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585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docx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1

资阳市雁江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草案)

雁江区地域宽阔,水域滩涂资源丰富,幅员面积163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5460公顷,其中田18543公顷。

现有22个镇乡,4个办事处,44个居民委员会,240个居民小组,479个村民委员会,61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万。

为了科学利用雁江区丰富的养殖水域滩涂资源,规范水产养殖水域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养殖水域经营管理体制,实施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制度,实现渔业生产和谐发展。

根据国家农业部制订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和《四川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要求,结合雁江区水产实际情况,对全区水域滩涂进行养殖规划。

1、水产养殖业的自然资源概况和综合评价

1.1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1.1地理位置

我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04°6'7″至105°3'5″,北纬29°51'至30°17'7″,东接安岳、南邻资中、西靠仁寿,北连简阳、乐至。

1.1.2地形地貌

我区地势东西较高,自北向南下降,海拔高程一般在355~455米之间,最高处是在回龙乡的老鸦山455米,最低处是伍隍镇罗家坝的沱江边316.8米。

按地貌形态,全区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等三种地貌类型,但以丘陵为主,多呈馒头、平桌状、台阶状的红色浅丘,绵延起伏,形成沟谷田、槽平地、台地、坡地等类型,沿沱江形成冲积洲坝24个。

全区地质主要为中生代侏罗纪砂页岩互层。

1.1.3水系特征

我区流域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江6河18溪,均属沱江水系。

1江为沱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川西北的绵竹县断岩头大黑湾,流经金堂、简阳后进入我区,在伍隍镇的罗家坝出境,境内全长86.5公里,流域面积11982平方公里,流经城区东门大桥断面处多年平均流量为224.1m3/秒,多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80.61亿方。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它们为阳化河、潼家河、蒙溪河、三江口、九曲河、清水河。

流域面积在6—100平方公里的溪河有18条。

我区内各溪河均属雨源性河流,径流主要靠降水形成,地下水及回归水的补给甚少,故河中水量随降雨多少和强度而变化,汛期水量较丰,洪峰量大,易涨落。

除沱江河外,一般小河径流短,丰水期不到半年,汛期后为枯水期,水量较小,经常出现断流。

各流域范围内农耕面积大,植被差,暴雨对地面土层冲刷严重,水中含沙量大,造成汛期河水尤其浑浊。

据沱江上游三皇庙水文站33年实测及资中登赢岩水文站28年实测资料分析,沱江河雁江段的洪峰量形成,主要来自三皇庙水文站以上鹿头山暴雨区,三皇庙的洪峰与三皇庙至雁江区间暴雨形成的径流互相遭遇,加大雁江段的洪峰流量是常有的,单纯由三皇庙至雁江区间暴雨形成较大洪峰量则是很少的,洪水主要集中在7—8月,单峰和复式峰均有出现。

1.1.4滩涂水域

我区各类水域滩涂面积为9316公顷,占全区幅员面积的5.4%,各水域情况见下表:

各类水域情况表

单位:

公顷

水域

数量

面积

其中可养

面积

备注

合计

4333

包括1江6河18溪

沱江干流

3000

中小河流

1333

合计

64座

1161

1045

(一)型

30座

907

816

(二)型

34座

254

229

山平塘

5078口

2063

1650

河堰

628道

476

381

滩涂

827

其它

456

366

包括沟凼渠坑

合计

9316

3442

1.1.5稻田

我区现有稻田18543公顷,其中冬囤水田约4000公顷,可养鱼稻田9272公顷。

1.2水文气象

我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处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交替地带,气候温和,雨量较为充沛,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阴天多,日照少,四季分明,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温高,多连睛高温,降雨集中,秋天多绵雨,冬季温暖,霜雪稀少,有冬干、春旱、夏旱、伏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

1.2.1气温、日照

据多年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39℃—40℃,极端最低气温-4℃,大于10℃以上的多年平均积温5617.8℃,多年平均日照1284小时,最高1563小时,最低1098.7小时。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97.6毫米(Ф20cm),为全省蒸发量最高值区,且年内分配不均,其中4—6月份为423.3毫米,占35.35%,7—9月份为439.1毫米,占36.44%,10—3月份为335.2毫米,占27.99%,多年平均无霜期305天,最长年份为352天,最短年份为258天,终霜日期平均是2月15日,最早是1月7日,最晚是3月14日,初霜期平均是12月13日,最早年份是11月18日,最晚年份是1月6日。

