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162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精品复习学案必修2

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合肥模拟)下列关于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用于核遗传,不适用于质遗传

B.适用于有性生殖,不适用于无性生殖

C.适用于减数分裂,不适用于受精作用

D.适用于动物,不适用于植物

【解析】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适用于核遗传、有性生殖及减数分裂和所有的真核生物,而不适用于质遗传、无性生殖、受精作用和原核生物。

【答案】D

2、(2011·日照模拟)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

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概率为(  )

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7/256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

1

D.基因突变;3:

1

【解析】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杂合黑豚鼠的杂交后代能出现白豚鼠。

则此杂合豚鼠基因型为Aa,后代出现3黑1白的概率为3/4×3/4×3/4×1/4=27/256。

【答案】B

3、(2011·宁波模拟)现有一些杂种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为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圆粒豌豆,最好的做法是(  )

A.让杂种圆粒豌豆作母本,与皱粒豌豆杂交

B.让杂种圆粒豌豆作父本,与皱粒豌豆杂交

C.让杂种圆粒豌豆自交,所获圆粒即为所需

D.让杂种圆粒豌豆自交,所获子代的圆粒豌豆再自交,在未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上收获的圆粒即为所需

【解析】杂种圆粒豌豆自交,所获子代的圆粒豌豆再自交,在未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上收获的圆粒一定为纯合。

【答案】D

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

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

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

2:

1

【解析】假说是通过实验、观察,提出假说并解释,“演绎”是对其解释的验证,其过程就是测交。

【答案】C

5、(2011·济南模拟)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

3:

1,则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

A.1:

3B.3:

1

C.2:

1:

1D.1:

1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中,正常情况下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

3:

1,说明正常情况下F2的四种表现型(A_B_:

A_bb:

aaB_:

aabb=9:

3:

3:

1)中的两种表现型(A_B_和A_bb或A_B_和aaB_)在某种情况下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则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

1:

1。

【答案】C

6、(2011·南京模拟)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

3:

1:

1。

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B.Bbcc

C.bbCcD.bbcc

【解析】运用“拆分法”,对每对性状分别单独分析可知:

子代直毛与卷毛比为1:

1,则亲本“X”中毛型的基因型为bb,毛色黑色白色=3:

1,则亲本“X”毛色的基因型为Cc,故亲本“X”的基因型是bbCc。

【答案】C

7、(2011·威海模拟)番茄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

现有两株不知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后代的性状和株数为:

紫缺321,紫马320,绿缺318,绿马322。

如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亲可以肯定为:

紫缺×绿马

B.双亲可以肯定为:

紫马×绿缺

C.这一定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D.双亲可能是:

紫缺×绿马,也可能是:

紫马×绿缺

【解析】AaBb×aabb和Aabb×aaBb的后代的表现型都是四种,其比例都是1:

1:

1:

1。

【答案】D

8、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图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

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

E:

椭圆形细胞;e:

正常细胞

Rh血型

D:

Rh阳性;d:

Rh阴性

产生淀粉酶

A:

产生淀粉酶;a:

不产生淀粉酶

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是Rh阴性的可能性为1/2

C.有3/4能产生淀粉酶

D.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解析】就红细胞形态来说,亲代的基因型是Ee和ee,后代中Ee为椭圆形红细胞;就Rh血型来说,亲代的基因型为DD和dd,后代都是Dd,为Rh阳性;就能否产生淀粉酶来说,亲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中A__占3/4。

【答案】B

9、(2011·广州模拟)蝴蝶的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而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

棒型触角没有性别限制,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型触角(a)或正常类型(A)。

据下面杂交实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是(  )

亲本:

白、正常(父本)×白、棒(母本)

雄子代:

都是黄、正常

雌子代:

都是白、正常

A.Ccaa(父)×CcAa(母)B.ccAa(父)×CcAa(母)

C.ccAA(父)×CCaa(母)D.CcAA(父)×Ccaa(母)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初步确定父本基因型为ccA__,母本基因型为__aa。

然后根据后代无棒眼,确定父本的基因型为ccAA;雄后代无白色,确定母本的基因型为CCaa。

【答案】C

10、(2011·合肥模拟)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面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甲(黄色)×乙(黑色)

12(黑)、4(黄)

甲(黄色)×丙(黑色)

8(黑)、9(黄)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丁

【解析】根据三组杂交组合的子代表现型可知,黑色鼠出现的频率高于黄色鼠,且第③组子代全为黑色鼠,说明黑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

故甲为隐性纯合子,丁为显性纯合子。

【答案】D

11、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右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解析】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相同为[1-(1/2)n]/2,可知图中a曲线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b曲线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c曲线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答案】C

12、下列关于遗传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可产生D、d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数目比例为1∶1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往往也越多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解析】基因型为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可产生D、d两种类型的配子,D配子与d配子的比例为1∶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的数目越多,其相互组合的方式也就越多,产生配子的种类往往也越多;非等位基因有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也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C

13、(2011·大连调研)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的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孩子占3/8

C.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孩子占1/4

【解析】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后代中基因型有1AABB、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

依据含显性基因的个数有4、3、2、1四种,后代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型。

后代中2AaBb和1aaBB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占3/8。

1aaBb只含一个显性基因,后代中没有不含显性基因的,因此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1AABb和2AaBB与亲代AaBB的表现型相同,占3/8。

【答案】D

14、在某类动物中,毛色黑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黑色为显性(W),白色为隐性(w)。

如图表示两项交配,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动物C与动物D的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相同

B.动物C与动物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C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的比例是1∶1

C.动物C与动物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30°C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的比例是1∶1

D.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动物C与动物D的亲本都为纯合体,动物C和动物D的基因型相同,但表现型不同,其原因是生长环境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动物C的基因组成为Ww,动物R的基因组成为ww,交配得到子代的基因组成为Ww和ww两种,根据题中信息,Ww个体在-15°C下为黑色,若在30°C下成长,则表现为白色;基因组成为ww的个体,在-15°C下和30°C下均表现为白色。

【答案】C

15、(2011·安徽模拟)绵羊群中,若基因型为HH或Hh的公绵羊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hh的公绵羊表现为无角;基因型为HH的母绵羊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Hh或hh的母绵羊表现为无角。

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B.如果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C.如果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例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所涉及的表现型有别于常例,Hh基因型的个体雌雄表现不同。

A项错误,双亲有角,若为HH(♀,有角)×Hh(♂,有角),所生后代基因型为HH、Hh,雌性的Hh个体表现为无角;B项错误,双亲无角,若为Hh(♀,无角)×hh(♂,无角),所生后代基因型为Hh、hh,雄性的Hh个体表现为有角。

C项正确,Hh(♀)×Hh(♂),所生后代基因型为HH、Hh、hh,比例为1∶2∶1,由于Hh在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且雌雄比例为1∶1,故后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D项错误,绵羊角的性状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16、拟南芥是路边常见的小草,自花传粉,染色体数目2N=10,现在成为一种特别理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材料。

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

A.染色体数目少,便于显微镜观察和计数

B.个体较小,适合于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