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402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

 

武汉轨道交通七号线十标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方案

盾构隧道渗漏水是一种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一、工程简介

本项目为七号线第十标段,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盾构区间工程包括:

徐家棚站(不含)~湖北大学站盾构区间及湖北大学站~新河街站(不含)盾构区间,共2区间。

1、徐~湖区间概况

徐家棚站~湖北大学站区间设计里程范围为DK15+318.200~DK16+620.350,左线线路长度为1312.89m,右线线路长度为1293.293m。

线路出徐家棚站后,沿秦园路北侧行进,后斜穿友谊大道及路东侧武汉理工大学友谊小区,后曲线拐至友谊大道路中,最后到达湖北大学站;

区间线路平面有直线、缓和曲线和一段500m和一段340m半径圆曲线组成,区间线间距10.8m~15.3m。

线路最大纵坡11.77‰,最小纵坡为2‰,区间覆土厚度在12m~26m。

本区间采用泥水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设计净空为5500mm,管片厚度为350mm,环宽1500mm,衬砌环全环由一封顶K块、两块邻接块B和三块标准块A构成,拼装方式采用错缝拼装。

根据现有施工条件和工期计划,徐~湖区间盾构先后从湖北大学站左、右线始发,徐家棚站接收。

2、湖~新区间概况

湖北大学站~新河街站区间设计里程范围为DK16+980.150~右DK18+761.850,左线线路长度为1773.117m,右线线路长度为1785.001m。

线路出湖北大学站后,沿友谊道路路中向南行进,先以直线下穿武汉长江隧道和侧穿沙湖大桥友谊大道段桩基,随后侧穿新河人行天桥桩基,以直线下穿武九铁路框架桥,最后至新河街站;

区间线路平面有直线、缓和曲线和一段450m、1500m、2000m、1200m半径圆曲线组成,区间线间距13.0m~15.2m。

线路最大纵坡28‰,最小纵坡为2‰,区间覆土厚度在12m~32m。

本区间采用泥水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设计净空为5500mm,管片厚度为350mm,环宽1500mm,衬砌环全环由一封顶K块、两块邻接块B和三块标准块A构成,拼装方式采用错缝拼装。

根据现有施工条件和工期计划,湖~新区间盾构先后从新河街站左、右线始发,湖北大学站接收。

二、隧道所经过的地质状况

1、徐~湖区间工程地质概况

本区间场地上部由近代人工填土层(Qml)、湖积(Ql)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一般粘性土及砂性土组成;下伏基岩部分为白垩-下第三系东湖群(K-E)泥质粉砂岩、泥质粗砂岩及砾岩(第15单元层),部分为志留系(S2f)泥岩、砂岩(第20单元层)。

左右线洞身穿越地层有所不同,左线洞身主要从(4-2)细砂、(4-1)粉细砂、(3-5)粉质粘土、粉土、粉砂(3-4)粉质粘土夹粉土、(3-2)粘土等土层穿过。

右线洞身主要从(4-2)细砂、(4-1)粉细砂、(3-5)粉质粘土、粉土、粉砂、(3-2)粘土等土层穿过。

具体各层土性质如下:

(1-1)杂填土该层土结构不均、土质松散,堆积时间一般大于10年,该层沿线普遍分布。

勘探孔揭露层厚0.80~5.70m。

3-1a

(3-1a)黏土:

软塑~可塑状态。

干强度高,韧性高。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00~9.10m,层顶埋深0.80~5.70m。

(3-1)黏土:

褐黄色,饱和,可塑状态。

干强度高,韧性高。

中偏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20~7.70m,层顶埋深3.00~12.00m。

(3-3)淤泥质黏土(Q4al+pl):

褐灰色,饱和,流塑状态,局部软塑。

含有机质、腐殖物及少量云母片,局部夹薄层粉土。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50~10.10m,层顶埋深6.20~13.50m。

(3-4)粉质黏土夹粉土(Q4al+pl):

褐灰色,饱和。

粉质黏土以可塑为主,局部软塑。

粉土呈稍密状态。

含有机质、腐殖物,局部夹淤泥质土。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20~8.20m,层顶埋深11.10~18.50m。

(3-5)粉质黏土、粉土、粉砂互层(Q4al+pl):

灰褐色,饱和。

粉质黏土呈软塑~可塑状态。

粉土、粉砂呈稍密~中密状态。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局部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00~5.80m,层顶埋深15.60~21.50m。

表1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层号

岩土

名称

天然

重度

γ

(kN/m3)

承载力特征fak(kPa)

压缩模量Es(1-2)MPa

渗透系数K(cm/s)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基床系数

(MPa/m)

粘聚力C(kPa)

摩擦角

φ(°)

静止侧压力系数Ko

垂直Kv

水平Kx

(1-1)

杂填土

18.3

3.0×10-3

4-8

18-20

(1-2)

素填土

17.6

3.0×10-4

12-16

8-12

(3-1)

粘土

18.7

130-160

6.0-7.5

7.5×10-7

22-27

11-14

0.52

22.6

23.2

(3-1a)

