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docx
《关于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
如今错别字已经屡见不鲜,什么小摊小贩的招牌、网络文章、广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因此,我决定来一次错别字调查报告。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1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小学生在校学习更是无时不刻与汉字打交道。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
为了了解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学生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
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五六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
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19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
例如:
“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
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
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
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
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
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
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
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
例如:
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
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
“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我收集了学生的日记、作文、作业,找出以下的错字与别字
出现频率非常高。
经过统计,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
那么,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问题呢?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
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
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
例如:
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
例如:
“吟、念、贪”等。
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
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例如“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
“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
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
“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
(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
(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
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
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
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
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
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
“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
”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
“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
”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3.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
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
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
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
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
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字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
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2时间:
__地点:
__目的:
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载下来,改正。
分析: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就更是屡见不鲜。
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感受:
我认为:
这些不规范的字句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错字,另一类是别字。
有关部门应该调查一下,查查商店为什么要用错别字来做广告招牌呢?
好多小学生总以为广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对的,所以写了许多错别字,影响了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希望我们以后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字,不再出现错别字了!
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3汉字,即可以用来沟通,也可以用来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字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人在使用汉字时,由于各种原因,把原来要写的字,写成了另外一个字,所以,才出现了错别字。
为此,我们小组对我们班同学作业本的错别字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我们作了统计和归类,我们发现了造成错别字大概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比如说“进”写成了“近”,“珍惜”写成了“珍稀”等等,我们班同学中出现错别字概率的一组字是“即”与“既”,把“即使”写成了“既使”,把“既……也”写成了“即……也”等。
出现最多的一种现象是“的”、“地”、“得”用法的混淆,老师每碰到这种情况,都强调名词前面一般用“的“,动词前面一般用“地”,动词和形容词中间用“得”,可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用心地去思考,去分辨。
其实,同音字造成的错别字不是不可以预防的,只要在写同音字时,先想一想要写的这个字这个词的意思,再确定,就不会出现错别字,至少不会太多错别字。
二、形近字引起的错别字“席”写成了“度”,“期望”写成了“欺望”,“虚心”写成了“虑心”等。
这种形近字,一般都是形声字,老师说了,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我们在写句子时要先先想这个词的意思,再来确定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就不会出现错误。
如果还是弄不清,就翻翻字典,问问同学。
千万别乱写,否定错别字会更多。
三、由于粗心造成的比如说,“试”字本来没有撇的,又多了一撇;
“武”字也这样,一不小心就画蛇添足了。
有些同学写了前半个部件,后一半落了写了。
有些同学前半个字是写对的,后半个字就会写成别的字了,比如“撕”字,写好提手旁和“其”,右边就会写成了“月”部,因为他还以为是写星期的“期”了。
这样由粗心造成的错别字,还有很多,比如多点少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写字的时候,没有全身心的投入。
不是因为这个字你不会写,而是你没有静心去写字。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祖先留给我闪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每一个汉字,正确书写,合理运用汉字,让汉字发挥其更大的魅力!
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4调查目的:
增加对汉字的了解,学会规范用字调查原因: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综合性学习——仓颉造字。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汉字的历史。
我们祖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都不太在意汉字的规范性,都不会规范用字。
于是我决定,对身边的错别字进行调查,开展一次“规范用字”的调查活动,以便更好的了解汉字,书写汉字,运用汉字。
调查过程和内容:
首先,我走上街头,统计街上所看到的商店的名称。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每一个招牌,生怕有一个错别字从我眼皮子底下溜走。
可找了老半天,连一个错别字都没有。
我心里好高兴呀,大家都很规范的用字,可一想我的作文就又失落起来,万一没有一个错别字我可怎么写文章呢?
!
于是,我更加细致的观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忽然,我眼前一亮,一个服装店的招牌出现在我的眼前——“布依布舍”。
估计是服装店为了招揽生意,所以才把“不依不舍”写成了“布衣布舍”。
意思是对那里的衣服很留恋。
接着,我又发现了一个卖祖传止咳药的小广告,把“刻不容缓”写成了“咳不容缓”,意思是它配置的祖传止咳药很神奇,有药到病除之效。
天啊,原来错别字真是无处不在呀。
最后,我又回到家翻了翻我的作业本。
结果,又看到了许多错别字。
把“磨蹭”写成了“磨曾”,把“钢琴”的“琴”字多写了一点……看着一个个写错的字,我心里惭愧极了,羞愧的低下了头。
调查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错别字大概有以下几种。
1.同音字,形近字:
如“食不果腹”误写为“食不裹腹”,把“感慨”写成“感概”。
2.意思混淆:
如“凑合”写成“凑和”。
3.不明典故:
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
原因是不知道其中的“墨”是指战国时期的人物。
调查后建议:
1.规范用字,正确掌握汉字的含义和规范书写。
2.宣传汉字的规范使用,纠正身边的错别字。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汉字的规范使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今后,我要检查多翻翻《新华字典》,读一读《说文解字》,多了解一下中国的汉字。
以后一定要正确的使用汉字,尽量避免在错别字在作业中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