开始,到2008年7月,先后组织了160余名培训者分别到6个县(市)区对全市小学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初高中教师和教师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进行了6天的免费离岗培训,办班200余期,培训人数近22000人。

  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从全市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挑选了160余人作为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一级、二级培训的培训者。

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培训内容的研讨和编写。

各学科都几次召开培训者会议,研讨培训内容。

对培训内容的编写,提出下列要求:

突出课改新理念,突出模块主干内容,突出问题解决,突出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每个模块培训内容约3万字,目前中小学各学科培训者共编写一级、二级培训内容200多万字。

  (五)开辟“绿色通道”,拓宽培训途径

  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采用现场培训、网络视频培训和网络平面文本培训3种形式。

通识培训一般都采用网络平面文本培训的形式,学科培训以现场培训、网络视频培训为主和网络平面文本培训为辅。

2008年,市教师进修学院投资20万元建成了网络视频摄录编室,在学科专业素养二级培训中,中小学每个学科都有两个模块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培训,有效地缓解了教师离岗现场培训的诸多不便,开创了我市教师教育网络化的新局面。

市教师进修学院网站开辟了学科专业素养培训专栏,教师登录网站,即可看到培训内容,同时开辟网上答疑栏目,教师通过与培训者进行网上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由于有网上培训作为培训的补充和延续,这就解决了离岗培训内容多、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矛盾,离岗培训的内容就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解决。

  (六)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科专业素养一级标准的考核已于2008年2月进行。

本次教师考核测试全市共设了19个考点、711个考场。

全市参加考试人数为19911人,这些教师共参加了39个学科的考核测试,规模之大是建市以来绝无仅有的。

经过严格考核,小学有10504名教师合格,占考试人数的%;初中有6271名教师合格,占考试人数的%;高中有2085名教师合格,占考试人数的92%。

整个考试工作组织严密、有序。

各学科遵循基础性、方向性、适切性、时代性、科学性、应用性等原则,命制了考核试题。

考核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的考核操作思路是:

把考核作为—个过程,进一步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增加教师过重的负担,简便易行,不搞表面形式,注重实际效果。

二、主要收获和基本经验

  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省内外教育界同行、专家和领导的关注,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和肯定。

2007年12月,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报》以专刊的形式,介绍了我市开展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做法;2008年2月,我们主编了《新课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丛书(一级)》(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最近,市教师进修学院申报的课题《提升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行动研究》已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回顾工程的实施过程,我们有如下的收获和基本经验。

  

(一)研制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使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专业化意味着标准化,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不仅可以为在职教师培训建立培训目标体系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让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有了明确的要求,向着预想的专业方向发展。

同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资格认定划定标准,可以真正实现政府对教师教育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目前还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我们“摸石头过河”,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构建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可以说,在实现教师教育的标准化方面我们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我们相信,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标准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二)突出问题解决,培训收到了实效

  突出问题解决,是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的—个鲜明特点。

在已经进行的一级培训中,围绕课改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教师普遍感到解渴。

一位历史老师在邮件中表示:

“在倍受应试教育长期困扰,难于将历史教学愉快、轻松地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能够在此次培训中系统地了解史学的最新动态以及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不啻于久旱逢甘露,真是太及时了,真希望这样的培训多一些,使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通过培训后的反馈,教师们普遍反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诸多的困惑和不解在本次培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三)凸显案例教学,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化的高层境界在于指向教师实践性教学智慧的养成,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规定,教师教育有效途径必然指向实践性教学。

我们把问题解决、案例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作为培训讲义的编写和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一以贯之。

要求培训者要叩问教学细节,精心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撰写鲜活的教学案例,进行一些有价值的原创性的研究,采用现身说法,把先进理念细化为看得见的行为。

在培训内容编写过程中,培训者们开发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其中许多案例都来自他们自己平时教学的积累。

培训深入微观层面,叩问教学细节,以案例教学方式为主,培训者现场讲课,现身说法,注重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

  (四)实行任务驱动,锻炼了培训队伍

  在一级、二级培训中,我们选拔了160余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作为培训者,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对这些骨干教师来说,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

培训者们以极大的激情履行培训者的职责。

接受培训任务后,他们多方查阅培训资料,虚心向专家请教、与同事交流,反复地修改讲义。

培训者每天做完讲座后,都要结合当天情形,把出现的灵感及时充实到讲稿中,常常修改讲稿到深夜,直到最后初稿面目全非,最终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份理念新、重问题解决、内容翔实、案例充分、操作性强的讲稿,培训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一位培训者所感言:

“我们劳累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幸福着。

”对骨干教师实行任务驱动,让骨干教师“教别人”,这是,非常有效的实践性培训。

经过3年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将有200多名骨干教师在培训实践中经受磨炼。

工程的实施对造就一批数量可观的教育专家意义深远。

  三、工程启示与思考

  反思前一段工作,我们对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实施有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动态生成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标准是评判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科专业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