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0754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docx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

广州市初一英语教学通讯

总第1期

《牛津英语(上海版)》7A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英科

2007年10月

 

目录

 

阅读教学的体会与反思…………………广州市花地中学林李华

语法教学的体会与反思…………………广州市豪贤中学张曼晖

浅谈《牛津英语》的听力教学…………广州市第七中学罗丽韶

对发挥初中英语生本教学作用的探讨…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张雪莉

让兴趣引领,以课标落实………………广东省实验中学梁幸

浅谈《牛津英语》的教学体会…………广州市第97中学夏志慧

浅谈词汇教学策略…………………广州市长兴中学何丽芳

有问必答……………………………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英科

 

《牛津英语(上海版)》的阅读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广州市荔湾区花地中学林李华

从2007年秋季起,广州市初一学生统一使用《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

作为这套新教材的使用者来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本套教材的编排以功能划分,教学目标清晰,各项教学任务设计合理科学、丰富多彩;教参编写实在,可操作性强,总体感觉是好用。

与其他教材相比,《牛津英语》同样是围绕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五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与任务。

不同的是,《牛津英语》是把“读”放在了首位。

每个单元首先是提供了A、B两篇主题相仿、互有关联的阅读材料,而后才是相关的Listening、Language、Speaking与Writing部分。

有的老师或许会有疑问:

阅读材料里生词相对较多,篇幅较长,学生一上来就要进行阅读理解,难度会较大。

为何不从相对较易的听、说入手呢?

通过教师培训及自己对教材、教参的研读,本人是这样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的:

Reading首先是让学生有足够的Input,尽可能多地了解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为后面的Listening、Speaking、Writing等output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铺垫。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的,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中考题型的变革,大家应该不难发现,阅读理解部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今年的广东高考甚至取消了“单项选择”这一题型。

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的变化其实是在导向我们的常规教学。

回想以往的测试讲评课,自己总是重点讲评语言知识运用的单项选择题与句型转换等,而对于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综合填空等题目则大多因为时间有限,简单对对答案就算了。

这是典型的重语法、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思想是非改不可了。

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应在“读”与“写”,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学英语教学的两大难点。

我觉得《牛津英语》在“读”与“写”两方面的内容设计与训练编排上独具匠心,梯度安排合理,循序渐进。

我们的学生从初一起始年级抓起,坚持这样科学、系列的训练,读、写能力肯定会得到较理想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处理方面,自己也曾有过不少疑问,走过弯路,现将自己摸索到的一点体会与反思,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

疑问一:

每个单元的A、B两篇阅读材料该怎么处理?

是否还是象以往那样当成精读课文来学,细抓其中的词句及语言点?

回想以往,不少老师是把英语阅读课处理成精读课,在课堂上反复讲练语言点,如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等,比较少关注语篇的教学以及阅读策略的训练。

时间一长,学生渐渐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相反会影响和制约阅读技能的发展。

因此,在基础阶段,除了精读之外,必须通过泛读课以及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感知和理解英语,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其实,我们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沟通。

因此,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应重点关注语篇的教学以及阅读策略的训练。

基于以上原因,对于现行的教材中每个单元的A、B两篇材料,我主要是处理成泛读,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阅读目的而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速度和策略进行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策略与技巧。

将《新课标》要求的14项阅读微技能作为基本技能,包括:

·略读,

·扫读、找读、跳读;

·预测;

·理解大意;

·分清文章论点和论据;

·猜测词义;

·推断;

·阅读细节;

·理解文章结构;

·理解图表信息;

·理解指代;

·理解逻辑关系;

·理解作者意图;

·评价阅读内容等渗透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果大家细心研读教材与教参,则不难发现编者在各项阅读任务的设计中巧妙地渗透了这些有效的微技能养成训练。

例如:

Unit1:

主要运用跳读(scanning)、找寻细节(details)、透过意群猜测生词含义的策略等;

Unit2:

预测(predicting)、填写表格,寻找信息的策略;

