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960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docx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

高一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必修一专题汇编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

必修一专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

1.(2008年上海高考A11题)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点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在起义以前,多次参加科举,但是落榜。

后来看到基督教徒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大受启发,后来创立“拜上帝教”。

所以选C项。

2.(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8题)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案】D

【点拨】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

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

“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

蔡和森提出:

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

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

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994人,同年10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

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

3.(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点拨】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

A项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项中1919年执掌中国政权的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成立要到1927年;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到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

从报纸中使用简体字可知B项正确。

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7题)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答案】C

【点拨】本题以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作为入题点,考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相关知识。

侧重考查学生的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稍大。

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1中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B项;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民革命的中心从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才会呈现出湖南、湖北、江西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总之,抓住从几个关键信息,一个是时间信息,1926年6月-1927年6月,一个信息是地域信息,湖南、湖北、江西三地的农会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

不难判断选C项。

5.(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三大战役的掌握。

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应该先排除辽沈战役,因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所以此题正确的选项是C。

6.(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

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点拨】根据图片明确党的政策是针对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反动武装等,拥护工人利益,武装工农群众,由播撒革命火种可知是长征,故选土地革命时期。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依据国片中提供信息,“成立苏维埃政权”等,可以进行判断。

7.(2009年上海高考21题)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C

【点拨】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上半叶,独特的革命道路是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括城市,因此答案选C。

8.(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A

【点拨】“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

9.(2009年广东高考10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答案】D

【点拨】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为限制袁世凯权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孙中山又改为责任内阁制。

10.(2008年上海高考A13题)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答案】C

【点拨】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

注意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地点是上海。

选C项。

11.(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3题)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D

【点拨】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则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与鸦片战争有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有关。

12.(2009年江苏高考5题)“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立场。

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1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6题)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点拨】本题以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切入点,以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社会情况(尤其是社会习俗)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稍大。

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

总之,材料里作者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

故选A项。

14.(2011年海南高考17题)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答案】A

【点拨】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

所以A符合题意。

15.(2010高考安徽文综15题)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答案】A

【点拨】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

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

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16.(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答案】C

【点拨】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

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17.(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D.保留富农土地

【答案】C

【点拨】该题考查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的再认再现能力,是新增加的考点。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BD项与史实不符。

“双减双交”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土地公有制是在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实行农村公社实现的;保留富农土地是1950年进行土改时的政策。

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予以排除。

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推行土改,在中共当时主要矛盾由抗战时期的“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对派之间的主要矛盾,农村中就体现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彻底消灭剥削阶级,中共推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最终使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正确答案:

A

18.(2008年广东高考8题)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