1.2.2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

据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7.2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122.4毫米,最少是1994年621.6毫米,相差500.8毫米。

年内雨量时空分布差异大,雨量分配不均,6~8月降雨量的多年平均值为499.8毫米,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56.8%,12月~2月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为36.3毫米,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1%,农作物和水产养殖需水量大的5、6月仅占降雨量的25.2%。

秋雨多于春雨,秋雨绵绵,雨日较多,持续期长,但强度不大,一般为中小雨,春季大雨来得晚,而5月雨量偏少,加上春温高,蒸发大,正是春耕时期,农作物需水也大,往往继冬干后,又出现春夏连旱,造成塘库蓄水急剧下降,有的甚至干涸,而夏季雨量集中,强度大,易成洪涝。

地下水:

我区地下水根据1997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调查储量为10628.62万立方米/年。

根据地下水的富水情况,我区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岩组,这一岩组有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层和侏罗系中统遂宁组地层,占全区面积的34.07%,遂宁组地层的地下水主要以红层裂隙水为主,具有埋藏浅,易开发,水质好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我区的丹山、中和、回龙、新场、小院、东峰、祥符、松涛、迎接、临江、清水等境内,只要布井合理,找准裂隙,亦可获得水量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从1980年以来,已打机井630眼。

日出水量达17万立方米。

二是水量次之的岩组,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占全区面积的36.3%。

三是水量小的岩组,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碛层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层,占全区面积的29.63%。

1.2.3水质、水温、水色

我区渔业水质良好,境内重大污染源较少,主要为厂矿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出,其次为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污染,各种农药使用量大,涉及范围广,给各类水域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但造成大量死鱼的现象也很少。

我区由于气候温和,利于温水性鱼类生长的时间在一年中达8个月以上,由于霜雪少,在大水面以及塘堰中都不会结冰,偶尔仅在稻田等小浅水面中结成很薄的一层冰,到日出后也很快消融。

我区各类水域水色清澈,仅在洪期中产生大的径流时才出现浑浊现象,随径流强度的大小而变化,径流大,浑浊度也大。

持续时间也长,对鱼类的吃食和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不多,每年大约在5次左右。

1.2.4各种因素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以上各种自然因素,对我区鱼类有利有弊,我区处于亚热带区,只适宜温水性鱼类生长。

对热带鱼和冷水性鱼类就会出现越冬和夏季避暑问题,使养殖品种不能多样性。

如霜冻时间出现早和结束时间晚,使水温低于10℃的时间较长,将影响鱼类生长时间。

我区秋天多绵雨,易造成水中溶氧少,对鱼类生长不利,夏天暴雨强度大,导致径流强度大,将大量地表泥沙带入水中,使水浑浊,影响鱼类吃食和生长。

每年的3~5月,寒潮影响次数多,对鱼类繁殖影响较大,使得推迟繁殖或是已繁殖的鱼卵或鱼苗冻死或冻坏,每年8月份以后突然降温降雨,又常出现“泛塘”死鱼情况,我区气候干旱频繁,常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有时出现春夏伏三连旱,造成部分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使得90%的稻田干裂,60%的塘堰干涸,水库仅有养库水,严重影响鱼类生长和产量。

1.3生物资源状况

1.3.1鱼类资源

全区水域内主要鱼类有14科57种,以鲤科鱼类最多,有36种,其次为鲶科4种,鱼旨科3种,其他鱼类14种。

其中土著鱼类有14科47种,引进鱼类有10种,适宜我区塘库堰田养殖的经济鱼类有20余种,主要的品种为:

鲤鱼、草鱼、鲫鱼、大口鲶、白鲢、鳙鱼、黄颡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鱼回等。

1.3.2两栖类

主要有本地青蛙和引进的牛蛙、美蛙等。

1.3.3爬行类

主要为本地的中华鳖和引进的乌龟等。

1.3.4甲壳动物

主要为本地的小虾、青虾和引进的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本地蟹和引进的中华绒螯蟹等。

