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懒一回.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670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想懒一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想懒一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想懒一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想懒一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想懒一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想懒一回.docx

《我想懒一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想懒一回.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想懒一回.docx

我想懒一回

我想“懒”一回

——来自华应龙老师的报告启示

耿棚镇高庄小学——刘磊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坐在这里向大家阐述我个人的一些拙见。

星期一那天晚上,我正在做饭,孔主任打电话告诉我,咱们中心校想针对这次去合肥听课搞一次活动,让我准备些东西,我非常忐忑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为什么说忐忑呢,我这人不善言语,腼腆,生怕不能完成任务。

这两天我加班加点的把我听了报告后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赶出来,其中很多是借鉴知名专家的观点。

下面我就我这次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如有不到之处,欢迎指正。

开头总述

有这么一位数学老师,每当进课堂,他就会一屁股坐在讲台前,数学的例题从来不讲,就让孩子自己看,然后做题,有孩子问老师应该怎么做,他会眼睛一瞪:

“自己去看,不动脑子思考怎么会做?

自己去看,自己去想!

”然后学生就只能自己去认真看,认真想。

有家长想不明白,担心,就到校长那儿去投诉,校长就劝家长先不要急,等过一阵子质量检查以后再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质量调研的结果是这个懒老师的班级的数学最好!

刚开始看罢这则小事例,说实话,开头时自己也为这名数学老师担心,就这样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他们会自学吗?

他们能学好吗?

种种疑问在自己的脑子中盘旋,但是结果却证明了这位数学老师的过人之处,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后退,相反是最棒的。

从古至今就有“巧母有拙女”这样的说法,能干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往往能力较差所以又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转之把视角放到老师身上,是否也有相同的映射呢?

一、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为什么我们平时上课不偷懒呢?

我们下劲的教,每个孩子都想学,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学的非常棒呢?

华应龙老师在报告会上引用了一句电视剧《潜伏》中的经典台词来诠释这个问题: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有些错误迟早要犯的,犯的越早,损失越小。

我们老师教的好于不好,要看的是结果,甚至是若干年后的结果,而不是看他多辛苦的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整天苦口婆心的说啊,讲啊,唯恐对不住自己的那份职责。

可是最后换来的确是不如意的结果。

(穿插一段话:

前段时间,我在一位大学同学的QQ空间里看到几句这样的话:

学生成绩好,家长说那是因为他的孩子聪明,如果成绩不好,反过来赖老师,说老师教的不好。

你们说:

老师的功劳在哪里?

不公平啊!

二、事事躬亲,未必是一件好事

事事躬亲,未必是一件好事。

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从这句古话中不难看出,与其直接传授学生知识和经验,不如教他们学习的方法。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位教授曾说:

“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

初看这些新颖的见解,我感到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不无道理,特别是那个“会偷懒”,的确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会的一门教学艺术。

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说过: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的教育往往把孩子教成蠢材。

”只是因为教师太勤快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要“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看来在新形势下,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还真的要学会“偷懒”。

怎么“偷懒”呢?

下面,我来说一则我自己的事例,08年刚上班的那一学年带五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

第一学期时,由于刚上班,做什么事都非常勤快。

生怕带不好学生,好多东西都是一遍一遍的教,手把手的辅导。

由于学生的辅导资料少,为了补充作业,我就从网上找,打印出来给他们抄到黑板上当作业。

结果自己累了,学生累了,反而收效甚微。

后来有一位老教师提醒我。

说:

“刘老师呀,你真勤快”。

我说:

“学生底子薄,我再不勤快些,恐怕要误人子弟了。

”他告诉我:

“多安排些自习,派学生代表负责抄作业。

”他的这句话不打紧,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不仅两个班都按照他说的做了,还安排了几个学科带头人。

找平时表现好的,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帮我检查并批改作业,再安排两个同学帮着抄练习题目,告诉他们碰到不会的,可以主动的请教同学,如果同学之间讨论不出结果再来找我。

几个月下来,发现学习氛围明显比以前浓厚的多了,连几个讨厌学习、做作业的孩子也跟着抄作业。

很多学生还经常主动找我问题目,有时都能把我围起来。

因为我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午饭,农村孩子午饭吃的也早,这样就有很多时间辅导他们需要辅导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有了进步。

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有明显的成效。

特别是那一年的六年级,在镇里还获了奖呢!

