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413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bm存储容灾方案v.docx

ibm存储容灾方案v

存储容灾解决方案

一、概述3

1.1信息系统现状3

1.1.1存储系统现状3

1.1.2备份系统现状4

1.1.3没有一套完善的容灾保护机制6

1.2信息中心存储系统建设需求分析7

1.2.1存储系统要求7

1.3信息中心智能保护系统建设需求分析10

1.3.1智能保护系统设备要求10

1.4集中存储备份智能保护的建设目标11

二、系统建设方案12

第一期规划12

2.1存储系统总体设计12

2.1.1方案总述12

2.1.2方案拓扑示意图13

2.1.3方案关键优势13

2.1.4方案配置14

2.1.5存储系统建设所能达到的效果15

第二期规划15

2.2虚拟化系统总体设计15

15

2.3.1方案拓扑示意图16

2.3.2方案关键优势。

16

2.3.3虚拟化系统建设所能达到的效果17

2.3.4VMware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19

一、概述

1.1信息系统现状

1.1.1存储系统现状

目前业务系统主要应用系统有文件服务器(windows)、应用服务器(windows)、邮件服务器(windows)、防病毒服务器(windows)、HR服务器(windows)和ERP服务器(SUN小机)。

目前应用系统均运行在独立的服务器中,一方面服务器本身容量空间有限,随着业务数据的不断增长,空间已基本饱和,另一方面数据安全性没有保障,服务器故障将面临整个业务系统数据丢失(单台服务器故障,怎么会造成整个数据丢失)。

应用系统的高性能存储空间及数据保护工作是信息中心最为重视的

现有存储系统情况统计:

(表格把客户目前服务型号及硬盘分布要写的详细些,表格我会提供)

序号

系统组成

系统类型/存储方式(位置)

现有磁盘阵列及类型、容量

1

文件服务器

Windows/本地

//

2

应用服务器

Windows/本地

3

邮件服务器

Windows/本地

4

防病毒服务器

Windows/本地

5

HR服务器

Windows/本地

6

ERP服务器

SUN小机/本地

从上表情况来看,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都存放在本地硬盘上,本地硬盘存储具有如下缺陷:

✓单硬盘或者原始RAID方式,故障率高,安全性低。

✓性能低下,影响应用主机性能。

✓磁盘容量性能扩展性差。

✓只能通过与之连接的主机进行访问。

✓每一个主机管理它本身的文件系统,但不能实现与其他主机共享数据。

✓数据分散,管理复杂。

综上所述,在信息中心现有的业务系统环境中,各业务主机的存储环境主要由本地硬盘,存储数据分散在各自单独的本地存储中,导致数据分散管理,管理非常繁琐,数据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得不到根本保障。

从存储方式来看,对业务系统来说,改善存储架构,用先进的集中统一管理的FCSAN存储架构代替现有的存储架构,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是非常有必要和必须的。

(建议把现有架构和FCSAN架构做一个对比的拓扑图,简要分析下优劣势),(客户担心吧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不安全,打个比方解释下,使客户放心)

1.1.2备份系统现状

在信息中心现有的业务系统环境中,服务器类型较多,业务系统分布在unix、Windows等不同的平台上,数据库以Sqlserver为主,对操作系统及业务数据和数据库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备份。

信息中心现有备份情况统计(表格把客户目前硬盘分布要写的详细些)

序号

系统组成

数据库数据量

数据库类型及版本

现在的备份方式

1

文件

500GB

-

手工备份

2

应用

100GB

-

手工备份

3

邮件

100GB

-

手工备份

4

防病毒

100GB

-

手工备份

5

HR

100GB

-

手工备份

6

ERP

200GB

-

手工备份

无集中备份管理系统,具有如下隐患和风险:

●物理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

物理故障是指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软硬件损坏。

如操作系统故障、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损坏、硬盘故障、主机故障等。

常见的几种物理故障包括:

✓操作系统故障:

非法指令造成的系统崩溃,系统文件被破坏导致无法重启。

✓应用程序损坏:

缺少文件或程序本身不完善导致程序无法运行。

(上了集中存储和容灾该故障如果还存在,可以不写,因为客户并没因为上了存储而改变现状,)

✓整机损坏:

由掉电、火灾、地震等造成设备无法运行。

✓硬盘故障:

硬盘是精密的机电设备,安装时的无意磕碰、掉电、电流突然波动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设备无法运行。

✓网络设备故障:

传输距离过长、设备添加与移动、传输介质的质量问题和老化都有可能造成故障。

●逻辑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

逻辑故障包括两种,第一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但实际已经有部分损坏,如数据文件丢失,程序丢失等。

第二种是系统本身虽然完好无损,可是系统中的部分数据是错误的。

常见的几种逻辑故障包括:

✓数据不完整:

系统缺少完成业务所必须的数据。

✓数据不一致:

系统数据是完全的,但不符合逻辑关系。

✓数据错误:

系统数据是完全的,也符合逻辑关系,但数据是错误的。

逻辑故障隐蔽性强,往往带有巨大的破坏性,并造成不可估算的损失·(通过集成存储可以减少和避免逻辑故障么)。

●无法对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

用手工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备份,需要将数据库停机,否则无法保证备份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用手工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对数据的性能会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生产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性能。

●数据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制度化,数据丢失现象难以避免;

●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应用上,管理分散,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应用系统的使用维护人员工作量大,业务人员工作效率下降;

