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0187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一轮 必修3 第9章 即时训练.docx

浙江高考一轮必修3第9章即时训练

1.(2016·10月温州测试卷)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A.红细胞       B.神经元

C.肌细胞D.上皮细胞

B [神经元是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

2.(2016·浙江1月学考)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

A.神经冲动B.反射

C.动作电位D.负电波

B [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B正确。

]

3.(2016·7月浙江学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是最重要的散热器官

B.出汗可加快散热

C.高温环境中需要增加产热量

D.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C [皮肤是最重要的散热器官,当环境温度达到35℃时,出汗成了唯一的散热方式,A、B项正确;在高温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人体产热量并不会增加,C项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大量热量,可增加产热量,D项正确。

]

4.(2017·台州统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进行,也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项正确;内环境中温度、pH等的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神经冲动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形成与Na+、K+浓度密切相关,C项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D项错误。

]

5.(2016·浙江学考)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特点是(  )

A.比较缓慢B.迅速而准确

C.持续时间长D.范围较广泛

B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作用快、迅速而准确、持续时间较短、作用范围较小的特点,B项正确。

]

6.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就不会做出反应

B.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

C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但若效应器没有受损,刺激效应器会做出反应;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但该反应不属于反射,反射是多细胞生物才具有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才能完成。

]

7.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B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而反射则是在反射弧完整的基础上,受到有效的外界刺激后完成的神经调节过程。

]

8.为了促进同种淡水鱼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

D [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分泌等。

]

9.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B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而含量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

10.(2016·浙江1月学考)侏儒症患者身材特别矮小,但智力发育正常,其原因是幼年时缺少(  )

A.生长激素B.雌激素

C.雄激素D.甲状腺激素

A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是侏儒症的特点,患病原因是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A正确。

]

1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

D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产生更多的卵细胞。

]

12.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激素具有降低人体代谢率的作用

B.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

C.有的激素是由神经元分泌的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被定向运输到靶组织

C [雄激素能增强代谢率,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器官,B错误;下丘脑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的功能,C正确;激素随着体液运输,最后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并不是定向运输,D错误。

]

13.某人由于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患病,导致成年后还像小孩一样矮小,且智力低下。

该病称为(  )

A.巨人症B.呆小病

C.苯丙酮尿症D.高胆固醇血症

B [由题中关键信息“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患病,导致成年后还像小孩一样矮小,且智力低下”得出该病为呆小病,B正确;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苯丙酮尿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为单基因遗传病。

]

14.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A.睾丸B.唾液腺

C.甲状腺D.卵巢

C [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C正确。

]

15.下列关于性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

B.雄激素具有减弱代谢率的作用

C.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生长的作用

D.雌激素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

B [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增强代谢的作用,A正确,B错误;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和卵泡生长的作用,C、D正确。

]

16.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弧是____元反射弧,其中的传入神经元是________(填图中标号)。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___。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与反射活动有关。

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可引起________反射性收缩,释放热量,以增加产热量。

在温热环境中,温热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可产生反射性的________,使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以增加散热量。

【解析】 

(1)据图可知,该图中含有反射中枢,属于神经元反射弧;其中的传入神经元是①,②是传出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人的体温调节与反射活动有关。

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收缩,释放热量,以增加产热量;在温热环境中,温热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可产生反射性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以增加散热量。

【答案】 

(1)三 ① 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骨骼肌 血管舒张反应

17.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____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且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分泌量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量也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2)甲状腺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等特点。

【答案】 

(1)下丘脑 (腺)垂体

(2)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 发育和功能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3)高效性

1.(2016·3月宁波测试卷)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液D.血浆

A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

2.(2016·浙江1月学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A.轴突B.树突

C.神经细胞D.骨骼肌

C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C正确。

]

3.(2016·浙江7月学考)下列调节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

A.吞咽反射B.瞳孔反射

C.直立反射D.渗透吸水

D [本题考查反射的定义,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吞咽反射、瞳孔反射、直立反射都属于反射,渗透吸水的发生不经过反射弧,条件是具有半透膜以及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

4.(2016·浙江温州3月模拟)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射活动得以完成的结构基础是(  )

A.感受器B.反射中枢

C.效应器D.反射弧

D [反射活动得以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5.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反射中枢,②是传出神经元,③是传入神经元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

C [题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反射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元,③表示传出神经元,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切断③,会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不会产生效应。

]

6.(2016·浙江1月学考)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传入神经元

B.②为反射中枢

C.伸肌是效应器

D.该反射弧为三元反射弧

D [图中所示的膝反射,①是传入神经元,②为反射中枢,效应器是伸肌,属于二元反射弧,D错误。

]

