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227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4页,共100分,期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标识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10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独坐幽篡里,▲。

(王维《竹里馆》)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6)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7)策勛十二转,▲。

(《木兰诗》《乐府诗集》)

(8)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与之意思相近,同样强调战争悲壮的两句诗是:

▲,▲。

综合性学习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初一某班“魅力南京迎青奥”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主要

是为南京能成功举办2014青奥会而加油。

我们的活动将分为以下两个篇章。

第一篇章:

我为青奥会添光彩

2.下面是一则新闻片段,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

春节前夕,我市许多中学生参加了“南京市申办2014年青奥会”的宣传活动,同学们走上街头,有的拉起横fǘ(▲)介绍青奥会知识;有的发放宣传资料;有的与路人互动……希望这次“申办”能家yǜ(▲)户晓。

雨雪中孩子们格外惹(▲)人注目,所到之处总能引得市民驻足,甚至人声鼎(▲)沸,成为阴冷冬日一道暖阳。

(4分)

横fǘ(▲)家yǜ(▲)户晓惹(▲)人注目人声鼎(▲)沸

3.请你试着为“青奥”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生动、简洁,有号召力。

(2分)

第二篇章:

“绿色”“文明”迎“青奥”

延续2008北京“绿色奥运”的先进理念,南京本次“申办”也追求“环保、低碳”,同时希望全社会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

请同学们爱护城市环境,关注城市用语文明。

4.秦淮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秦淮河的热爱之情。

(2分)

例句:

秦淮河是一泓清泉,只有读懂她历史的人,才能品出她的甘甜。

仿句:

▲,▲,▲。

5.下列几则是街头公益广告,其中用得不够得体的一句是(▲)(2分)

A.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

B.让一让心情舒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

C.带走你的垃圾,留下你的品格——情结寄语

D.先下后撒谎能够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

名著导读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使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6.阿廖沙是著名《▲》中的主人公。

以上材料中的“她”指的是,她具有▲的性格特征。

该任务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是。

(4分)

二、阅读(共43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7—11题。

(14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秉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謁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家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己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即书诗四句(▲)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权谓吕蒙曰(▲)④蒙辞以军中多务(▲)

8.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

B.贤于材人远矣日扳仲永环謁于邑人

C.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丐之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忽啼求之

9.判断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B.余闻之/也久

C.卿/今/当涂掌事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请你从方仲永和吕蒙前后的变化中,简略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2分)

(二)阅读《邓稼先》(节选),完成12—16题。

(13分)

民族感情?

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

在那以前,也就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

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你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

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

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凭啥无垠,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巍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破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

12.选文第一部分“民族感情?

友情?

”中作者写自己“热泪盈眶”,你理解他为什么流泪吗?

(2分)

13.选文第二部分“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2分)

14.请写出第二部分选文中与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语句。

(2分)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16.选文第二部分分别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请分别说说两段引文的作用?

(4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17—21题。

(16分)

乡下母亲不识字

1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棉鞋。

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

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

看着纸上的铅笔画,隐隐约约的,有许多反复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僵硬龟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知弄了多久才画成。

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说不出的一阵心酸。

2老乡拿过纸条一看,很是不解地问我:

“你妈这画是什么意思啊?

”我有些哽咽地说:

“我妈讲,天气冷了,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得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

”他听后,惊奇万分地望着我说:

“你竟然能懂你妈的意思呀!

3我心中五味杂陈,告诉他,像这样的纸条,母亲几年前就“写”过。

高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

母亲便托到镇上赶集的乡亲,送来生活费。

那人临走时递给我一张折叠得很小的纸条。

4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挤满了同学。

大家全好奇地盯着我手上的小纸条。

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快地掠过我身旁,从我身上抢走纸条,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他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嘲笑地喊道:

“你妈画的是什么东西啊?

你妈不识字呀!

5顷刻,我满脸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夺过纸条,看见纸上画着:

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沓厚厚的人民币。

刹那间,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居然会想出这样的一种方式告诉我:

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身体,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

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纸上,开始大哭。

随后,我站在讲台前,高高地举起这张画纸,并大声地将母亲的“叮嘱”读了出来。

6台下的很多同学,包括抢我纸条的那个男生在内,都哭了。

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女生泣不成声地说:

“我妈也不识字,但她照样能表达出对我的爱。

”拐角里,平日沉默不语的一个男生,也站了起来,大声说:

“为了乡下那些不识字的母亲们,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读书!

”顿时,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都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7如今,时隔急年后,再次看到这样的画纸,我的心里依旧有一股暖流汹涌澎湃。

我的母亲——一位目不识丁的乡下妇人,为了一份牵挂送给远方的儿子,竟这样千方百计,不辞辛劳!

8虽然乡下的母亲不识字,可是浓浓的母爱却能飞越千山,跨过万水,抵达儿女的心间。

17.阅读全文,说出标题“乡下母亲不识字”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3分)

18.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19.品味语言(6分)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对人物哪些方面的描写,结合语境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3分)

看着纸上的铅笔画,隐隐约约的,有许多反复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僵硬龟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知弄了多久才画成

(2)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顿时,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都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20.本文作者用“虽然乡下的母亲不识字,可是浓浓的母爱却能飞越千山,跨过万水,抵达儿女的心间。

”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结尾,有人认为可以把这段话放在文章开头。

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最合适,请说说理由。

(2分)

21.人们常说:

母爱伟大,父爱深沉。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和联想?

请联系实际作答。

(40字以内)(3分)

三、作文(30分)

“你好。

”“你怎么了?

”“你认为呢?

”……只要每天开口说话,“你”字就必定会用到。

“你”也许是亲人、师友,也许是同学、竞争对手,也许还是陌生人;“你”也许还可能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是某种情感精神……总之,生活中离不开“你”。

请以“离不开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