Unit3:

鉴别故事要素(IdentifyingStoryElements)与分析插图,获取信息的策略;

Unit4:

鉴别原因与结果(IdentifyingCauseandEffect)与分类(Classifying)的策略;

Unit5:

鉴别中心思想和相关细节(IdentifyingMainIdeaandSupportingdetails)的策略;

Unit6:

判断故事的顺序(IdentifyingSequence)与推测(MakingInferences)的策略;

Unit7:

分析故事情节结构(AnalyzingPlotStructure)与归纳复述(SummarizingandParaphrasing)的策略;

Unit8:

鉴别作者的写作意图(IdentifyingAuthor’sView)与比较(ComparingandContrasting)的策略。

有的老师或许会因为分析插图、预测等环节无关紧要,而把它们整合删减掉了。

其实,这些环节费时不多,但却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培养学生阅读微技能的环节,若贸然删减,岂不可惜?

当然,由于本套版本的小学教材与我们广州版的小学教材未能完全衔接,教材中也许会出现一些未列入生词表的生词,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备课时二次加工处理了。

如Unit2Ex.A1的预测环节就有几个这样的生词。

本人的处理是:

1.解释。

如similar≈thesame,expect:

hope;2.稍作修改,降低难度。

将successful换成clever。

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生词而无法顺利进行预测活动了。

至于文中的语言点,一般在阅读课上我只是点一些重点的短语与句子,让学生划起来并熟记。

其具体用法及其他较细的语言点,我一般放在复习巩固课中讲解与练习。

但也只是抓一些重要的语言点和词句,不必当作精读文章那样去细抓每一个短语或考点。

疑问二:

是否在阅读之前应该先扫除所有的生词障碍?

否则我们的学生就无法理解文章呢?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不然。

实际上,有些生词并不是关键信息点,对理解全文不造成障碍。

另外,不少生词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规律猜测其含义。

这种能力是我们阅读理解中经常用到的微技能。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这种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

在起始年级,为了降低难度,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释义选项、释义匹配等活动,帮助学生猜测生词含义。

例如:

Unit1ReadingA中的四会生词的可分别设计成A、B选项,让学生在阅读中选择恰当的释义(详见《教师培训手册》P13)。

如architect一词,学生只要知道它是指一种职业即可,并不影响对上下文的理解。

然后,我还要追问学生是怎样推测出此含义的,学生们大多都懂得由workas一词推测出来。

这种方法技巧的渗透教学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

疑问三:

我的学生基础较弱,为了顺利开展阅读课,是否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一下?

为了营造真实的阅读任务,我一般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否则,诸如预测情节、推测生词含义等活动均是非真实的任务了。

阅读课以语篇的教学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及策略的培养为重心,教师应精心设计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个环节,从pre-reading的“引趣“入手,设计好while-reading各项梯度合理的任务,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微技能;利用post-reading的“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疑问四:

阅读时是否同时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

以前我也经常这样做,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因为学生基础参差,阅读速度不一致,这样统一播放录音,带动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语速来阅读,教师好把握课堂进度,同时也希望能牵引一些容易开小差的学生。

现在往深处想,这种做法归根结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没有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这样的阅读并不是真实的阅读,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逐词逐句阅读,忽视语篇感知等,也根本谈不上诸如寻读、跳读等阅读策略的运用了。

因此,我在阅读课前期的阅读活动中,基本采取默读的形式。

课文录音一般放在阅读活动之后播放,主要是让学生模仿其地道的语音语调。

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则布置学生课后跟读模仿。

 

语法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广州市豪贤中学张曼晖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比较难教的一部分。

在授课的过程中本人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1.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只会不停地做笔记;2.教师经常担心没把语法点讲透,以致出现满堂灌的现象;3.课堂上很难检测每位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结果出现老师讲授了,部分学生一知半解的现象。

面对上述的问题,本人认真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依据‘教会学生用语言去做事情(Learningbydoing)’的课程理念,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方法来改变上述语法教学的现状。

一、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教语法。

在开学初,本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英语小组,每个小组在本学期将承担一个语法教学的任务,轮到教授语法的小组要查找该语法点的相关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语法授课。

效果: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会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找语法资料,有的负责制作幻灯片,有的负责找习题;2)教师工作量增大,在学生授课之前,老师要检查学生授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幻灯片内容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要做好“善后工作”,学生由于没有教学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当其他学生向他们发问时,可能会出现不会解答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做好笔记,在课后为同学们解答。

问题:

1)如果学生不认真查找语法相关的资料,教师该如何解决?