7.不能将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否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研究表明,塑化剂会使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孩出现性早熟等症状。

由此可推测,塑化剂对人体的上述影响与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该激素是(  )

A.雄激素B.雌激素

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

B [由题可知,塑化剂会使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孩出现性早熟等症状。

由此可推测,塑化剂对人体的上述影响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B正确。

]

8.某4岁小女孩能吃、能走、能讲,且智力正常,但她的身高与3个月大的婴儿相当。

据此判断该女孩(  )

A.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雌激素分泌不足

D.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A [由题可知,该小女孩智力正常,但身高较矮,原因在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A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智力发育,B错误;雌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女性特征,不符合题意,C错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水的重吸收,D错误。

]

9.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小分子有机物

B.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D [激素不都是小分子有机物,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是蛋白质类大分子,A错误;激素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酶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激素参与的调节往往需要经过体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D正确。

]

10.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B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此为反馈调节,A项正确;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前者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后者具有反应慢、作用范围广的特点,B项错误;激素产生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项正确;环境温度及体内血糖浓度等条件的改变均可影响相关激素的分泌,D项正确。

]

11.(2016·浙江温州3月模拟)婴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列哪一种现象将会出现(  )

A.生长较快B.发育较快

C.新陈代谢增强D.大脑发育受阻

D [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婴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其大脑发育受阻。

]

12.下列对动物体内酶、激素和ATP这三类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三类有机物一定都含有C、H、O

B.酶和ATP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激素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ATP

D.成年男性体内,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有酶、激素和ATP的参与

B [酶、激素、ATP属于有机化合物,都含有C、H、O,A正确;酶和ATP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激素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相结合,并发挥作用,B错误;能合成酶的细胞合成酶需要消耗能量,就需要合成ATP,C正确;成年男性体内,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和能量,也需要雄激素的参与,D正确。

]

13.(2016·杭州高二检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

这种调节机制为(  )

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

C.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

C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控制,同时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活动,这属于反馈调节。

]

14.人的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不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

A.排尿反射丧失

B.体温调节出现故障

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A [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与下丘脑无关,A符合题意;下丘脑中含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体温调节出现故障,同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

15.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检验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甲状腺激素

98.5

pmol/L

9.01~19.5

促甲状腺激素

0.09

pmol/L

0.35~4.94

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

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D [由表格数据分析,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故其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A、B正确;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人的原因是垂体分泌活动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D错误。

]

16.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解析】 

(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

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传递信息。

肾上腺素没有酶的催化作用或能源物质的供能作用。

(2)据题意可知,刺激神经末梢,使其释放神经递质使心脏的活动和血压改变,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时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其他信号分子一样,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根据以上两题及相关知识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等。

【答案】 

(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 

(2)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17.(2017·台州部分学校联考)下图为蟾蜍完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A、B、C、D是实验位点(其中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轴突—胞体”突触,D为神经肌肉接点)。

已知药物X可以阻断屈肌反射活动,请设计实验证明药物X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

药物X,电刺激装置,完整剥离的蟾蜍屈肌反射弧若干。

(2)实验思路:

①取完整剥离的蟾蜍屈肌反射弧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

②甲组将药物X放在______处,乙组将药物X放在D处,丙组将药物X放在A处,丁组不作处理起______作用。

③用电刺激装置分别刺激4组反射弧的实验点,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3)实验结果预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分析:

①药物X放在C处后,电刺激实验位点______,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

②若药物X通过促进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则甘氨酸可能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③若药物X通过与突触后膜上________的递质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则可能阻止了__________的开放。

【解析】 

(2)实验思路:

要验证这种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必须在神经纤维、突触、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元相连部位上分别用药物处理,药物处理部位须位于刺激点和效应器之间,然后刺激感受器,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最后得出结论。

①取完整剥离的蟾蜍屈肌反射弧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

②甲组将药物X放在C处,乙组将药物X放在D处,丙组将药物X放在A处,丁组不作处理起对照作用。

③用电刺激装置分别刺激4组反射弧的实验点,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3)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乙组将药物放在D处,刺激B点,肌肉收缩;丙组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点,肌肉收缩;丁组不放药物,刺激B点,肌肉收缩。

(4)实验分析:

①将药物X放在C处后,电刺激实验B位点,由于药物X在神经系统中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因此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不变。

②若药物X通过促进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则甘氨酸可能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③若药物X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递质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则可能阻止了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2)②C 对照

(3)甲组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乙组将药物放在D处,刺激B点,肌肉收缩;丙组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点,肌肉收缩;丁组不放药物,刺激B点,肌肉收缩

(4)①B 不发生变化

②抑制性

③相应 突触后膜上Na+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