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189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docx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儿童语言训练

 

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社会方面广泛发育延迟和偏离的发育障碍,缺陷涉及到感知、注意、语言、认知、思维、想象、情感、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而语言的发育迟缓和偏离是孤独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因此就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是孤独症儿童整个康复工程的中心环节。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及其表现形式不仅与正常儿童有极大差别,就是与听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及其他的语言障碍儿童也有很大的不一样。

因此,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一方面循着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借鉴其他残疾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寻找有针对性的策略。

多年来,我参加了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训练的研究工作及亲自参与实际训练工作,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中,我总结出三句话:

第一句是要不断对他们说;第二句是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教;第三句是开展全面训练,促进语言发展。

就是说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了,偏离了正常的发育,那么我们就重新开始,像对待一个刚出生不久,还没有咿呀学语的婴儿那样,从诱导发音并用眼睛和手指做交流工具开始,循着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为孤独症儿童构建正确的语言沟通模式,达到最终能用言语或其他替代语言的手段来与人沟通。

当然,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只要我们努力,总会有成果。

本书想就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做简单的介绍,对实际的操作则做较详细的指导。

第一部分简单阐述语言发展的相关理论,以便在语言训练中有规可循。

第二部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基本思路,解决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认识问题。

第三部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法指导,尽可能地把具体的操作方法一一罗列,以解决在语言训练中的一个个问题。

第四部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纲要,便于在训练中,针对儿童语言发育的现状,从中找出合适的训练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第五部分介绍了部分语言训练材料,供训练时参考。

1、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儿童包括以下两类:

一类是语言发育延迟,到两三岁,或更大一点也没有发展出口语;另一类是曾经有口语,但到2岁左右出现语言障碍,甚至完全不会讲话。

这部分儿童的语言训练任务比较重,难度也比较大。

如何确定儿童的现有的语言水平状况和潜在的语言能力,如何选择适合的语言材料,运用最恰当的沟通方式和特殊的训练技巧仍需专业人员的指导。

训练应按照计划逐步进行。

训练的内容要因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定。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语言前期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

(一)语言前期训练

这是为儿童发音说话而做的准备训练或者叫作语言相关能力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注视物与人的训练;

2、听简单指令;

3、动作模仿;

4、培养交流愿望;

5、手势记号的掌握;

6、理解物品名称;

7、生活训练。

怎样训练注视物体

◎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物品件数(最好有发声物品),在“一对一”教学中将物品置于儿童的前、后、左、右方位移动,或旋转,或掉落,以引起儿童的注视、追视或伸手抓取。

提示:

1,避免使用儿童最感兴趣的物品。

2,应准备数个能够转移注意力的物品轮番使用。

3,指导者要始终提醒儿童看“目标”

◎把球、苹果、帽子(或别的几样东西)分别放在房间里显而易见的地方,指导者坐在孩子旁边,要求儿童:

“去拿球”。

(如果他还不懂语言,则拿着另一个相同的球给他看。

)执行了命令则给予奖励。

提示:

1,开始练习时可以有辅助,有另一个指导者领他到放物品的地方,扶着他的手去拿球,交给发命令的人。

以后辅助逐渐减少。

2,要反复练习,直到最后完全没有辅助,一听到指令就能自动去拿物品。

◎用泡泡、气球、手电筒、球来训练追视物体的能力,及视觉的转移能力。

要求儿童“看着东西”再开始行动。

1泡泡一吹到空中,让孩子用手碰破;2气球一拍上去后掉下来时让孩子去拍;3用手电筒照某一地方的物品(一幅画、挂钟)或来回移动手电筒;4坐在地上将球滚向儿童,让他接住,慢慢地可将球偏左或偏右一点滚过去。

提示:

1,指导者要和儿童一起游戏,使气氛轻松、愉快。

2,始终要提醒儿童去注意看物品。

3,奖励要及时跟上,赞扬他做得好。

◎用布或其他东西覆盖住物品,让儿童揭开覆盖物去取物品。

◎把某种物品(小球、积木等)放入瓶内、盒子内再取出来。

◎在平常其他项目的练习中,比如:

