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创作教案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782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创作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水创作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水创作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水创作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水创作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创作教案2.docx

《山水创作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创作教案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创作教案2.docx

山水创作教案2

 

《山水创作》教案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李德真

 

《山水创作》教案

班级:

2008级国画班

授课时间:

2010年05月18日至06月18日

科目:

山水创作

课题:

小品山水画及大幅山水画创作原理

课时:

80学时

学分:

5学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山水创作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法,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前面所学的全部知识和生活积累,以及绘画造型、技能、技巧来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实践。

它既能检验学生基本功的深浅、基本功训练的方法是否正确,也是检验学生思想、经验、知识、修养的过程。

通过山水创作的练习和锻炼,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提高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能够真正的掌握山水画创作的各种规律及原理。

本课程将会以大量的山水画小品练习为主,因为这种训练既是一种创作式的练习,又是一种基础训练的方法,训练和创造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用笔用墨技巧、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和山水画的整体表现能力,并获得山水画创作的自由。

二、教学内容

1.山水创作概述及原理

学习山水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

创作的过程是调动、运用全部知识和生活积累,以及绘画造型、技能、技巧的实践过程。

它既检验了画家基本功的深浅、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对否,也检验了画家思想、阅历、知识、修养的深广程度。

创作的练习和锻炼是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进一步提高造型能力及笔墨功夫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山水画创作中,一般都有两种类型的作品:

一种是精心构思、结构复杂的大画,另一种是从造型到笔墨都非常简练而饶有意趣的即兴之习作,一般称为小品。

在学习创作的开始阶段,大量进行山水画小品练习,是学习创作的重要途径。

因为这种训练既是一种创作式的练习,又是一种基础训练的方法,训练和创造是紧密结合的。

它对于用笔用墨的技巧锤炼和造型能力、构图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年只画一二张大的山水画,是不可能画好山水画的。

只有长期地、大量地进行小品画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山水画的各种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表现能力,获得山水画创造的自由。

同时,画山水小品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形象记忆能力和捕捉、表现美的能力。

把小品画看作是大件作品的创作尝试以及进行笔墨创新的探索,也是有其实践意义的。

综上所述,学习山水画一般应采取临摹、写生、创作相合的方法,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

临摹不只是单纯的笔墨继承,写生也不只是单纯的造型训练。

从对前人作品的临摹中,我们还应研究前人如何把客观自然变化为艺术作品的一般规律;从写生练习中,我们也应揣摩艺术作品如何对客观自然进行加工创造的一般法则。

因此,临摹和写生也是创作的一种参照。

对初学者而言,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该写生、临摹相结合,写生、临摹交替进行,学到一定程度时,则应该以写生和创作为主。

创作必须在有一定造型能力和掌握了基本笔墨技法以后再进行。

所以,临摹、写生、创作既是三种学习方法,也是基本的学习步骤,而且要多次地反复地进行,广采博收,刻苦锤炼,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山水画的造型规律和笔墨技法。

2.山水创作训练方法

(1)山水画的意象造型

中国画的造型,一直主张“以意立象”,而不是自然物象的完全模拟。

这里的“意”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物象的内在规律和生命力;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思。

用这种“意”去“立象”,必然包含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

这里的“象”既有客观的“形”,也有主观的“象”。

所以,由客观的“形”变为主观的“象”这当中有一个加工改造过程,即是意象造型的过程。

山水画意象造型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对自然景物形神的总体把握。

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以自然物象的形似为满足,明确地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把“传神写照”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

从此追求神似成为中国画造型方法上的准则,人物画家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花鸟画家要写出花木禽兽的勃勃生机,山水画家要描绘山川的神采气韵。

为了一幅画的神似、意似,画家甚至采取“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段,以达到神完意足的目的。

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

“画有三:

一、绝似物象,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于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

”这是对意象造型核心内容精辟的论述。

(2)山水画的笔墨表现

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笔墨的运用,如同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一样。

笔墨不仅是画家表现自然物象的媒介,还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也就是说,笔墨是主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画面中山川树木的神情生气完全是通过笔墨体现出来的。

因此,历代画家十分注重笔墨,而且总结出完整的山水画用笔用墨的理论,讲究笔法、墨法,追求笔情墨趣之美。

在用笔墨表现自然景物时,由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思想感情、感受不同,笔墨的表现就各不相同,就形成山水画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山水画笔墨之美还表现在以书法的笔意入画的形式美。

中国有“书画同源”的理论,从晋、唐时代起,画家就把书法艺术引进了绘画,使中国画的笔墨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形式趣味的、有艺术强度和力度的表现手法,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3)山水画的意境要素

 山水画很讲究用笔用墨,同时也很注重意境的创造。

所谓意境,就是山水画所体现的思想情感的境界。

意境的构成,是外界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结果。

也就是说,是画家面对自然山川,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画景是为了抒情,用笔是为了达意,最后达到了情景交流、物我两融的境界。

这就是意境创造的过程。

这时,画中所描绘的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两者交融在一起,倾注于画面,体现出画家的情愫和自然景物的神韵,由此而产生的意境,才能“夺人”。

山水画与诗的结合是唐代水墨山水画家王维开创的,使山水画赋有了诗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相得益彰,使画中意境味之无穷,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4)山水画的赋彩特色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这个“类”即是指客观对象。