2)如果学生已经认真准备好语法的资料,但授课时表达不清,教师该如何协助?

二、教师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寻找语法规律。

这种语法教学要求学生

有一个体现的过程,学生通过练习,自己总结规律。

效果:

1)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度较高,他们会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到语法的规律,但那些差的学生就只是在看别人做题,等待别人总结规律;2)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中预测,也就是说,教师要估计学生会推出怎样的语法的规律,如果正确,那当然是好,但如果推错了,老师要考虑该怎样引导学生。

问题:

1)如果学生不能推出规律,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

2)如何激励基础差的学生推出语法规律?

三、用顺口溜让学生熟记语法规律。

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本人曾让学生利用顺口溜记住语法规律,如在教授冠词的语法,本人让学生熟记以下顺口溜:

定冠词的用法

特指双熟悉,上文已提及;

世上独无二,序数最高级;

某些专有名,习语及乐器。

不用冠词的几种情况

下列情况应免冠,代词限定名词前;

专有名词不可数,学科球类三餐饭;

复数名词表泛指,两节星期月份前;

颜色语种和国名,称呼习语及头衔。

效果:

1)部分学生觉得顺口溜容易记,很快就掌握语法的用法;2)部分学生认为顺口溜虽然易记,但必须很好地理解里面的意思,觉得更麻烦。

问题:

1)教师该如何编写或找到适合学生背诵的顺口溜?

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增大。

2)让学生自己编顺口溜,可行吗?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本人还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多少足以影响其接受语法的能力。

浅谈《牛津英语(Shanghai版)》教学过程中的听力教学

广州市第七中学罗丽韶

本学期,整个广州市的初一学生开始使用《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unit)分为9个section(板块),按培训建议,每个Unit可安排2周进行教学,其中Listening(0.5课时);我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部分调整为1课时。

如何处理主副听力(ListeningA,B)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交流与分享:

一、注重学习策略的引导,加强聆听微技能的综合训练

听力部分属于输出课型(即语言技能训练课),在处理主副听力(ListeningA,B)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聆听的策略,进行微技能训练,例如:

在进行听力前,以小组或大组竞赛的形式,分配任务,让学生观察发现听力题目的答题要求(只写单词、短语或数字,不写句子;要不要大写,纠正句子错误等等);注意培养学生运用预测这技能的习惯(predicting构成听力理解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预测能力实际上几乎包含了听的其他微技能),让学生观察发现答题规范后,再组织学生预测听力材料的主题(topic),让学生逐渐学会把握主题的关键字眼,激发学生的已有经历,再让学生通过所给的已有信息推测所要捕捉的信息,让学生把听力材料和他们所学的知识或生活常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完成任务;提醒学生while-listening他们需要抓住关键词作适当的笔记,在firstlistening中让学生印证他们的猜测(泛听),在second/third/fourthlistening…中可以根据A1,A2的练习设计,先进行泛听的练习,再进行精听的练习,做A1,A2练习的顺序可灵活处理;在完成listeningA的练习后可进行适当的扩展,例如:

信息匹配题、听取信息题或短文填空题等。

对聆听微技能的分步引导训练主要集中在ListeningA中,把listeningB作为listeningA的补充,进行进一步的听力技能训练,听第一、二遍时,边听边作笔记,听完后可根据笔记回忆所听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三遍分段听,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

