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内部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41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内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司法内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司法内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司法内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司法内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法内部资料.docx

《司法内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内部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司法内部资料.docx

司法内部资料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

预测资料

第一部分刑法

一、案情简介:

甲15岁;乙17岁;丙19岁,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刚释放。

三人为了上网弄游资,甲提议说:

“我的班主任老师丁家特别有钱,我们干她一下。

”三人经过密谋,由甲打丁电话说:

“老师,我的父母不在家,我的手烫伤了,你来帮我一下吧。

”丁按时来到甲家,刚一进门就被丙按倒在地。

将丁的一条价值5000元的项链和400元的现金夺下,并把丁的信用卡也抢了下来。

丁极力反抗,乙用铁棍猛打了丁的头部,丁昏迷过去,造成特别严重的脑外伤。

这是甲发现丁的手腕上有一条金手链,取下来(价值4000元)这时丙提议强奸丁,甲乙两人相视大笑。

丙当着甲乙的面将丁强奸。

不久丁醒来,甲威胁丁说出了信用卡的密码。

这时甲说:

“这点钱太少了,一不做,二不休,给他丈夫打电话,让他付10万元钱来赎人。

”乙给丁丈夫打电话。

丁的丈夫说:

“我立即给你们准备钱。

”三人将丁用麻袋装好后,拉到郊外一废弃厂房中,等到了许久不见丁的丈夫来送钱。

丙说:

“不能等了。

人家可能报警了,灭口吧,否则我们会蹲大牢的,打死他吧。

”乙坚决反对说:

“这是人命大案,我们三人会偿命的,会被判死刑。

”乙见甲丙坚持要杀死丁,就说:

“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得回家了。

”乙走后,甲丙二人用铁棒猛打丁的头部,认为已经将丁打死了,就把尸体扔到水井中。

后来经查丁系溺水而死。

丙立即将信用卡中的30000元钱取出,骗甲说:

“信用卡中一分钱都没有。

”后来,因甲自首,三人均被抓获。

问题:

分析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二、案情简介:

甲和乙两人是同一城市的居民,二人决定去某小区进行盗窃。

某日晚,甲乙二人绕过小区保安,进入丙家。

甲、乙刚入室实施盗窃,发现丙和其妻子王某在家。

于是,甲让乙在门外望风,自己持水果刀进入室内,威胁两人不要喊叫,否则就灭口。

甲在书房拿走了10万元现金。

正要走时,甲却发现丙欲打电话,甲当即便持水果刀向丙刺去,致丙死亡。

乙一见死人了,害怕受牵连便溜之大吉。

甲见王某漂亮便起了强奸之意。

他持水果刀威胁王某将衣服脱掉,正在此时甲听见外面有警笛声,因为害怕立即逃走,逃走时顺手将在化妆台上价值2万元的首饰拿走。

后甲将首饰交予乙,乙将首饰卖出得款1万元。

问题:

请根据刑法规定与刑法理论,对本案进行全面分析。

三、案情简介:

肖某为了骗取保险金,花了1万元买来一辆二手名牌轿车,通过在某国有保险公司担任业务员的好友杨某经办,向该保险公司谎报轿车价值20万元,投保车辆盗抢、毁损险之后,肖某找赵某(男,15岁),给赵某5000元报酬,请赵某将停在肖某自家平房钱的轿车烧毁。

赵某问为什么,肖某说那是邻居的车,要烧掉报复邻居。

赵某说没问题,10天以内解决。

赵某拿钱后带上同学吴某(男,15岁)一起挥霍。

吴某问赵某哪来的那么多钱,赵某告以实情,并请吴某帮忙,吴某答应,并搞来一大瓶汽油,准备点火用。

此期间,肖某担心轿车离自己家太近,烧车会烧到自家和邻居的房子,就打电话告诉赵某放弃烧车,并让赵某将5000元钱退回。

赵某已将钱花去大半,无法偿还,听后十分着急,一边答应停止行动,过几天退钱,一边通知吴某就在当晚行动。

吴某答应,约定当晚在烧车地点汇合,晚上,赵某带上汽油瓶到烧车地点,吴某因害怕未去。

赵某久等吴某未果,遂决定单独行动。

赵某将汽油泼到车上,点火烧车,然后躲在一边察看动静。

赵某见火越烧越大,十分害怕,急忙打电话报火警,并急叫附近四邻灭火。

由于赵某报警、喊人救火及时,仅烧毁轿车、烤糊了临近该轿车的几间房屋的门窗和屋檐,未造成其他后果。

事后,肖某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派杨某核定险损事故。

杨某明知肖某虚报保险价值、恶意制造了这起保险事故,但考虑是朋友关系,还是给其出具了保险事故评估证明,致使保险公司全额赔付肖某20万元保险金。

案发后,杨某在审讯期间主动交代:

在三个月前曾利用职务上便利虚构一起车险事故,从本公司骗领到5万元赔款,据为己有。

问题:

根据有关刑法规定及刑法理论,对本案进行全面分析。

四、案情简介:

甲因为乙夺了自己的女朋友而怀恨在心。

甲对17岁的丙说:

“乙欠我1万元钱始终不还,把他儿子丁弄来,逼他还债,事成后给你1000元辛苦费。

”丙把丁骗到甲的家中,丁极力反抗,甲用铁棍将丁的胳膊打伤,因流血过多昏迷过去,乘机绑住丁的手脚。

甲让丙给乙打电话,立即送来10万元钱,否则你儿子丁就没命了。

丙出去打电话。

丙在出去打电话途中,也感到十分害怕,没有给乙打电话就偷偷的回家了,甲见丁仍然流血不止,深度昏迷,感到十分害怕。

就把丁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并办理了住院手续。

甲乘车逃走了。

甲告诉丙不要和任何人说此事。

丙给乙打电话说:

“请你今天中午给我送来2万元钱,否则你就再也见不到你儿子了。

”在乙给丙钱时,丙被抓获。

公安部门发出通缉令抓捕甲,甲自首。

丁终因伤势过重截去右臂。

问题:

本案应如何处理?

五、案情简介:

李某是某县劳动局局长。

2008年11月,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

李某利用职权,收受贿赂,违反规定为不符合退休的蔡某等数人办理退休手续。

人民检察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依法予以立案。

侦查部门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有确凿证据证明李某在2006年办理退休手续过程中收受贿赂高达5万余元。

不仅如此,李某受外甥孙某的鼓励,与2006年8月按照孙某策划的方法挪用公款5万元,作为孙某经商的启动资金交孙某使用,经查,李某并没有牟利目的和牟利行为。

此外,李某在1999年4月担任某国有企业厂长时,由于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对方当事人骗去合同定金30万元。

问题:

1、李某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2、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3、如何认定李某担任厂长时的行为?

4、如果李某担任厂长时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应当由哪个机关立案管辖?

5、如果李某担任厂长时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且李某的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是否还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6、如果李某担任厂长时的行为是在法院庭审中才发现的,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六、案情简介:

2001年9月,李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02年9月刑满释放。

2003年1月,李某以600元的价格从黑市购买了20张面额为100元的假币。

此后,李某使用这些假币购买东西。

2003年2月,李某乘坐出租车又掏出一张100元的假币,司机看出是假币,便让李某给10元的零钱。

李某执意让司机找零钱,司机不从。

李某恼羞成怒,在司机头部猛击几拳,扬言不找钱就让司机死在车里。

司机只好收下假币,并找给李某90元,2004年6月李某的表弟高某(1987年11月出生)辍学回家,二人整天在一起鬼混。

高某知道初中同学钱某的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家里有的是钱,便于2004年9月将钱某骗出来并拘禁起来。

李某和高某从钱某身上搜去了几十元钱和一张信用卡附属卡,二人强迫钱某说出了密码,并告警钱某不能对任何人说。

2004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李某和钱某二人使用钱某的信用卡消费、取现累计达2000元。

钱某的父亲见信用卡的对账单后便询问钱某,钱某谎称自己的信用卡附属卡丢失了,钱某的父亲便挂失了信用卡附属卡。

高某很是生气,又将钱某骗了出来,钱某出于害怕请他吃饭。

在他们吃饭期间,李某向钱某的母亲打电话,称钱某已被绑架,命令钱某的家人立即送10万元现金到郊外某废弃的工厂车间。

钱某的母亲联系不上儿子,担心儿子的性命,按照李某的要求将钱放到了指定的地点。

李某拿到钱后,高某与钱某分手回家。

问题:

1、李某是否构成使用假币罪?

2、如何认定李某强迫出租车司机接收假币罪的行为?

3、如何认定李某和高某使用钱某的信用卡消费、取现行为?

4、李某和高某取得10万元现金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5、高某和李某分别有何种法定量刑情节?

七、案情简介:

1999年5月,甲(33岁)、乙(21岁)、丙(15岁)三人共谋前往丁某家行窃。

甲、乙二人入户,丙某在门口“望风”。

恰逢户主丁某(女)外出回家,在门口放哨的丙某给在室内的甲乙二人发出“有人,快跑!

