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29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节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操行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节日。

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教学课时:

1-2课时

课前准备:

师:

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生:

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

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

(3)模仿游戏:

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

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欣赏交流讨论:

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

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作业: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

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7)评价展示:

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

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

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

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

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课看花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

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

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教学课时:

1-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

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

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

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

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

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

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

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生作业: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评价展示:

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

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

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念文化。

 

第三课水墨变体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

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

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

1-2课时

课前准备:

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

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

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

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

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

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

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

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

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

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

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

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

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

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

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

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

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

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8)拓展:

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第四课穿穿编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

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

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

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

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

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

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

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

)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

同桌讨论:

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

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

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

用纸条上下穿编。

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

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

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

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第五课纸卷魔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操作目标:

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教学课时:

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碟片、电脑课件、制作材料工具。

学生准备:

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思路:

观看碟片:

教师播放碟片《动物世界》,学生欣赏,能否说说你在碟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

猜谜语: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动物谜语。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青蛙)

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

(蛇)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到谁,总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