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23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河南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联考试题生物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母本去雄”操作的下一步操作是

A.父本去雌B 人工授粉

C. 自花传粉D.套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

对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

【详解】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

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ﻫB、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图示表示测交实验,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B.

3.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每对基因均独立遗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个体可产生16种基因型的配子

B. 该个体自交后代有27种基因型

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4

D.该个体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可拆成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决,分别求每对基因的结果并最后乘积。

【详解】A、该个体可产生2×1×2×2=8种基因型的配子,A错误;

B、该个体自交后代有3×1×3×3=27种基因型,B正确;

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1×1/2×1/2=1/8,C错误;

D、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该个体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2×0×1/2×1/2=0,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推测出F1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B. F2的3: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其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

D. 用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F1都表现为高茎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

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详解】A、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推测出F1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A错误;

B、F2的3:

1性状分离比需要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为前提,B正确;

C、豌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孟德尔选取了豌豆这一实验材料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

D、用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F1都表现为高茎,据此他把高茎称为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A.

5.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表示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组合

亲本(性状)组合

后代性状及数量

花腋生

花顶生

花顶生×花顶生

0

804

花腋生×花腋生

651

207

花顶生×花腋生

295

265

 

A. 豌豆花的腋生性状是显性性状

B.实验一后代中的花顶生豌豆的基因型都是bb

C.实验三后代中的花腋生豌豆都是杂合子

D.实验二后代的花腋生豌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

根据杂交组合二:

腋生×腋生→腋生:

顶生=3:

1,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腋生相对于顶生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杂交组合一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杂交组合三:

顶生×腋生→腋生:

顶生=1:

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豌豆花的腋生性状是显性性状,A正确;

B、花顶生为隐性性状,故实验一后代中的花顶生豌豆的基因型都是bb,B正确;

C、实验三为测交,其后代中的花腋生豌豆都是杂合子,C正确;

D、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均为Bb,其后代中表现为花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和Bb,二者的比例为1:

2,故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2/3,D错误。

故选D.

6.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的精原细胞和精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有5种形态

B.精原细胞和精细胞都含有Y染色体

C.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的2倍

D.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只能是精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果蝇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其中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雌性的染色体组成为6+XX,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6+XY。

【详解】A、由分析可知,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6+XY,而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故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有5种形态,A正确;

B、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而精细胞中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有Y染色体,B错误;

C、精细胞是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故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的1/2,C错误;

D、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既可以经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也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过程产生精原细胞,故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精原细胞,D错误.

故选A.

7.如图是某哺乳动物个体(

)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可能是由乙细胞形成的

C.甲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开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D.正常情况下,丙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细胞表现为均等分裂的趋势,故可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同时也能确定该动物为雄性,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为体细胞。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动物为雄性,故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故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可能是由乙细胞形成的,B正确;

C、甲细胞中有含有4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错误;

D、丙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是着色点分裂后产生的子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是彼此相同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明确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右图是某种鸡羽毛的毛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亲代芦花雄鸡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配子

B.B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均为纯合子

D. 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子代中雌鸡均表现为非芦花

【答案】C

【解析】

【分析】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即含有ZW,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即ZZ。

根据图中所示的杂交结果可知,后代中芦花:

非芦花的比例为3:

1,但是非芦花只在雌性个体中出现,故此可知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相关基位于性染色体(Z)上,据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ZBW、ZbW、ZBZB、ZBZb.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亲代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正确;

B、B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正确;

C、子代中的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ZBZb,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C错误;

D、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ZbZb,二者交配,子代中雌鸡的基因型为ZbW,故均表现为非芦花,D正确。

故选C.

9.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DNA合成所需的原料来自亲代噬菌体

B催化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酶来自亲代噬菌体

C. 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在T2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

【详解】A、子代噬菌体DNA合成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A错误;

B、催化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酶来自细菌,B错误;

C、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C正确;

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转录成的mRNA,D错误。

故选C

10.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

C.水稻的遗传物质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是DNA或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

【详解】A、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其组成元素中不含有S,B错误;

C、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C正确;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复制时需要模板、原料和酶,但不需要能量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分子只复制一次

C. DNA分子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

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

DNA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

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

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A错误;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复制一次,分裂一次,B正确;

C、DNA分子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是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关系,C正确;

D、DNA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由一条母链和新形成的一条子链形成,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聚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

B. 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可转录出多个mRNA分子

C.一种tRNA可转运多种氨基酸

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数量是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基因表达的本质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详解】A、多聚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由于翻译的模板是相同的,故多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含有许多基因,故可转录出多个mRNA分子,B正确;

C、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错误;

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数量大于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D错误。

故选B.

