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209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docx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0530

关于推进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

氢能源具有来源多样、洁净环保、可储存和可再生等特点,可以同时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的复杂背景下,氢能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发现、开发和利用氢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

发展氢能源产业是我省顺应世界能源格局调整、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对我省抢占未来能源创新制高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河南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工业健康、高效与可持续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长远意义。

一、国内外氢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一)国际氢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从国际上看,氢能源产品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氢能源产业已经产业化。

世界氢能源产业发展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划,明确氢能源产业发展路线图,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氢能源技术的研发,同时启动氢能源的示范应用项目,并不断完善配套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投资与研发热情很高,并推出了商业化氢能源产品。

从技术方面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多已完成氢燃料电池汽车基本性能的研发阶段,解决了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性能、可靠性、寿命和环境适应性等均与传统汽车相当,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开始走向产业化。

(二)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从国内看,氢能源产品技术和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2016年中国氢气产量为2100万t,包含其他原料如炼厂干气、焦炉煤气、甲醇、副产氢等,可用于氢能的氢气产能约700亿立方米/年。

从2015年仅有氢气制备、储存及运输装备加氢站4座发展到预计2019年底实现加氢站100座以上,20万千瓦氢燃料电池发电,一万辆燃料电池运输车辆,氢能轨道交通50列,氢能河湖船舶示范等。

我国已经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局部示范应用阶段,初步形成一支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石油化工及汽车工业等部门为主的从事氢能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专业队伍,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目前已经进入成本降低、性能快速提升阶段,但依然面临氢燃料电池成本较高、低温性能需要提升以及加氢站配套建设等瓶颈。

另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氢能产业,一些城市在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动作频频,寄希望于发力氢燃料电池产业,为地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谋求国内氢能产业的制高点。

目前,北京、上海、武汉、大连、如皋、丹徒、东莞、云浮等城市已经着手部署氢能源产业发展,并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及以佛山云浮为中心的珠三角三大主要产业集群。

这些区域的发展,将为氢能源产业投资、技术提升、产品示范推广、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带来机遇。

(三)我省氢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从我省看,氢能源产业链逐步成型,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目前全省共有氢燃料电池企业3家,汽车整车企业14家,2018年宇通客车生产58辆氢燃料公交车,郑州市建成我省首座加氢站。

我省2200万吨炼焦、200万吨烧碱产能,每年可分别产生副产氢2.2亿和0.5亿千克,可供2000万辆氢燃料轿车使用。

另外,合成氨、甲醇生产企业均配建有氢气产能,谷底电量以及风电、光电企业也具备开展大规模电解水制氢的条件。

全省具备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优势,具备较强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基础配套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为氢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河南能源在河南省濮阳、安阳、义马、鹤壁、永城、洛阳、新乡、焦作、漯河等地都具有煤气化制氢或电解食盐水制氢装置,分布十分广泛,规模化生产99.99%的纯氢,具有大量的富余氢源,非常有利于氢能源的布点和推广;郑州宇通拥有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产业,为氢能源的应用示范打下了良好基础。

预计我省氢能源产业投资还将进一步增长,产品性能也会得到提升,基础设施配套体系逐步完善,为我省主动抓住全球能源变革的机遇,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二、氢能源发展主要制约问题

(一)经济性问题。

化石能源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竞争力,毕竟基本上支付开采成本就好,而氢气在地球自然界没有大规模存在,需要经过加工提取,相对来说成本较高。

同时在氢气运输上,氢气管道材料要求较高,氢气管线成本是普通燃气管道的2-3倍。

加之下游氢能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不够广阔,仍不够经济。

如果目前没有环保方面的压力,化石燃料还是在经济上有优势。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截止2018年底,全球共有369座加氢站。

其中欧洲152座,亚洲136座,北美78座。

中国目前12座,在建24座。

没有形成较大的氢气传输管道。

这极大的限制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终端使用。

现在国内燃气管道基本上是天然气管道,以前含有氢气的煤气管道基本上进行了改造,氢气在成本上并不占有优势,加之安全问题,并没有大规模用于居民燃气。

(三)安全问题。

由于氢气自身性质,易燃易爆,易泄露等原因,使氢能基础设施成本加大,民众的接受认可程度也较低,不利于创造宽松的应用发展环境,使氢气运用受限。

(四)技术成熟度不够。

核能制氢技术仍停留在理论上,由于下游需求问题,没有专门用于制氢的在运的核电厂;发展比较成熟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铂催化剂来源等问题发展受限,短期内跟电动汽车、传统燃料汽车没有优势。