●存储媒体管理困难,如今,用来存储数据的介质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系统下存储产生的软盘、磁带、光盘将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客户不用磁带等存储设备)

●历史数据保留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手工方式进行备份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且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也得不到保障,无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非常繁琐,为了解决这些由于数据的增长或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信息中心业务系统迫切的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集中备份管理系统。

通过先进的集中备份管理系统自动灵活的完成每天繁重的数据及系统的备份,极大提高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为信息中心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提供最大的保障。

原有存储备份系统拓扑示意图:

1.1.3没有一套完善的容灾保护机制

信息中心的业务数据非常重要,它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作,一旦发生水灾、火灾、地震或者一些非人为性的灾难,数据将受到严重威胁,建立一套完善的容灾保护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业务的连续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容灾的级别和要求来说,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别容灾。

数据级别容灾,指灾难发生后以后可以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

数据级的容灾是比较基础的,其中,成本较低的数据容灾方案中,仅需利用磁带库和备份软件或者虚拟磁带库自身的远程复制功就能实现数据异地备份,达到数据远程复制的效果;而较高级的数据备份方案则是依靠磁盘阵列数据复制工具,例如卷复制软件,或者硬件控制器的远程数据同步功能,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

数据级别容灾是保障数据可用的最后底线,当数据丢失时能够保证应用系统可以重新得到所有数据。

从这种意义上讲,数据备份属于该级别容灾,用户把重要的数据存放在磁带上,如果考虑到高级别的安全性还可以把磁带运送到远距离的地方保存,当灾难发生后,从磁带中获取数据。

该级别灾难恢复时间较长,仍然存在风险,尽管用户原有数据没有丢失,但是应用会被中断,用户业务也被迫停止。

客户不用磁带

应用级别的容灾是以数据级容灾为基础的,在数据不丢失的前提下,把系统和应用软件都进行复制,当然这里所说的复制不是拷贝一份那么简单,还要涉及到主节点故障的时候,备用节点需要知晓,并且把应用和数据全部接管,代替主节点工作。

也就是说,在备份站点同样构建一套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用户应用的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地继续运行,而感受不到灾难的发生,保证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

一般来说,应用级容灾系统需要通过更多软件来实现,它可以使企业的多种应用在灾难发生时进行快速切换,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容灾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它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考虑到数据从本磁盘复制到异地磁盘的机制,恢复的可行性,并且还要考虑到网络如何切换,应用如何切换,如果前期的规划不合理,就很有可能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切换不成功或者在没有发生灾难的时候就切换到异地,毕竟应用的切换都是有风险的,这都将影响到业务的有序进行。

所以我们建议在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的同时,要选择一家有经验的厂商和一个具备容灾经验的服务商来帮助我们一起完成容灾建设。

并把一切能考虑的问题在前期都考虑到,做好数据恢复测试、容灾演练等重要工作。

1.2信息中心存储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1.2.1存储系统要求

统一规划信息中心存储资源,完成关键和重要的应用系统数据集中整合和管理,提供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解决信息孤岛,同时建立一个简单、实用、高效、灵活的信息整合管理平台系统。

为现有及未来新增的应用系统构建一个集中、高性能和高可用的网络存储平台。

为不同的应用服务器,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存储接入方式,以优化服务器连接成本,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和应用程序的访问效率。

同时,需考虑到未来的容灾需求和集中统一的备份需求。

实现信息中心存储资源集中整合,建立集中存储平台,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数据的安全性

本集中存储系统负担着关键和重要业务系统的存储整合,其中包括HR系统、ERP系统、邮件系统等非常关键的业务数据,存储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对存储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集中存储系统的设计,数据安全性是第一重要的考虑因素。

2、系统的高可有性

本集中存储系统负责完成对关键业务系统的支持,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作为该系统核心的存储平台的高可靠性则更是重中之重。

由于采用了集中存储的方案,所有的信息存储,信息管理及信息共享均集中存储于统一的平台之上,存储平台的任何故障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存储平台的系统高可靠性尤为重要。

3、系统的高性能

存储系统要存储大量的在线数据信息,支持多关键业务服务器的在线业务并发读写要求。

由于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如何满足高负荷的应用主机、客户机的并发访问,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整个存储系统的性能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求。

而且考虑到将来业务的增长,数据量还会持续增加,应用主机、客户机的数量也会继续增加,系统的性能还应能很好的适应未来的扩充和扩展的需要。

4、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扩展性

作为集中存储的基本要求,存储系统应能支持巨大的存储容量,可以集中存储不同平台的企业数据,从而使企业在保留分布式处理好处的同时实现核心信息的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业务系统的数据量会飞速增长,许多新业务系统会不断产生,因此对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有很高要求。

尽管我们在本方案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系统存储容量空间的预留,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对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要求仍将非常迫切。

这主要表现在对存储系统容量的平滑扩充以及对新的主机(HOST)系统的平滑连接,以尽量减少对已有正常业务的影响。

5、系统的多平台支持能力

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的体系结构,在集中的存储平台之上要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其他服务器提供统一的存储方案。

信息中心现有unix、WINDOWS等多种异构平台,作为集中存储的基本要求,存储系统必须能够同时连接不同的服务器平台,以满足数据集中的需要。

(把sun的平台数据存储迁移的问题做下说明)

6、系统故障切换支持

信息中心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