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6861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8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公共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公共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公共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公共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docx

《公共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docx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附:

第一章公共规制

第一节公共规制概述

一、公共规制定义

所谓公共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公共部门(主要是行政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个人以及其他利益主体的活动进行干预的行为。

广义的公共规制,不仅包含与微观经济主体有关的干预行为,还包括与宏观经济有关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公共规制的原因

(1)自然垄断。

减少资源浪费和过度的市场进入,在技术经济上达到效率;

厂商在垄断利润的驱动下,其定价将大大高于成本,而产量将低于有效供给量,从而损害社会福利。

某些传统上被看做自然垄断的行业同样开始进入市场竞争领域,相应地,对这些行业的规制逐渐被放松或解除。

(2)信息不对称:

市场交易的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

导致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不能实现最优;

由于消费者缺乏对这些企业进行甄别的足够信息,一家企业的问题也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行业的灾难,如银行。

并不是所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都需要通过规制的途径来解决。

(3)外溢性。

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的不对称

排污收费制度、限制排放量、规定排污标准等措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外溢性问题。

(4)有益品。

有益品(MeritGoods)消费过程中私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的产品。

大于社会收益:

毒品

小于社会收益:

教育

二、公共规制种类

按照政策的目的和手段不同,公共规制一般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两个部分。

间接规制以形成并维持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目的,主要由司法机关通过反垄断法、民法、商法等法律对不公平竞争行为实行制约,并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

直接规制则是为了克服自然垄断、外溢性、信息不对称、市场公害等市场失效现象,一般由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而实施的干预行为。

根据其活动领域的不同,直接规制又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EconomicRegulation)和社会性规制(SocialRegulation)两大部分。

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问题,其规制对象包括电力、城市燃气、自来水、交通运输和金融等行业。

社会性规制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为目的,禁止、限制某些特定的行为。

社会性规制的领域主要包括存在外溢性、信息不对称、有益品等问题的领域。

三、公共规制理论

公共利益理论(PublicInterestTheoryofRegulation)

规制俘获理论(CaptureTheoryofRegulation)

规制经济理论(EconomicTheoryofRegulation)

1)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

公共部门进行规制,是应公众要求对市场失效进行纠正的需要,是为了提高社会福利。

公共利益理论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

没有阐述潜在的净社会福利收益是如何促使规制者如何采取适当行为的问题。

现实中存在大量反驳这一理论的证据。

例如货车运输行业、出租车行业都存在价格和进入管制,但这些行业并没有出现市场失效。

在很多时候,企业甚至游说规制的实现:

预期规制将会带来一个稳定的超额利润,这样,企业就有可能支持规制。

2)规制俘获理论

规制俘获理论来源于现实中的经验观察。

规制并不一定要和市场失效紧密相关。

是应厂商的要求做出的,规制有益于厂商,它总是趋于提高产业利润。

这与现实中很多规制现象相吻合。

例如,在货车运输业和出租车业

在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有证据表明,规制使厂商赚取了超额利润。

但是俘获理论也没有解释行业是如何控制规制的。

规制为什么不受其他利益群体的控制,而受厂商的控制呢?

(跟政府体制和权力分配有关)

存在一系列不受行业欢迎而且导致低利润的规制,包括公交、煤气等某些公用事业午的价格控制,以及有关环境、工人安全的社会性规制。

3)规制经济理论

规制经济理论是在俘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将研究重心放在规制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规制者本身所具有的各种动机上。

规制使得垄断利润的最终归属的决定权被授予了规制当局。

受经济利益驱使,各利益集团都会努力影响规制者进而对规制产生相应影响。

厂商等小集团(从人数上来看)能够更好地克服免费搭车问题,在博奔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

规制经常被利益集团(例如厂商)俘获,而牺牲对规制偏好较弱的较大利益集团(例如消费者)的利益。

将对规制者可能产生影响的集团,从行业扩展到各个相关利益群体,俘获理论仍然构成规制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放松或解除规制

