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34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    摧枯拉朽()  溃退()    荻港()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

经营:

摧枯拉朽: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

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

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学法指导一:

【找新闻导语的方法】

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只一段话)时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时一般是第一段话。

学法指导二: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

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4)新闻的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

“五个W”+“1个H”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

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2.小组合作交流:

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来源:

Z+xx+k.Com]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 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

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

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写出新闻的要素。

 

2.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新闻结构中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介绍此事件在于说明这次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附】

新闻有关知识什么是新闻——广义和狭义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语、背景、结语

新闻的要求——“五个W”和“一个H”

新闻的特点——传播性和真实性、时效性

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     弗洛伊德()

粉碎()安慰()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吞食:

安慰: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

你了解他们吗?

动手查一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篇新闻的语言富有特色,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试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1.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印币。

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欧元的硬币。

 

2.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导语中“再见啦,卡拉瓦乔。

再见啦,贝尔尼尼。

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

”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欧元与欧洲民族文化的关系,揣摩作者的感情倾向。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从中我们了解到了随着欧元的发行,欧洲人民正与以前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告别。

他们的那种不舍与依恋,让我们意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的骄傲,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根据信息补充句子。

①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

“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鹅都给你。

”羲之欣然提笔,得鹅而归,王羲之真是任性率真啊!

②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

“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

”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真是被世人珍重呀!

求鹅写经,为人;,其字为世所重。

2.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

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2 外国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   渗透()   卓有成就()   仲裁()

拨款()逝世()颁发()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来源:

学科网ZXXK]

遗嘱:

颁发:

建树:

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

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

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学法指导一: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

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

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

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