这学期由于学校语文老师紧缺,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再加上还要带女儿。

时间上不充分了,备课,作业批改压力很大。

郁闷了,总是觉得教不得法。

孟效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意思是说: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以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诗里的游子不恰恰是那群身不由己的学生吗,线不断他们学习就不自由。

从前,一位后生从家里去禅院,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栓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去吃草,结果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后生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师,遂在品茗时突然问到:

“什么是团团转?

”老禅师随口答到:

“皆因绳未断”。

后生顿时目瞪口呆,说:

“我以为禅师没看到,肯定答不出来。

”老禅师微笑着说:

“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

你问的是牛被绳束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解脱。

一理通百事啊”。

活的累,皆因我们的心被这些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不得解脱。

“为何团团转,只因线未断”这句禅学感悟恰恰能帮助我们感受“懒”一下的微妙。

三、“留白”的艺术

国画中有称之为“留白”的艺术。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这幅国画画面含而不露,只见几只蝌蚪顺流而下。

然而,我们却可以从几只想象出十里山泉,汩汩流淌,蛙声不断,声声入耳。

在这幅画里,齐白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让读者驰骋在想象的天地,徜徉在想象的海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到: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

“会偷懒”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去告诉学生,而应学会“偷懒”,尽量做到说话少而精,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

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最缺少就是这种老师,很多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学不好,于是总是嚼烂了书本喂给学生,其实聪明的老师要从课堂中淡化出来,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巧妙引导,参与实践,教师要巧妙诱导,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打开,变得灵活,层层扩散,步步深入。

当然,“偷懒”并非投机取巧,绝不是弃学生于不管,它需要教师注重隐性的工作:

了解哪些学生具有哪一方面的才能,什么时刻该为这些学生展示才能,提供舞台;把握哪些学生在主体学习中可能需要哪些人的帮助,在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时,还应为他们创造哪些条件。

在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网站登出的魏书生先生对班主任的建议这则文章,我们不难看成,教育大师魏书生就是一位会“偷懒”的大师。

班级管理中他会放手让孩子们参与,检查、督促、评价,都由孩子们着手,从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班级干部,他们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协助魏老先生管理班级各项事务,使得这位大师也轻松了很多;在我的课堂上,我也在尝试着,教完了单元的内容时,布置孩子们回家自己学习,查阅相关内容,也可以询问自己的哥哥姐姐或其他人,然后带到班级上和同学一起分享,班级都有近一半的孩子能够很好的去学习,而我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检查、引导、操作、表扬,给予他们表演的舞台,我发现,能够跟上的孩子的操作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

另外,在教授新课前,可以布置一些针对新授课程的相关任务或提出预习提示,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让学生自己找到乐趣。

当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或疑惑时,他们肯定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感。

相信,他们在我的带领下,在我偷懒思想的引导下,他们会越来越能干,越来越会学习的!

我期待着!

学会偷懒,学会装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好处,但这要求教师具有技术和艺术,要能够把握这个尺度却是不易的。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长期以来,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荣幸地被冠以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了这神圣美好的赞誉,我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没日没夜地忙碌着。

尤其是语文老师,似乎是集琐碎事情于一身,课前,需全方位备课,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课上,面面俱到,处处开花,惟恐学生不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后口干舌燥,但还得批改好多套作业本,再加上作业评讲、个别辅导……每当夜深人静,感觉颈椎发麻、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

做教师真的非得这么累才能做好吗?

我且做且困惑着,是否能轻松着并高效着,达到双赢?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就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是一桶活水。

怎么如今……那些机械的作业做了意义何在?

