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3915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 第3讲 地.docx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第1章第3讲地

第3讲 地球的运动

(二)

——公转(加试要求)

考点一|地球公转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

一个回归年,约为365日6时9分。

(3)轨道与速度

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示意图

(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判断

(1)“连线法”判断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

①确定椭圆轨道的长轴和短轴,近、远日点只能位于椭圆的长轴两端。

②画地球的赤道,赤道所在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③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南、北极点。

④画太阳光线(连接地心和日心),太阳光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若直射南半球则为近日点附近,若直射北半球则为远日点附近。

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利用该方法还可确定二分二至日(如下图)。

(2)画辅助线判断“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①画太阳光线,在椭圆轨道长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地心和日心,表示太阳光线。

②太阳光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若直射南半球则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若直射北半球则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③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确定春分、秋分。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分析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理解几个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3.巧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判断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牢记此图可有效判定太阳直射点位置,方法如下:

①可根据日期大体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由图可知,三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23.5°;平均每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每四天,直射点大约移动1°。

②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线点的纬度:

关于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

(2)根据极点及其周围的昼夜状况判断

①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在南半球。

②晨昏线过极点,说明直射点在赤道。

但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3)侧视图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

如右图:

若甲所在为晨线,则左夜右昼,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夜越短,昼越长,则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若甲所在为昏线,则左昼右夜,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则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如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D.夏至

2.下列关于我国国庆节前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到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1.D 2.D [第1题,C位于地球公转图中的左侧,且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为夏至。

第2题,10月1日前后,已过秋分日,故地球公转到DA之间,且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

(2017·浙江衢州质检)读下图,图中A平面为黄道平面,B平面为赤道平面,回答3~4题。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4.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2个纬度

3.B 4.C [第3题,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则P点位于北回归线。

当太阳直射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

第4题,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即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2°,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5.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B.105°

C.195°D.285°

C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一个节气运行的度数为15°(一年24个节气),寒露与春分之间相差13个节气,所以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夜长短年变化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

(2)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变幅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1.正确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

(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

(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②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2.巧妙认识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

6时日出)

西北(晚于

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

6时日出)

西南(早于

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3.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

据材料回答1~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D.90天左右

1.D 2.B [第1题,极夜之后的第一次日出的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2时,南极中山站位于76°22′E,当其地方时为12时时,天津(120°E附近)的地方时大约为15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第2题,材料中指出,南极中山站7月17日极夜结束,从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是南极地区极夜期的中间点)至7月17日,持续的时间大约为25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极昼极夜现象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可推知在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也有大约25天,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中山站极夜持续的天数大约为50天。

]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据此回答下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3.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D [由资料可知,在连续三个月,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据材料回答下题。

4.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B [帆船于4月5日返回青岛港,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4月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青岛于当地6时前日出;4月5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青岛和广州均位于北半球且青岛在广州以北,昼长较广州长;4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青岛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春分日,因而正午物影较春分日短。

]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指出乙图中表示晨线与昏线的线段,并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M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 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极圈以内为极夜,乙图表示的是北极上空俯视图。

因此乙图中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中晨昏线中,为昏线,为晨线;M点位于北极圈上,此时昼长为0小时,Q地昼长约为6小时,其日出地方时为9时;当公转到C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因此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答案】 

(1)为昏线,为晨线 自转方向画逆时针箭头

(2)0 9

(3)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甲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乙 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①太阳高度日变化

在极昼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