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059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docx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单元

内容

能量

教学

目标

要求

1、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知道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都需要消耗能量;

2、知道摩擦可以生热,知道不同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能从能量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

4、体验到收集资料和实验探究的乐趣,能够用关于能量的相关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单元

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2、难点:

认识食物、燃料中的能量

 

 

 

 

 

地球上很多物体的运动和工作都需要能量,我们处在一个能量无处不在的环境之中。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识能量,其中包括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的内容,以总分总的形式来带领大家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

其中,“能量家族”将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入手,把生活与能量相联系,使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事物能够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解释。

“热能变变变”这一课将以各种小实验来激发同学们对能量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进一步地了解热能这一形式的能量。

“电表转呀转”这一课以关于法拉第和亨利的科学故事为起点,然后带领同学们调查生活中最常用的电能及电器的使用情况,让同学们培养起科学技术有益于人类进步的观念。

“太阳能的利用”这一课将带领大家来重新审视被同学们忽略的太阳光能,了解太阳光对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打开能源宝库”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将能量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深化和巩固本单元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课时

安排

“能量家族”1课时;“热能变变变”1课时;

“电表转啊转”1课时;“太阳能的利用”2课时;

“打开能源宝库”2课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能量家族(第一课时)

课时

1

编写

文志民

审核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由3个活动组成,分别是“蓄势待发的能量”、“各种各样的能量”“厨房中的能量”。

这三个活动结构其实是并列的,所以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然后每个组选定其中一个内容进行研究,采用“教师指导——分组研究——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

探究内容

什么是能量及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能量。

探究目标

1、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能量的分类标准来判别生活中各种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2、能够判断生活中的物体具有什么能量,消耗了什么能量。

3、能交流自己对能量的认识和疑惑。

探究重点

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探究准备

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图片、厨房工作场景图、瓦特改进蒸汽机的科技史资料、介绍生活中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资料(图文并茂)

探究方法

例证法、列举法、小组竞赛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改

教师导学

(3分钟左右)

 

同学们知道原子弹吗?

有谁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

有谁知道台风吗?

为什么他们会有那么大的威力?

思考自然界中蕴藏巨大能量的还有那些。

(一)蓄势待发的能量

1.展示课件上一个人吃力的顶住将要滚下山的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这块岩石是蕴藏着能量的。

2.展示实物上了发条的闹钟和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让学生现场动手,感受能量的存在。

3.教师另外举例:

高楼住户往外扔小东西也能砸伤人,小鸟与飞机相撞也能造成空难事故等。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斜坡上的石头,收缩的发条和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1.看图思考:

为什么石头没有生命,但是人会感觉到石头在向下推他?

2、感受一下,是不是感觉有力量在阻碍你的动作?

3、猜想一下,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有能量?

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科学探究

(30分钟左右)

 

(二)各种各样的能量

 

 

(三)厨房中的能量

1.依次呈现书上53页的三幅图片,介绍动能、热能和化学能。

2.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能量进行回顾和补充。

3.设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这些形式的能量?

引导学生重新构建自己的概念系统。

4.最后点题

 

1.出示一幅生活图景,问:

下图中哪些对象在工作?

是什么使它们工作起来的?

它们具有什么能量,消耗了什么能量?

2.点出: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介绍瓦特的故事,展示蒸汽机资料。

并问:

为什么同样是烧开了水,为什么瓦特就能发现水有能量并改进了蒸汽机而我们却不行呢?

1.认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

2.回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翻阅课本或者其他资料。

3.联想和对比,将生活中的物品与其所具有的的能量种类对应。

 

1.看图认真思考,什么在工作?

他们具有和消耗了什么能量。

2.思考,为什么瓦特能够改进蒸汽机,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他?

总结拓展

(7分钟左右)

指导学生交流对能量的认识和还存在的疑惑。

分组讨论,然后报告对能量的认识和疑惑

板书设计

能量家族

蓄势待发的能量

各种各样的能量:

动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

厨房中的能量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热能变变变

课时

2

编写

文志民

审核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由“橡皮筋的‘热情’”、“‘冲动’的橡皮塞”两个活动组成。

这两个活动结构是并列的,都是研究重点,而且都较为简单,因此在同一节课内连续上。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和感受热能。

探究内容

认识和感受热能;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探究目标

1.能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假设性解释;

2.能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科技史资料,能总结出关于能量转化的科学结论。

4.能运用探究后的科学结论判断生活中的热能变化,并能说出是怎样变化的。

探究重点

知道哪些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准备

关于尤里乌斯,洛塔尔,迈尔,焦耳,赫伦的研究热能的资料、纸风车,蜡烛,圆纸板,打火机或火柴。

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

探究方法

实验探究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改

教师导学

(3分钟左右)

同学们有没有试过,燃烧的蜡烛可以使纸风车转动起来,老师给大家做一下演示实验,大家想一下,为什么蜡烛燃烧就能带纸风车转动?