公共规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和必需的。

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低效率

引发寻租行为

滞后性,如中星九号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公共规制的具体范围、公共规制的程度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公共规制(尤其是经济性规制)的放松或解除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政府陆续放松甚至解除了在电力、电信、铁路、航空、城市供水等很多领域的规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些传统上的自然垄断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或分工的细化,其自然垄断成分在减少。

例如,电信行业,随着卫星通信、光缆通信、移动通信和智能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电信行业的自然垄断强度正在减弱。

可竞争理论:

由于潜在竞争的存在,垄断者无须政府规制也不可能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放松或解除规制的背后是利益的变化。

当技术、管理的变化导致规制的收益和成本发生变化

相关利益团体的力量发生变化

展开新一轮的博弈

一些收益减少或成本增加的规制措施,其获得的支持降低,这些规制就有可能得以放松甚至被解除。

第二节公共规制方式

一、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

“进入规制”:

公共部门允许特定的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进入某个行业

限制过度进人,保障社会总成本的最小化。

例如城市煤气、自来水以及铁路、电信等行业。

进入规制可以采取特别许可、注册、申报等多种形式进行。

“退出规制”:

公共部门规定某些企业不能退出特定的服务领域。

例如普遍服务义务要求某些企业以可以承受的价格水平,对所有(或绝大部分)用户提供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某些基本服务。

普遍服务义务涵盖的具体产品或服务随着国家和行业的不同而不同。

如邮政局和一些电信公司必须以可以接受的资费水平,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其他高成本地区的居民提供相关服务。

二、数量规制

防止因投资过多(过少)或产出过多(过少)而造成价格波动、资源浪费或消费者需求难以获得正常满足

①投资规制,即公共部门对有关行业中企业的投资规模进行直接规制。

②产量规制,即政府对有关行业的产品产量或所提供的服务量进行直接规制。

三、标准规制

“标准规制”:

又称“提供服务规制”,是指公共部门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出要求,规定未能达到一定标准者不能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

作用:

防止自然垄断产业中由于不存在激烈竞争而出现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督促企业建立质量标准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例如:

对药品规定标准要求,药品上市需要经过规制机构的审批;对交通安全进行规制,要求乘坐机动车辆者系安全带;环境污染规制领域对汽油含铅量的规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规定;等等。

四、价格规制

“价格规制”:

在受规制行业中,公共部门通过公共定价的方式,影响企业决策,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产品或服务的公平供给目标。

规定按边际成本进行定价

规定按平均成本进行定价

规定最高价

规定最低价

规定价格涨跌空间,等等。

规定投资回报率。

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进行定价,可以实现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

但是,成本递减企业就有可能出现亏损,成本递增的行业会产生超额利润。

在成本递减的行业,当企业必须收支平衡时,需要将价格定得比边际成本高;

而在成本递增的行业,定价则应较边际成本为低。

这种以收支平衡为条件的定价方式,就是平均成本定价方式。

非线性收费

1.两段收费

厂商先向消费者收取一笔固定的、与消费量无关的购买权费(“基本费”),然后再根据消费量收取每单位的使用费(“从量费”)。

2.高峰负荷定价

如电力企业,午间往往是用电高峰时期,边际成本较大;而午夜是用电低谷,厂商的部分生产能力闲置,此时边际成本较小。

这种情况下,可采取高峰负荷定价。

通过规定投资回报率或收益率(RateofReturn)。

被规制企业首先向规制者提出提高投资回报率(或直接要求提高价格)的申请,规制者确定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最后以调整后的投资回报率作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定价的依据。

价格上限规制(或称价格帽规制,PriceCap)。

确定一篮子价格的上限,但允许企业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吸引新的客户。

最高限价是指数化的,往往跟零售价格指数挂钩。

有助于刺激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市场竞争。

五、征税规制

污染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让企业按照社会最优要求进行生产。

同时为政府治理环境筹集资金。

不同的税基(如固定税或非比例税)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分配效应,需要在税制设计时予以具体考虑。