耗时、费力、低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必须要解放自己,解放学生。

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无独有偶。

这里又说到“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

到底该怎么做呢?

 “会偷懒”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去告诉学生,而应该学会“偷懒”,尽可能做到少而精,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

教师有时要学会装傻,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寻找答案。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拓宽视野,砥砺能力。

抛砖引玉,引导合作。

教师要会偷懒,该让学生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能讲的也让学生讲。

他们可以讲自己理解的一切,也可以讲不理解的一切,还可以讲别人所理解和不理解的一切……

古人云:

“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

”看来,这“懒”还得偷地在“道”上呢!

为了成功“偷懒”。

课前,老师可以布置明天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回家预习、查资料,课上,对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孩子给予鼓励,以前你可能讲得唾沫横飞,现在则可以悠哉游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课后,学生们作业少了,教师也省心多了!

免去了劳役之苦!

干什么?

回归书籍,在书海中畅游!

一有时间,教师也可以捧着一本书来到教室,津津有味地阅读,可以和学生交换书籍,交流看后感。

教师要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看书的习惯,我想,只要哪个孩子喜欢上了读书,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很多教师劳心又劳力的举措都可以搁置一边了,只要孩子们与书籍有了思维的火花碰撞,慢慢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日益增强,做起习题来也得心应手,“磨刀不误砍柴功”,刀快了以一当十啊!

我记得我初中时的物理老师就是一位“偷懒“的老师,因为他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少,当时,我们也问他,他给我们的答复是:

我写的少,你们就会想的多,我不把解题的步骤写的很详细,就是要你们认真的听讲,并且自己去思考。

你现在来问我就说明你上课没认真听,或者你理解的功夫不到家,这与我有说明关系呢?

”。

我想他就是所谓“偷懒”的老师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与我们的话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如此说来,“偷懒”还真是教育教学的一种高超的技能,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境界,是一种“润生细无声”的艺术。

能做一名“偷懒”的老师也说明是达到一定境界了,老师一旦把握好了这个度,能迅速培养孩子办事做事的能力。

我觉得“偷懒”并不仅仅是课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要“偷懒”教师在课下要付出比其他老师更多的精力,如果做不到,偷懒就不会有太大成效。

这次合肥一行,我自己受到很大的鼓励与感动!

做一名会“偷懒”的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自己奋斗的目标!

其实做一名会“偷懒”的教师,偷懒二字就是这个老师闪耀智慧的全部体现,做到这一步是何等的难!

他需要我们舍去许多习以为常的习惯,而习惯的改正是最痛苦的事情。

事实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不要老想着他们还小,而是要不断地给他们创造条件,给足时间和空间,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学生的将来,让我们像鹰一样,在痛苦的蜕变中,在痛苦的挣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偷懒”的最好方式!

五、问题讨论

现在各个农村基层小学的留守儿童占总数的比例是吓人的,一般都50%以上,甚至是更多。

这些学生成了我们最头疼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隔代教育基本不能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

更有一些比较“顽固”的孩子,上课不听课,课下不做作业,任凭老师使出什么绝招,他还是一个样。

这样的学生,我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都碰到过。

现在我所带的班级里就有这样的学生,不单单是调皮,而且在课堂上总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打断老师,如果不理他的话,他会耐着性子找茬。

不理他,他会搅乱课堂,理则耽误时间。

这个学生脑袋灵活,就是不老实,废话多。

每次做作业都不能完全完成,敷衍了事。

对于这样的学生,各位同仁,是否有改善的办法呢?

是不是向张齐华老师所说的那样,这个孩子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不去理会呢?

当然,大自然有他的奇妙之处,他赋予人一个长处,就会缔造一个短处。

达尔文的《相对论》有这样的观点,优是差的衬托。

如果自然界中的事物都非常的优秀,没有弱者,那强者又怎么生存。

我们能用这个解释这个现象吗?

可是这样的学生不笨啊!

请各位老师把这个大家都曾碰到的问题在这里讨论下,把自己的做法拿出来给大家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