1.3.5浮游生物

1.3.5.1浮游植物

常见的浮游植物有7门77属,其中绿藻门34属,硅藻门15属,蓝藻门7属,金藻门5属,黄藻门5属,裸藻门6属,甲藻门5属。

常见的优势种在水库中为中华尖头藻、衣藻、隐藻、小环藻等,在江河中为裸藻、直链藻,在塘堰中为针杆藻、隐藻、裸藻、蓝纤维藻、衣藻、十字藻、黄球藻等。

1.3.5.2浮游动物

常见的浮游动物有61属,其中原生动物17属,轮虫25属,枝角类10属,桡足类9属。

常见优势种为:

表壳虫、变形虫、砂壳虫、剑水蚤等。

1.3.6底栖生物

常见的底栖生物有:

背角无齿蚌(Anodtawoodiana)、中国园田螺(cipangopludinachinesis)、耳萝卜螺(Radixauricularia)、摇蚊幼虫(Tendipestnssten)、豉虫(Gyrinus)和引进的福寿螺。

1.3.7水生植物

在各水域中常见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有:

喜旱莲子草(又名水花生)、紫背浮萍、水浮萍、细绿萍、水浮莲、金鱼藻(又名杂草)、马来眼子藻、慈姑、油草、丝草等。

1.4水产养殖饲料资源概况

我区水产养殖饲料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我区幅员面积宽,荒坡空地多,有大量的陆草、绿肥可供利用,同时还有大量的农副产品下脚料也可供养鱼使用,我区有氮肥和磷肥厂,生产的碳铵和过磷酸钙,除农作物使用外,也为肥水养鱼提供了肥源。

近年来,饲料加工机械发展较快,我区有小型的饲料加工机械8台套,有的除为自己养殖加工颗粒饲料外,也为周围养殖户加工生产,另外还有众多的境外大型饲料厂加工的饲料涌入区内,而有的厂家还直接与养殖户联系推销。

鱼苗、鱼种、成鱼各种饲料规格齐全,草鱼、鲤鱼、大口鲶、叉尾鱼回、黄颡鱼、武昌鱼等各种专用品种饲料应有尽有,可充分满足养殖户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水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霜雪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交通便利,养殖技术成熟,养殖品种丰富,市场广阔,为科学利用各类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展望

2.1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

2.1.1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我区的渔业生产从建国以来虽然经过多次波折,但到2006年底产量仍达到14720吨,比1949年的192吨增长73倍,发展较快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全区渔产量500吨,从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只增长2.6倍,从1978年到2006年的28年间却增长29倍。

目前市场水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充足,价格便宜,人们吃鱼难的状况早已过去。

各类水域水面单产也提高很快,目前塘堰养鱼单产在6000~7500公斤/公顷的占10%,4500~6000公斤/公顷的占40%,3000~4500公斤/公顷的占40%,3000公斤/公顷以下的占10%,肥水养鱼的水库单产在2250~4500公斤/公顷,个别的达7500公斤/公顷,网箱养鱼一般达150公斤/m2左右,好的达225公斤/m2。

各类水域总面积达9316公顷,可养面积3442公顷,已养面积2447公顷,达到可养面积的70%。

塘堰已养达到可养的70%,水库除供场镇饮用水外的已养达到可养的90%,全区稻田18543公顷,可养面积9272公顷,已养面积3091公顷,占可养的33%。

养殖品种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1960年期间,养殖品种单一,各类水域均为鲤鲫鱼;第二阶段从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开始从湖北引进江河产的花白鲢、草青鱼苗投放,到草花白鲢人工内塘繁殖成功后,这期间主要养殖品种鲤、鲫、草、白鲢、鳙(花鲢)、青等6个品种;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品种也增多,名特优新品种开始养殖,主要品种除已有的外,又新增加或引进了斑点叉尾鱼回、大口鲶、云斑鱼回、团头鲂(武昌鱼)、黄颡鱼、甲鱼、黄鳝、鱼鳅、鲈鱼、中华倒刺鱼巴(青波)、乌鱼、革胡子鲶、中华绒螯蟹等近20个品种,逐步趋于多样性、科学性。

苗种情况:

鱼苗鱼种的培育、生产和投放,在70年代以前主要靠从江河捞苗和扎草内塘孵化获得。

70年代以后雁江区四大家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内塘繁殖成功,繁殖和培育技术逐步推广普及。

