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模拟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450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模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理综模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理综模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理综模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理综模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模拟1.docx

《高考理综模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综模拟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理综模拟1.docx

高考理综模拟1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

本试卷共32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r52 Mn55 

Ge73 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年3月调研高三生物)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化合物的正确叙述是(  )

A.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基本成分单位

B.抗体、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C.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而淀粉、脂肪是储能物质

D.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解析】腺苷是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是构成ATP和RNA的基本成分,不是构成DNA的成分,A错误;一般是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可以识别信号分子、抗体识别抗原、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DNA分子的特异性的位点;B正确;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结构物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而淀粉、脂肪是储能物质,C错误;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D错误。

【答案】B

2.(2017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C.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到达组织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D.各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只依赖于信息的交流

【解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A正确;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既起物质通道的作用,也能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B错误;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到达组织细胞是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氧气不是信息分子,不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各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除依赖于信息的交流以外,还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D错误。

【答案】A

3.(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D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结构时采用了模型方法

B.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C.在双链DNA分子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都相等,并为碱基总数的一半

D.32P标记的DNA在31P的原料中复制2次,含32P与31P的DNA数量之比是1:

1

【解析】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结构时采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A正确;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DNA双链更容易解旋,比缩短变粗的染色体中DNA更容易复制,B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配对的碱基相等,所以在双链DNA分子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都相等,并为碱基总数的一半,C正确;32P标记的DNA在31P的原料中复制2次,共产生4个DNA,其中只有2个DNA含32P,而4个DNA都含31P,所以含32P与31P的DNA数量之比是2:

4=1:

2,D错误。

【答案】D

4.(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16周周测理科综合试题)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

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

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解析】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B错误;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影响子代数量,可能会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

如某时间段测出的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出现的密林熊峰数量多,代表盗蜜频率高,D正确。

【答案】B

5.(云南省大理州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解析】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A正确;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另外还攻击癌细胞、移植的器官等,B正确;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丧失了细胞分裂能力,D错误。

【答案】D

6.(2017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解析】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

【答案】D

7.(2015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

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解析】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答案】C

8.(2016湖南省邵阳市三模)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mol·L﹣1的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小于NA

B.常温常压下,1.7gNH3中所含的原子数为0.4NA

C.向含0.1mol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消耗的OH﹣数目为0.4NA

D.标准状况下,4.48LN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解析】A.溶液体积未知,只知道浓度无法计算微粒个数,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1.7gNH3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0.4mol,所含的原子数为0.4NA,故B正确;C.含0.1mol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NaOH,消耗的OH﹣数目为0.4NA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一水合氨和硫酸钠,此时沉淀未溶解,故C错误;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

3NO2+H2O═2HNO3+NO,消耗3mol二氧化氮,转移2mol电子,则标准状况下,4.48LNO2物质的量为0.2mol,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D错误;故选:

B。

【答案】B

9.(2016广州市执信中学二模)下列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过滤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把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除去丁醇中的乙醚,用蒸馏法

D.提纯蛋白质时可先加入(CH3COO)2Pb溶液,过滤后再加水重新溶解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A项,苯酚加入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沉淀,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溶于苯,不能除去杂质;故A错误;B项,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得到纯净的乙烷,应该用溴水除杂,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油状液体,故B错误;C项,丁醇和乙醚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项,重金属盐、醋酸铅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加入蒸馏水蛋白质不溶解,故D错误;答案选C。

【答案】C

10.(2016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二模)下列说法操作不正确的是()

A.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易引起爆炸

B.达到滴定终点后,静置1~2min再读数,主要是为了防止管壁有液体残留引起误差

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一般采取下列实验措施:

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准确读取反应前后温度、取2~3次的实验平均值

D.某溶液可能含有SO42﹣和Cl-,可先加足量的硝酸钡,取上层清液再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来检验其中的Cl﹣

【解析】A.强氧化剂研磨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气体导致爆炸,则KClO3、KMnO4等强氧化剂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故A正确;B.达到滴定终点后,管壁有液体残留时,混合溶液中标准液体积偏小,会导致测定溶液浓度偏低,所以达到滴定终点后,静置1~2min再读数,主要是为了防止管壁有液体残留引起误差,故B正确;C.读取混合溶液温度应该是最高温度,最高温度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不是任何温度,故C错误;D.SO42﹣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如果原来溶液中不含亚硫酸根离子或硫离子等可以用硝酸钡溶液检验;银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故D正确;故选C。

【答案】C

11.(2016山东四校联考)如图甲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H2NCONH2,氮元素显-3价)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B.铜电极应与Y相连接

C.M电极反应式:

H2NCONH2+H2O-6e-CO2↑+N2↑+6H+

D.当N电极消耗0.25mol气体时,则铁电极增重16g

【解析】由图甲O2生成H2O,可知N为正极,M为负极。

A项,H+应移向正极,由左向右移动,正确,B项,铜电极失电子,与电源正极相连,正确,C项,尿素失电子生成CO2和N2,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1mol尿素失去6mol电子,正确,D项,N电极消耗0.25mol氧气时,转移1mol,则铁电极析出0.5mol铜,质量应为32g。

【答案】D

12.(2016河北省邯郸市二模)25℃时,向100mL1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