听时仍旧做笔记,听完后立即回忆所听到的语言形式,只要求记住关键词和重要句型,不需要背诵。

为转入reading

(2)的学习也做好相应的铺垫。

二、日常的听力的训练与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以综合性课型为主,且现行的教材是按螺旋式安排语言知识,分散训练比集中训练的可行作性更大。

从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分散训练更能保持学习兴趣的高涨,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促进长时记忆。

从学习实际出发,听的能力形成既需要分散在日常语音、语法、词汇和课文教学中进行细水长流的训练,听力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日常的听力的训练与培养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读准语音。

正确的语音是听音辨音的基础,只有把英语音学准读准,才能进行听音辨音。

因此,我要求学生养成每天坚持15分钟的听录音跟读练习,跟读过程中,要求读准语音,模仿地道的语调。

2.多听。

多听是强化学生听力的重要手段。

所谓多听,包括我们在课堂上多用英语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和环境。

充分利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让学生经常听地道的英语,掌握比较标准的英语语音。

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同班同学的发音,以提高辨音能力。

课后设计一些活动,或选取适合的听力练习,让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作为作业鼓励学生课外收听适度的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教学节目,以增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为提高听力训练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应该把听力训练变成一种趣味活动。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下列办法:

第一,情景教学。

在进行Unit1ListeningA时,我用“表演法”。

我预先制作了一些听力材料中那些人物最喜欢的运动用具。

给与学生任务,让他们在完成A1,A2的练习后,再次听录音去捕捉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去进行4人小组角色扮演。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参与得也很积极,表演也很投入,兴趣大增。

这样,不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中学生的共性,听同辈讲英语故事更是别有情趣,因此,学生特别来劲。

每节课,我都挪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英语故事(dutyreport),听后要有回答问题的任务;在开展这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辨音。

发现错音,记录下来,随后马上总结纠正。

这样天天讲,天天听,不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扩大了阅读面。

4.分散训练为主、集中训练为辅。

在分散训练一段时间后或在考前适当安排一些集中训练是有必要的,也需要适当集中时间进行专门的、系统的、有指导的训练,二者结合。

 

对发挥初中英语生本教学作用的探讨

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张雪莉

生本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

儿童的创新是他们学习的核心过程,反之,儿童也是在创新过程中学习的。

在这种创新的环境和状态中,学生和教师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在英语课堂中每堂课都有大量的创造机会。

上课就意味着创造,而创造就意味着成功和成就。

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学生的学,作为教师应设法让学生们自主地去学。

我校从2003年以来先后在不同的年级实行了生本教育教学,从此我也走上了探索生本教育的道路。

以下是我在英语课堂中实践生本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课本剧创造情境

“外语教学是一个漫长且要求大量社会行为的过程,影响和制约这一过程的首要因素是语言环境和教学条件,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优化外语教学的大环境和小环境”(赵小品,2002)。

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爱表演,如在课堂中插入适当的表演环节,会给课堂增色不少,吸引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牛津英语(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A册Unit3Troubles的第一篇Reading,在教授完新课后,可以让他们模仿里面的角色,把课文重新呈现一遍。

在小组准备的时间里,我留意到孩子们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如旁白,Dad和“我”等,大胆模仿该角色的语言,语音和语调。

在最后的小组汇演时,他们踊跃展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他们会在动作,神态等方面尽量接近角色,十分逼真。

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能够在恰当的地方插入一些符合情节的角色的对话,如不见钱包的Woman,贼人的话语,作者的言语等。

这样,就可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情感态度目标中的合作精神和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交际策略。

剧本的表演,学生们有感情的投入,角色的创造和发挥,这就是干巴巴的课文对话所没有的妙处。

二、鼓励和帮助学生测后自评

在以“师本”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测验或考试后的评讲几乎都是清一色老师在上面讲答案,学生在下面记录,接着提出一些关于错题的疑问。

但当我把生本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时,整个课堂发生了震撼式的变化。

我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基本都是上中下组合,在生本教学中,每个人都有教与被教的机会。