现在年生产水花1.6亿尾,培育苗种6000万尾,常规品种达到了自给自足。

但名特优新品种需大量从境外购进。

养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渔业生产养殖技术也日新月异,已从自生自灭发展到人放天养,再发展到半精养和精养时期,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成鱼养殖技术,科学放养技术,饲养管理技术,鱼病防治技术,水库和网箱养殖技术,成鱼捕捞和运输,渔业机械使用等技术已逐步普及到养鱼人员手中,很多养鱼人员已从最初的农民,逐步变成了具有一定养殖生产技术的行家里手,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广,成鱼产量连年上升,也涌现了部份靠渔业走上了小康之路的优秀农民,据2006年统计:

渔业年产值5—10万元的个体户有103户,10—15万元的有57户,50—100万元的有13户,100—500万元的有4户,年水产品营销额50—100万元的有18户,100—500万元的有10户,500—1000万元的有5户。

10年来即1996~2006年水产养殖基本情况见附表一。

2006年各水域类型养殖生产情况统计见附表二。

2006年各养殖方式生产情况统计见附表三。

2006年各养殖品种生产情况统计见附表四。

2006年水生动物疾病统计见附表五。

1996~2006年水产养殖生产发展情况表

附表一

水域

总面积

(公顷)

可养殖

面积

(公顷)

已养

面积

(公顷)

总产量

(吨)

总产值(万元)

养殖业劳动力总数

(人)

在全区大农业中的比重(%)

1996

9316

3442

2051

6116

5779

7700

2.3

1997

9316

3442

2247

7046

6657

7700

2.3

1998

9316

3442

2124

7512

4657

6987

1.5

1999

9316

3442

2127

8672

6345

28826

2.1

2000

9316

3442

2071

10018

6464

28717

3.4

2001

9316

3442

1915

11552

7777

23717

4.3

2002

9316

3442

1915

10500

7687

23717

3.8

2003

9316

3442

2131

12008

7934

23742

3.7

2004

9316

3442

2131

13034

8838

23597

3.3

2005

9316

3442

2447

14030

12705

24470

4.1

2006

9316

3442

2447

14720

15414

24950

4.1

2006年水产养殖生产发展情况表

附表二公顷

水域

类型

水域

面积

水域利用情况

利用率

(%)

总产量

(吨)

可养

已养

山平塘

2063

1650

1155

70

2908

水库

1350

1300

1199

92

4775

河沟

476

381

356

93

2986

其他

456

366

293

80

1294

合计

4345

3697

3003

81

11963

注:

不包含稻田养殖产量和江河捕捞产量。

 

2006年各养殖方式生产情况统计表

附表三

养殖方式

养殖产量

(吨)

养殖面积

(公顷)

养殖单产

(千克/公顷)

池塘粗养

300

400

750

池塘精养

2608

755

3454

大水面粗放

518

319

1623

大水面精养

3580

880

4068

网箱养殖

2874

1.99

1444221

稻田

2116

3003

705

其他

1294

293

4416

2006年各养殖品种生产情况统计表

附表四

养殖品种

总产量

(吨)

养殖面积

(公顷)

养殖单产

(千克/公顷)

鲢、鳙

5830

2354

2477

草鱼

2417

5445

444

鲤鱼

823

5801

142

鲫鱼

2560

6094

420

鲶鱼

2295

156

14711

其他

153

242

632

 

2006年主要水生动物疾病统计表

附表五

品种

主要病害名称

草鱼

烂鳃、肠炎、赤皮、出血、打印、疖疮、水霉

鲢、鳙

中华蚤、白头白咀、水霉、打印、烂鳃、绦虫、锚头蚤

鲫鱼

烂鳃、气泡、水霉、绦虫、鱼鲺

鲤鱼

烂鳃、竖鳞、肠炎、痘疮、白云、气泡、水霉、红线虫

鲶鱼

烂鳃、肠炎、水霉、赤皮

 

2.2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2.1主要经验

2.2.1.1领导重视

我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非常重视水产发展工作,每年的农村工作会议都要安排布置水产工作,区人大、区政协经常关心水产业的发展,适时对渔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审议,督促贯彻执行各项渔业法律法规。

区农办每年还把水产任务分解到各镇乡,各镇乡党委政府也都十分重视水产业的发展,区财政、公安、法制、物价、环保、科技、海事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给予了大量的支持。

这为我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2.2.1.2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渔业生产的发展也是伴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的。

