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461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全册教材分析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认识学生自己的素材——“我当小厨师”;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美化校园”;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动物趣闻”“变化的影子”;反映社会生活的素材——“风筝厂见闻”“富饶的大海”;反映社会反展变化的素材——“走进新农村”。

2.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如口算、估算、笔算有机结合编排。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在传统教材中,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口算放在一个单元,将相关的估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彳与估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计算的策略。

本教材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了解多种策略。

3.把解决问题与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4,强化问题意识的培养。

本册教材共十个单元(其中包括总复习),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数与计算:

“快乐大课间”、“富饶的大海”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风筝厂见闻”是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采摘节”是学习混合运算;

“奇妙的变化”是初步认识分数。

2、空间和图形:

在“动物趣闻”中认识克、千克和吨;

在“走进新农村”中学习位置与变换;

在“美化校园”中学习图形的周长;

在“庆元旦”中学习时分秒的认识。

3、实践活动:

通过“变化的影子”、“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与方法,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人是时分,会读写时间,知道1时=60分,会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5、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周长,体会并认识周长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

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质量单位的认识及单位间的换算;物体对称、平移旋转及周长的计算。

本学期教学的难点:

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质量单位的认识及平移旋转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也是这学期的难点.

教学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周

克、千克、吨的认识

4

2

第二周

两位数乘一位数

4

3

第三周

两位数乘一位数

4

4

第四周

三位数乘一位数

4

5

第五周

三位数乘一位数

4

6

第六周

国庆节休息

4

7

第七周

位置与变换

4

8

第八周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4

9

第九周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4

10

第十周

混合运算

4

11

第十一周

混合运算

4

12

第十二周

时分秒的认识

4

13

第十三周

时分秒的认识

4

14

第十四周

图形的周长

4

15

第十五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

4

16

第十六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

4

17

第十七周

回顾整理

4

18

第十八周

回顾整理

4

19

第十九周

总复习

4

20

第二十周

总复习

4

21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4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扎实,但分析问题和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具有初步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能够正确对自己所列的算式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个别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这学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前面知识进行补习。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第一单元备课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

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

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

1克有多重?

1千克有多重?

1吨有多重?

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信息窗1克、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具备估量物体的意识。

结合具体情境,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的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具备估量物体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天平等。

学生

带着生活中的实物

知识易错点

单位的正确选择

拓展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二、分析素材,提出问题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五、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1.谈话引入。

2.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多这些信息。

谈话:

这些文字告诉了我们这些动物的体重。

平常我们说物品有多重实际上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板书质量)

提问:

你能找出文字中的质量单位吗?

板书:

克、千克、吨

强调分别可以用字母g、kgt表示。

【设计意图: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查阅资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提问:

关于克、千克、吨你想知道它们哪些方面的知识?

预设: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一吨多重?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怎样的?

1.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1)课件出示2分硬币说明它的质量是1克

让学生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换只手再掂一掂。

说说感觉。

课件展示生活中大约是1克的物体

一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

4粒黄豆约重1克。

小结:

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2)进一步感受克

将自己带的小食品的重量读出来并掂一掂。

10克、50克、100克的薯片大约有多重,500克的饼干大约有多重。

2.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1)课件展示:

两袋盐每袋500克,共重1千克。

(2)每个同学把这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对比:

一手掂2分硬币,一手掂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感受?

想像:

多少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千克?

(3)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一千克?

课件展示用千克作单位的物体的质量

小结:

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3.千克与克的关系。

谈话:

结合两袋盐的质量想一想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1)小结、板书:

1千克(kg)=1000克(g)。

(2)我问你答3千克=()克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

小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

“千克”。

可以说是公斤(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

4.认识计量工具“秤”。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有质量。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质量,就要借助测量工具“秤”去称。

生活中有哪些秤呢?

(2)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

(课件演示:

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

(3)认识盘秤秤:

让学生看清表盘每一个代表多少,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

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

(4)看秤读出物体的质量

1.估一估、称一秤

一个苹果。

一个梨,一个香蕉,一个橘子一本书等再称

(体会要知道物品的质量,不能仅凭它的外观、用处去判断,而要实际去称一称。

2.先估计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填入表中。

3.说说自己的体重同学之间掂一掂。

4.扩展延伸

阅读数第9页的你知道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

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吨有多重放到问题口袋里下节课再解决。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较轻的物体

千克(kg)较重的物体

1千克=1000克

作业

设计

自主练习题1-3题。

反馈

教学札记

 

课题名称

吨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学具、课前查找材料。

学生

课前查找资料

知识易错点

正确选择重量单位。

拓展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1、创设情境,沟通旧知。

 

2、分析素材,提出问题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

(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3.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谈话: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板书课题:

吨的认识)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

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四、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五、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3)引导:

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

(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

1吨=1000千克)

(4)提问:

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

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教师小结:

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

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2)师强调:

(3)练习质疑

①3吨=()千克5000千克=()吨

②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1.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写出几种来。

(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吨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讨论:

“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5吨=(5000)千克

8000千克=(8)吨

作业

设计

做一做:

将身边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记录。

选一选:

自己试着把生活中有关于吨的数学问题写下来,并把它们解决出来。

反馈

教学札记

课题名称

信息窗1的相关练习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具备估量物体的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具备估量物体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

练习本

知识易错点

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拓展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关于质量单位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己回顾并一同整理。

主要知识点:

进率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1.基本练

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

想想该填哪些合适的质量单位?

2.变式练

(1)判断

让学生进行修改

(2)比较大小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让学生说说比较大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综合练

(1)自主练习67

强调数学格式

4.发展练

请你在小组中,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对桌子上的物品进行估量和实际称量,并做好记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称一秤。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哪些知识?

哪些方法?

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

设计

数学新课堂同步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反馈

 

教学札记

 

课题名称

信息窗1的综合练习。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具备估量物体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

练习本铅笔等

知识易错点

重量单位的牢固掌握

拓展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关于质量单位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己回顾并一同整理。

主要知识点:

进率生活中的应用(让1.基本练

口算:

书第8页的第九题。

学生独立完成一同订正

想想该填哪些合适的质量单位?

2.变式练

(1)判断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让学生进行修改

3.综合练

自主练习11题

第一问:

让学生说明为什么用乘法做?

增加一个问题:

30元钱能买多少千克绿豆?

说说用什么方法做?

为什么?

强调数学格式

4.发展练

(1)猜体重结合说第8页的13题,让学生之间相互说、猜。

(2)理解轻得多,轻很多。

重一点等词的意思。

(3)将自己的课前小调查进行交流。

①学生通过观察小超市里的信息,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看看,这个食品重多少克?

③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为后面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小结:

(4)填写丰收园

并让学生说说通过调查有什么收获?

学生举例说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哪些知识?

哪些方法?

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丰收园

 

作业

设计

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反馈

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