粘土

18.2

100-130

5.0-6.5

4.1×10-7

17-21

7-12

0.55

18.8

20.2

(3-2)

粘土

18.2

90-120

4.5-6.0

3.3×10-7

16-20

6-11

0.55

12.0

14.5

(3-3)

淤泥质粘土

17.2

60-70

3.0-3.5

4.3×10-7

10-14

4-6

0.62

6.6

7.3

(3-4)

粉质粘土夹粉土

18.3

100-120

5.5-6.5

5.1×10-7

18-20

10-12

0.52

25.1

27.5

(3-4a)

淤泥质粘土

17.4

60-70

3.0-3.5

3.1×10-7

10-14

4-6

0.60

6.9

7.8

(3-5)

粉质粘土、粉土、粉砂

17.4

110-140

7.0-10.0

2.0×10-3

15-20

10-18

0.50

11.6

13.1

(4-1)

粉细砂

18.2

180-200

16.0-18.0

1.2×10-2

0

28-32

0.42

22.5

24.2

(4-1a)

粉质粘土

17.6

100-120

5.0-6.0

(6.2×10-7)

20-24

12-14

(0.44)

(18.0)

(22.0)

(4-2)

细砂

18.8

200-240

18.0-22.0

2.0×10-2

0

31-35

0.38

28.5

30.2

(4-2a)

粉质粘土

18.3

120-140

6.0-7.0

(6.2×10-6)

20-24

12-14

(0.46)

(16.0)

(20.0)

(4-3)

中粗砂

19.7

350-400

21.0-24.0

3.2×10-2

0

32-36

0.36

30.0

40.0

(4-3a)

粉质粘土

19.2

100-120

5.0-6.0

(6.2×10-6)

20-24

12-14

(0.44)

(18.0)

(22.0)

(4-4)

含砾中粗砂

20.2

380-420

23.0-25.0

7.0×10-2

0

32-36

(0.32)

32.0

42.0

(15a-1)

强风化泥质砂岩

21.9

300-400

(42.0-44.0)

(15a-2)

中风化泥质砂岩

23.5

700-800

近不可压缩

(20a-1)

强风化泥岩

22.8

300-400

(42.0-44.0)

(20a-2)

中风化泥岩

23.9

700-800

近不可压缩

2、湖~新区间工程地质概况

本区段为河流堆积平原,相当于长江Ⅰ级阶地,地势平坦,地层岩性与徐家棚站~湖北大学站区间基本一致。

本区间始发段盾构穿越地层为(3-1)黏土、(3-3)淤泥质黏土、(3-4)粉质黏土夹粉土。

具体各层土性质如下:

(1-1)杂填土该层土结构不均、土质松散,堆积时间一般大于10年,该层沿线普遍分布。

勘探孔揭露层厚0.80~5.70m。

3-1a

(3-1a)黏土:

软塑~可塑状态。

干强度高,韧性高。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00~9.10m,层顶埋深0.80~5.70m。

(3-1)黏土:

褐黄色,饱和,可塑状态。

干强度高,韧性高。

中偏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20~7.70m,层顶埋深3.00~12.00m。

(3-3)淤泥质黏土(Q4al+pl):

褐灰色,饱和,流塑状态,局部软塑。

含有机质、腐殖物及少量云母片,局部夹薄层粉土。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50~10.10m,层顶埋深6.20~13.50m。

(3-4)粉质黏土夹粉土(Q4al+pl):

褐灰色,饱和。

粉质黏土以可塑为主,局部软塑。

粉土呈稍密状态。

含有机质、腐殖物,局部夹淤泥质土。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20~8.20m,层顶埋深11.10~18.50m。

(3-5)粉质黏土、粉土、粉砂互层(Q4al+pl):

灰褐色,饱和。

粉质黏土呈软塑~可塑状态。

粉土、粉砂呈稍密~中密状态。

高压缩性土。

该层沿线局部分布,勘探孔揭露层厚1.00~5.80m,层顶埋深15.60~21.50m。

3、水文地质概况

勘察场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上部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

(1)、上层滞水分布于场地人工填土层中或浅部暗埋原沟塘处,主要接受地表排水与大气降水的补给,另外老城区中较早的污水管渠及供水管的渗漏亦是其重要的补给源,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份、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不均一性而导致水量大小不一,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2.00~3.50m,相对于绝对标高17.55~21.02m;稳定水位埋深1.50~3.90m,相对于绝对标高18.26~21.47m。

(2)、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单元砂性土中,上覆黏性土及下伏基岩为相对隔水层顶板、底板。

含水层厚度一般为20~40m,含水层渗透性一般随深度递增,主要接受侧向地下水的补给及向侧向排泄,与长江水水力联系密切,呈互补关系,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水量较为丰富。

长期观测结果表明,武昌地区长江Ⅰ级阶地承压水测压水头标高最高为20.0m左右,承压水头标高年变化幅度在3.0~4.0m之间。

(3)、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20)单元基岩裂隙带中,补给方式主要为上覆含水层下渗补给。

基岩裂隙水与承压水呈连通关系。

4、气候情况

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性东南季风气候区。

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16.7℃,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

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天。

一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