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950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docx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

中国传统节日

  人文常识: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国法定节假日

节日

时间

习俗

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

放鞭炮,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

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

龙抬头

二月初二

忌针线、剃龙头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晋文公立祠祭祀介子推,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

清明节

清明

祭祖和扫墓、踏青(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端午节

五月初五

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纪念屈原)

七夕节

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中国情人节)

中秋节

八月十五

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由于推翻元朝统治

重阳节

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中国的敬老节)

腊八节

腊月初八

腊八粥

  【中国传统节日同步练习题】

  1.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及端午节有关?

(D)

  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筝

  B.饮菊花酒、赏月、插茱萸、猜灯谜

  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

  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而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的民俗包括:

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驱五毒、滚吃鸡鸭鹅蛋、饮雄黄酒等,主要及纪念屈原和端午节气的气候变化有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剪窗花、贴春联——春节;踏青、放风筝、插柳——清明;饮菊花酒、佩茱萸——重阳节;赏月——中秋节;猜灯谜、燃放灯火——元宵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及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B)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及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解析】本题属于人文常识题。

元宵赏灯习俗源远流长。

西汉武帝时,曾于上元之夜在宫中通宵张灯祭祀太一神、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东汉明帝时,也曾令宫廷、寺院在正月十五这天挂灯,以表示对佛的敬意,A项正确;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并不是纪念先皇,B项错误;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响应起义,C项正确;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D项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

世界遗产

人文常识:

世界遗产

  1.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4处文化及自然遗产:

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乐山大佛。

3处文化景观:

庐山、五台山、西湖。

  2.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感、群众的认同感。

  3.2013年6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1日、22日先后批准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45处,超越西班牙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意大利。

  4.哈尼梯田:

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保持了“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耕开发的典范。

  5.皮影戏:

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

2011年,皮影戏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同步练习题】

  (2009年联考)以下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D)

  A.针灸

  B.济公的传说

  C.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

  D.青岛啤酒节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地理常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在传承中是他们自己形成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

各选项中,只有青岛啤酒节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

二十四节气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及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气。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同步练习题】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B)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及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

惊蛰:

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

清明:

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

五行

  人文常识:

五行

  1.五行:

水、木、火、土、金。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将世界的本源归结在五行上。

  2.原则:

彼相生,间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3.古代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变迁。

汉之前讲究相克说,之后讲究相生说。

  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

  (五行同步练习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D)

  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

  【解析】汉代为火德,通过禅让,即用相生解释朝代变换,火生土,故曹魏应为土德。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

干支纪年

  人文常识:

干支纪年

  1.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搭配原则: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

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其中单为阳,双为阴。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采用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同步练习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干支纪年是(B)。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

1900年庚子赔款,1901年辛丑条约。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六十年一甲子,周而复始。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扩展】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份计算首先要记住:

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单为阳,双为阴。

  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

  第一年为甲子年,按顺序第二年为乙丑年···到了癸酉年,因为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所以地支多出两个。

然后再从甲开始对应多出的戌,为甲戌年;按顺序乙对应多出来的亥,为乙亥年。

这样十二地支也完成一轮后,天干到了丙,地支从子重新开始,就成了丙子年。

依次类推。

  在计算时有个小技巧就是根据已知的年份,天干和地支同时往后或往前推相同的年份来计算。

例如习题中甲午战争是1894年,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干支纪年是什么年?

1900年和1894年相差6年,应该从甲午开始往后推6年,即甲往后推6年为庚,午往后推6年为子(这里推到亥之后,在从子重新开始,所以子是第6年),那最后得出1900年为庚子年。

  为了方便查看年份,特别做了以下图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的意思可以看下图推导出来的年份表,因为是十天干,十二地支,所以轮回到第60年的时候,癸和亥终于重合,下一年又可以从最原始的甲子年开始。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考点:

  人文常识考点:

  1.陆羽:

唐朝,作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2.茶的分类:

不发酵

绿茶

黄山毛峰(安徽)、六安瓜片(安徽)、龙井茶(浙江)、碧螺春(苏州)、信阳毛尖(河南)

微发酵

黄茶

霍山黄芽、君山银针(湖南)

轻度发酵

白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

半发酵

青茶(乌龙茶)

铁观音(福建安溪)、大红袍(福建武夷)、冻顶乌龙茶(台湾)

完全发酵

红茶、黑茶

祁门红茶(安徽)、普洱茶(云南)

  3.饮茶避忌:

忌饭前饮茶(饮食无味,降低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和饭后马上饮茶(影响对蛋白质、铁质的吸收)

体弱者不适宜空腹饮茶,不宜过度饮茶,不适宜饮浓茶。

会引起茶醉现象。

会发生茶醉现象,是因茶中所含的咖啡碱(Caffeine)强而有力的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所引起。

茶醉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