氢能源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性人才及团队紧缺,不利于技术突破。

三、氢能源产业主要政策

1.主要规划目标。

在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方面,我国一直紧随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

2016年10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8)》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氢气产量约为2100万吨,其中煤制氢占比62%,为主要的氢气来源;天然气制氢其次,占比19%。

另外氯碱行业工业副产氢每年超过800万吨。

首次提出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对我国中长期加氢站和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

2.产业政策。

我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这是氢作为能源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对氢能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更是将发展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先进能源技术”部分提出要重点研究高效低成本化石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以及经济高效的氢气储存和输配技术;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要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10大重点突破领域。

2016年前中国已经将氢能确认为未来科技发展和储备的方向,2016年后中国则明确了氢能领域的具体发展目标。

其中《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在“专栏8清洁高效能源技术”中将氢能作为与可再生能源并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点专项的方向7中提出三个重点任务:

一是氢的绿色制备、高密度运输及高效利用研究;二是氢气的绿色制取与高效利用技术及示范:

三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在重点任务(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明确提出氢能领域发展的具体目标:

在制氢方面,研究煤催化气化制氢、核能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在储运方面,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在燃料电池方面,开发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并实现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3.推广应用政策。

近年来中国还出台了氢能发展相关补贴政策。

2014年颁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对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且日加氢能力不少于200千克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每个站奖励400万元;2015年出台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表示,2017--2020年非燃料电池电动车补贴将逐渐退坡,而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仍将保持不变,为20万元/辆。

在补贴政策上,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中唯一一种到2020年享受补贴不退坡特殊优惠政策的车型。

4.河南省相关政策。

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投资政策。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生产企业,并且企业开始布局燃料电池零部件、制氢、储运、加氢站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河南省氢能源产业链逐步成型,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河南省新能源及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由郑州市内公交示范带动并逐步推广到郑州大都市区城际公交线路的发展路径,且大都市区内城市较为密集、均符合100km的氢气经济性运输半径要求,在郑州大都市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有利于形成国内影响力、招商吸引力和宣传引领作用。

《关于调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政策的通知》对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政策将做出调整,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成验收后省财政按充电站内安装的主要充电设备(交流、直流充电设备,充电箱式变压器,充电柜)购置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

四、其他省份围绕氢能源已布局

我国的氢能产业正在进行区域布局,现在已经有20个省市正在做氢能的发展规划和氢燃料汽车的发展规划,而且已经形成了6个地区,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东北、西南六个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群,涌现出像上海、如皋、佛山、张家口、武汉等有代表性的一些城市。

上海汽车集团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首先推出包括乘用车、轻型货车等,而且11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的电堆技术比较成熟。

广东佛山,建立了一个氢能氢燃料汽车示范区,已经有四座加氢站在运行,而且2020年还有若干座要投产,包括三个氢能源基地在这建设。

张家口是国务院批准冬季奥运会上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区,在19个县区全面布局加氢站,在冬奥会上全部都用氢燃料汽车。

而且中国首条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的发动机大批量地应用正式投产。

江苏如皋是联合国作为一个氢能源发展的示范城市,如皋现在有两条30千瓦的电堆生产线。

氢燃料电池要求到“十三五”期末到数十万辆的规模,产值要超过千亿元。

2018年年初,山东省就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构想,启动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新能源开发上用功发力,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谋求未来竞争新优势。

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作为超前布局先导产业、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启动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山东省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几易其稿,即将完成。

该规划的出台,将为山东省发展氢能明确顶层设计和发展路线,加快构建出氢能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格局。

以济南为核心,点面结合、产业互补、错位发展,辐射带动全省,打造氢能源经济圈,建设集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三位一体的“中国氢谷”,是山东省转型发展的目标之一。

2019年4月15日,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浙江省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到2022年浙江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超百亿元,建成加氢站(含加氢功能的综合供能站)30座以上,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条基本完备,基本形成氢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

开展嘉兴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试点、宁波氢燃料电池汽车物流运输应用示范试点、湖州氢能产业链一体化示范试点、杭州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公交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