13。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

根据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后人做了相似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E组中,B、C、E组的小鼠不会死亡

B. B组煮沸的目的是将有荚膜的细菌杀死

C.比较D、E两组,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D.D组出现有荚膜细菌的效率与DNA的纯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教材经典实验,遗传物质的探索。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A、A~E组中,A组小鼠中注入的是有毒的肺炎双球菌,所以小鼠死亡;B组小鼠中注入的是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故小鼠不死亡;C组小鼠体内注入的是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故小鼠不死亡;D组小鼠体内注入的是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的DNA和无毒性的肺炎双球的混合物,由于无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在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的DNA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化,进而导致了小鼠死亡;E组小鼠体内注入的是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和无毒性的肺炎双球的混合物,结果无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没有发生转化,故小鼠不死亡,上述五组实验中死亡的只有A、D两组小鼠,A正确;

B、B组煮沸

目的是将有荚膜的细菌杀死,进而研究煮沸的有荚膜细菌的毒性,B正确;

C、由于D组加入的是DNA,E组加入的是蛋白质,所以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正确;

D、D组出现有荚膜细菌是无荚膜细菌发生转化的结果,其转化效率与DNA的纯度有关,D错误;

故选D.

14.囊性纤维病患者的一个编码跨膜蛋白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跨膜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最终使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发生改变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该实例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跨膜蛋白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转录和翻译过程

D.控制跨膜蛋白合成的密码子位于DNA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密码子:

信使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因此遗传密码在mRNA上。

密码子有64种,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有3个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

【详解】A、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相关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

B、该遗传病的发生是基因突变后,转运氯离子的载体功能异常导致的,可推测该实例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

C、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故可知跨膜蛋白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

D、控制跨膜蛋白合成的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故选D.

15.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能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多肽链,结合在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称为多聚核糖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聚核糖体使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明显缩短

B. mRNA能作为翻译的模板

C.细胞核内的mRNA通过核孔后才能形成多聚核糖体

D.多聚核糖体能使少量mRNA分子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mRNA链可以同时结合好几个核糖体同时开始翻译,这样可以保证细胞生产蛋白质的高效性。

【详解】A、多聚核糖体不能使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明显缩短,A错误;

B、mRNA的功能是作为翻译的模板,B正确;

C、细胞核内的mRNA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进而才能形成多聚核糖体,C正确;

D、多聚核糖体能利用少量mRNA分子为模板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了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效率,D正确。

故选A.

16.下列与基因突变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无关

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C.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

【详解】A、人类癌症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故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据此可知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正确;

D、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故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正确。

故选A.

1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都会随着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C.非等位基因随着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自由组合

D.基因重组不能作为生物变异的来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突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基因中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为杂合子因此不能表现;

不同的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

【详解】A、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不会随着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C错误;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错误。

故选B.

18.某基因的中间相同的位置发生了两种类型的突变,突变1为插入了G,突变2为插入了GGG。

下列有关这两种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1只能改变1个氨基酸序列

B.突变1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C. 两种突变都会导致转录无法进行

D.突变2对性状的影响一定比突变1的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中碱基增添或缺失的位置不同,影响结果也不一样:

增添或缺失的位置在最前端,会引起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或不能表达(形成终止密码子);在中间某个位置会造成肽链提前中断(形成终止密码子)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在该序列最后则不影响表达或使肽链延长。

【详解】A、突变1可能会改变突变位置之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突变1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B正确;

C、两种突变都不会导致转录无法进行,C错误;

D、突变2对性状的影响一定比突变1的小,D错误。

故选B.

19。

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翅对缺刻翅为显性.某正常翅雄果蝇和缺刻翅雌果蝇杂交,F1出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

某同学欲判断该变异属于哪种类型,下列杂交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各配子活力相同,雄性个体含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时胚胎死亡)(   )

A.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缺刻翅果蝇所占比例

B.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雌雄果蝇比例

C.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缺刻翅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缺刻翅果蝇所占比例

D. 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缺刻翅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雌雄果蝇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

假设控制果蝇翅型的一对等位基因是B、b,则亲本缺刻翅雌果蝇(XbXb),正常翅雄果蝇(XBY),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出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XBXb→XbXb,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XBXb→XbO.

【详解】A、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

缺刻翅(XbY)=1:

1,可知子代中有1/2表现缺刻翅,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和XBO):

缺刻翅(XbY和OY 胚胎致死)=2:

1,可知子代中缺刻翅比例为1/3,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A正确;

B、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

缺刻翅(XbY)=1:

1即雌性:

雄性=1:

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和XBO):

缺刻翅(XbY和OY )其中OY胚胎致死,即雌性:

雄性=2:

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B正确;

C、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由于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在统计后代缺刻翅果蝇所占比例都是100%,无法区分,C错误;

D、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如果子代全为缺刻翅(XbXb、XbY)雌性:

雄性=1:

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如果子代全缺刻翅(XbXb、XbO、XbY和OY 胚胎致死)即雌性:

雄性=2:

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D正确。

故选C.

【点睛】学会用假设法分析有关基因位置或基因型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下列有关果蝇的染色体、染色体组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能表达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C.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未成功分离会形成多倍体果蝇

D.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会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

【详解】A、由分析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含有性染色体,故都能表达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B正确;

C、减数分裂时如果性染色体未成功分离,则会形成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该配子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