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教案教学设计.docx
《好习惯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习惯教案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习惯教案教学设计
好习惯教案教学设计
妞妞
1、好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不懂就问》和《字典大楼》以及建立改错别字本等活动,应重视好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好习惯,自觉地改正不良习惯。
2、学认31个字,学写17个字。
3、渗透声旁、逗号、句号的学习。
4、养成查找工具书帮助自己阅读学习的习惯,知道字典是前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其中的内容是非常宝贵的。
5、培养质疑、提问的能力。
6、积累“一……不……”的词语练习,还要让学生知道读这些词的重音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认31个字,学写17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好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好习惯,自觉地改正不良习惯。
3、渗透声旁、逗号、句号的学习。
4、培养质疑、提问的能力。
教学课时: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好习惯对人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综合方法学会识认本课的17个生字。
3、了解一些有关孙中山的生平。
教学重、难点:
认会生字,能读文,理解本课所说的好习惯是什么
教学准备:
查找一些孙中山的资料、挂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了解学生对好习惯的理解,以便于把握课文内容,讲解课文。
反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
读文认字,在课文中学习生字。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随机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达到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目的。
结合自己谈收获,相互借鉴。
一、导入:
1、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好习惯》。
2、说说你有什么好习惯。
3、简介孙中山。
4、这位伟大的人物在小时侯求学时有什么好习惯,我们大家打开课文一起来学习“不懂就问”一文。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2、提问:
谁从读文中读出了“好习惯”在这里指什么?
3、再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运用综合方法学习。
4、分组分段读文。
5、小组内读文,解决生字。
6、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7、给定时间,小组内互相帮助,让一些未掌握的学生追赶大家。
8、提问: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到底什么是好习惯?
课文中的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孙中山的事?
三、课外延伸: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学了课文,对你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
我们从小应该养成什么好习惯?
讨论课后问题。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知道单元课题是什么。
自由说
聆听
讨论课题
齐读课题
用疑问的口气初读课文。
试着找出课文中揭示出的主题与内容的关系。
边读课文边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识字。
轮流读,考查自己认字的情况,在组内合作学习时认会字。
根据学习情况,让一些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
找出问题答案,能用完整的话回答。
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组内交流。
小组讨论。
说说自己在新学期的打算。
讨论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好习惯
不懂就问
从小养成好习惯
坚决改掉坏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教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写生字,自学为主。
3、养成自己改错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字形间架结构和笔顺、笔画。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其改错字的良好习惯。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自己分析字形,学会识字,记忆字形的方法。
对于难写的字进行个别指导,加深记忆。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修改错别字,合理运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金钥匙导入:
学学冬冬平时写错字是怎样改的?
说说自己是怎样改错字的?
二、学写生字:
1、观察,讨论说说有哪些字?
笔画,笔顺是怎样的?
2、分析字的结构和部首。
3、口头组词。
4、自己学习描红后在本子上写。
5、巡回指导。
三、培养习惯:
1、完成作业的同学自查,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
2、利用作业写完的时间再读课文,尽量做到能流利地读课文。
读一读“金钥匙”学改错字中的短话。
讨论自己改错的方法。
观察议论
说说自己写这些字时的方法。
比比谁组的词多。
实践,练习。
完成作业。
引导自检,养成改错习惯。
练习再读课文。
小组内轮流读。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孙私诵刚吗鸦良
孙子私塾朗诵刚才吃吗乌鸦良好
孙女自私背诵刚到好吗鸦片良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声字中的声旁的意义。
2、积累“一”字开头的词语,并选词造句。
3、学习使用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难点:
知道形声字的概念,初步接触、使用逗号和句号。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
这是一个渗透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使他们真正获得声旁表声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体会重音变化引起所表达的意思的变化,但是不必让学生概括说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反复读,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一样。
为在写话时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打基础。
一、复习课文及生字:
1、集体读文,分段指名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卡。
二、做习题(语文天地)
〈一〉将读一读,比一比尽量结合课文内容练习。
1、讨论:
说说自己的发现。
2、怎样来记忆这些字?