税收无法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一样,污染税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第三节 经济性规制:

基于绩效的规制

理想的规制应该是激励相容(incentiveCompatibility)的规制

规制者能够通过规制实现其特定的目标;

受规制的企业也应该有充分的激励提高效率。

一、提高规制效率的措施

公共规制可以避免一些诸如在自然垄断行业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率

但同时也往往使得受规制企业内部产生诸多的低效率问题。

例如,管理低效、抑制创新、助长了工资一价格的螺旋上升、价格体系扭曲、投资决策草率等。

为此,一些旨在克服规制弊端、提高规制效率的措施先后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1)特许投标制

通过拍卖或招投标的方式,引入多家企业竞争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特许经营权,以使最有效率的企业能够中标,同时也使中标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公共规制的意图。

特许经营企业为了防止在下一经营期限中丧失特许权,只能不断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区域间竞争制度

以本区域以外的、与本区域受规制垄断企业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等各方面情况类似的垄断企业的生产成本为参照,制定本区域垄断企业的价格规制水平。

试图凭借其他地区企业的成就鞭策本地区垄断企业提高内部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规制部门与受规制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在垄断中引入了竞争因素。

(3)规制合同

规制机构通过与受规制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就与产品价格和成本有关的一系列指标做出约定,并视企业执行约定的情况,由规制机构采取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拥有法定的约束力,又比法律、法规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各国规制实践中普遍得到应用。

第四节社会性规制的加强

社会性规制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

当代经济性规制所强调的放松规制不同,社会性规制的主旋律是加强规制。

社会性规制的直接目的比较复杂

它既涉及环境保护、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

又包括政府对文化、教育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考虑。

政府通常没有专门的社会性规制机构。

社会性规制的手段较为广泛

包括对某些行为的直接禁止或限制

对市场准人、产品或服务质量、特定生产经营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以所谓标准、资格等形式出现的限制性规定。

许多社会性规制还没有特定的审查或检验制度。

1.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规制

旨在为劳动者提供保护。

对厂商而言,提高安全可以降低劳动者因为危险而要求提供的额外工资,减少劳动者抚恤金的费用。

厂商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在购买有关保险后减少安全方面的支出。

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要达成责任和赔偿协议,对双方都存在交易成本。

在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原委员会(OSHA)承担了管制工作健原和安全的主要责任。

例如,OSHA关于栏杆的规制要求了具体的高度(30一34英寸)、栏杆间隔(不超过8英寸)、厚度(至少为2英寸的木料和1.5英寸的金属管)。

SA8000认证

2.产品安全规制

产品安全规制主要对消费者提供保护。

依据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产品安全规制也常常不是强制性地实施已经发展出来的控制标准。

例如,药品规制机构可能会愿意容忍少数患者死于对药品的不可预见的中毒反应,只要这些同样的药品能够挽救其他很多人的生命。

中国在2003年新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并主管药品监管。

从2005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查缴“苏丹红一号”(一种可能致癌的食品添加剂)

3.环境污染规制

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是外溢性的存在。

包括像发电厂这类固定污染源的空气污染,机动车辆这种移动污染源的空气污染

诸如造纸厂和残留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等,范围十分广泛。

居民是这些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

仅对污染徘放和发放进行管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对产生废弃物的工厂和对危险废弃物质的处理。

一般说来,经济刚处于起步阶段时,无法对环境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起飞,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变得严重。

再随着经济进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人们环保意识大大增强,对原先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始进行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有所缓解。

在应当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或许无法避免

那种优先考虑非经济因素、进行一刀切的规制政策往往是一种政治上的偏好。

最经常采用的规制措施是对污染排放量进行规制

对污染源进行分区、将来自污染排放的影响限制在局部地区的做法也经常被采用。

常见的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

(1)排污收费(税)制度。

根据企业或污染源产生的排污量征收税费。

(2)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

如果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低于其被允许的排放水平,企业可以将剩余的许可证出售给其他企业或者用来抵消本企业设施的过度排放。

