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7480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docx

四川省遂宁市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课件

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

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我国有如下谚语:

“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2.《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这说明当时

A.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      B.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

C.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3.钱穆《国史大纲》记载: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能够说明唐代手工业发展特点的史实为

A.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

B.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有定、汝、哥、官、钧五大名窑

C.城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D.有一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棉纺织技术

5.宋朝时期,本来衣食国家、与市场联系有限的士卒、宗教人士、官吏、皇室成员等人也积极介入商业,使宋代从事市场交换活动的人群变得复杂起来了,真可谓“全民经商”。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        B.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放宽        D.社会上层可倚权获利

6.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文中作出如下判断:

“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

”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创设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C.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D.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文明过渡的机遇

7.“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8.明朝中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B.重农抑商 

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9.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C.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10.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11.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最能说明

  A.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B.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

“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

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

业务蒸蒸日上,发展

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

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13.1948年4月2日《东北

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

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⑤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4.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15.钱颖一认为: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

”基于这一视角,下图(1992—2012年江苏省GDP增长示意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16.右图是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节选),

为此我国开展的一项运动及其目的

分别是

A.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政权

B.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满足国家

工业化的需要

  C.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

  D.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7.2015年1月1日,《人民日报》题为《为明天共筑长青基

业》的元旦社论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筑就长青基业的必由之路。

回溯历史,题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元旦社论应刊发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79年 D.1992年

18.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19.下面对1978年、2000年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1978年、2000年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单位:

%) 

 

A.国有经济仍处于绝对支配地位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变化主因

C.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更趋完善  D.公有非公有制经济均得到发展

20.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21.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

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

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A.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B.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

C.工业文明的冲击D.改革开放的深入

23.“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

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钳)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班班(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子邮件 C.邮寄信件  D.电报

24.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据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报纸

纪事

《申报》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

1932年,该报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磺

《新民日报》

1938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该报不得不宣布停刊

《救亡情报》

其发刊词说:

…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A.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C.民国时期报纸的报道都客观、公允

  D.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

的新闻事业 

25.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

下列对近现代成渝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川渝史事

史事解读

A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B

1911年11月27日,四川宣布独立,成立四川军政府。

四川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C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D

1898年,四川第一家近代化报刊《蜀学报》诞生,大部分是宣传维新变法,富国强国的文章。

《蜀学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26.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

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C.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D.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27.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

“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

八月初三日即

新历

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8.服饰和习俗的流行不仅反映时代思潮,有时也会与国际形势紧密相关,以下流行时尚中,与国家当时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的是

A.列宁装的盛行          B.

中山装的普及

C.剪发易服的出现        D.改良旗袍的流行

29.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

“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

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

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

想非常保守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30.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

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长袍马褂B.中山装C.西服 D.旗袍

31.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

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相对宽松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婚姻自由蔚然成风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

32.某人写道:

“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走陆路去东方,而是向西取道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海路。

”文中的“我”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

33.“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革命使人变得更贪婪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

34.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

35.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早期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

这些黄金白银主要流人西班牙,直接导致该国

  A.国力增强,从而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B.获得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对华贸易占据出超的有利地位

  D.物价上涨,从而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

36.“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

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

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

”据此推断科恩是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

37.右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

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

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

  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

38.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现代信息技术

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39.1920-1929年,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占总人口2%的人拥有。

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B.供需矛盾逐步加深

  C.自由放任导致生产萧条  D.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40.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

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  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

41.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

依据是罗斯福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42.著名经济

学家厉以宁教授曾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经济

  B.发展了多种所有制形式,解放了生产力

  C.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43.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

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多。

发生上述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44.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

方法。

下列比较中结论正确的有

①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都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中国国民革

命与俄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共同参与

③中国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相似——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相似——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46.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实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D.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47.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8.“(二战前夕)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实施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巨大成效

49.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

“本世纪(

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和罗斯福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缓解了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D.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上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人规模的劳动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A.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       

B.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51题36分,52题14分,共50分)

51.(36分)比较分析法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这一。

阅读下面几组话题的比较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研究一:

汉与唐的比较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图(如:

下图甲)(注:

丝绸在对外贸易的商品中占71.5%)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如:

下图乙)(注:

瓷器和茶叶在对外贸易的商品中占69.9%)

 

  

(1)读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及相关信息分析宋代对外贸易与汉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6分)

研究二:

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材料二:

欧洲人凭借从非洲人与美洲人那里掠夺来的巨额财富和获得的巨大的活动空间,再加上稍占优势的传统手工业,率先迈进了近代社会

而把在这些方面都优于自己的中国远远地抛在身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从政策性因素方面分析中国被西欧抛在身后的原因(6分)

材料三:

错失多次发展机遇的东方睡狮——中国终于清醒了,赶上了上个世纪的两趟末班车,……并且在本世纪也稳稳地踩好了新世纪的第一步……。

这踏踏实实的三步让中国与领跑者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3)这“三步”是指什么?

(6分)

研究三:

美国与英国的比较

材料四:

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

年份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1929

38

43

19

1933

22

25

53

1935

21

23

55

(注:

“消费税”指对本国生产的商品所征的税。

它是一种使用税,指向的是人们使用的日常商品,包括生活必需品)

在1913年、1926年、1931年、1952年,英国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分别为0、4%、17%、17%,同期,美国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则为33%、20%、53%、9%。

其中,在1930年—1939年,美国平均关税为43.6%。

——摘编自《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4)依据材料四,简述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税制的变化。

(6分)有学者认为:

这一时期美国税制调整未能帮助反而延缓美国走出危机。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从税制调整对市场的影响的角度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6分)

52.(14分)分裂与统一,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

……从14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前推进并最终得以完成。

(1)材料中“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

( 2分)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公元1500年前后?

(2分)

(2)简述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6分)

(3)中国最

初是通过何种渠道融入世界市场的?

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4分)

 

 

遂宁市高中2017级第二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0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