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29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北师大版

2019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找最小公

倍数说课稿北师大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找最小公倍数》81-82页。

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并总结归纳出一些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3.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让学生找4和6的倍数,进而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利于学生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

理由是:

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理由是:

《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理由是:

《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

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复习引入新课,通过表格探索新知。

学生在表格上找6和4的公倍数,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通过练习,观察出一些特殊情况下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4)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5)巩固练习、不断激发,最终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2.说学法

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

再者,学生个人通过表格完成,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学法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学案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做题,观察、归纳出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

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倍数,导入新课

1.表格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表格上的有共同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学习用集合的思想表示公倍数。

(三)通过同一题目不同方法的逐一出示学习:

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在对比学习中,根据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了解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的简便,并掌握此种方法。

(四)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分糖的题目。

理由是:

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六)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四、说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设计理念: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节课的板书我只选择了最主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其他内容我会用课件出示。

附送:

2019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

的面积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年级

上课日期

学科

课题名称

计划时长

教学目标

理解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快速地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6×4=24(cm2)

 

底6cm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6×4÷2=12(cm2)

 

2.梯形的认识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3.梯形的面积公式:

S梯形=(上底+下底)×高÷2

S=(a+b)×h÷2

 

2、基础练习

一、填空

  

(1)0.45公顷=()平方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3)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4)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高不变,面积()。

  (6)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

  

(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

()

  (3)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

  (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三、选择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①等底等高②完全一样③完全一样的直角

  2、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①24厘米②12厘米③18厘米④36厘米

四、应用题

1、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深0.8米,渠底宽1.2米,渠口宽2米,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

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三、组合图形的面积

1.面积公式的回顾:

填表。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文字)

面积公式(字母)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探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

m)。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0

15

30

40

 

3.求出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一、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

cm)

4

10

2

3

4

20

10

8

6

15

32

20

12

(1)

(2)(3)(4)

 

二、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4.

30dm

12dm5m

3m

25dm5m

 

四、本章小测。

一、填空(12分)

1)()平方米=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34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2)长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3)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

4)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若三角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6米和8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6)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28.5厘米,高是6.4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堆钢管,每相邻两层都相差1根,最上层2根,最下层8根,这堆钢管共(  )根。

8)在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长方形面积的()。

9)如右图,三角形ABE的面积是24平方米,且BC=CD=DE,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BCDE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

2)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

3)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梯形面积的大小分别与它们的底和高有关,与它们的形状和位置无关。

()

5)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三、选择题(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

①相等②不相等③不一定相等

2)用手拉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架,使它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原来长方形面积。

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

 

3)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

①小于②大于③等于

4)甲、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甲的底是乙的2倍,甲的这条底上的高是乙对应底上高的()。

①2倍②一半③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底是0.6米,高是0.4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①0.12平方米②0.48平方米③0.24平方米

四、计算:

(共24分)

1)找准所需条件,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单位:

米)(12分)

486.3

104

35

1246.3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

分米(共12分)

 

五、应用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一个平行四边形,高7米,底边是9.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三角形的花坛,底边是15米,是高的3倍。

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条下水道的横截面是梯形,下水道的宽是2.8米,下水道的底宽是1.2米,下水道的深是1.6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