拼图、穿珠、垒积木等,始终要贯穿注视物品的训练,随时提醒儿童看着手中的物品。

怎样训练注视人

◎在“一对一”的训练中,用玩具或食品来吸引儿童,提醒儿童既看物品,也看指导者,然后给他玩具或食品。

◎指导者坐在儿童对面,指着鼻子说:

“看着我”。

如果儿童不看,则用手轻轻托他的下巴,或另一个指导者在儿童背后端正他的头,只要儿童看了一眼就马上给予奖励。

◎在日常生活中,每次给儿童食品、玩具,都要告诉他“看着我”(妈妈或老师),看了再给他东西,或者让他执行把东西“给XX”的指令,让他看着对方。

◎还可通过练习指对方的眼、耳、口、鼻、嘴来训练注视人。

◎和孩子碰头和碰鼻子后,让他看着你。

对于较重患儿,可以双手扶其双耳部辅助。

◎做各类亲子游戏或给孩子念儿歌、讲故事,提醒孩子看着你。

提示:

1,指导者一定要用有趣的动作、悦耳动听的声音、亲切的眼光和笑容、儿童喜欢的活动来吸引对你的注意。

2,注意人的训练还要延伸到平时的活动及其他项目的训练中。

3.要坚持长期训练。

怎样训练听指令

◎先从在指定的地方拿取儿童感兴趣的东西(食品、玩具)练起,拿了则把食物给他吃,把玩具给他玩。

◎指示把某物交给某人。

◎指示把东西放在XX里、XX上、XX下。

◎完成一步指令:

“过来”、“坐下”等。

提示:

1,听指令的训练应建立在儿童与指导者有良好的相互信赖关系的基础上,使儿童能听你的命令。

2,指令内容要简洁,前后始终保持一致,以便儿童能听得懂。

3,注意儿童对指令的反应。

如果他没有做出反应,则要考虑两点:

一是听懂了不愿意执行;二是没有听懂。

如果是前者则要想办法坚持让他执行,如果是后者则要帮助他完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

4,训练必须在有了积极的结果(部分或全部执行)时才结束。

无论儿童怎样恼火或哭闹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

你必须让儿童做成一件事(也可以作一点妥协或训练者加以辅助)才能终结训练。

这一点特别重要。

5,奖励一定要及时。

怎样训练动作模仿

动作模仿应先由儿童看的见自己的动作(拍手等)练起,再进到自己看不见的动作(指自己的鼻子)训练。

◎让儿童注意并模仿简单的手部动作(拍手、挥手、握拳)

◎模仿指五官。

掌握一项再进行下一项。

◎让儿童跟着指导者绕房间走,并做蹲下、起来等动作。

◎按指导者的方式玩同一玩具:

积木或拼图。

◎有趣的模仿动物的行走方式。

如学兔子跳、学小鸟飞。

◎还可以模仿特殊的事物。

如飞机、手枪、剪刀。

◎还可以模仿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动作。

如刷牙、洗脸、漱口。

提示:

1,动作模仿开始需另一个指导者给儿童一点帮助,协助他完成。

2,动作模仿训练要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可跟着音乐做模仿也可伴着儿歌做模仿。

3,单个的动作较熟练之后,才可模仿连贯的动作。

如摸头->肩膀->膝盖->脚

4,一定要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

5,要不断地夸奖孩子做得好,以增强他的信心。

怎样培养交往愿望

孤独症儿童大多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愿望,缺乏通过他人获得某种物品或者获得快乐的动机。

他们宁可保持沉默和独处而不去找人要什么或干什么。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对物和人有认识,有兴趣才会产生某种需要,从而引发一种动机。

因此培养儿童对物、对人、对活动的兴趣,使其产生某种需要,引发满足需要的动机是培养孤独症儿童交往愿望的主要策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引导儿童玩各种玩具(积木、玩具车、滑梯等),缩短对物的距离,增加对物的兴趣。

◎通过集体游戏、亲子游戏缩小与人的距离,接纳身体的接触,接纳别人的亲近。

◎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

外出游览、参观、玩水、玩沙、爬山、玩滑板等,培养儿童去参加各种活动的兴趣。

◎恰当运用各种奖励手段去培养儿童为获得奖励去完成他人指令的动机。

提示:

1,培养儿童对物、对人的兴趣,重在“引导”。

一定要采用儿童喜欢接受的方式,使自己变成儿童可依赖,并能给他带来快乐的“玩伴”。

2,要刻意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主动与人沟通。

例如:

在玩儿童喜欢的“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等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

又例如:

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或玩具放在很难打开的盒子或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

3,帮助他学习沟通的方法(用手势表达要求),克服因沟通障碍带来的不良行为(以哭闹来达到目的)。

怎样训练使用手势

在孤独症儿童不能用言语来做沟通之前,借用手势来做表达不仅是一种过渡,而且也是一种准备。

借助手势来帮助孤独症儿童沟通能较快地发展与他人沟通的正确方式。

基本的方法就是通过示范,让儿童模仿,并要求他使用。

◎首先教儿童用手势表达“我”“要”这两个词,以后再把两个动作连起来,构成“我要XX”的句型。

◎教一些表示动作和状态的手势也很重要如“吃”、"睡觉“、”出去“等。

提示:

1、训练者使用的手势动作要固定下来。

2、用手势表达时一定要和嘴形、声音结合起来。

怎样训练理解物品名称

在儿童能说出单词之前,起码应该理解30~50个单词。

◎首先用实物,反复告诉此物的名称,使儿童理解并记住。

◎让儿童拿一个与你手中相同的物品配对。

◎把经过反复认识的物品和一个不认识的物品放在一起,问儿童:

“哪一个是XX?

”或者“XX在哪儿?

”,让儿童去拿或指认。

◎当儿童已能把一个认识的物品从不认识的物品中指认出来,接着就可以把两个都认识的(但不能太相似)物品放在一起,让儿童指认其中的一个。

根据物品的特点把相同(颜色、形状、同一类)的东西归成一类。

提示:

1、一定要一个一个地教最普通常用的物品名称,不能一次教好几个。

2、在教新物品名称时,对已认识的物品仍要反复做指认和辨别练习。

如果发生混淆则还要从头来教。

3、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实物后,就可以用图卡来进行配对练习。

其程序为:

实物->实物;实物->图卡,图卡->实物;图卡->图卡。

(图卡最好是图下面有文字,背面有文字的那种)

怎样进行生活训练

生活训练的目的在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时间,促成儿童行为的有序化、规则化,并把语言训练的内容渗透其中,以期沟通行为的产生。

生活训练的内容包括生活习惯、游戏和与家人的交往等。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

儿童睡眠、饮食和排泄应该有规律而且行为方式要正确,口语及手势的提示要跟上,并按照一定的动作顺序,协助儿童完成这些行为。

比如排泄,以固定的间隔时间带儿童到卫生间,边给声音提示:

“尿尿”,边拍打儿童的手或其他部位(手势提示),再带到卫生间帮助他大小便。

生活训练中伴随儿童的动作和行为所提示的声音和手势,在今后的语言表达训练中,将成为形成这些行为的预期性诱发信号。

◎结构化的环境。

安排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事物,如固定的吃饭场所或学习的场所以及固定的用品、用具等。

并且尽量利用视觉线索:

彩纸、图画、文字符号来帮助儿童辨别,记住景象和事物,所提供的声音及手势将形成日后语言表达的预期行为。

◎生活即学习。

协助儿童完成一些自理项目,如洗手、穿脱衣裤、吃饭等。

并要不断地给儿童说话,告诉他事物和动作的名称。

◎亲子游戏不可少。

每日应安排与儿童游戏的时间,家长要愉快地与儿童游戏,并不断地加进新的内容,变换玩的方式,使儿童始终保持有兴趣玩。

提示:

1、生活训练内容一定要与声音及手势的提示同步。

即做什么就告诉儿童什么。

2、对于儿童有可能发出的音要有重点地练,要反复模仿儿童发出的音,要反复用各种方式重复这个音。

3、选儿童感兴趣的儿歌来配合日常生活内容,比如“刷牙”、“穿衣”类的歌。

(2)发音训练

语音发展是语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