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648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病毒是一类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

  质是一类含有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形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超显微大分子微生物。

  2.噬菌体:

侵染在细菌、放线菌内的病毒,也叫细菌病毒。

3.内毒素:

4.类毒素:

  5.转导:

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

  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6.转染:

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

  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7.点突变:

指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突变。

  8.基因突变:

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

  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9.BOD5:

微生物分解1L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毫克数,又称生化需氧量。

  10.活性污泥:

指一种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

  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病毒的能力。

  11.抗代谢物:

又称代谢拮抗物或代谢类似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

  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代谢物质。

12.呼吸:

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

  13.同步生长:

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称为同步生长。

  14.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发育后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子细胞

  群体。

15.抗原:

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

  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16.抗体:

是高等动物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

  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7.微生物: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能够独立生存,必须在显微镜下或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

  清楚的一类微小的低等生物组合。

  18.培养基:

是指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

  用的混合营养料。

  19.原核微生物:

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

  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20.防腐:

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

  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二、问答题

  1.革兰氏染色原理,如何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答:

初染→I2助染→乙醇脱色→蕃红复染

  原理:

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当革兰氏阳性细菌遇到乙醇时,肽聚糖脱水收缩,降低了细胞壁的通透性,被染进去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存在细胞内,以致初染染色深紫色;当革兰氏阴性细菌遇到乙醇时,脂质溶解,增加了细胞壁通透性,被染进去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抽离出来,复染颜色红色。

  鉴别:

经革兰氏染色后,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

2.溶源性细菌定义,特性?

  答:

定义:

是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

  特性:

①溶源性是遗传特性;

  ②前噬菌体不同于营养期噬菌体,无感染能力;

  ③前噬菌体可以脱离宿主细胞染色体,发生自发裂解;

  ④诱发裂解,某些理化因子可提高前噬菌体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脱离的频率;⑤免疫性、溶源性细胞对同一噬菌体表现出抵抗力;⑥消失溶源性(复愈性);⑦溶源转变,产生新的表型。

  3.土壤中分离四大细菌及所采用的培养基,在形态上如何鉴别?

  答:

培养基:

①细菌—肉汤培养基

  ②放线菌—淀粉培养基③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④霉菌—察氏培养基  

  菌落形态:

干,大而松霉菌

  干,小而紧放线菌形态  湿,大而厚酵母菌  湿,小而薄细菌

  细胞形态(低倍镜下):

丝状,粗霉菌  丝状,细放线菌  分散,大酵母菌  分散,小细菌

  4.磺胺药抑菌机制?

  答:

磺胺的结构与细菌的一种生长因子对氨基苯甲酸高度相似,磺胺能在细菌合成叶酸过程中竞争性的与二氢叶酸合成过程中二氢喋酸合成酶结合,组织了PABA参与合成二氢叶酸,从而组织了叶酸合成,破坏了细菌细胞活力。

5.青霉素杀菌机制?

  6.两种连续培养原理。

  答:

①恒浊法:

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

  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对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方式。

  ②恒化法:

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方式.是通过控制某一营养物的浓度,使其始终成为生长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达到的,因而可称为外控制式的连续培养方式。

装置恒浊器控制对象菌体密度培养基无限制生长因子培养基流速不恒定生长速率最高速率产物大量菌体或与菌体相平应用范围生产为主行的代谢产物恒化器培养基流速有限制生长因子恒定低于最高速率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实验室为主7.出发菌株类型,为什么进行中间培养?

  答:

类型:

①野生型菌株;②生产上经过自发突变的菌株;③已经诱变过的高产菌株。

  原因:

①使突变基因性状稳定表达出来,诱变剂进入细胞到DNA需要时间;②DNA酶修复需要时间;③基因型改变,表型不变,在下一代表型才发生变化。

8.有性杂交程序。

  答:

①两亲本菌株的选择;  ②单倍体细胞分离;

  ③单倍体细胞遗传标记的制作;  ④杂交;

  ⑤杂合子的检出;  ⑥优良个体性状筛选。

  9.单细胞生长曲线。

  答: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即每个小时分裂次数的不同,一般可把典型生长曲线粗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时期。

①延滞期:

