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6841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docx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

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

“我非相,乃摄也”。

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

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

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2.“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

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是少数人的民主B.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C.缺乏自由平等精神D.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3.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

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

据此可知,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

A成为了选官的最主要制度B.选官的标准发生根本性变化

C.因为士族势力没落而调整D.为科举制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4.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B.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

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D.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

5.汉律最初是在秦律基础上制定的,后开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一现象反映出汉律()

A.废除秦律,维护统治B.以礼入法,儒法融合

C.神化皇权,强化专制D.损益秦法,巩固统一

6.公元前509年,瓦勒里乌斯当选罗马执政官后,颁布法律规定:

“公民在遭到官吏给予的死刑、鞭笞或罚款等惩罚时,都有权上诉。

在上诉期间,他不应受到官员的处罚。

”这体现了罗马法(  )

A.注重维护私有财产安全B.重视保护公民的权益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程序繁琐且形式单一

7.列宁曾指出:

“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

”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A.“一国两制”构想B.村民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经济特区制度

8.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

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9.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下列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两税法取消丁税,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B.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两税制下封建国家改变了赋税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

D.两税法简化税收明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

清代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

这反映了户籍制度的实质是()

A.维护儒家伦理道德B.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保证选官相对公平

12.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

材料反映了()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建立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13.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依靠原始的渔猎、采集等寻找食物转变为主要依靠饲养和种植获取食物。

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种植经济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

C.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14.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对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从而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15.“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

”材料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特点()

A.有利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B.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C.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要求D.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

16.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

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

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17.明朝白银货币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

材料表明,明朝白银货币化()

A.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B.使明朝的社会迅速转型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18.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

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B.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

19.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则变得次要。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中国古代的“卫生”常与“养生”相连。

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

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2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十数个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

这反映了()

A.诸侯纷争B.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

C.百家争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2.有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

据此可知()

A.佛教逐渐儒学化发展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D.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增强

23.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

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

历仕三代皇帝,唐肃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

这表明当时中国()

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

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24.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古时期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B.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D.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

25.举荐和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方式选拔人才。

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一旦出现贪污腐败,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到察举者。

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了察举年龄,引入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

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

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以及为避免举荐可能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举措。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着力点,并简析其主要目的。

(4分)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举荐和考试在汉、宋两朝官员选拔机制中地位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两者本质意图的一致性。

(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

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

”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

“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

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

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

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

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

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

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

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

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

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

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

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79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

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

(6分)

(2)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又说: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孟子见梁惠王时曰:

“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展”。

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

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

“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

”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

“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

……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

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

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

——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D

2.答案:

B

详细分析:

“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对于西方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影响,主要是借鉴了古希腊的一些民主原则,B正确;A在材料中体现不出;C、D说法错误。

3.答案:

C

详细分析:

材料核心信息是南朝时期对九品中正制度的评价和选官标准的调整,这是这一时期庶族地主兴起,士族走向没落在选官制度调整中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材料无法体现选官制度的比较,排除A项;选官标准的根本性变化是科举制的诞生,B项错误;材料本身无法体现与科举制的关系,D项错误。

4.答案:

D

5.答案:

B

6.答案:

B

详细分析:

根据材料“公民有权上诉”“在上诉期间,不应受到官员的处罚”可知,罗马法保护公民的权益,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私有财产安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和形式,排除D项。

7.答案:

C

详细分析:

“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借鉴,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8.答案:

C

详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材料表明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中国政府坚持“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的方案,中国政府强调拥有对此事件的报道主权,表现出强烈的主权原则,C项正确。

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本身反映出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中国政府维护主权,而不是强调中国在中美外交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排除B项;中国力争报道主权与反对霸权主义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9.答案:

A

详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两个挂钩”原则,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A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各国贸易自由化,没有涉及金融方面,排除B项;C项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排除。

10.答案:

A

详细分析:

两税法量出为入,加重了广大贫苦人民的负担,“减轻了”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两税法由纳税人所在地进行征收,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法下每户需缴纳户税和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进行纳税,改变了以往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B

详细分析:

根据“维护”“教化”“稳定”“限制”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户籍制度的实质就是为了巩固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维护伦理道德并非户籍制度的实质,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限制人口自由迁徙”而不是限制人口流动,并且这也不是户籍制度的实质,故排除C项;户籍制度的实质并不是保证选官公平,故排除D项。

12.答案:

B

详细分析:

材料“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属于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措施,故选B项;材料“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反映的是国家减少了行政干预,并不意味着政府行政能力削弱,排除A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已建立,排除C项;材料“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反映的是国家减少了行政干预,排除D项。

13.答案:

A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产生。

由材料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逐渐代替渔猎和采集,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故A项正确。

B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C项中的“根本改变”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项排除。

14.答案:

B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物种交流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项正确,A项排除。

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物种交流对欧洲饮食习惯的影响,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D项排除。

15.答案:

B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特点。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工具从笨重到灵巧,适应了小农经济生产人力少、规模小的特征,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女织”的内容,A项排除;这种发展特点主要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较小的特征有关,与自给自足无关,C项排除;这种发展特点适应了小农经济个体生产的需要,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D项排除。

16.答案:

B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革命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信息革命在德国“工业4.0”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全球经济的复苏问题,也体现不出挖掘其经济潜能的特征,A、C项排除;德国已经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且材料不涉及工业体系的问题,D项排除。

17.答案:

C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由材料“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明朝白银货币化冲击了传统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分析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排除A项;“迅速转型”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由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的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排除D项。

18.答案:

C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

由材料可知,荷兰金融业的发展解决了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荷兰人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荷兰金融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专制王权,A项排除;B项与荷兰金融业的兴起无直接关系,排除;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地中海沿岸的经济状况,D项排除。

19.答案:

D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14世纪西欧城市建设变化的影响因素。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教堂在西欧城市中的位置变得次要,而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建设的这一变化体现了当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人文精神萌发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项。

20.答案:

B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卫生”概念。

根据题干可知,晚清时期政府仿照近代先进国家“卫生”行政化,建立近代“卫生”机构,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B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出“卫生”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排除A项;C项中的“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题干仅反映政府推动“卫生”事业的近代化,并不能反映卫生服务的普及,排除D项。

21.答案:

D

详细分析:

材料“同中有异、异中见同”说明这些地域文化既凸显出多方位的格局,又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多元一体的特点,并没有体现诸侯纷争和百家争鸣,故A、C两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原文化居于中心地位,故B项排除。

22.答案:

A

详细分析:

材料“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学经典中逐渐出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伦理思想,而且地位比较突出,体现出佛教逐渐儒学化的发展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故排除B项;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佛教吸收儒家思想与民族交融无关,故排除D项。

23.答案:

C

详细分析:

综合材料分析,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的经历体现了当时唐文化对周边国家有巨大的吸引力,且体现出当时唐朝开放与自信的胸襟,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科举制参考资格,故A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日本的政治制度,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吸收,故排除D项。

24.答案:

B

详细分析: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炼丹术传播到欧洲,并在欧洲中古时期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现代化学,这表明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故选B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并不是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炼丹术与现代化学并不是同一科技成果,故C项错误;炼丹术不属于自然科学理论,故D项错误。

25.答案:

(1)依据:

品德和才能。

(2分)

举措:

惩罚举荐不实者;察举者承担连带责任;限制被举者年龄;引入考试机制;实行过程监察。

(4分)

(2)着力点:

命题环节和阅卷环节。

(2分)

主要目的:

确保公平公正。

(2分)

(3)差异:

汉代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宋代完全以考试来选拔。

(4分)

一致性:

巩固统治。

(2分)

26.答案:

(1)不同(6分)

①内容:

中国账局从事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