我让他们自由讨论这份卷子的答案和这份卷子要考查学生哪些知识点。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不能只满足于知道最终答案,过程更重要,知其然必需先知其所以然。

“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在他们积极讨论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不把握的知识点,他们会充分利用手头上的工具书如字典,同步辅导书等查找结果。

有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代表还会向别的小组寻求帮助。

讨论结束后,对于那些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们才向老师提问。

如在最近的第一单元测试中,有一道填空题:

AlltheYoung_______shoulddosomethinggoodforourcountry.不少学生都知道要考查“少先队员”一词的拼写,均能填出pioneer这个单词。

但有些学生就发现在all的语境中,pioneer就应为复数;有些学生没注意到单复数,但意识到专有名词首字母应大写。

通过大家一起讨论,所有的思维碰撞在一起,正确答案也就出来了。

因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历程。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程度都不一致,把这个特点和生本教学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就能迸发出新的火花。

这样的教学过程坚持一段时间后,习惯成自然,教学也会轻松高效。

三、分组营造口语教学的氛围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Speaking部分,而第一单元speaking部分侧重在特殊疑问句和对特殊疑问句回答时的语音语调。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带读然后全班一起跟读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学生学得乏味,老师也讲得累。

我在这一环节采取的方式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训练。

小组练习时,我观察到不少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复读机,一边放一边对语音进行模仿跟读,读得不理想的同学会有其他小组成员纠正。

基本的跟读训练后,他们会自我创设情景互相问答,内容是学生本人的情况或家庭情况,也可以是亲朋好友的情况,学生所在学校或所居住的城市情况等。

最后,他们积极踊跃地争着上台表演自己的对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的小组活动能较好地解决“人数多,时间少”的矛盾,高效率地利用了课堂时间,也能营造一个大家都来讲英语的氛围,学生谈得尽兴,听得过瘾,使课堂变得真实自然。

事实上,学生有开口讲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敢开口大胆说。

但在小组交流中,当面对的不是知识和能力处于相对优势的老师,而是几个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气氛就不会太过紧张,学生自然增强了进行交流的自信心。

四、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实际的难点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孩子们更是不甘示弱。

在精心准备了课本对话后,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想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英语和理解。

在欣赏别人表演时,孩子们往往都会聚精会神,因为事后要评价别人的好坏,首先得仔细听。

通过学生的评价,老师能更好地把握该课中学生的实际难点。

如在牛津上海版七年级A册的第二单元中频度副词的学习中,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表演时说:

“我觉得他英语讲得很流利,连那几个比较难的单词他都能说得很准。

”我让她把那句重复一次,就是“Abouttwiceaweek,mydrivercollectsmefromschool.”我就请刚表演的学生把这句再重复一次,又带领学生们把这句读了几次,然后让懂得twice的同学解释它的用法并指出如划线部分涉及到twiceaweek该如何提问处理,还进一步讲解了collect的动词搭配。

课堂上,有时学生发现的难点可能就是老师备课时准备为学生讲解的难点,但往往在实际课堂上是事与愿违的。

像collect一词在小学教材里出现过,我以为学生都明白其用法不需再详解,但其实他们对这词还是一知半解的。

所以生本教育的教师不可能是闭门备课,而是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生本教学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开拓了新的领域,运用生本教育新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让学生在具有发展空间的学校环境中发挥学习潜能发展学习天性,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自主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生本教学已初显成效。

它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2007的广州市中考当中,本人所任教班级47人全部考生英语均为A档次,优秀率为100%。

从2003年至今,我所任教的年级英语成绩每次期末区统考均位于区第一名。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晓燕,徐俊仪,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让兴趣引领,以课标落实

广东实验中学梁幸

广州市今年的初一采用了“新鲜出炉”的《牛津英语(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材,作为“新人”的我也有幸遇上并使用了本套教材。

因为“双新”,所以很快便对这套教材产生了好感,下面就自己在开学这一个月以来对教材的使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觉,希望能多与各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