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574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

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3、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4、教师角色: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5、教学风格:

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6、教学反思:

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7、教学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8、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9、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0、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11、学生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2、接受学习:

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13、动机: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4、学习动机:

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5、学习迁移: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16、学习策略:

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17、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8、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19、功能固着: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20、创造力: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1、品德: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2、自我意识:

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对自己发生的动作或行为,采取的决定,逻辑推断、生活体验等的组织、调节与控制,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

23、人际交往:

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24、学校人际关系:

是指学校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彼此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亲近或疏远的关系。

25、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任务。

答:

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预测与控制心理发展;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2、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

(1)心理学的综合化趋势;

(2)心理学的实用化趋势;(3)心理学的全球化趋势;(4)心理学的本土化趋势。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答: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包括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对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看法及高等学校的教师心理;

(2)、高等学校教学心里是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内容。

包括大学生学习心理、(3)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4)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4、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答:

(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5)教师的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答:

(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6、简述教师成长的基本过程。

答: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7、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与后天规律?

答:

(1)个体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以正常的遗传素质为前提,遗传素质一旦有缺陷,就会影响个体心理的正常发展。

(2)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生长发育的过程。

个体心理的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而生理的成熟又具有严格的程序性,特别是脑的发展的程序性,严格地控制着个体心理发展和行动表现。

8、学习动机的功能?

答: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

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有哪些?

答: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学习动机的复杂性(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10、简述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答:

(1)了解他们不良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2)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热情关心他们,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

(3)尊重大学生,以鼓励、表扬、给予信任等方式培养、调动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以理服人,树立榜样,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性。

(5)对于犯有某种错误,并开始意识到应当改正的大学生,要抓住醒悟的良机。

11、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结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对于内部与外部原因而言,个人若把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内部原因(例如个人的努力),那么将来其行为类似行为的动机则大大加强。

若把成功归结于外部原因(诸如运气、别人的帮助),则会体验到宽慰或感激,却对后来的行为动机影响不大。

在失败时个人若因为内部原因(如能力低下),会感到无能与顺从;若归因于努力不够(也是内部原因),则会有内疚或罪恶之感。

这对行为动机起削弱作用。

若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他人的缘故(外部),个人会感到愤怒;若把失败原因归结于运气不佳(外部),个人只感到无奈与惊异。

这对行为动机的作用也无甚大的影响。

显然,无论成功或失败,归结于内部时对动机的作用都大于归结于外部时对动机的作用。

对成败的归因影响个人的自信心,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

12、学习迁移的形成条件?

答:

客体因素:

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较高概括程度的已有知识。

主体因素:

学习者的技能和策略掌握水平;学习者的迁移心向。

13、学习策略的特点和要素有哪些?

答:

(1)学习策略的特点由主动性、艺术性、对策性和有效性四个特征。

(2)学习策略的要素分为①认知能力与学习方式②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③元认知技能与自我评价

14、问题解决包括哪些要素?

答:

有关的知识经验;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15、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①认识因素,包括智商、领域知识和策略性知识②人格因素

16、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答:

(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

(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3)塑造大学生创造人格;(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1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

答: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成分: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18、简述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答:

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正义感两个方面。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达到自律道德,是他们认识到规则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必须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

19、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答:

①提高认识水平②丰富感情世界③发展意志能力④促进道德形成

20、人际交往的功能有哪些?

答:

①信息交流功能②促进发展功能③协调整合功能④自我认识功能⑤心理保健功能

21、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平等原则

(2)尊重原则(3)信用原则(4)互助原则(5)宽容原则

2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答:

(1)仪表;

(2)空间距离;(3)交往频率;(4)相似性或互补性;(5)能力或个性品质。

2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

(1)智力水平正常;

(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意志行为健全;(8)价格完整统一;(9)心身特征一致。

24、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学习心理问题;

(2)环境适应问题;(3)性心理问题;(4)人际关系压力;(5)消费心里压力;(6)就业焦虑

2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1)本体因素:

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

主要包括:

生物遗传因素:

第一,遗传因素。

第二,病菌或病毒感染。

第三,脑外伤或化学中毒。

第四,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心理活动因素:

第一,认知因素。

第二,情绪因素。

第三,个性因素。

(2)诱发因素:

是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主要包括: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三、论述题

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

(1)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

(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2、论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答: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围绕问题,以捕捉问题—分析问题—实践研究—评估反馈为基本过程,周而复始的教学研究活动。

3、结合实际,论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答:

(1)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

(2)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3)渴望独立于仍然依赖的矛盾;(4)情绪与理智的矛盾;(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6)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

4、论述大学生学习的特征?

答: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内学习与课外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5、论述大学生动机的激发?

答: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6)开展适当的竞赛;(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

6、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阿特金森理论认为人的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他指出,规定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

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课题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或概率(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课题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可将成就动机公式表示为:

T=M*P*I。

奥苏贝尔提出了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三个方面的内驱力:

(1)认知的内驱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附属的内驱力

7、阐述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

答:

(1)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观察力;对大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及时准确的予以评价;让大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

(2)高尚道德情感的激发:

知情结合,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以美育为载体,丰富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真情感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3)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

树立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参与实践活动,锻炼道德意志;培养学生抗诱的能力;(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提供练习与实践的榜样,通过强化帮助大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方式;创设良好道德情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8、论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答: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在社会和大学生自我的教育中逐步实现的。

社会和高校的教育要建立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教育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完善。

(1)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

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入手,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重点从大学生追求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价值观入手进行积极地引导。

(2)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首先引导大学生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引导大学生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最后引导大学生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②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培养学生积极地悦纳自己的态度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再次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要教育大学生正确的对待挫折和失败,认真总结经验,知难而进、自强不息③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首先引导大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目的确定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措施明确、具体,其次,引导大学生自我监督,不断判断和修正自己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是否符合总体发展和阶段目标,再次引导大学生自我说服

9、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答: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不过分“追求完美”;要善于保持心理平衡;要保持合理的期望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学习负担适量;生活节奏合理;注意保护大脑。

(3)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保持自我情绪的最佳状态;学会妥善处理心理冲突;锻炼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处理好和老师的关系;处理好家庭及社会的关系;(5)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

学习目标适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目标符合社会的要求;目标与现实的一致性(6)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不断提高心理发展的动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0、论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答:

人格障碍:

指在人格特征上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主要表现:

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冲动性人格。

神经症:

由于神经因素造成的非器质性的心理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18岁到30岁的青年患者最多。

主要表现:

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

性行为变态:

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

主要表现:

异状癖、异性癖、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施虐癖。

神经病:

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和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

情感性神经病;神经分裂症;反应性神经病。

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扭曲客观现实;社会功能严重损失,不能正常处理人际关系;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丧失自制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