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42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docx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大气**、雅气**、秀气**为目标,狠抓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打响城市建设攻坚战。

截止2012年5月,我县建成区面积达9.87平方公里,人口达9.45万人,城镇化率35.93%,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我县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一二三四”工作思路。

“一”,就是坚持“一个带动”,即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促进城市面貌大变化。

我县按照大投入、大手笔、大格局的工作思路,建立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重点项目机制,2011年以来共安排50个重点城建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重点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围绕拓展新城区,我们先后安排了泸水河大道“白改黑”、安居小区、文化公园、富瑞浅水湾、名骏国际广场、会展中心、商务中心、泸水河钢坝景观工程、城北农贸市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城市规划展示馆、北华山大道、铁路桥拓宽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物流中心、建材市场等20个重点项目;围绕

改造老城区,我们先后安排了滨江南大道、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站前大道、公园路延伸、城南幼儿园、城市综合体、蒙岗岭公园、湿地公园、城南广场等17个重点项目;围绕提升工业区,我们先后安排了安华大道、金溪路、环城路、机电大道、园区自来水厂扩建、园区污水处理等13个重点项目。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21个项目,完成投资近13.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大发展。

“二”,就是破解“两大难题”,即采取超常措施破解征地拆迁和资金不足难题,确保了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以“有情操作”破解征地拆迁难题。

在拆迁补偿安置中突出“情”字,在拆迁操作中突出“明”字,变管理为服务,充分考虑群众利益,使群众通过拆迁普遍获得实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同时,通过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完善失地农民助学救困、优先就业、自主创业“三项扶助”政策,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保。

2011年以来,共完成城区、园区征地5000余亩,拆迁10个村民小组,拆迁面积近20万平方米,涉及私房安置1300户,切实保障了城市发展的用地需要。

二是以“市场运作”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按照“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思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努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

场化、项目管理专业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通过县城投公司融资平台,累计向农发行、九江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达3.78亿元;坚持盘活土地,向土地要资金,2011年以来,共挂牌出让土地31宗,收取土地出让金1.53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资金难题。

“三”,就是打造“三大特色”,即突出打造文化、生态、产业三大特色,有力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充分利用县域优越的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建设城市,突出打造好文化、生态、产业三大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一是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之城。

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文化的保护、弘扬和文化载体的兴建,注重铸造好城市的灵魂,投资千万元对东山文塔、洞渊阁和**孔庙进行抢救性维修,投资近3亿元启动了文化公园、体育中心、体育公园、蒙岗岭公园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使城市建设与地方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着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二是突出樟乡特色,打造生态之城。

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了“樟树进城”和“园林绿化工程”,进一步凸显樟乡的生态园林特色。

在全县五条出县主干道与县城各街道两边全部进行了植樟绿化,栽植樟树达50万棵以上,打造“百里香

樟长廊”,并对境内古樟全面进行保护,着力打造“樟树之乡”特色。

同时,实施“大树进城”工程,全面加快了城区的园林绿化,积极实施了城区补绿工程,对县城建成区范围内所有道路都栽上或补齐行道树。

截止目前,县城城区绿地率达39.16%,新增公园4个,园林绿地面积达386.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32%,新建污水管网33千米,污水处理率达73.63%。

三是突出资源特色,打造宜业之城。

坚持把实施“工业强县”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走产业兴城之路。

围绕做大做强矿产、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和培植壮大机电制造、电子信息、品牌鞋业等新型产业,加快机电产业园和横龙林产工业园建设,重点推动矿产企业规模扩张和矿产品精深加工,夯实城镇发展的底气,增强城镇发展的潜力。

围绕繁荣旅游、房地产、酒店宾招、商业中心等第三产业,重点推动房地产业的大发展,全面加快武功山旅游开发步伐,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完善城市消费功能,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消费圈。

“四”,就是打好“四大攻坚战”,即全力以赴打好城镇规划、城区拓展、两创建两巩固、中国最美樟乡建设四大攻坚战,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是全力以赴打好城镇规划攻坚战。

高起点编制规划,确保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坚持规划先行,把城市规划放在城

市科学发展的首要位置,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修编县城总规、编制县城控规和编制18个乡镇、248个行政村规划,将县城发展定位为“南控北拓、跨江发展”,将城市框架由原来的“一河两岸三桥五区”调整为“一河两岸三区”,建设规划面积扩充到16.9平方公里,明确了城市发展目标为以工矿、商贸、旅游为主导经济的生态山水园林小城市。

控制性详规编制面积1126.71公顷,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详细规划全覆盖。

高标准实施规划,确保了规划的权威性。

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县规划建设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定期组织城建、国土、平都镇等单位对城区建筑进行清理,确保了县城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二是全力以赴打好城区拓展攻坚战。