同类赋同色,也是指不受客观约束,而是依据画家主观意识,因意而赋的“类型色”。

遵循这个原则,山水画的设色基本上是从自然景物的固有色出发,色彩的变化一般也只是固有色明度上的变化,并通过整幅画,使色彩的配合达到相互的对比和映发。

山水画的着色,虽着重平光下的固有色,不同于西洋画那样去描写在光的映照下色彩所发生的复杂变化,但并不完全排除自然光线影响下的环境色,在表达特定的内容和环境时也适当地采用。

但是画家更注意的却是色彩对人的感情的感染力,不拘于对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现的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和创造。

山水画的用色多数是在笔墨已完成基本造型之后进行,色彩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在色与墨的关系上,既要“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还要“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使色墨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除大青绿重彩山水外,一般水墨山水着色与笔墨运用一样讲究用笔,要注意色彩浓淡干湿的变化,不宜平均填涂。

这些都是中国山水画在设色上的特点。

(5)时空处理的灵活性

山水画“意象造型”的特点,决定了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决定了它能够灵活地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突破了自然真实的限制,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时空处理的灵活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意象时空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突破空间的限制,将天南地北的山川融为一体,也可以将水中陆地的景象巧妙地绘于同一画面;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还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将春夏秋冬景色置于一图,将日月星辰置于一景,让古代与现代在同一画面上共存。

“三远”及“散点透视”的处理方法――所谓“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高远就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三远”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远近处理法,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灵活地处理空间关系的基础。

在有些山水画的章法里,同一画面采取了三远中的几种方法来画。

可以上半幅用平视法,下半幅用俯视法;也可以上半幅用高远法,下半幅用平远法。

长卷等横幅形式的远近关系,常用“散点透视法”,即画家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突破了空间制约来处理景物的表现方法。

空白背景的处理方法――山水画在构图时,常留有大块空白,或上空,或下空,或左空,或右空,也可中间空。

白可以作为云烟回荡于空间,白也可以作为水流穿行于大地。

空白留得好,不仅突出了主体,并且使整个画面因此显得灵活而生动起来。

(6)山水画是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审美需求。

如果一张画没有题款和印章,就像画未完成似的,总觉得有些缺憾。

 题款中诗文、书法的好坏和钤章得当与否,都关系到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甚至从画中的题款和印章来审定画家的艺术修养程度。

因此,历代画家十分重视题款和钤章的研究。

题款是一首诗还是一句话,是一段散文还是一个题目?

款题在什么地方,题一行还是两行?

包括用什么字体,用浓墨还是淡墨?

这些都要深思熟虑。

对于印章的内容、形状、大小,是朱文还是白文,是粗犷还是纤细,盖一枚还是两枚,均要反复推敲。

有修养的画家,善于题跋和用印,会给画面增添不少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该说,题款和印章是山水画构图的需要,是立意的需要,是造境的需要,虽然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在山水画里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功能,又相互配合、相互映衬,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形成中国民族绘画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3.历代山水画名师作品分析,重点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手法及表现形式。

4.教师示范及讲解。

5.学生作业点评。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山水画创作的素材运用及意象造型。

难点:

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及散点透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历代山水画创作名作的观摩和赏析,使学生在感性上对山水画创作产生直观的认识。

2.由于本课程是以山水画创作为主,因此,理论讲解与实践技法要充分相互结合,讲解与示范要尽量同时进行。

3.通过山水画创作,使学生将所学的中国山水画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初步掌握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珍爱自己的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4.及时提出和解决学生常犯的毛病(如笔墨技法、透视原理、赋色规律等经常出现的毛病)。

5.适时指导学生课外临摹历代山水画名作,使学生较快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山水画创作的表现技法,从而达到向名师学习的目的。

教具

参考资料:

以中国历代山水画创作名师的作品及理论为主要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12-14周(共48学时)

1.理论讲授(与实创作同步)

(1).板书,讲解山水创作概述,山水创作原理及特点。

4学时

(2).历代山水名师作品赏析。

2学时

通过历代山水名师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题材、构图形式、透视方法及创作手法等得到初步的认识,并能从中得到启发。

(3).山水画创作示范2学时

A.通过板书介绍山水创作的步骤及特点。

B.通过示范介绍山水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C.通过示范介绍山水创作的方法,同时要让学生注意画面的构、比例等。

D.通过板书及示范分析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原理。

E.引导学生从原来的明暗、光感观念中转换到以阴阳相生思维思考问题。

2.山水画创作44学时

作业规格:

以四尺3开或四尺半开为主

作业内容:

小品山水画

作业数量:

小品山水构图30张以上,完整作品8幅。

教学过程:

(1).分析小品山水画创作的特点、构图、透视等(构成画面的内容不宜过多)。

(2).巡回检查作业进展情况,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3).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进行示范、讲解。

(4).不断地启发学生运用意象造型、散点透视及灵活的笔墨技法进行创作。

(5).定时点评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第15-16周

1.大幅山水创作32学时

作业规格:

四尺或六尺

作业内容:

大幅山水

作业数量:

全景山水构图2张以上,完整作品1-2幅。

教学过程:

同上

六、教学小结

通过五周的山水创作训练,使得学生在山水画构图、散点透视的运用、意象造型和笔墨技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尤其在小品山水创作的学习中,由于“小”而相对所需时间较短,有利于学生对构图和意境营造的把握,并在画面的反复加工中,深化和扩展意境,表现方法与形式灵活多样,使得学生能较快的寻找到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大幅山水创作的尝试,使得学生在山水画的语言表达、空间和意境扩展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锻炼,并积累一定的创作经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