3、集体认读。
〈二〉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1、说说带“一”字的词,试试课本以外的词自己能说多少。
2、这些带“一”的词应该怎样读?
3、选一个词造句。
4、根据能力把自己造的句子写在本上。
〈三〉读一读,注意逗号和句号。
渗透逗号和句号的认识。
读一段书本以外的话。
熟悉课文,高声朗读。
组词认字。
各抒己见
说出自己记字的方法。
发散思维
学习将重音放在前面读词。
理解词的意思。
区分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
板书设计:
一()不()一()不()
一()()()一()()()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不丢字、加字,不读破句。
2、学会认14个字,分析记忆字形。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识字14个,分析记忆字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巩固旧知,引入新课。
反复读课文,读文认字,在课文中学习生字。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课文。
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适当给予帮助。
建立常查字典的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一、导入
1、平时学生字时,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
2、你能说说查字典这种方法的好处吗?
3、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二、学文识字:
〈一〉读文。
〈二〉解字:
1、要求:
用部首查字法解决生字。
2、说说你用字典查出生字后,有什么感受?
3、把生字放在课文中念。
4、集体读文,小组读文。
5、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6、趣味认字,理解词语“砝码”。
7、再读文,组内轮流。
三、明理:
1、课文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为什么要养成经常查字典的好习惯?
3、讨论课后问题。
发表自己的意见。
组内交流。
指名说。
自由读文,找出生字。
同桌解决不认识的字。
同桌互说感受。
读准生字。
集体读。
个别读。
讨论。
指名说。
板书设计:
字典大楼
登门小品钠按照住址盐
实验砝码急忙心血添砖加瓦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填形容词,积累词汇,学习“地”的用法。
2、写字8个,掌握间架结构,笔画笔顺。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
通过做练习,积累丰富的词汇。
不仅仅是说“对”,更要说“好”。
倡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学国的词语。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己分析字形,找到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对于难写的字进行个别指导,加深记忆。
并注意字体、间架结构的美观。
一、复习课文及生字。
1、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
3、集体朗读。
4、卡片识字。
5、开火车认读。
二、照样子说一说。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谈谈这几个词的特点。
3、大家总结“地”后面是什么词,总结规律。
三、写字:
1、书空笔画、笔顺。
2、提出自己有疑惑的生字。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自学,指导“典、楼、教”。
5、巡回指导。
四、读文:
1、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2、分组比赛读。
3、指名示范。
小组成员比赛读。
同桌摆卡片认读,互查。
同桌互说。
小组讨论。
指名说。
说出课本以外的词,并写在书上。
说说自己的想法。
手指描红。
跟老师一起写。
完成课堂作业。
写完的同学自己练习读。
轮流读。
指名读。
板书设计:
认真地背诵()地听
()地背诵()地说
()地玩()地()
()地笑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林卡上学》,知道人的习惯不光有好的,还有坏的。
2、议一议怎样改掉坏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林卡上学》,知道人的习惯不光有好的,还有坏的。
2、议一议怎样改掉坏习惯。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短文的内容较易理解,而且生字通过看上下文,很容易认识。
通过反复读短文,使学生理解文章。
使学生知道人的习惯不光有好的,还有坏的。
人不只需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还应当培养做事、做人的好习惯。
一、读短文:
1、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范读课文。
3、自己再读课文,正音。
4、同桌互读。
5、说一说林卡是怎样上学去的?
6、小结:
上学去的林卡因为找东西迟到了,他对自己说:
“不成,这样不成。
”
二、改掉坏习惯:
1、先议短文。
2、看第七页的图画。
3、小组内讲一讲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4、说一说今后的打算。
自读短文。
听读。
再读短文。
互读短文。
同桌互说。
指名说。
小组评议。
仔细观察,说一说。
小组讨论。
指名说。
板书设计:
林卡上学
起床找不到袜子
彩笔四处乱放要培养好习惯!
铅笔没削,橡皮不见了。
作者邮箱:
wether2019@21cn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