于接种到新鲜培养液的种子细胞中,一时还缺乏分解或催化有关底物的酶或辅酶,或是缺乏充足的中间代谢产物,为产生诱导酶或合成有关的中间代谢产物,就需要有一段用于适应的时间。

②指数期:

处于指数期的微生物因其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细胞各成分平衡增长和生长速率恒定。

③稳定期:

处于稳定期的微生物正生长与负生长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菌体产量达到最

  高点。

10.如何通过实验测定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简单说明。

  答:

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①潜伏期又可分为:

隐晦期:

若人为的裂解宿主细胞,此裂解液仍无侵染性,此时细胞内进行复制噬菌体核酸和合成其蛋白质衣壳;胞内累积期:

若人为的裂解细胞,其裂解液呈现侵染性,细胞内开始装配噬

  菌体。

②裂解期:

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

③平稳期:

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

  11.如何保证微生物生长环境pH稳定。

  答:

  、MR实验原理?

如何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

  答:

①:

原理:

实验----就是利用产气杆菌能产生3-羟基丁酮的原理,因为它在碱性条件下可被氧化成二乙酰,若用有胍基的精氨酸与二乙酰反应,就可产生特征性的红色反应;而与产气杆菌近缘的大肠杆菌呈阴性。

  实验----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至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则呈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则培养基的酸度仍在以上,故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是为阴性。

  ②鉴别:

实验----大肠杆菌:

CH3COCOOH+CoASH→CH3Co~SCoA+HCOOH  若pH﹤,HCOOH→(甲酸解氢酶)CO2+H2

  产气杆菌:

CH3COCOOH→(缩合)乙酰甲基甲醇+2H→2,3-丁二醇

  -  乙酰甲基甲醇→双乙酰+胍基→红色  实验----大肠杆菌:

因为生成了甲酸,pH降到以下,指示剂呈红色。

  产气杆菌:

因为生成了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指示剂呈黄色。

  三、填空、判断、选择

  第一、二章

  1、四大菌细胞壁成分、繁殖方式、菌落特征  

  细胞壁

  胞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

  细菌

  G+肽聚糖、垣酸G-肽聚糖、脂质  ----70s原核裂殖放线菌

  繁殖方式

  酵母菌

  甘露聚糖、蛋白质、葡

  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

  聚糖

  ----甾醇70s80s原核真核无性孢子/分生孢子、

  芽殖、子囊孢子

  霉菌

  几丁质、纤维素甾醇

  80s真核

  无性孢子、有性孢子生长环境

  菌丝片段湿,小而薄干,小而紧湿,大而厚干,大而松  

  37℃25--28℃30℃小而分散

  丝状,细大而分散

  丝状,粗

  G+细菌的细胞壁:

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含60%--95%肽聚糖和10%--30%磷壁酸。

G-细菌的细胞壁:

厚度较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较薄。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芽孢。

  ①荚膜:

成分----95%水和5%多糖多肽;作用----鉴别菌种、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用作工业原料、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

  ②鞭毛:

主要成分蛋白质;具有运动功能。

  ③芽孢:

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抗高温;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品;鉴别菌种;消毒灭菌指标。

  3、肽聚糖单体是双糖单位、四肽尾、肽桥组成。

4、霉菌、放线菌菌丝类型

  ①放线菌菌丝分类: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②霉菌菌丝分类:

无隔菌丝包括毛霉属和根霉属等;有隔菌丝分为曲霉属和青霉属等;根据生理结构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5、四大霉菌形状  

  落特征度胞形态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病毒是一类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

  质是一类含有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形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超显微大分子微生物。

  2.噬菌体:

侵染在细菌、放线菌内的病毒,也叫细菌病毒。

3.内毒素:

4.类毒素:

  5.转导:

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

  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6.转染:

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

  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7.点突变:

指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突变。

  8.基因突变:

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

  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9.BOD5:

微生物分解1L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毫克数,又称生化需氧量。

  10.活性污泥:

指一种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

  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病毒的能力。

  11.抗代谢物:

又称代谢拮抗物或代谢类似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

  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代谢物质。

12.呼吸:

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

  13.同步生长:

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称为同步生长。

  14.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发育后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子细胞

  群体。

15.抗原:

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

  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