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976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矿山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矿山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矿山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矿山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测量方案.docx

《矿山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测量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测量方案.docx

矿山测量方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本科生实习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实习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学院意见:

签章:

测量学实习(暑假)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和测量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

协作的集体精神,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于2012年7月7日〜7月21日安排为期3周的集

中教学实习,其目的与要求为:

(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图根导线测量、交会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3)了解经纬仪测图的基本方法和测图过程。

(4)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实习任务

1.图根控制测量(观测和计算);

2.1:

500常规地形测图;

3.地形图数字化。

3米卷尺一

三、实习仪器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单棱镜箱两个,棱镜包两个,对中杆两根,把,水准仪一台,水准仪三脚架一个,5米塔尺两根,图例说明一本。

四、实习时间

2012年7月7日-2011年7月21日

五、技术要求实习技术要求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

式》(GB/T7929-1995)。

5.1一般规定

1、坐标系统可采用国家坐标系、独立坐标系,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选定。

2、测图比例尺可选用1:

5001:

10001:

2000,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任务和地形情况统一确定。

3、地形图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1之规定由实习指导教师统

一确定。

4、地形图符号注记执行《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的规定。

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的符号,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规定,不得自行设计使用。

5、地形图分幅采用正方形,规格为50cmx50cm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

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

1:

1000,10.5-21.5)。

表1基本等高距单位:

m

基本等高距

平地

丘陵

山地

咼山地

1:

500

0.5

1.0(0.5)

1.0

1.0

1:

1000

0.5(1.0)

1.0

1.0

2.0

1:

2000

1.0

1.0(2.0)

2.0(2.5)

2.0(2.5)

注:

括号内的等高距以用图需要选用。

6、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

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7、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

地不得大于1/10基本等咼距,丘陵地不得大于1/8基本等咼距,山地、咼山地不得大于

1/6基本等高距。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2

之规定。

表2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0.5

<±0.4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

旧街坊内部

<0.75

<±0.6

注:

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2中规定值放宽50%

9、地形图高程精度规定:

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

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

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3

之规定。

表3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咼山地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1/3

<1/2

<2/3

<1

注:

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3中规定值放宽50%

5.2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宜在各级国家等级控制点、城市等级控

制点、控制点下加密。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传统测图方法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

的密度不宜小于表4之规定;数字化测图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5之规定。

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图根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长期保存、便于仪器安置、通视良好、视野开阔、

便于测角和测距、便于施测碎部点的地方。

要避免将图根点选在道路中间。

图根点选定后,

应立即打桩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画“+”作为标志;或用油漆在地面上画“®”作为临时标志并编号。

当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稀少时,应适当埋设标石,埋石点应选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上,并应做到至少能与另一个埋石点互相通视。

表4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mi)

测图比例尺

1:

500

1:

1000

1:

2000

图根点密度

150

50

15

 

表5数字化测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mi)

测图比例尺

1:

500

1:

1000

1:

2000

图根点密度

64

16

4

521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锁(网)方法,不宜超过二次附合,图根导线在个别极困难的地区可附合三次。

局部地区可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和交会点等方法,亦可以采用GPS测量方法布设。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之规定。

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

设支导线。

支导线不多于4条边,长度不超过450m,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

边长可单程观测1测回。

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连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1测回,其

它站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1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

±40〃。

比例尺

平均

边长

(m)

导线

全长

(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m)

方位角

闭合差

(〃)

水平角

测回数

(DJ6)

测距

仪器类型

方法与

测回数

1:

500

80

900

<1/4000

<±40Jn

1

H级

单程观测

1

1:

1000

150

1800

1:

2000

250

3000

图根三角锁(网)的平均边长不宜超过测图最大视距的1.7倍。

传距角不宜小于30°,

特殊情况下个别传距角也不宜小于20°。

线形锁三角形的个数不应超过12个。

图根三角

锁(网)的水平角,应使用Dd级仪器并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1测回。

当观测方向多于3

个时应归零。

图根三角锁(网)水平角观测各项限差应符合表7之规定。

表7图根三角锁(网)的技术要求

仪器类型

测回数

测角中误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三角形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DJs

1

<±20"

24"

<±60"

<±40折

采用交回测量时,其交会角度应在30°〜150°之间。

前、侧方交会应有三个方向;

后方交会(a+3+3)不应在160°〜200°之间。

交会边长不宜大于0.5M(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点位应避免落在危险圆范围内。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平面位置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之规定。

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所

测的图根点,不应再行发展,且一幅图内用此法布设的点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30%条

件许可时,宜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或适当检测各点的间距;当坐标、高程同时测定时,可变动棱镜高度两次测量,以作校核。

两组坐标较差、坐标反算间距较差均不应大于图上

0.2mm>

表8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

项目

仪器类

方法

测回

最大边长

固定角不

符值

1:

500

1:

1000

1:

2000

测距

H级

单程观测

1

200

400

800

-

测角

DJ6

方向法,连测两个已知方向。

1

-

-

-

<±40"

注:

1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的3倍;

2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时,每测站只联测一个已知方向,测角、测距均为1测回,两组坐标较

差不超限时,取其中数。

图根三角锁(网)和图根导线均可采用近似平差。

计算时角值取至秒。

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

单三角锁坐标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土0.1JR(mr)i(nt为三角形个数)。

线形锁重合

点或测角交会点的两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实量边长与计算边长较差的相对

误差,不应大于1/1500。

5.2.2图根点高程测量

图根点的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用图根水准、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

GPS测量方法测定;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用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定。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环或结点网,对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的闭合环,必须先行检测该点高程的正确性。

高级点间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得大于8Km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大于6Km支线长度不得大于4Km

使用不低于DS。

级的水准仪(i角应小于30〃),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测),估读至毫米。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表10之规定。

图根水准计算可简单配赋,高

程应取至厘米。

表9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

(mrjn

路线长度

(Km)

水准

仪的

型号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

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符合或环线

平地

(mm

山地

(mm

三等

6

<50

DS

铟瓦

往返

各一次

往一次

12、斤

DS3

双面

往返

各一次

四等

10

<16

DS

双面

往返

各一次

往一次

6n

五等

15

--

DS

单面

往返

各一次

往一次

30JL

--

注:

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n为测站数。

表10水准测量测站限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m

m

m

mm

mm

80

5

10

3

5

等外

100

20

100

4

6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控制点上,其边数不应超过12条,边数超过规定时,

应布设成结点网。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垂直角应对向观测;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图根点垂直角可单向观测1测回,变换棱镜高度后再测一次;独立交会点亦可用不少于三个方向(对向为两个方向)单向观测的三角高程推求,其中测距要求同图根导线。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之规定。

表11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仪器

类型

中丝法测回数

指标差较差

垂直角较差

(〃)

对向观测高差、单程两次高差较差

(m)

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m

附合或环形闭合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