”的信号之后,急忙逃走。

丁某进家,甲乙二人来不及躲避,甲某便从卧室窜出,捂住丁某的嘴将其按倒在地。

乙某从地上捡起一个酒瓶朝丁某头上砸了一下,见酒瓶破碎后,又从地上练起一把菜刀,用刀背朝丁某的脖子、背部连砍两下,致丁当场昏迷。

携带物品及现金人民币105元仓皇逃走,被害人花去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3200元,造成误工损失费800元。

经法医鉴定构成轻伤。

甲某曾在1989年4月因犯盗窃而被处5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刑满释放。

另甲某主动交代曾经在1986年诈骗他人2100元财物的犯罪事实。

问题:

请根据刑法规定与刑法理论,对本案进行全面分析。

八、案情简介:

2008年3月28日凌晨3时许,被告人楚某伙同于某、高某预谋盗窃,来到某市一个超市准备实施盗窃。

楚某一人先从超市后窗户进入超市,被居住在超市内的业主刘某发现,楚某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威胁刘某,双方发生厮打。

在厮打中,被告人楚某看见于某、高某站在窗外向超市内看时便喊:

“进来,快点。

”于某、高某就用石头将超市前门玻璃砸碎进入超市,楚某、高某用拳头击打刘某,将刘某制服后,于某和高某将收款台内的人民币49、50元以及香烟十条(价值人民币1036元)抢走。

问题:

本案在庭审中出现了两个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楚某、于某、高某的行为构成入户抢劫。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楚某、于某、高某的行为不构成入户抢劫。

请你分析哪一种意见更合理,并表明理由。

九、案情简介:

警察甲、乙、丙、丁四人接到报案:

有人(夫妻俩)在家看黄色VCD。

该4人立即出动,前往执行公务。

在进入当事人家里以后,警察立即开展搜查、扣押VCD的工作。

作为黄色VCD的观看者之一的丈夫张某立即对警察使用暴力。

后警察以妨害公务罪(刑法第277条)的名义对张某刑事拘留。

问题:

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角度,并结合刑法第277条分析,张某是否构成犯罪?

十、案情简介:

张某因怀疑其妻与刘某通奸,某日设一圈套将其妻与刘某捉奸在床,当场要求刘某赔偿30万元精神损失费,要不就把此事告诉刘某单位,并要告刘某强奸。

刘某没有按期付钱,张某遂于某晚邀陈某、唐某、姚某、黄某等人进行报复,并吩咐陈某、唐某准备工具。

后在去刘某家的途中发现刘某,遂对其进行殴打,将刘某打晕后,陈某、姚某有事离开。

张某知道刘某有百万家财,突然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应该狠狠敲诈他一笔,于是谎称到其父母家中解决问题,同唐某、黄某将刘某带至其姘妇叶某的住所(当时叶不在家),接着又对刘某进行殴打、捆绑,反锁屋门将刘拘禁达一天之久。

刘某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提出用金钱补偿,并在张某的胁迫下,先后三次给家人打电话,要家人将30万元放在某公园指定场所,刘的家人并未照办。

不久,叶某返回住所,张某以实情相告,叶未加制止,并与张某一起致信刘妻,信称:

刘某系卑鄙小人,现在我等控制之中,为示惩戒速送30万元至某公园指定地点,钱到放人,不得报警:

否则,后果自负。

刘妻害怕,将钱放至指定地点并通知张某。

张某叫叶某去公园取钱,叶某不敢去。

于是,张某留下叶某、唐某看管刘某,自己带上黄某去取赃款。

在二人外出取钱之时,刘某偷偷哀求叶某将自己放掉,并称张某等人心狠手辣,钱到手后决不会放过叶某。

叶某恐惧,准备将刘某放掉,但被唐某发现,唐某一气之下将刘某砍伤,后因大失血而死。

叶某利用唐某殴打刘某之际,偷偷打电话报警,警察当场抓获唐某,叶某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张某、黄某。

等他们赶到公园时,张某、黄某已经携款逃走。

问题:

l、张某、陈某、唐某、姚某、黄某各构成何罪或何罪的共犯?

2、对于刘某被拘禁一天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3、叶某的行为是何种犯罪形态(既遂、未遂、预备、中止)?

并简要说明理由。

4、根据本案给出的事实,指出哪些被告人具有何种法定量刑情节。

十一、案情简介:

A欲拐卖妇女B,将B控制到手后,C知情便参与进来,表示愿意协助A将B卖出去。

C出门负责找买主,A负责看押B。

A看到B长的颇有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