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2606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docx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

  童年的乐趣回忆散文不管是太阳升起,还是夕阳西下,渭河的水每天依然向东流淌,比起昔日,渭河已很温顺,但渭河流域的野生鱼类已不再有,那甜甜的米米根、鲜艳的毒蘑菇、晶莹剔透的绿地软……,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我的家乡是在渭河北岸不到两里地的农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大都是在渭河岸边度过的。

  春天:

米米根、挖野菜那个年代春荒是稀松平常的事,我的家也不例外。

跟着姐姐到河岸边的沙土地里挖野菜也是我周日里最主要的任务,其实最想的是借着挖野菜的名还想美美的挖一次米米根,来慰藉一下经常咕咕作响的肚子。

  初春的河岸边乍暖还寒,堤坡上的柳枝已开始泛绿,百草悄然已在地下萌动。

吹着用柳条枝做的小喇叭,顺着河岸边的棱坎找寻,窄长干枯的米米根叶片不难看出,拔掉根部周边的杂草,用铲子小心翼翼开刨,生怕一不小心铲断了米米根,失去回村在同伴中显耀的资本。

  米米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棱坎上扎堆生长,地下根茎错综分布,但主茎只有一条,那就是最粗的,节最短的。

不到小半天的功夫,就挖了一大拃。

随后,在向阳的堤坡,找一块枯草茂密的地方,踏平,面向太阳,依坡而躺。

拽出几根米米根,掸净沾的沙土,捋去上面的须根,在夹袄上擦擦,掰成小段,一段一段地放进嘴里,慢慢的品嚼。

  丝丝的甘甜回味无穷,加上暖洋洋的太阳,无比惬意。

也是那个时候,荠荠菜、勺勺菜、双合合、白蒿子等就深深地扎进了我的脑海里。

  夏天:

耍水、抓鱼、拾地软夏天,是河岸边村子孩子最快乐的时节,若是有吃食,小伙伴们可以从上午玩到天黑才回家。

渭河的主堤上,绿树成荫,碧草葱郁,凉风习习。

从二道堤到一道堤之间,浅水茫茫,水草摇曳,一望无际,这也是小伙伴们耍水抓鱼的主要地方。

  每次耍水前,小伙伴们都要折一些杨树枝或柳树枝各编一个树枝帽,像《上甘岭》中的志愿军战士一样戴在头上,或者掰一片蒲扇大的泡桐树叶顶在头上遮上太阳。

虽然两道堤之间的水洼很多,但耍水的地方基本上是固定的,都是选水底有沙子的地方,一是安全,二是玩时水不变混。

由于水洼里的水不太流动,被夏天的太阳晒得暖暖的,迫不及待的小伙伴们顾不得脱掉衣服,直接跳进水里,嬉戏打闹。

直到玩得精疲力尽,才脱掉上衣和裤子,拧干水搭在水洼边上的草丛或矮树上。

赤条条地重返回水中,头枕着洼边处,脖颈以下全淹在水里,这时候被撵散的野生小鱼又重新游回,任它们在身上戏啄,啄得小伙伴们浑身痒痒,小伙伴们戏虐打趣,称是谁身上的垢痂多,谁身上的鱼就多。

  扎猛子、憋气、撇水溜子等、都是小伙伴们在水里经常比试的项目。

  那时候,水洼里的鱼种类很多,都是野生的。

主要有鲤鱼、草鱼、鲇鱼、黄蟮、泥鳅、黄刺鱼、甲鱼等,河虾、螃蟹、河蚌、田螺也很多。

最过瘾的就是排水抓鱼。

约上两仨个小伙伴,带上铁铣和水盆,找一个瓜港子,先用泥和草从一头堵起来,然后几个人一齐从另一头慢慢地向这边逼近,这个过程叫撵鱼,剩到五六米的时候,再用泥和草把瓜港分成两截。

接下来最费力气的活就是排水了,小伙伴轮流用水盆把瓜港里水往外舀,直至舀到脚腕处为止,鱼儿们再不能自由游动。

下来,最高兴的就是抓鱼了。

这时候,鱼基本都游不动了,但鱼儿还要做最后的反抗,用尾巴把泥水溅得小伙伴们满脸都是,抓完泥水里的鱼后,还要进行清港。

清港就是小伙伴们站成一排,从瓜港的一头用脚踩踏齐过,找找钻进泥里的鳝鱼、泥鳅、河蚌等。

最后,要搬掉瓜港子中间的泥草隔挡,放进水来,满身泥巴,满脸汗渍和泥水混杂的小伙伴相互打趣,但还是不会忘记显耀自己抓得最大的一条鱼。

第二天早晨,骑着大人的自行车驼着抓来的鱼,来到离村子十里地的五七O二厂莱市场,卖给那些爱吃鱼的工人们,换回一些学习用的本子和文具。

  在水洼里不管是耍水还是抓鱼,都免不了虻噆的叮咬,马蜂的蛰刺,蚂蝗的钻吸,更有慎着还有水蛇的惊吓。

或许是娃多或皮实的缘故,小伙伴们从来把它们都不当一回事。

  夏天里下雨也是最期盼的事,特别是两三天的连阴雨。

不仅能缓解夏天的酷热,关键是在雨后的堤坡上还能拾地软。

雨后的河堤上,草木清香,沁人心脾,林中的小鸟叫声欢快愉悦,绿苔上的地软晶莹剔透,随处可见。

有的如球,孕育待发,有的娇嫩,新荷初露,有的褶皱,相互连依。

贫瘠的堤坡上长不住庄稼,但上苍还是把最好食物赐给了朴实的人们。

堤坡拾地软的人三五成群,满脸欢笑。

因为,把拾到的地软经过细心的清洗,再配上简单佐料,那就是一顿无与伦比的晚餐。

  秋天:

捉知了、捡蘑菇暑假里最高兴的事就是捉知了。

在小时候,管大的知了叫瓜吱喽,小的叫木梳被,区分的主要办法是看大小、听叫声。

最好笑的是雌雄不分,把能叫的当母的,把不会叫的当公的。

  河堤边树林里知了是最多的,也不会爬得太高,而且能叫的声都特别的响。

带着自己做的捕捉神器,也就是一根长竹杆,再用一截六号铁丝弯成一个圆,穿上一个塑料袋,用扎丝或绳子捆紧在竹杆顶端就成,约上小伙伴,悄悄地溜出村,一玩就是一天。

捉知了不仅需要神器,而且还要讲究技巧,不仅凭耳,还要眼观。

一般雌知了在树的阴面中下部,较安定,靠眼找,雄的靠声寻,雄的在阳面,随着狂叫和阳光的照射,不断地向上爬,后来才知道是雄性激素刺激的结果。

捉时一定要稳、准、狠。

稳是要慢,要用网袋慢慢靠近知了,还要避开其它枝叶的影响,准是要快,在知了发现即将起飞时的一瞬间扣袋一定要快,狠是扣住知了后要迅速转动竹杆调整方向,不能让知了仓惶逃出。

  捉知了最佳组合是两人,捉来雄的拿回和小伙伴们炫耀比叫声,雌的一般就用泥包住,放在火堆里烤熟,就背上指甲块那点肉,小伙伴们也吃得津津有味。

  在捉知了的同时,还能捡到蘑菇,也是很开心的事。

河堤边树林里因不用化肥,腐生落叶较多,野生菌类很多。

最常见的就是当地人称的狗尿尿,细细的杆茎,顶着个小小的伞帽,一撮一撮的,有点发黄,因为叫狗尿尿的原因,人们都不理它。

再一种就是粉色或粉红色的伞帽,杆也较粗,很漂亮很好看的野蘑菇,因为村里有人曾经吃过,上吐下泻,认为有毒,没有人再敢采它。

再有一种长得就像香菇一样,胖嘟嘟的,个也不大,颜色灰灰的带白,采回家后,那怕是用一点点油炒熟,那个香都难以形容。

  冬天:

耧树叶、拾铁冬天里,跟着大人去河边耧树叶是我最不情愿的事,但是就是因跟着大人耧了几次树叶,也让我看到农村人生活的艰辛。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家大部人不仅缺吃少穿,也缺柴烧。

  因为离河边近的原因,岸北的树叶很快被耧光,要攒够冬季的烧材,就得过河到岸南边的周至县境域去。

耧一次树叶,得满满一天的时间。

  午饭也只能在外解决,一般都装几个两搅的馍(因纯玉米面馍太硬),拿几根生葱或腌制的绿辣子就着就很不错了。

拉上架子车,换上衙门,带上蛇皮带或麻袋、捆绑的绳和耙耙,这就是最基本的装备。

去时空车,我可坐在架子车上,回来时因为架子车上的袋子摆动,我还得爬在上面,牢牢地抓紧鋬绳压住袋子,但这就苦坏了父母亲。

耧了一天树叶的父母亲,顾不上饥渴,还要把树叶先装袋,再装到车上,从树林里到河堤上,从河床里到船上,都没有一条正经的路,架子车摇摇摆摆,全部在沙土里走,只听得父母亲粗粗的喘气声。

一年里,最少也得去耧三四次。

看着后院里满满的树叶堆,只有当寒冷的冬天,窝在用树叶煨的土炕上时才会想起它们的来之不易。

  冬天里最高兴的就是拾铁了。

渭河的南岸有一个空军某部的靶场,不定期地进行实弹演练,演练的时候是禁止渡河的,一般都有士兵站岗值守,但在河的北岸就能清楚地看到某一飞机是单投炸弹,还是多投炸弹,没有几秒声的时间就会听到“嗵”的爆炸声,并验证了投弹的颗数。

炸弹的壳是用优质的生铁做成的,炸弹的威力很大,落地的地方能炸出一个五六个人容下的大坑,以坑为中心,周围二三十米的地方就是弹壳碎片的散落地了。

冬天是拾铁的最好时间,因为靶场的野草已经干枯,散落在地上的弹片容易发现。

先是用小锄在弹坑的坑壁上刨上一圈,刨出钻进沙土的弹片,弹壳就是两三厘米见方的小铁块,坑壁也是弹片最多的地方,然后以弹坑为中心,一圈一圈地扩大,寻找炸飞了的弹片。

运气好的话,一个弹坑周围能拾六七斤的铁块。

  一天下来也就能挖五六个弹坑,也就是三四十斤的铁块。

弹片铁的收购价是一斤五分钱,是废旧锅铁的五倍,也是收破烂的最爱收的铁块。

  一般卖铁的钱都交给了家长,给自己留下一两毛钱的零花钱。

对父母亲来说,一两块钱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不管是太阳升起,还是夕阳西下,渭河的水每天依然向东流淌,比起昔日,渭河已很温顺,但渭河流域的野生鱼类已不再有,那甜甜的米米根、鲜艳的毒蘑菇、晶莹剔透的绿地软……,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