如大水面发展的网箱养鱼,单产达150~225千克/m2,是常规养殖水面的几十倍,一公顷网箱的产量相当于300公顷塘堰,500公顷水库的产量,没有严格的科学技术作保证,产量是上不去的。

近年来我们主要是大力普及科学养鱼技术知识,千方百计提高养鱼人员知识技术水平。

一是举办各类培训班,根据不同季节、养殖情况,采取集中的或现场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办法,使养鱼人员学得进、看得懂、用得上、做得来。

二是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稻田养鱼》、《塘堰养鱼》、《网箱养鱼》、《武昌鱼养殖》、《鱼病防治》……等浅显易懂的科技资料,发放到各类养鱼人员手中,每年发放各类资料上万份。

三是组织科技人员走村串户或是到场镇进行科技赶场现场指导和咨询,每年咨询人数达2000人次以上。

四是派出去或请进来学习,这些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水产业的发展。

2.2.1.3结构调整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培育城郊经济,建设中等城市,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积极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是解放思想,破除以粮为纲的思想,发展优质高效品种,二是在大农业内进行结构调整,三是水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

稳定发展常规品种,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巩固提高养殖业,积极突破加工业,搞活营销业,不断延伸养殖—营销—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

2.2.1.4提高质量

市场竞争的核心问题是产品质量,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质量是关键。

我们注重了把好“四关”:

一是水域环境关,从养殖上控制,对那些工业、农业、畜牧和生活污染严重的养殖水域,进行分析检测和监控,配合环保部门督促有关部门搞好治理,指导养殖户趋利避害,改善水质;二是品种选择关,严格遵守国家种苗管理法律法规,不引进、推广有毒有害品种,对不适应本地气候,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坚决不引进或予以淘汰;三是把好渔用物资控制关,凡是农业部已公布的禁用渔药、渔饲料、添加剂、促生长剂等物资,坚决禁止使用,杜绝农药、激素、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残留,确保食品安全,保护人们身心健康;四是市场营销关,我区已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在鱼种、成鱼检验、检疫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实现从塘库—运输—市场—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使人们吃上“放心鱼”。

2.2.1.5强化渔政管理

多年来,我区坚持不懈地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和有关渔业的法律法规,加强了渔政管理工作,狠狠打击了违法行为,保护了渔业资源和广大渔农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给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2.1基础设施薄弱

我区虽有山平塘5078口,面积2063公顷,但由于年久失修,塘埂矮小单薄,垮漏严重,淤积严重,蓄水浅,部份病险水库蓄水少,严重地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

2.2.2.2养殖水面零星分散,形不成商品鱼基地

雁江区各类水面星罗棋布,使得渔业养殖处于分散状态,形不成规模气候,难以达到规模效益。

稻田养鱼发展不快,面积不大,单产低。

2.2.2.3产业结构调整不快

雁江区虽然农业文明历史悠久,但人们农耕意识根深蒂固,大农业的思想不够解放,结构不够完善。

一是在大农业中结构调整慢,二是水产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也差,养殖产值过大,而加工、运销、服务、游钓、休闲等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小,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领域的拓展,在产品结构上,大宗常规品种富足,而名特优品种货缺价高。

2.2.2.4产业化进程慢,产品不具特色,无品牌优势

雁江区虽然现在年产量达到1万多吨,但是,却处于多品种,小规模,各自为阵的发展状态,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种。

在生产中缺乏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基地和养殖户的发展,在流通领域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品批发市场。

2.2.2.5资金投入少,科技普及力度不够

近年来由于财政吃紧,导致每年水产经费投入少,使得一些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滞后。

2.2.2.6渔政秩序差,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毒鱼、炸鱼、电鱼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电鱼,已有上升趋势,在各类水域中电鱼现象防不胜防,破坏渔业生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河道网箱养殖受市场经济影响,群众私自增设养殖设施,致使河道网箱违规养殖面积急剧增加,严重增大了养殖风险。

而现在的执法装备、执法手段、执法人员、执法技术等都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2.3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2.3.1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奋斗”。

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不断深入的步伐,根据区委、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中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冲击较大,为水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形势。

2.3.2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展望

2.3.2.1各级政府重视水产业

从中央到省市近年来对发展水产业相继都做出了重要部署,这既是为了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入世的挑战,又因为发展水产业是综合开发国土资源的重要举措,将促进与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2.3.2.2水产业比较效益好,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