(3)降低政府补贴。

美国的林业部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木材,这与过多的补贴有关。

如果削减补贴,林业部门就无法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木材,环境质量也将因此得到改善。

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并为技术革新及扩散提供持续激励。

这些方法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特点与功能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

公共产品(Publicgoods)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产品(Privategoods)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公共产品的定义

更严格地说它是一种公共服务。

二、公共产品的经济特点

(一)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增加使用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

免费搭车。

公共产品的经济特点

但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也不是绝对的。

太拥挤时

技术的发展

(二)公共产品的非物质生产性

公共产品一般都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服务、精神产品。

公共经济的生产活动虽然也有物质资源的消耗,但其生产活动的结果一般不是物质财富的产出。

(三)公共产品的经济两重性

(1)一方面可以为生产服务,一方面又能直接为居民生活服务。

(2)商品性和福利性。

(四)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全国性公共产品

地方性公共产品

世界性的公共产品

(五)公共产品的垄断性

自然垄断

政府管制

三、公共产品生产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调节宏观经济

(二)稳定社会秩序

(三)改善市场条件

(四)提高生活质量

(五)发展文化教育

(六)巩固国家安全

(七)保护生态环境

(八)推动经济增长

调节宏观经济

在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主要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人起飞的中级阶段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进人中级阶段后,财政支出中公共支出的比重以及社会总投资中政府投资的比重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到经济发展的成熟期,国家开始强化经济稳定功能,于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转向提供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福利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节公共产品与其发展趋势

一、公共部门的系统结构

(一)按公共产品的功能划分公共系统

(二)按公共产品的消费属性划分公共领域

(三)按公共产品的社会职能划分公共部门

二、公共产品的发展趋势

(一)按公共产品的功能划分公共系统

1.公共能源系统。

2.公共水利资源及排水系统。

3.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4.邮电通讯系统。

5.公共医疗卫生系统。

6.教科文系统。

7.环境保护系统。

8.公共福利系统。

9.旅游系统

10.公共安全系统。

back

(二)按公共产品的消费属性划分公共领域

1.满足个人生存的非物质生活需要的领域

医疗卫生

体育

旅游

公共福利

其他社会服务业

2.满足个人发展的精神生活需要的领域

大、中、小学

图书、报刊出版

广播、电视

文化娱乐

(三)按公共产品的社会职能划分公共部门

1.科学研究及其服务部门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图书情报

信息咨询

2.社会公共管理部门

各级政府机关

社会团体NGO

3.社会公共安全部门执法组织机构

武装警察

公安、消防

军事单位back

公共产品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

2、超前化

3、供给市场化

第三节 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

一、公共产品需求的特点

二、影响公共产品需求的因素

三、公共产品需求的未来

一、公共产品需求的特点

(一)公共产品需求边际效用的递增性

(二)公共产品需求的价格调节性

(三)公共产品需求的替代性

(四)公共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

二、影响公共产品需求的因素

(一)公共产品的价格

(二)公共产品的功能

(三)社会文明程度

(四)居民消费文化

(五)居民收入水平

三、公共产品需求的未来

(一)公共产品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大

(二)公共产品的需求结构不断丰富

(三)公共产品的需求质量不断提离

第四节 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

一、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

二、影响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分析

三、公共产品供给的变化趋势

一、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

(一)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

(二)公共产品的规模供给

(三)公共产品的无差异供给

二、影响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分析

(一)需求决定供给是公共产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二)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与质量

(三)公共经济资源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

(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决定公共产品在社会总供给中的比例

三、公共产品供给的变化趋势

(一)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趋向多元

(二)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趋向丰富

(三)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日趋提高

附:

第三章:

政府预算

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

一、预算的定义

预算(budget)一词,英文原意是皮包。

英国早期的财政大臣用来装向议会提交的政府需求和资源报告的皮包就是budget,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表示“预算”。

