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8865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docx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

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2分)

二、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

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分)

三、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一——,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10.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3分)

四、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

(10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

五、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

8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

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

六、2007年浙江衢州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分)

七、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八、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

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分)

九、2007年德州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户②怀民亦未寝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2.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十、2007年荆州市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

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

寻张怀民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十一、2008年湘西自治州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一12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l)左牵黄,右攀苍()

(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骑/卷平冈B、酒酣胸胆尚/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

(l)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

(l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十二.2009年山东泰安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记承天寺夜游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陶后鲜有闻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濯:

③亭亭净植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4分)

十三、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

十四、(2011真题)临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⑵盖竹柏影也。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2分)

十五2011丽水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

(8分)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⑶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分)

选文

时间

甲文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十六、山西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12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七

(二)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略)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

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

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

今浙江绍兴。

②皎然:

洁白的样子。

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

④戴安道:

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

县名,今浙江嵊县。

⑥就:

拜访、访问。

⑦经宿:

一整夜。

⑧造门:

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意思。

(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

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一、参考答案:

24.①介词,因为②只,不过

25.B

26.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闲人

二、参考答案:

3.

(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1分)概括:

庭中月色(或:

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三、参考答案:

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10、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

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四、参考答案:

3、

(1)端起洒杯

(2)考虑或:

想着

4.B

5.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五、参考答案:

17.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解析:

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解析:

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

解析: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

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析:

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六、参考答案:

19、①遂:

于是,就②寝:

睡觉③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七、参考答案:

7.A8.D9.C

八、参考答案:

8、①门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大体对即可。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九、参考答案:

10.答案:

①门②睡觉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

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

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十、参考答案: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B(2分)

11.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十一参考答案:

9、(l)黄狗

(2)想

10、B

11、(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C

十二、参考答案:

7.

(1)少

(2)洗涤(3)竖立(4)走[评分]4分。

每小题1分。

8.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评分]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答案】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