仔细观察实验,然后思考原因,做出假设。

 

 

科学探究

(30分钟左右)

(一)橡皮筋的热情

 

a)分发橡皮筋,指导他们先用额头感受一下橡皮筋的温度,然后来回拉动几十次,再用额头感受一下温度,前后对比一下。

b)组内换一个人重复上面步骤

c)教师补充一些关于摩擦生热的实例。

1.感受橡皮筋初始温度,来回拉几十次,再感受末温

 

(二)冲动的橡皮塞

 

1.引导同学们想办法把钢管变热,让他另一端的橡皮塞冲出来。

2.指导不同的操作

3.引导记录不同的实验现象

4.引导学生得出:

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的科学结论

1.做加热钢管的实验

2.思考为什么加热钢管可以使另一端橡皮塞冲出来,这说明什么?

 

钢管里要装水

 

总结拓展

(7分钟左右)

提供科技史资料:

关于瓦特的蒸汽机和空心气动圆球。

阐明热能与人类的关系。

拓展其他有热能和热能消耗的案例。

学生读科技史资料,谈谈感想。

 

看书上58页思考生活中的热能存在

板书设计

热能变变变

机械能可以转变为热能

热能可以转化成动能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电表转呀转

课时

3

编写

文志民

审核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分别是“家里的电来自哪里”、“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

本课将带领学生们了解电能产生的原理,进一步明白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将学习的触角伸入生活的实际。

探究内容

电能产生的原理;怎样读电表读数;

探究目标

1.能从文字资料和科学图片中获取电能产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相关信息。

2.能根据问题制定好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计划,会对电能表正确读数。

会识别并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

3.能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能够初步提出节能的措施。

探究重点

电能从什么能转化而来

探究准备

法拉第发电机模型图、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全景图、几种不同规格的电表的图片或实物。

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记录表。

探究方法

调查法、分析推理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改

教师导学

(3分钟左右)

电表转啊转,同学们你们家里的电表是不是转个不停,什么时候它不转呢?

什么情况下电表才会转?

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思考:

电表什么时候不转?

电来自哪里?

 

科学探究

(30分钟左右)

(一)家里的电来自哪里?

 

1.介绍发电机从无到有,从不受欢迎到大规模应用的情况进行介绍。

并让学生明白:

使发电机工作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2.让学生们看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全景图,引导其思考发电原理

1.看59页材料,思考发电机发电的原理。

 

2.思考:

途中的对象工作需要什么能量?

输出了什么能量?

实现了什么转化?

(二)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

 

1.教师讲解电的单位、电表的读数方法

2.引导大家一起制定“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表”

1.认真听老师讲,做笔记

2.回想家庭用电情况,为表格制定提供建议。

3.画出一张成表

 

总结拓展

(7分钟左右)

现在我们知道了,同学家里每天都要用掉这么多电,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么能节约用电呢?

小组讨论给出节约用电的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课电表转呀转

电的单位:

焦耳、千瓦时

电表读数方法

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表: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太阳能的利用

课时

4

编写

文志民

审核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由“怎样利用太阳能”、“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两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将引导同学们去了解太阳能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太阳能。

探究内容

如何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

探究目标

1.搜集有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2.联系太阳能,能从能量转化、储存的视角去解释描述能量的变化。

探究重点

太阳能的利用现状;

探究准备

介绍太阳能的材料;

探究方法

调查法(资料收集法),游戏学习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改

教师导学

(3分钟左右)

同学们,我们天天都能感受到阳光,没有阳光的话,我们看不见任何东西,光除了能让我们看清东西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

你们知道吗;

介绍关于太阳能利用的典型材料;

想一想生活中太阳能利用的实例,如太阳能热水器。

 

科学探究

(30分钟左右)

 

(一)怎样利用太阳能

 

1.给同学分组,然后指导组内进行关于“太阳能的转化和利用”的信息和资料。

2.然后再把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进行“抛炸弹”的游戏,即抛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1.在树上或者其他媒体上寻找关于太阳能利用的信息并分析整理。

2.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总结拓展

(7分钟左右)

同学们,这节课下来你们有了些什么收获呢?

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交流一下吧

学生小结,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