每个人都经常在做预算。

每天,我们要决定一天的时间安排

要决定一天中的金钱消费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涉及预算。

街头的小店需要做预算,大型跨国公司也需要做预算,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同样需要做预算。

预算衡量相对于目标的进度,识别组织中的缺点和不足,控制并整合大型机构下属单位的各种行为。

最简单的预算是一个报告或报告的汇编,涉及一个组织(家庭、企业和政府)的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活动、目标等信息。

预算是前瞻性的,涉及未来预期的收入、支出和绩效.即是对于未来收支活动的预先安排。

政府预算

从公共管理者的视角来看,预算是制定政府计划和政策的重要工具。

预算体现行政首脑的施政纲领。

一般来说,预算可以做如下定义:

预算是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种项目的计划,包括对所需资源和可用资源的预计。

(通常还需要与过去一个或多个时期进行比较,并说明未来的需求)。

通俗地说,预算是预先安排的基本收支计划。

政府预算就是公共部门预先安排的基本收支计划,它反映公共部门的所有经济活动。

政府预算与私人部门的预算相比的特点:

政府预算规模的灵活度大于私人预算。

例如,公共部门可以通过举债,扩大预算规模。

其次,政府预算决策是非营利性的,这与私人预算的营利性不同。

二、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政府预算产生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英国。

在13—19世纪期间,英国社会与封建君主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其中包括1215年的《大宪章》事件、17世纪40年代的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及19世纪上半期的宪章运动等

英国政府收支的全部决定权逐步转到了英国议会手中。

为此,英国新兴的市场和资本力量,就通过议会,直接控制和决定政府的收支活动。

尽管这一过程是艰难的

政府预算制度在英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预算制度是经济利益争夺的产物

政府预算制度是英国社会公众与君主之间经济利益争夺的直接产物。

纳税人的钱应由纳税人选出的代表来控制,还是由花钱的政府来控制?

这个问题的争论在英国曾持续了7个世纪。

“非赞同毋纳税”原则在法律上的确立,直接回答了这一问题,成为英国政府预算制度开始形成的最初标志。

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从根本上促成了政府预算制度在英国的形成和发展,促成了从传统的财政制度向公共财政制度的演进和转化,而不是“看得见的手”,即君主及其政府有意安排作用的结果。

2.政府预算制度是政治格局变动的直接结果

以封建君主为代表的没落封建势力和以议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势力之间,经过长达数百年的政治角逐较量的结果。

英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建立,正是直接依靠议会对国王财政权的控制实现的。

“无代表,不纳税”就体现了这一点。

3.政府预算制度是议会对君主财政权剥夺的直接结果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史,也就是议会为控制政府的“钱包”,即政府财政而斗争的历史。

政府预算制度的建立过程,从控制部分税收权开始,经历了部分税收军费支出全部税收拨款陈述王室年俸王室收入年度收支计划报告审计……等,逐步推进并最终完成的。

4.政府预算制度直接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过程,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和剥夺,使之不仅不能危害市场活动,反而必须为市场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的过程。

没有政府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形成,就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形成。

三、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性质

政府预算制度产生于英国,其基本原则逐步为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模仿和借鉴,成为现代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建立政府预算的过程和经历不同,所形成的具体制度形式和安排也不同,但并不影响其基本性质和原则的共同性。

大体上说,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

1.计划性

政府必须预先编制下一预算年度的收支计划,并向议会提交预算草案,经过议会的审议批准之后才能执行。

如果议会没有批准,政府无权动用财政钱款。

2.归一性

所有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须纳入政府预算,都必须受到议会和社会公众的决定、约束和监督。

我国的预算外支出与收入

预算外支出

不列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支出。

1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各项地方附加,主要用于补助、兴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型企业、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的修建维护及地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改造等;

2由各级主管部门、企业使用的各项专用基金,开支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职工福利、职工奖励及发展生产各方面;

3由事业行政部门以收抵支的特种奖金,需依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支出。

预算外收入

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

主要是:

1纳入地方财政的预算外收入。

如工商税附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