围绕迅速构筑“一河两岸三区”新城市框架的工作思路,全面打响城区拓展攻坚战,促进县城建设上规模、上档次。

大力拓展城区路网建设。

高标准启动站前大道、公园路延伸、枫林桥改造、北华山大道、泸水河大道“白改黑”、铁路桥拓宽改造等工程建设,完善“四横四纵”城市交通网络,拉大了城市框架,扩大了城区面积。

大力拓展城北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目前,国土、公安、司法、审计、环保、法院、消防、住建、公路、地税、森林公安、水利、计生、工商等14家单位已搬迁到

位,检察、移动、供电、林业、烟草、人保、城管、网络公司等单位正在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滨江富瑞浅水湾、名都大酒店、名骏国际广场、城北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

大力拓展城东工业园区建设。

科学调整县城总体规划,将城东工业园区纳入县城三区之一,作为城市新区进行建设,走产业兴城之路,提升城市财气和人气。

通过几年的努力,园区建成面积达400余公顷,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完全与县城接轨,使之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龙头、产业集聚的平台、创新发展的先导、城市发展的新区。

三是全力以赴打好“两创建两巩固”攻坚战。

2007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决策部署,在成功创建的基础上,2011年初又作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的部署,吹响了“两创建两巩固”改变城市形象的号角。

加快公共设施建设。

围绕“和谐小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投资2800多万元,按照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洁、街道畅、秩序好、设施全、路灯亮、绿化齐、环境美的目标,对县城六个社区134个小街小巷工程进行整治,截止目前,新修巷道路面6830平方米,维修机动车道路面7194.5平方米,新修排水沟1172米,新修排污涵管2143米,排水沟清淤1380米,铺贴人行道彩砖2473平方米,铺贴人行道吸水砖约2100平方米,新装路灯107盏。

大力推进市政设施的改造升级,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武功山大道街景立面改造;投入400多万元对城区

主次干道排水网络建设进行完善,投入600万元实施了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投入120余万元进行了护城河清理整治;积极完善垃圾处理等公共卫生设施,投入2500万元推进了县城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6500万元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管网建设,城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优化。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

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卫生安全等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了县城脏、乱、差。

一是取缔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平一小、平二小、工行门前、和集仙桥临时菜场四个违法占道经营的摊点群,并联合交警共同执法规范了县城区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二是对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设进行了查处,坚持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农民建房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八个禁止”,对县城规划区及周边违章建筑、违法用地进行清理整治,突出抓好县城规划区内和县内主要通道两边农民建房的监管;三是对主要街道临街面破旧、破损的店面招牌,进行大范围的整治,该拆除的拆除,该更换的更换,并实行“三统一”(统一制作材料、统一牌面宽度、统一牌面高度)标准,精心打造浅水湾店面招牌样版街,规范县城区店面招牌;四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和“门前三包”,组建了专门的卫生保洁队伍进行定时保洁,城区垃圾袋装收集率90%以上,不断创优城市环境。

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培养。

我们通过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正确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文

明新风。

一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礼貌、礼仪、礼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积极推进“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宣传,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

另一方面,在县电视台、中国**网开辟专栏大力宣传“两创建两巩固”的重大意义、工作举措,广泛开展“安全小区”、“安全村组”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建设。

四是全力以赴打好最美樟乡攻坚战。

在主攻县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最美樟乡建设,加快实施镇村联动、村落连片和大村整体推进,突出抓好乡镇集镇“治水、增绿、拆旧、建园、造景、净化、亮化”七项工作,高标准启动泰山、瓜畲、枫田、平都、横龙、严田、洲湖首批7个乡镇镇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

截止目前,共投入6880万元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5.63平方公里,小城镇人口达9.09万人,园林绿地面积达644公顷,镇区绿地率达20.69%,镇区居民集中供水率达75.7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08%,拆除违章建筑1.84万平方米,着力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整洁靓丽、风格各异的乡镇集镇。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兄弟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信心,排难而进,力求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大气**、雅气**、秀气**为目标,狠抓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打响城市建设攻坚战。

截止2012年5月,我县建成区面积达9.87平方公里,人口达9.45万人,城镇化率35.93%,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我县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一二三四”工作思路。

“一”,就是坚持“一个带动”,即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促进城市面貌大变化。

我县按照大投入、大手笔、大格局的工作思路,建立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重点项目机制,2011年以来共安排50个重点城建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重点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围绕拓展新城区,我们先后安排了泸水河大道“白改黑”、安居小区、文化公园、富瑞浅水湾、名骏国际广场、会展中心、商务中心、泸水河钢坝景观工程、城北农贸市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